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历史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获取能力、个性发展,树立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形成学习动机,树立理想和信念,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实现这一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谓是殊途同归。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尤为青睐“预习·展示·反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原创于山东杜郎口中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一、预习是前提(先学)
老师编印讲学稿指导学生预习,难度大的课节通过专门的预习课指导学生预习。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课外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预习。学生在预习学案指导下自主完成三个步骤的任务:①阅读教材解决基础知识,理清历史线索;②完成预习检测题(基础性知识);③查阅资料探究预习疑难,进一步详细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及影响,补充课堂展示材料。
二、课堂操作流程
第一步是学习任务分组,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复习提问和导入新课后,把知识分解成几部分,各大组分配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力争透彻理解,人人掌握,并做好下一步为全班同学讲解展示的准备。学生领到任务后立即进行小组合作。为了在展示中能深入出色地表现小组和个人,每个成员都会积极主动参与小组的讨论,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交流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①考点、重点;②疑难点;③知识易混淆点和易错点;④新旧知识联系点;⑤知识与生活的结合;⑥要补充的课外知识;⑦知识怎么讲解或以何种方式呈现。合作小组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交流探讨,使小组成员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晰深刻,展示的任务进一步明确。这一阶段时间约5分钟。
第二步是课堂展示。老师重新组织课堂,让各组结束交流,全班围坐(站)在第一个任务前,倾听第一组的同学给全班讲解。负责讲解的小组几乎要人人发言,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从不同角度层面让同学理解。其他组的同学允许站起来质疑、纠正或补充提问。展示发言的时候,学生不用举手,谁先站起来说就谁先发言,同时几个人抢着发言时嗓门大的优先,说完了就直接坐下或退后。讲解时原则上每位学生每次仅限一个问题,保证有更多同学的发言机会。内容顺序先讲基础知识和基本线索,再补充和质疑。需要地图、图片说明的必须利用实物展台设备或TTP,可以用语言讲解,也可以用小品、唱歌、讲故事等形式展示,总之力求历史新知识展示的方式要简洁直观、既多样性又富有创造性,展示的结果要有助于其他同学理解和接受。要求展示发言的学生解说不超过两个问题,面向大多数同学,讲解要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朗读要铿锵有力有滋有味,演唱要角色投入体验深刻,小组发言要争先恐后。倾听的学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保持安静,教师在这一环节退下讲台,站在学生当中,一边对各组发言表现打分评价,一边以学生身份提问、质疑、补充、纠正。学生展示环节的时间一般20-30多分钟。
学生展示完后教师走上讲台进行总结,重点是历史线索和前后知识之间的因果联系,重大历史事件的补充解说和评价,亦或提出更有深度思考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讲解配以TTP课件做辅助,力求讲解简练、形象、生动,切中学生学习要害,时间约5-8分钟。
第三步是检测反馈。
课堂最后几分钟时间,老师布置同步练习题,规定时间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以检测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检测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抽查几个小组、点名抽查部分学生、全班抽查或小组交换批阅,这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归宿,算是课堂最后一关——学习质检关。
预习—展示—反馈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预习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环节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环节是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这种模式具有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三、实践和完善“预习·展示·反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感悟
1. 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讲,而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讲是教师的工作和权利,我们沉醉于我们的特讲能讲,然而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如何,效果怎样我们很少去追问。有的学生听了一学期,考试时却一无所知,答非所问,这难道不是对我们讲授式教学效果的拷问?我们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不断改革我们的教法,努力去发现和创新那些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个性、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充当课堂的讲授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
2. 说的解放能引发学习的解放,要让学生尽可能多说。只要老师给学生搭建好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表现的潜能是令老师惊讶的。学生在课堂上说得越多越会说,越会说就越想说,说得越多越高兴。学生个性气质和学习状态也得到了改变。所以“多让学生说”的意义重大,它让学生感受到的是快乐、自信、激情。只有展示才有发现,只有发现才有发展,潜能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突现并丰富和发展出来的。我们应该多研究学生课堂展示的方式,训练学生课堂的展示方法,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富活力,课堂才可能真正还给学生。
3.要重视预习指导和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预习·展示·反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成功的前提取决于学生课前的预习。预习不深入,学生在课堂上就不可能催生精彩,课堂就不可能成功。因此重视学生的预习,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特别是查阅资料,探究预习疑难,补充课堂展示材料,准备展示方式等尤为关键。另一方面必须做好课堂展示评价,每节课结束后都要对课堂上每个小组的表现打分评比,定期表扬奖励,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感受成功的欢乐。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羞于展示的学生要私下鼓励、指导,让他们也成为课堂舞台的演员。
