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吗啡酮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s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氢吗啡酮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3月龄,体重280~360 g,取成功建立Langendro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的心脏24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氢吗啡酮后处理组(HM组)。采用全血停灌60 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制备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M组再灌注即刻灌注含4.1 ng/ml氢吗啡酮的K-H液10 min。于平衡灌注20 min、再灌注10、25、40、60 min时记录HR、ECG、冠脉流量(CF)及左心室前壁内膜层、中膜层、外膜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APA)、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50%和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50、MAPD90),并计算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记录心脏复跳时间。

结果

3组各时点HR、CF和MA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I/R组外膜层Vmax降低,3层心肌MAPD50和MAPD90延长,TDR延长(P<0.05);与I/R组比较,HM组心脏复跳时间、内膜层和中膜层MAPD50 、内膜层MAPD90和TDR缩短(P<0.05),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氢吗啡酮后处理有助于维持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电生理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分别应用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前路组31例,采用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34例,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每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为(6
目的对比在左乳癌放射治疗中应用深吸屏气(DIBH-deep inspiration breath-hold)与自由呼吸两种方式(FB)的心脏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射量,以及对心脏-胸壁接触距离(CCD)和心脏受照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0例左乳癌患者分别进行DIBH和FB方式的CT扫描,然后使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剂量计算,通过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对心脏、左前降支、左心室的剂量行分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茶多酚(TP)对心搏骤停(CA)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1/2(JNK1/2)磷酸化和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n=6)、CA组(n=12)、TP组(n=12)。CA组和TP组经食道交流电刺激诱发心室纤颤(室颤),CA 5 min后行CPR,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即刻分别静脉注射10 mg/kg生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肺移植术患者液体管理对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双肺移植术患者30例,年龄51~78岁,体重指数18~25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5):每搏量变异度组(SVV组)和中心静脉压组(CVP组)。SVV组维持SVV 8%~13%,CVP组维持CVP 8~12 cmH2O。于诱导后30 min(T0)、第1侧单肺通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