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贵州落城村布依族头帕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头饰文化所隐藏的深刻含义,阐释了其面料、类型、图案、纹样、适用人群和包头方式。通过深度访谈和考察研究,分析布依族头饰的文化意蕴和功能。深入了解布依族头饰文化,对传承和保护布依族传统文化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落城村;布依族;头饰;功能
四大寨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32公里。东与水塘镇毗邻,南与猴场镇连接,西与望谟县交界,北靠火花乡。国土面积135平方公里,3659户,1922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4.6%。辖区有17个村民委员会,93个村民小组[1]。落城村隶属四大寨乡,由于地壳的运动,该地区形成了狭长的自流盆地,落城村坐落于辖区的盆地,全村包括花一田、麻雀寨、花坛、大院、新院、磨蝉、大田、陈子湾、椿木树共9个自然村寨,分为7个村民小组,分居于纳容河流域两岸。境内有汉族、布依族、苗族等,布依族人口最多。
传统布依族服饰质朴柔和、宁静素雅、古朴祥和,然而,在长期历史的发展中,布依族吸取境内各民族服饰的精华,形成了优雅艳丽、漂亮多彩、美观大方的服饰文化,具有很高的美学意蕴和艺术价值。马克思说,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在特定的条件下,并不是随性所欲地创造,而是既定的,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创造[2]。作为服饰装饰品的头帕,在布依族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落城村的田野调查,分析布依族面料、类型、纹样、图案、适用人群和包头方式等,从头帕图案探析图腾崇拜的美学价值,于此同时,也对头帕功能、作用进行探析。
一、布依族头饰的概述
布依族服饰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头饰主要对服饰起到一定点缀和修饰的作用,对服饰文化起到了代表的作用。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盛大节日,布依族妇女老少都喜欢佩戴头帕,但是,因地点好场合不同,佩戴的方式和头帕的类型有所不同。经调查发现,妇女头帕的佩戴主要盛行于紫云县的火花镇、四大寨乡、格凸河镇、达帮乡等地,这些地方主要以布依族居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头帕佩戴方式深深地烙上布依族的标志,同时也彰显了布依族服饰文化的“族辉”。
头帕的制作,面料主要是由蓝靛染成的蓝色纺线和黑色纺线,进行混纺之后,编织而成。在编织的过程中,把红、黄、白等颜色的线放在织布机的飞梭里进行编织,一张头帕的两端都要用这些颜色的线进行编织成五颜六色的花草水木、风雨雷电、鱼虫等,编织的动植物主要锈在头帕的两端,其余的地方都不用绣上任何东西。所制作的过程布依族称之为“刁帕”或“绣帕子”。 另一种是用条质量很好白色的布料,布料两端各绣上两条小飘带,飘带没有规定要什么顏色,在这张布料上绣上白色的梅花,梅花点要排列整齐,工整一致。所绣出来的梅花图案,纹样线条精美,图形灵动。一般情况下,一整条布料上全部锈有白色的梅花点,但火花镇一带的布依族要在布料的中间绣上太阳,月亮或者鱼,布料的其他地方全部绣上白色的梅花点。布依族头帕的做工精细,制作图案精细,制作过程讲究精雕细琢,她们讲究“慢工出细活”,精益求精。每一个头饰图案及纹样都映射他们生活的高尚纯洁,向往大自然,敬畏生命,也展现了他们深厚民族文化意蕴。
二、布依族头饰类型
布依族头饰主要分为外盘帕和内盘帕两种类型,这两种头饰类型都对布依族服饰起到修饰和点缀的作用,在不同的场合佩戴不同的头饰,更加体现出布依族的文化气息。这两种头饰的佩戴有着年龄的分层,中年妇女主要佩戴外盘帕,而年轻少女或少妇最喜欢佩戴内盘帕。
内盘帕的佩戴,内盘帕由两张头帕组成,一张是由粉红色的长条梅花粒锈制而成,两端同样锈有鲜红的花瓣和碧绿的小草,再头帕两端还分别缝上两条粉红色的长条带子,带子的作用就是在包头帕的时候便于捆绑。还有另一条头帕要相对长的多,其在包头帕的时候要包三圈到四圈,同样在头帕两端也分别缝上粉红色的长条带子,便于捆绑,这条帕子上全部绣上的是白色的梅花粒,颜色艳丽,美观大方。
内盘帕的佩戴,第一步:把头发捆扎好,先包绣有粉红色梅花粒的那条帕子,帕子较短,其长度只有一圈,再用粉红色的长条带子系好。第二步:再包上那条绣有白色梅花粒的那条长带子,这条带子较长,包在粉红色的那条头帕之上,折叠好之后将其包扎,其长度有两圈到三圈,系长条带子,将头帕固定住。
