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全渠道零售业启示录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ei_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电子商务、全渠道、O2O等等,发展的历史都不长。与美国和中国相比,日本电子商务的规模相对较小。根据日本外务省的统计,2013年日本电子商务的规模约为1400亿美元(约为美国的50%),而且增长率也比美中两国低一些。在2011年~2013年间,美国电子商务的增幅约为13%,中国约为80%,而日本则为11.5%。
  同样,全渠道、O2O在日本零售业的发展时间更短,只是2011年才开始的事情,而且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日本通讯技术进步和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状况相对应。
  1.日本零售业的全渠道发展历程概况
  从官方的统计资料上看,日本的网上零售业发展始于2000年。那时,全日本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30%,但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为83%,增长速度较快。
  在电商发展之初,电商仅作为日本实体店提升业绩的补充手段,而且网店和实体店都是各自独立运营,由此也引发了实体店和电商部门的企业内部竞合状态。
  2004年,宝洁公司提出了“FMOT”概念(英文:Frist Moment of Truth,意为当消费者第一眼看到货架上的商品,3~7秒钟才确定是否购买),但在当时,日本的网店和实体店还没有融合,也没有O2O的概念。所以,顾客只能分别浏览网店或实体店的商品。
  到了2006年,O2O概念开始在日本萌芽。从这一年开始,日本实体零售商开始实施网店与实体店的统一运营,以此达到企业内部商品管理的统一化。但在当时,顾客管理、供应链都还没有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这样,虽然实体零售商分别拥有了线上和线下的业务,但也还是分别经营。需要注意的是,2006年日本的零售业管理者们已经具有了O2O理念的雏形,并且开始进行相关的研发工作。
  2008年,iPhone手机开始在日本销售,智能设备也很快在日本消费者中普及开来,由此激发了信息传输技术的快速成熟和发展。但是iPhone进入日本后,使日本本土的信息技术受到冲击,最后被淘汰。2008年9月15日,美国发生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日本的经济和零售业都受到严重影响。
  2010年,美国TrialPay的CEO Alex Rampell提出了“O2O”的概念,但当时的想法是把访问网站的顾客诱导到实体店去购买商品,即从线上到线下。
  2011年,全美零售商联盟(NRF)开始提出“全渠道”概念,这个概念主要是为了配合移动零售。同年,谷歌公司提出了“ZMOT”(英文:Zero Moment of Truth,即零点接触营销术,含义就是要让消费者在“尚未接触”到商品之前,就已经通过网路向消费者进行营销,从而让消费者主动接收产品的正面信息,并影响其消费意向。)这时,日本零售商开始考虑实施全渠道、O2O,并考虑让线上线下的业务和管理全面融合。
  但是,2011年日本发生的大地震和核泄漏事件,使日本的供应链遭受了严重影响,给日本零售业也造成很大冲击。由于经济停滞,到2012年,日本的IT厂商和零售商开始对营销更加重视。
  2011~2012年是日本全渠道零售技术的研发年,到2013年部分产品开始上市,即从产品研发到研发完成用了2年时间。
  2012年,日本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50%,日本零售企业开始开展全渠道的市场营销工作。
  整体来看,虽然日本的O2O、全渠道发展大约比美国晚2年,但到了2013年2月开始激增,这是零售商与IT企业共同合作产生的结果。
  2.日本消费者的特性分析
  由于日本国土狭小,地理上的间隔不大,所以,日本的市场非常不一样,日本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很不同。
  调查数据显示,在日本,只有20%的顾客乐意单纯在网上购物,而高达72%的顾客虽然也有网购,但仍需要去实体店确认商品;线上线下多渠道购物者的购买金额比单渠道顾客的购买金额高2倍。此外,网上下单、希望到实体店提货的顾客比例高达70%。
  此外,调查还显示,日本消费者的O2O式购买方式表现明显。约75%的顾客即使在实体店找到了喜欢的商品,也会去网上确认(线下-线上);72%的顾客即使在网上找到了喜欢的商品,也仍会去实体店去做确认或检测(线上-线下)。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日本消费者对实体店依然抱有很高的期待。同时,由于日本国土狭小,城市之间的距离比中美两国小得多,消费者到达的便利性更好。因此,实体店在日本零售业中占仍占有重要地位。也正因为此,在日本,专门从事线上零售的企业仅占20%,而同时开展线上和线下业务的零售企业占60%。
  3.日本零售企业的全渠道案例
  虽然日本零售企业开展全渠道的时间并不长,但已经涌现出一些先进的企业,他们的O2O模式也各不相同。
  (1)资生堂模式:异业联合
  在日本,资生堂公司拥有大量的实体店,其中90%以上都是直营店。2012年他们开始做O2O。其模式的主要亮点是既有网上销售,还有异业合作的网上销售(即异业间的合作),这样的好处是能够互相有导流的作用,因为单独一家网站吸引客流非常不容易。
  此外,资生堂的网上还有美容咨询、在家美容检测服务、直营网店和实体店导航等,以此与顾客间实现互动,最终实现O2O。
  (2)永旺模式:资源共享
