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受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等诸多因素的深刻影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功利主义取向明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滞后,工作创新性、针对性、有效性不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水平亟待加强等。为此,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建 问题 对策
1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少数学生党员素质亟待提高
当前,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多,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部分学生在入党动机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盲从性和个人功利倾向等;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发展程序不够规范,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教育、培养不够,党员发展材料不够齐全、规范;“重发展,轻教育”等客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得党员的发展数量与党员的先进性要求不成比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
随着社会的变化,受到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非主流价值冲击、西方思潮、互联网等的影响,加之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部分学生党员党员意识弱化,党性修养不足,进取心责任性丧失,出现了价值取向偏失。部分学生党员不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履行党员职责,不珍惜党员称号,重名利,轻实干,严重破坏了党员的整体形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党组织的号召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1.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性不足,党员教育管理缺乏长效机制
目前,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不足,工作难以形成科学化、专业化。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多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党员教育手段缺乏新颖性和生动性,面对着“80 后”和“90后”的青年大学生,这种灌输式教育方式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要求。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没有形成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薄弱、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缺乏党内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监督约束执行不力、监督不严、流于形式,没有构建起合理的高校学生党员自我管理体系和党员评估体系;党组织活动针对性不强,主题不够鲜明,导向不够明显,党组织活动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够规范,未形成一套健全规范的制度,管理活动也相对散漫和随意,党建工作内容相对空泛,形式比较单一,党建活动缺乏时效性、针对性、灵活性。
1.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工作水平急需提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具体操作者,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随着党员发展的数量攀升而不断加重,但是从事基层学生党建的工作者数量却变化不大,导致在工作上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学生党建工作多由高校的专兼职辅导员老师担任,这些人日常的工作本来就比较繁杂,常常无暇把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做细做实;个别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老师,对党的基本政治理论不熟悉,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透,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培养和培训,其政治理论水平及业务知识不能得到及时的提升,工作中的创造力不足;部分学生党建工作者认为从事学生党建工作,与从事教学科研的老师相比收入低、地位低、出路窄,心理不平衡,消极情绪强烈,对工作不安心,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不稳定。
2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高校学生党建的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党建工作面临新挑战
当前,整个国际格局处于大调整、大变革时期,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必然影响政治格局和国内人们的思想意识,带来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的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也表现出了多样化,决定了我国目前社会生活中人们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复杂性。在内外因素的双重交织下,社会不良风气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腐败现象和庸俗文化在一些地方蔓延。这些现象也必然影响到高校大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功利主义倾向明显,价值观发生扭曲,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
2.2 部分高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入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用来抓学科建设、科研建设等业务工作,而对学生党建工作却无暇顾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 导致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不够深入,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和现实需要,针对性研究极为薄弱,工作难以形成科学化与专业化,在实际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难以形成系统的党员管理、党员教育、党员考核、党员监督及组织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
2.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投入不足,影响了工作实际效果
部分高校领导对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战略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忽视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自身在年龄、专业及工作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工作的深入开展。部分党建工作者因日常工作繁杂或不够重视等主客观原因,忽略了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及工作水平的提升,同时,由于收入少,出口窄,自身发展受限等原因,部分党建工作者产生工作倦怠感。加之社会转型期存在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影响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态度,导致他们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
3 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探讨
3.1 加强教育管理,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
完善入党积极分子系统教育,严格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帮助其激发政治热情,增强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党性修养,端正入党动机;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党员发展工作对党员队伍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选好苗子、严格把关、规范程序、细化内容、落实措施,制定科学全面的考察操作标准,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社会工作突出,群众基础牢固的学生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强化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强化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强化政治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实现学生党员教育全程化;创新教育活动载体,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党员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党校作用,更新内容,创新形式,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把党员教育应与学生学科专业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联系社会实际、专业特点和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教育;抓好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做好党支部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学生党支部委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工作,通过培训增强学生支部委员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3.2 重视理论研究,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和机制
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建各项工作的深层次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化、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切实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各项工作制度,比如团支部荐优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党校培训制度以及党员责任制度等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群众监督制度以及党员、党支部定期考核考评制度,完善考核考评指标体系;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可以设置跨年级党支部,形成高低年级学生党员“传、帮、带”的良好制度模式;拓展和创新学生党建的工作渠道,重视学生党建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建设网络党建阵地,开辟党建网站,举办网上党校,开设党建专题论坛,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网络影响力;探索学生党建进园区,进宿舍,完善公寓楼的学生党建活动场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3.3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理论知识扎实,热爱学生党建事业的同志选拔到队伍中来,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培养、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管理,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工作职责,使学生党建工作者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和严肃性,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通过必要的政策倾斜,如在外出进修、收入待遇、晋升职务、考核职称等方面,给予从事学生党建工作人员必要的照顾,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1] 黄炎摈.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调研与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9(4).
[2] 林莉,胡玫艳.高校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0(4).
[3] 孔燕群.再谈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J].党史文苑,2008(6).