外盘帕主要是由中年妇女佩戴,其佩戴的过程要比内盘帕要复杂得多,外盘帕主要是在内盘帕的基础上进行佩戴,要先将内盘帕佩戴好,将其固定住,才进行下一步外盘帕的佩戴。外盘帕的佩戴,第一步:先将黑色的头帕两端整理齐并折叠三到四层,不用全部折叠,后面留有一定布匹,留有的布匹其目的就是要将该布匹盖住整个头顶,但是,两端绣有花草的部分要全部折叠整齐一致。第二步:在包好内盘帕的基础上,把折叠好的黑色头帕从额头向上头顶包裹,头帕没有折叠的部分将其盖住头顶,折叠的部分从额头向两边耳朵方向进行包裹,一直包到后脑勺,最后,头帕绣有花草部分的两端折叠像牛的耳朵一样,两端对称折叠内包裹好之后,两端的头帕在留外面,留在外面的正是绣有花草的部分。两端的头帕远看就像牛角一样,其中的意义就是布依族祖先对牛虔诚的顶礼膜拜。少妇喜欢留有小辫子,将小辫子从头帕折叠部分和未折叠部分的空隙里放出来,然而,年长的妇女是不留头发在外,都将头发编成辫子,盘绕在内盘帕之上,戴上黑色的头帕。 有一些少女或少妇喜欢把头发留在外面,以示漂亮、美观、大方。
布依族妇女的外盘帕,她们在包头帕时,耳朵左右上面都留出了两个向左右延伸的帕子,远看很像牛的角,布依族妇女的包头实际上展现出了布依族先民对“牛”的崇拜和尊敬,对牛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布依族头饰文化深深打下他们先民的历史痕迹,他们的精神信仰、审美情趣、文化意识、造物观念、图腾崇拜等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从而固化于服饰之中,并且通过服饰文化将其彰显出来。 三、头饰图案的探析
头饰文化凝聚布依族妇女的智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头帕上的花纹、图案、纹样等都是她们一针一线绣上的。头饰主要的作用就是对服饰的点缀和修饰,因此,在绣的过程中,需要耐心雕琢,精心设计,绣出的头帕很“精细、精致、精妙、精美”。布依族头饰图案的蕴意和服饰的蕴意是一样的。布依族服饰装饰图案有着丰富的寓意,是祖宗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所以说,“每一种民族服饰的生成,都是这个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的一部史诗”[3]。
布依族妇女在绣头帕,喜欢用红、绿、黄、蓝、白等颜色进行的搭配,绣出来花朵鲜艳漂亮,花瓣条纹清晰,花叶颜色翠绿,绣出的小草,青青绿绿,花朵和小草排行整齐,交错绣制。
地理环境对布依族头饰图案一定作用。布依族头饰的图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图案巧妙,变化多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装饰性。动物有蝴蝶、有蜻蜓、有鸟、有鱼等,植物有花、有树、有草等,这些写实图案与布依族人长期的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相连,体现对大自然喜爱。也有抽象形态的几何图案,例如曲线、水纹、齿形、三角棱形等,这些几何图案则是她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物质的高度概括,头帕上的水纹,就体现出她们对水的保护和崇拜,抽象的几何图案则是布依族人对自己生活环境的高度提炼和总结。
无论是写实动植物纹饰还是抽象的几何图案都体现了布依族的图腾崇拜的内容与含义。图腾崇拜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时,从自然界获取生存物质,而头饰不仅能给人们保暖和御寒,而且她们将其崇拜也通过头饰而体现出来。布依族先民发挥他们聪明才智,将大自然给以的恩泽,赋予了在服饰文化上,以表达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将这些服饰文化升华到一定的高度,是布依族先民智慧的结晶。
现代的布依族头饰也在变化,其主要的原因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在边远的地区,
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们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服饰保留其传统模式。当地理环境处于相对开发时,服饰在一定程度会发生质的飞跃,因为,经济发展较快,交通便利,个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会更加密切,布依族就吸取苗族、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头饰精华融合到自己头饰文化上,形成现代布依族头饰文化,出现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头饰文化。以前,布依族居住在密林深处,高山幽谷,高拔挺立,连绵不绝的山群成为了天然的屏障,阻碍他们与外界交流,交通相对滞后,布依族与外界交流很少,因此,她们的服饰文化、头饰文化受到外界的影响也很少。然而,今天却有所不同,在党的领导下,布依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公路,布依族家家盖起两到三层的小洋房,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因此,以前古朴陈旧的布依族头帕保留并继承下来的越来越少。