  大家知道,作为一家非常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软银在很多零售企业、互联网公司都有投资,例如日本雅虎、永旺等,孙正义在日本拥有非常大的影响。
  由于背后有资本上的联系,因此,永旺的O2O采取了与雅虎合作的模式。顾客可以在雅虎的网站上下载优惠券,然后在永旺实体店门口扫描出来后,就可以在永旺实体店使用。
  这种“永旺+软银+雅虎”模式的亮点是:零售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顾客数据,并通过雅虎引流到门店,从而使雅虎和永旺能共享顾客资源。   (3)NTT模式:技术先导
  NTT是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它利用GPS技术,将顾客诱导+商品登记签到做组合。
  当顾客进门后看中某一种商品时,可以用手机扫描该商品,这时他就得到了商品积分。即使顾客这次没有购买,但下次光顾再买时,这个积分还可以用。如果顾客第二次没有回来,零售商也可以用第一次扫描留下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个顾客为什么不回来了,即分析他的购买行为。
  这个模式与永旺模式的思路不同,着重点也不同。NTT模式的着重点是,只有当顾客真正拿到商品之后才给积分,而永旺模式是顾客进店后,还没有和商品产生直接联系就已经给了优惠。
  (4)东急百货模式:库存统一
  东急百货的O2O是从商品信息共享切入的。2012年东急百货开始做库存数据打通工作。现在,他们的网店商品和库存商品的信息已经打通,虚拟库存、统一管理,并且做到可视化,每1.5小时库存信息更新一次,实现了同一业态下的库存数据打通。
  (5)JR日本东京火车站模式:店内导航
  日本东京火车站的商场都在地下,一共有200多家。如何找到顾客,并把他们“拉”到店内呢?
  JR模式的做法是:当顾客在室外时,用GPS找到他们,再向他们推送优惠券,当顾客来到室内时,就用AR做导航(实际上,AR有定位功能),找到他们想要去的店铺。目前,这个模式还在试验中。
  (6)优衣库模式:社交购物
  2012年5月,优衣库的社交网站设立。它利用了“领先用户”(即先行购买或使用了商品的顾客)对商品的评价,来引导、激发其他顾客产生跟随购买。当其他顾客看到评价,如果评价好,就愿意去买。同时,厂商也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顾客的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
  他们的社交网站同时建在手机上和PC端,并且是独立的社交网站,而不是在公司官网上开辟一个栏目,这样能直接快速收集顾客建议。
  (7)伊藤洋华堂、永旺、西友:网上超市
  前文提到,在日本有70%的顾客喜欢门店自提。因此,顾客在伊藤洋华堂、永旺、西友和顶点的零售店都可以门店取货。在这些企业内部,已经做到了门店和网上的统一化管理,但在具体细节上,每个企业的做法还有不同。
  伊藤洋华堂、永旺和西友的门店和配送中心的库存是统一管理的,生鲜商品由门店直接配送,常温商品从物流中心配送,但顶点的做法则不同。因为顶点的门店较小,没有足够空间代客保管商品,所以门店库存和网上库存是分开管理。也就是说,顶点还没有实现O2O。
  4.日本零售企业的启示
  从日本零售企业的全渠道发展和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
  (1)商圈的决定者不再是零售商,而是顾客
  以前,商圈是零售商自己设定的,是从零售商视角来“看”顾客;但现在,商圈是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位置来决定的,是移动的商圈。因此,能被顾客“看到”的零售店才有机会。如果在消费者的“商圈”里没有你的零售店,那么这个零售店就意味着被淘汰。这也是为什么,60%的日本零售商要做O2O的原因。
  (2)用数据做营销
  要用大数据分析,找到新的需求后,再去进行精准营销。在这方面,日本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
  在不做数据分析之前,日本零售商只知道购买胸罩的顾客有男士,但并不知道有男士是在为自己购买胸罩,以为他们是在为女友或太太购买。但数据分析后发现,在购买胸罩的男性顾客中,有30%是为自己购买的,他们中年龄最小的20多岁,最大的70岁。他们不好意思去实体店购买,而更愿意在网上买。通过数据分析终于发现了这个大市场,零售商们就可以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显然,如果没有数据分析,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展望未来,大数据分析是最关键的。过去很多拥有数据的企业并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就是,零售企业对自己的KPI理解不到位,所以大数据的利用还不够充分。所以,一定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数据,否则,即使有了大数据,仍然会失败。
其他文献
“美国人像苹果派”这种说法并不全对。长久以来,美国人最爱吃的甜点不是苹果派,而是冰淇淋。这种冰冻美食会引起人们对儿时夏日的无尽怀念——跳过喷水池、赤脚在草坪上奔跑、去一路追赶街上经过的卡车,卡车上的扩音器在(一遍又一遍,没完没了地)播放同一首像是狂欢节上的曲调。对于夏天里的美国孩子来说,没有比听到冰淇淋小贩的声音、看到他的身影更令其欣喜若狂的了。  冰淇淋VS冻酸奶  去年在美国,人们在冰淇淋上的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业的发展似乎并不那么顺利。人们的口味越来越挑了,要求也越来越高了,随之而来的是餐饮业越来越难做了。这不禁让让企业感到困惑,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归根结底,是三大瓶颈浇灭了消费者的欲火。  第一、人才瓶颈。  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因为整个社会餐饮教育出现了问题,而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或者虽意识到却无动于衷。餐饮业的用人危机严重,特别是基层的、
