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历史教学融合于生活中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历史新大纲、新课标、新教材,要求采用新教法。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辨别法、比较法、讨论法、结合时事分析法、结合生活联想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 融合 生活 新课标
  
  在素质教育大旗的指引下,国家出台了新的教学大纲,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教材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成效。教材的改革自然要求我们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要用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指导现实生活。同时,我们要学好历史,也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要与今天的生活联系起来,与时事社会、国际关系、经学济军事、民俗文化等生活现象联系起来,用今天的生活反观昨天的历史,做到历史与生活的融合,才能把历史学好学活,学以致用,“资治通鉴”。 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一、辨别法
  
  辨别法就是要教学生辨别历史事实(或现象)的真伪,去伪存真。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以下题型,来提高学生分辨历史的能力。 “下列表述中,与历史不相符的一项是:() A、罗马帝国元首穿着中国的丝绸衣服参加晚会。B、马可·波罗从海道来中国时,船上已装备了指南针。C、 阿拉伯人把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D、希波战争是波斯想争夺爱琴海的控制权而挑起的。” 该题中,A项的罗马帝国相当于中国的东汉时期,与中国已有交往,并且丝绸之路早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就开辟出来了,所以A项是真的。B项中的马可·波罗是在元朝时来中国的,而指南针早在唐朝就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所以B项应该也不会错。至于C项,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的,阿拉伯帝国相当于中国的唐朝时期,因此不可能传播印刷术。D项源于课本叙述,没有错。这样通过辨别,学生由一个小小的选择题,就弄明白了几个历史知识。 在教世界三大宗教时,我也设计了这样一道选择题供学生辨别:“下列哪句话,与佛教的教义有关:() A、主啊,拯救在印度洋海啸中遇难的人们吧! B、出家人不打诳语。 C、信仰真主安拉的人都是兄弟。 D、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这道题,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或对影视作品的感受中得出答案B,我在这里就不再分析了。
  
  二、比较法
  
  比较是辨别的延伸,对同一类型的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掌握得更清楚、更明白,不会再把类似的东西混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可以运用比较法,如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三个重要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世界三大宗教;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俄国的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11世纪欧洲的城市与中国城市等等。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辨别、比较法的深化,学生一时辨别不清、比较不出的问题,就只有通过讨论来解决。如初中世界历史上册第5课《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中有这样一道题:“有学者认为,把残酷的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扩张说明是东西文化由冲撞而融合的重要方式是错误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对于这样的问题,简单的判断对与错是不行的,必须展开讨论,一分为二的看待。很显然,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扩张都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另一方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战争确实促进了区域之间的交往和东西文化的交流,战后建立的强大帝国也就把不同区域间的文化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
  
  四、结合时事分析法
  
  学历史就是要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有必要把跟历史有牵连的时事问题,放在历史中去分析,把握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把问题理解得精确、透彻。如由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就不难理解中韩两国对日本首相小泉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强烈抗议了。
  五、结合生活联想法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历史有关联,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神庙中供奉的“药王”就是唐朝的大医学家孙思邈,我们用的电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等等,老师通过解答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疑惑,就能让学生尝到很多的历史知识,也由于生活中的困惑,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
  总之,新教材的教法多种多样,变化无穷。以上是我本人的初步探讨,不妥之处,敬请诸位赐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他文献
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期刊
初中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就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化学,化学这门学科,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既陌生,又新鲜的实验课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来说,正是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求知欲较高的阶段。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兴趣并学好化学这门课,是摆在每一位化学教师面前的课题。我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识化学学习  有的人以为化学只需要背背就能学好;有的人以为
期刊
内容摘要: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级层次.严格地讲,它的科学性、系统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阐述了物理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并不是十分严谨的物理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而以力学、电学为重点。  关键词:力学 知识 思维    一、力学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经典物理的基础之一.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为经典力学的栋梁.现行教材的
期刊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下面就我在二十多年教学工作中,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如下: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
期刊
内容摘要:高考科目设置“3+X”的改革 ,这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经过实践,我们认为:“3+X”高考科目改革,有利于高中学生在学好全面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也为学校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提供了可能;并且对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模式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生物 高考 复习    一、立足教材,加强“双基”    从我省去年生物科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到考生中存在的
期刊
一谈到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我们不难想到八十年代以前盛行的一种课堂结构模式“组、复、新、巩、布”,即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以教师、教科书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在中国教育史上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的丰富,人们的思想和心理认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就应运而生。坚持“以学生为主
期刊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学生发展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目标实现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我国体育教学功效性的赋值评价方法现已完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在这样的教育评价中,学生的学习已不再是一种乐趣,完全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外在压力。因此,建立新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必然。    一、 现阶段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分析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如下四大误区:教学内容的
期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所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老师。老师在课堂上采用教学方法愈灵活,愈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意识愈能得到发展。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亲身的教学实践,略陈已见。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
期刊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对象不是物,教育的产物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思维,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彻底抛开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能在40分钟内的课堂中单纯的把知识的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是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利于学生的方式和手段,激励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和唤醒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