四、功能和作用的分析
布依族有着的悠久历史文化、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神秘的宗教信仰等,布依族将这些神秘多彩符号呈现于服饰之中,既生动形象地阐释布依人的人文情怀,又是布依族历史文化、图腾崇拜、情感交融、审美情趣、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有效载体。布依族服饰、头饰中图案充满幻想,让人难以理解其中之意,我们可以透過这些绚丽多彩头饰图案去探求布依族先民对江河大地,日月星晨的祈祷,还有更是虔诚地向牛、马等动物的崇拜。
(一)美学价值
布依族爱护自然,保护生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他们自然崇拜,其精神文化体现在服饰和头饰之上,其服饰、头饰都有很高的美学意蕴和艺术价值,是布依族向往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包含了明间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丰富美学意蕴。弗洛伊德说:“在某种特殊意义的情况下,氏族成员会寻求以各种方式来强化与图腾的亲属关系,如使自己在外表上与图腾相似;穿动物的皮毛;将图腾的图案纹放在自己的身上等等”[4]。服饰既是布依族“族辉”的标志,头帕是服饰的重要装饰品,头帕的两端所绣花草树木,山川鱼虫,还有内盘帕上的梅花点都是布依族的图腾崇拜,无论纹样、款式、颜色、图案等都体现了庄重、柔美、典雅、浓厚、非富变化等美学意蕴,正是人与天地、人与社会、人与神灵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体现。图案和纹样的朴素、中和,强烈、深沉,阴柔、怪谲,丰富、变化的美学意蕴,正是人与自然、人与神交汇通融的生动写照[5]。
(二)实用价值
服饰及头饰最实在,最理想的功能就是实用,服饰及头饰的最初的功能是遮凉、保暖、御寒。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给了物质基础。墨子说:“饥即食之,寒则衣之。”《释名·释衣服》说:“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以庇寒暑也¨¨¨。[6]”在生产力落后的时期,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食,乃食物也,温则体现的是温暖,衣不蔽体,谈何温暖?所以温饱,都要同时解决。人类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在自然界攫取物质资料。今天,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服饰及头饰的实用功能依然发挥作用,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头饰注重审美功能。头帕主要的功能就是防风、防晒、遮凉、保暖、防寒等作用,到了今天,这样的功能还在发挥其作用。
五、结语
布依族头帕对布依族服饰起到重要的修饰、点缀的作用,也是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头帕文化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布依族妇女汗水及辛勤的绣制,是她们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从面料、类型、图案、纹样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布依族尚美,不断吸收各民族头帕的精华,再结合本民族的头帕特征,高度提炼,创造出了独具一格头帕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布依族头帕的实用价值至今仍在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括丛书》修订委员会.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概括 [M].修订 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0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6.
[3]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77.
[4]弗洛伊德. 图腾与禁忌[M].赵立伟,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5]张荣. 布依族服饰图腾崇拜与美学意蕴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 12.
