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顺应社会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以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是现代外语教学发展的趋势。本文着重阐述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学以致用。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顺应这种社会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而教师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应当重点突出语言的交际性,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师讲授为主的枯燥模式,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上答疑解惑、互动讨论的全新翻转课堂模式。
一、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的英文全称是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一套符合当代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趋势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它的原型为“输出驱动假设”,2014年10月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被正式命名为POA。
POA包括三个部分:1)教学理念;2)教学假设;3)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其中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教学假设涵盖“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构成,在整个流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中介作用(文秋芳 2015)。产出导向法在教学理念上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与思维能力。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学用分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缺失,POA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用英语成功完成任务,做到“学用结合”,体现英语的应用价值。
二、翻转课堂概念
翻转课堂源于“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产出任务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移到课前,将知识的内化过程放到了课堂,对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翻转。这是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将教学过程分为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分别通过信息技术和课堂师生交流互动来实现。传统课堂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实现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翻转课堂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实现因材施教教学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看重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的任务主要放到课余时间,课堂时间更多地被用来进行交流和沟通。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技术促进教学的典范,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三、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依托王守仁、文秋芳教授总主编的《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尝试探索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
1.课前准备
基于產出导向法,教师课前的工作量比较大,需要准备相关输入材料,设计翻转课堂课前和课堂的教学活动,指导输出任务。在学习每个单元之初教师需确定好本单元的大产出任务,比如辩论、写作、演讲等,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不足,明确任务目标。一旦学生明确了产出任务的意义和自身的不足后,会更积极主动地为完成产出任务而进行输入性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了降低产出任务的难度,教师需把一个大产出任务分成若干个小的子任务,让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内容的过程中先分步骤完成这些相对简单的子任务,然后整合子任务内容,最终完成大产出任务的输出。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刺激语言产出的意愿,有效完成任务目标。
在《新一代大学英语》授课准备过程中,团队教师提前录制了各个单元的微课视频,包括passage understanding、language points和一些有助于主题理解和产出任务的补充阅读材料。每次授课前教师会在U校园app中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学生需自主学习微课视频中的内容,阅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补充材料,了解课内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及知识架构,并完成每个微课视频最后的子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情况,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2.课中促成
在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中,非常注重促成环节。因此,在课堂的促成环节中,教师可以构建多元化的开放课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头脑风暴式讨论。学生对课前子任务进行展示与交流,教师需合理发挥中介作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对子任务进行加工和选择,帮助学生及时修改表达中出现的词汇和语法错误,在语言和信息层面上进一步拓展学生在语言运用上的视野,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接下来的提升方向。
在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评价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的选择性学习成果及产出子任务练习的效果给予即时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掌控课堂进度和节奏。即时评价需在促成环节进行,教师在学生完成子任务过程中给予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语言学习从单纯课本知识学习到实际语言交际能力应用的过程。
3.产出反馈
在产出部分,学生需要聚焦产出,锤炼思想,结合之前不断完善的各项子任务完成最终产出任务,教师则需要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有效反馈。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而轻松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环境,可以采取师生合作评价的方式进行产出任务反馈。先让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然后教师对产出成果进行总评,总结其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改进方案。教师要能够重点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充分揭示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输出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点评,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解力、归纳力、判断力和思辨力。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询问的方式向教师咨询,请教师来解答困惑,使英语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小结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提高实际语言交际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更高的要求。产出导向法通过“学用结合,以用促学”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一教学理念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启发,驱动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学以致用。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顺应这种社会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而教师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应当重点突出语言的交际性,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师讲授为主的枯燥模式,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上答疑解惑、互动讨论的全新翻转课堂模式。
一、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的英文全称是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一套符合当代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趋势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它的原型为“输出驱动假设”,2014年10月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被正式命名为POA。
POA包括三个部分:1)教学理念;2)教学假设;3)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其中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教学假设涵盖“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构成,在整个流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中介作用(文秋芳 2015)。产出导向法在教学理念上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与思维能力。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学用分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缺失,POA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用英语成功完成任务,做到“学用结合”,体现英语的应用价值。
二、翻转课堂概念
翻转课堂源于“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产出任务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移到课前,将知识的内化过程放到了课堂,对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翻转。这是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将教学过程分为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分别通过信息技术和课堂师生交流互动来实现。传统课堂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实现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翻转课堂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实现因材施教教学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看重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的任务主要放到课余时间,课堂时间更多地被用来进行交流和沟通。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技术促进教学的典范,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三、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依托王守仁、文秋芳教授总主编的《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尝试探索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
1.课前准备
基于產出导向法,教师课前的工作量比较大,需要准备相关输入材料,设计翻转课堂课前和课堂的教学活动,指导输出任务。在学习每个单元之初教师需确定好本单元的大产出任务,比如辩论、写作、演讲等,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不足,明确任务目标。一旦学生明确了产出任务的意义和自身的不足后,会更积极主动地为完成产出任务而进行输入性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了降低产出任务的难度,教师需把一个大产出任务分成若干个小的子任务,让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内容的过程中先分步骤完成这些相对简单的子任务,然后整合子任务内容,最终完成大产出任务的输出。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刺激语言产出的意愿,有效完成任务目标。
在《新一代大学英语》授课准备过程中,团队教师提前录制了各个单元的微课视频,包括passage understanding、language points和一些有助于主题理解和产出任务的补充阅读材料。每次授课前教师会在U校园app中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学生需自主学习微课视频中的内容,阅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补充材料,了解课内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及知识架构,并完成每个微课视频最后的子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情况,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2.课中促成
在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中,非常注重促成环节。因此,在课堂的促成环节中,教师可以构建多元化的开放课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头脑风暴式讨论。学生对课前子任务进行展示与交流,教师需合理发挥中介作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对子任务进行加工和选择,帮助学生及时修改表达中出现的词汇和语法错误,在语言和信息层面上进一步拓展学生在语言运用上的视野,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接下来的提升方向。
在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评价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的选择性学习成果及产出子任务练习的效果给予即时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掌控课堂进度和节奏。即时评价需在促成环节进行,教师在学生完成子任务过程中给予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语言学习从单纯课本知识学习到实际语言交际能力应用的过程。
3.产出反馈
在产出部分,学生需要聚焦产出,锤炼思想,结合之前不断完善的各项子任务完成最终产出任务,教师则需要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有效反馈。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而轻松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环境,可以采取师生合作评价的方式进行产出任务反馈。先让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然后教师对产出成果进行总评,总结其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改进方案。教师要能够重点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充分揭示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输出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点评,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解力、归纳力、判断力和思辨力。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询问的方式向教师咨询,请教师来解答困惑,使英语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小结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提高实际语言交际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更高的要求。产出导向法通过“学用结合,以用促学”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一教学理念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启发,驱动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