期刊
餐饮渠道是调味品销售直达终端的最重要的渠道。  红罐凉茶从火锅店起步,解决人们吃火锅容易上火的问题,生意一下子红红火火地做了起来。  河北做车辆维修的老板缪常青,另辟,开发餐饮奶,在众多的奶业巨头的夹缝里打开一个大市场,妙士迅速成为餐饮奶第一品牌,牢牢占据了这个细分市场,深圳的卡士奶跟时拓展餐飲渠道,也创造了成长神话。  小糊涂仙,从一个毫无底子的小酒厂,而且还是定牌生产,由于重视餐饮渠道的精耕细
期刊
信息技术就像马达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它将一步步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整个社会的基础都将发生“质”的变化,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达到智能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消费者对服务性要求更高,速度更快。衣食住行中,民以食为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在线订餐、微信订餐、手机APP订餐,相应的订餐网站也蜂拥迭起。  总体而言,消费者选择订餐,目的逃不过"省钱、省时、省力、省心"。相较于传
期刊
美国快餐业连锁巨头汉堡王最近的业绩非常火爆,可谓一枝独秀。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堡王的竞争对手麦当劳一直在埋头苦干,但是销售依然下滑,而汉堡王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一直在不断上升。  据悉,因汉堡王业务积极向上的趋势,摩根士丹利刚刚将汉堡王的股票调整至“增持”。据统计,该公司的股票在过去一年上涨了56%。  汉堡王这样火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收购Tim Hortons带来了巨大增长潜力。 
期刊
引文:在饮料消费趋势中,果汁饮料在我国消费总量中排居第一。这其中,酸枣汁又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抽文:邢州枣业和它的酸枣汁产品,能否在大品牌群雄割据,小品牌不断涌现的国内果汁饮品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值得我们期待。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和营养诉求越来越被人重视,成为未来国内饮料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现象就是,往年热度不减的碳酸饮料近年开始在市场比重上呈现下滑趋势。相比之下
期刊
中国啤酒业历经百余年发展,产销量从建国初期的不足7000吨到2013年产销量突破5000万千升,增长了七千多倍,铸就了连续12年稳居世界首位的辉煌成就。市场调研公司欧睿国际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将在2017年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消费额最大的啤酒市场。然而近两年,中国啤酒行业正在经历一些激烈的竞争,比如网络口碑的竞争、行业的兼并热潮等等。  大数据“口水之战”  青岛啤酒、华润雪花啤酒以其在品牌知名度、
期刊
引文: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生鲜市场定位高、消费者传统的购买习惯和不稳定的货源等因素制约着生鲜电商这片“蓝海”的可持续性发展。  抽文:由于冷链建设相当不完善,导致配送不及时,消费者网购的生鲜往往不再新鲜,并且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生鲜电商主要是指利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瓜果蔬菜、新鲜肉类和水产品等。随着电子商务的日趋红火和成熟,生鲜电商也逐渐受到电商大佬
期刊
去年,在笔者的朋友圈,有这样一个段子颇为流行:说的是近年媒体行业不景气形势下的人才流失问题。为了对比媒体从业者的待遇有多苦逼,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某财经杂志科技行业记者,离开媒体转投互联网电商,收入立马翻了一番;而另一位投身互联网金融的同僚,收入直接达到两倍以上!  从笔者自身的经历来看,故事绝非杜撰。最近两年,身边类似鲜活的实例屡见不鲜。最近的案例来自两位前同事。两位都是三十出头的职场精英,
期刊
别看互联网行业声势浩大,但直到今天真正赚到大钱的不外乎三个行业,即游戏、广告和电商。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游戏拔得头筹抢先起飞,广告水土不服处于落后,业界开始将目光瞄向电商,企图依托于移动终端的LBS特性,用O2O理念重新定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商。衣食住行用,餐饮作为人类最刚性的需求之一,自然首当其冲成为众公司“O2O化”的对象。  当前中国餐饮O2O的参与者,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大众点评、美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