[6]刘军.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2.14
作者简介:杨豪(1987.12),男,布依族,贵州省紫云县人,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基金项目:北方民族大学2020年研究生创新项目“贵州落城村布依族头饰文化研究”(课题号:YCX20011)
(北方民族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21)
关键词:落城村;布依族;头饰;功能
四大寨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32公里。东与水塘镇毗邻,南与猴场镇连接,西与望谟县交界,北靠火花乡。国土面积135平方公里,3659户,1922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4.6%。辖区有17个村民委员会,93个村民小组[1]。落城村隶属四大寨乡,由于地壳的运动,该地区形成了狭长的自流盆地,落城村坐落于辖区的盆地,全村包括花一田、麻雀寨、花坛、大院、新院、磨蝉、大田、陈子湾、椿木树共9个自然村寨,分为7个村民小组,分居于纳容河流域两岸。境内有汉族、布依族、苗族等,布依族人口最多。
传统布依族服饰质朴柔和、宁静素雅、古朴祥和,然而,在长期历史的发展中,布依族吸取境内各民族服饰的精华,形成了优雅艳丽、漂亮多彩、美观大方的服饰文化,具有很高的美学意蕴和艺术价值。马克思说,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在特定的条件下,并不是随性所欲地创造,而是既定的,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创造[2]。作为服饰装饰品的头帕,在布依族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落城村的田野调查,分析布依族面料、类型、纹样、图案、适用人群和包头方式等,从头帕图案探析图腾崇拜的美学价值,于此同时,也对头帕功能、作用进行探析。
一、布依族头饰的概述
布依族服饰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头饰主要对服饰起到一定点缀和修饰的作用,对服饰文化起到了代表的作用。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盛大节日,布依族妇女老少都喜欢佩戴头帕,但是,因地点好场合不同,佩戴的方式和头帕的类型有所不同。经调查发现,妇女头帕的佩戴主要盛行于紫云县的火花镇、四大寨乡、格凸河镇、达帮乡等地,这些地方主要以布依族居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头帕佩戴方式深深地烙上布依族的标志,同时也彰显了布依族服饰文化的“族辉”。
头帕的制作,面料主要是由蓝靛染成的蓝色纺线和黑色纺线,进行混纺之后,编织而成。在编织的过程中,把红、黄、白等颜色的线放在织布机的飞梭里进行编织,一张头帕的两端都要用这些颜色的线进行编织成五颜六色的花草水木、风雨雷电、鱼虫等,编织的动植物主要锈在头帕的两端,其余的地方都不用绣上任何东西。所制作的过程布依族称之为“刁帕”或“绣帕子”。 另一种是用条质量很好白色的布料,布料两端各绣上两条小飘带,飘带没有规定要什么顏色,在这张布料上绣上白色的梅花,梅花点要排列整齐,工整一致。所绣出来的梅花图案,纹样线条精美,图形灵动。一般情况下,一整条布料上全部锈有白色的梅花点,但火花镇一带的布依族要在布料的中间绣上太阳,月亮或者鱼,布料的其他地方全部绣上白色的梅花点。布依族头帕的做工精细,制作图案精细,制作过程讲究精雕细琢,她们讲究“慢工出细活”,精益求精。每一个头饰图案及纹样都映射他们生活的高尚纯洁,向往大自然,敬畏生命,也展现了他们深厚民族文化意蕴。
二、布依族头饰类型
布依族头饰主要分为外盘帕和内盘帕两种类型,这两种头饰类型都对布依族服饰起到修饰和点缀的作用,在不同的场合佩戴不同的头饰,更加体现出布依族的文化气息。这两种头饰的佩戴有着年龄的分层,中年妇女主要佩戴外盘帕,而年轻少女或少妇最喜欢佩戴内盘帕。
内盘帕的佩戴,内盘帕由两张头帕组成,一张是由粉红色的长条梅花粒锈制而成,两端同样锈有鲜红的花瓣和碧绿的小草,再头帕两端还分别缝上两条粉红色的长条带子,带子的作用就是在包头帕的时候便于捆绑。还有另一条头帕要相对长的多,其在包头帕的时候要包三圈到四圈,同样在头帕两端也分别缝上粉红色的长条带子,便于捆绑,这条帕子上全部绣上的是白色的梅花粒,颜色艳丽,美观大方。
内盘帕的佩戴,第一步:把头发捆扎好,先包绣有粉红色梅花粒的那条帕子,帕子较短,其长度只有一圈,再用粉红色的长条带子系好。第二步:再包上那条绣有白色梅花粒的那条长带子,这条带子较长,包在粉红色的那条头帕之上,折叠好之后将其包扎,其长度有两圈到三圈,系长条带子,将头帕固定住。
外盘帕主要是由中年妇女佩戴,其佩戴的过程要比内盘帕要复杂得多,外盘帕主要是在内盘帕的基础上进行佩戴,要先将内盘帕佩戴好,将其固定住,才进行下一步外盘帕的佩戴。外盘帕的佩戴,第一步:先将黑色的头帕两端整理齐并折叠三到四层,不用全部折叠,后面留有一定布匹,留有的布匹其目的就是要将该布匹盖住整个头顶,但是,两端绣有花草的部分要全部折叠整齐一致。第二步:在包好内盘帕的基础上,把折叠好的黑色头帕从额头向上头顶包裹,头帕没有折叠的部分将其盖住头顶,折叠的部分从额头向两边耳朵方向进行包裹,一直包到后脑勺,最后,头帕绣有花草部分的两端折叠像牛的耳朵一样,两端对称折叠内包裹好之后,两端的头帕在留外面,留在外面的正是绣有花草的部分。两端的头帕远看就像牛角一样,其中的意义就是布依族祖先对牛虔诚的顶礼膜拜。少妇喜欢留有小辫子,将小辫子从头帕折叠部分和未折叠部分的空隙里放出来,然而,年长的妇女是不留头发在外,都将头发编成辫子,盘绕在内盘帕之上,戴上黑色的头帕。 有一些少女或少妇喜欢把头发留在外面,以示漂亮、美观、大方。