[4] 何淑霞,林伟英,冯冈平,张亚平.创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品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文教资料,2011(3).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建 问题 对策
1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少数学生党员素质亟待提高
当前,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多,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部分学生在入党动机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盲从性和个人功利倾向等;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发展程序不够规范,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教育、培养不够,党员发展材料不够齐全、规范;“重发展,轻教育”等客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得党员的发展数量与党员的先进性要求不成比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
随着社会的变化,受到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非主流价值冲击、西方思潮、互联网等的影响,加之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部分学生党员党员意识弱化,党性修养不足,进取心责任性丧失,出现了价值取向偏失。部分学生党员不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履行党员职责,不珍惜党员称号,重名利,轻实干,严重破坏了党员的整体形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党组织的号召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1.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性不足,党员教育管理缺乏长效机制
目前,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不足,工作难以形成科学化、专业化。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多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党员教育手段缺乏新颖性和生动性,面对着“80 后”和“90后”的青年大学生,这种灌输式教育方式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要求。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没有形成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薄弱、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缺乏党内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监督约束执行不力、监督不严、流于形式,没有构建起合理的高校学生党员自我管理体系和党员评估体系;党组织活动针对性不强,主题不够鲜明,导向不够明显,党组织活动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够规范,未形成一套健全规范的制度,管理活动也相对散漫和随意,党建工作内容相对空泛,形式比较单一,党建活动缺乏时效性、针对性、灵活性。
1.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工作水平急需提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具体操作者,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随着党员发展的数量攀升而不断加重,但是从事基层学生党建的工作者数量却变化不大,导致在工作上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学生党建工作多由高校的专兼职辅导员老师担任,这些人日常的工作本来就比较繁杂,常常无暇把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做细做实;个别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老师,对党的基本政治理论不熟悉,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透,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培养和培训,其政治理论水平及业务知识不能得到及时的提升,工作中的创造力不足;部分学生党建工作者认为从事学生党建工作,与从事教学科研的老师相比收入低、地位低、出路窄,心理不平衡,消极情绪强烈,对工作不安心,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不稳定。
2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高校学生党建的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党建工作面临新挑战
当前,整个国际格局处于大调整、大变革时期,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必然影响政治格局和国内人们的思想意识,带来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的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也表现出了多样化,决定了我国目前社会生活中人们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复杂性。在内外因素的双重交织下,社会不良风气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腐败现象和庸俗文化在一些地方蔓延。这些现象也必然影响到高校大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功利主义倾向明显,价值观发生扭曲,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
2.2 部分高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入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用来抓学科建设、科研建设等业务工作,而对学生党建工作却无暇顾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 导致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不够深入,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和现实需要,针对性研究极为薄弱,工作难以形成科学化与专业化,在实际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难以形成系统的党员管理、党员教育、党员考核、党员监督及组织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
2.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投入不足,影响了工作实际效果
部分高校领导对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战略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忽视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自身在年龄、专业及工作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工作的深入开展。部分党建工作者因日常工作繁杂或不够重视等主客观原因,忽略了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及工作水平的提升,同时,由于收入少,出口窄,自身发展受限等原因,部分党建工作者产生工作倦怠感。加之社会转型期存在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影响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态度,导致他们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
3 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探讨
3.1 加强教育管理,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
完善入党积极分子系统教育,严格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帮助其激发政治热情,增强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党性修养,端正入党动机;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党员发展工作对党员队伍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选好苗子、严格把关、规范程序、细化内容、落实措施,制定科学全面的考察操作标准,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社会工作突出,群众基础牢固的学生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强化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强化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强化政治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实现学生党员教育全程化;创新教育活动载体,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党员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党校作用,更新内容,创新形式,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把党员教育应与学生学科专业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联系社会实际、专业特点和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教育;抓好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做好党支部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学生党支部委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工作,通过培训增强学生支部委员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3.2 重视理论研究,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和机制
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建各项工作的深层次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化、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切实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各项工作制度,比如团支部荐优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党校培训制度以及党员责任制度等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群众监督制度以及党员、党支部定期考核考评制度,完善考核考评指标体系;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可以设置跨年级党支部,形成高低年级学生党员“传、帮、带”的良好制度模式;拓展和创新学生党建的工作渠道,重视学生党建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建设网络党建阵地,开辟党建网站,举办网上党校,开设党建专题论坛,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网络影响力;探索学生党建进园区,进宿舍,完善公寓楼的学生党建活动场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3.3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理论知识扎实,热爱学生党建事业的同志选拔到队伍中来,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培养、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管理,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工作职责,使学生党建工作者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和严肃性,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通过必要的政策倾斜,如在外出进修、收入待遇、晋升职务、考核职称等方面,给予从事学生党建工作人员必要的照顾,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1] 黄炎摈.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调研与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9(4).
[2] 林莉,胡玫艳.高校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0(4).
[3] 孔燕群.再谈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J].党史文苑,2008(6).
[4] 何淑霞,林伟英,冯冈平,张亚平.创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品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文教资料,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