在实践“预习·展示·反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体会到“预习催生自信,展示激活快乐,检测收获成绩”。这种教法不仅能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能让学生收获知识以外的能力、个性、情感、方法,为历史的素质化课堂教学寻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一、预习是前提(先学)
老师编印讲学稿指导学生预习,难度大的课节通过专门的预习课指导学生预习。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课外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预习。学生在预习学案指导下自主完成三个步骤的任务:①阅读教材解决基础知识,理清历史线索;②完成预习检测题(基础性知识);③查阅资料探究预习疑难,进一步详细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及影响,补充课堂展示材料。
二、课堂操作流程
第一步是学习任务分组,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复习提问和导入新课后,把知识分解成几部分,各大组分配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力争透彻理解,人人掌握,并做好下一步为全班同学讲解展示的准备。学生领到任务后立即进行小组合作。为了在展示中能深入出色地表现小组和个人,每个成员都会积极主动参与小组的讨论,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交流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①考点、重点;②疑难点;③知识易混淆点和易错点;④新旧知识联系点;⑤知识与生活的结合;⑥要补充的课外知识;⑦知识怎么讲解或以何种方式呈现。合作小组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交流探讨,使小组成员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晰深刻,展示的任务进一步明确。这一阶段时间约5分钟。
第二步是课堂展示。老师重新组织课堂,让各组结束交流,全班围坐(站)在第一个任务前,倾听第一组的同学给全班讲解。负责讲解的小组几乎要人人发言,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从不同角度层面让同学理解。其他组的同学允许站起来质疑、纠正或补充提问。展示发言的时候,学生不用举手,谁先站起来说就谁先发言,同时几个人抢着发言时嗓门大的优先,说完了就直接坐下或退后。讲解时原则上每位学生每次仅限一个问题,保证有更多同学的发言机会。内容顺序先讲基础知识和基本线索,再补充和质疑。需要地图、图片说明的必须利用实物展台设备或TTP,可以用语言讲解,也可以用小品、唱歌、讲故事等形式展示,总之力求历史新知识展示的方式要简洁直观、既多样性又富有创造性,展示的结果要有助于其他同学理解和接受。要求展示发言的学生解说不超过两个问题,面向大多数同学,讲解要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朗读要铿锵有力有滋有味,演唱要角色投入体验深刻,小组发言要争先恐后。倾听的学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保持安静,教师在这一环节退下讲台,站在学生当中,一边对各组发言表现打分评价,一边以学生身份提问、质疑、补充、纠正。学生展示环节的时间一般20-30多分钟。
学生展示完后教师走上讲台进行总结,重点是历史线索和前后知识之间的因果联系,重大历史事件的补充解说和评价,亦或提出更有深度思考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讲解配以TTP课件做辅助,力求讲解简练、形象、生动,切中学生学习要害,时间约5-8分钟。
第三步是检测反馈。
课堂最后几分钟时间,老师布置同步练习题,规定时间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以检测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检测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抽查几个小组、点名抽查部分学生、全班抽查或小组交换批阅,这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归宿,算是课堂最后一关——学习质检关。
预习—展示—反馈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预习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环节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环节是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这种模式具有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三、实践和完善“预习·展示·反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感悟
1. 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讲,而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讲是教师的工作和权利,我们沉醉于我们的特讲能讲,然而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如何,效果怎样我们很少去追问。有的学生听了一学期,考试时却一无所知,答非所问,这难道不是对我们讲授式教学效果的拷问?我们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不断改革我们的教法,努力去发现和创新那些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个性、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充当课堂的讲授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
2. 说的解放能引发学习的解放,要让学生尽可能多说。只要老师给学生搭建好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表现的潜能是令老师惊讶的。学生在课堂上说得越多越会说,越会说就越想说,说得越多越高兴。学生个性气质和学习状态也得到了改变。所以“多让学生说”的意义重大,它让学生感受到的是快乐、自信、激情。只有展示才有发现,只有发现才有发展,潜能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突现并丰富和发展出来的。我们应该多研究学生课堂展示的方式,训练学生课堂的展示方法,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富活力,课堂才可能真正还给学生。
3.要重视预习指导和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预习·展示·反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成功的前提取决于学生课前的预习。预习不深入,学生在课堂上就不可能催生精彩,课堂就不可能成功。因此重视学生的预习,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特别是查阅资料,探究预习疑难,补充课堂展示材料,准备展示方式等尤为关键。另一方面必须做好课堂展示评价,每节课结束后都要对课堂上每个小组的表现打分评比,定期表扬奖励,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感受成功的欢乐。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羞于展示的学生要私下鼓励、指导,让他们也成为课堂舞台的演员。
在实践“预习·展示·反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体会到“预习催生自信,展示激活快乐,检测收获成绩”。这种教法不仅能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能让学生收获知识以外的能力、个性、情感、方法,为历史的素质化课堂教学寻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