布依族妇女的外盘帕,她们在包头帕时,耳朵左右上面都留出了两个向左右延伸的帕子,远看很像牛的角,布依族妇女的包头实际上展现出了布依族先民对“牛”的崇拜和尊敬,对牛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布依族头饰文化深深打下他们先民的历史痕迹,他们的精神信仰、审美情趣、文化意识、造物观念、图腾崇拜等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从而固化于服饰之中,并且通过服饰文化将其彰显出来。 三、头饰图案的探析
头饰文化凝聚布依族妇女的智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头帕上的花纹、图案、纹样等都是她们一针一线绣上的。头饰主要的作用就是对服饰的点缀和修饰,因此,在绣的过程中,需要耐心雕琢,精心设计,绣出的头帕很“精细、精致、精妙、精美”。布依族头饰图案的蕴意和服饰的蕴意是一样的。布依族服饰装饰图案有着丰富的寓意,是祖宗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所以说,“每一种民族服饰的生成,都是这个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的一部史诗”[3]。
布依族妇女在绣头帕,喜欢用红、绿、黄、蓝、白等颜色进行的搭配,绣出来花朵鲜艳漂亮,花瓣条纹清晰,花叶颜色翠绿,绣出的小草,青青绿绿,花朵和小草排行整齐,交错绣制。
地理环境对布依族头饰图案一定作用。布依族头饰的图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图案巧妙,变化多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装饰性。动物有蝴蝶、有蜻蜓、有鸟、有鱼等,植物有花、有树、有草等,这些写实图案与布依族人长期的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相连,体现对大自然喜爱。也有抽象形态的几何图案,例如曲线、水纹、齿形、三角棱形等,这些几何图案则是她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物质的高度概括,头帕上的水纹,就体现出她们对水的保护和崇拜,抽象的几何图案则是布依族人对自己生活环境的高度提炼和总结。
无论是写实动植物纹饰还是抽象的几何图案都体现了布依族的图腾崇拜的内容与含义。图腾崇拜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时,从自然界获取生存物质,而头饰不仅能给人们保暖和御寒,而且她们将其崇拜也通过头饰而体现出来。布依族先民发挥他们聪明才智,将大自然给以的恩泽,赋予了在服饰文化上,以表达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将这些服饰文化升华到一定的高度,是布依族先民智慧的结晶。
现代的布依族头饰也在变化,其主要的原因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在边远的地区,
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们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服饰保留其传统模式。当地理环境处于相对开发时,服饰在一定程度会发生质的飞跃,因为,经济发展较快,交通便利,个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会更加密切,布依族就吸取苗族、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头饰精华融合到自己头饰文化上,形成现代布依族头饰文化,出现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头饰文化。以前,布依族居住在密林深处,高山幽谷,高拔挺立,连绵不绝的山群成为了天然的屏障,阻碍他们与外界交流,交通相对滞后,布依族与外界交流很少,因此,她们的服饰文化、头饰文化受到外界的影响也很少。然而,今天却有所不同,在党的领导下,布依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公路,布依族家家盖起两到三层的小洋房,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因此,以前古朴陈旧的布依族头帕保留并继承下来的越来越少。
四、功能和作用的分析
布依族有着的悠久历史文化、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神秘的宗教信仰等,布依族将这些神秘多彩符号呈现于服饰之中,既生动形象地阐释布依人的人文情怀,又是布依族历史文化、图腾崇拜、情感交融、审美情趣、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有效载体。布依族服饰、头饰中图案充满幻想,让人难以理解其中之意,我们可以透過这些绚丽多彩头饰图案去探求布依族先民对江河大地,日月星晨的祈祷,还有更是虔诚地向牛、马等动物的崇拜。
(一)美学价值
布依族爱护自然,保护生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他们自然崇拜,其精神文化体现在服饰和头饰之上,其服饰、头饰都有很高的美学意蕴和艺术价值,是布依族向往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包含了明间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丰富美学意蕴。弗洛伊德说:“在某种特殊意义的情况下,氏族成员会寻求以各种方式来强化与图腾的亲属关系,如使自己在外表上与图腾相似;穿动物的皮毛;将图腾的图案纹放在自己的身上等等”[4]。服饰既是布依族“族辉”的标志,头帕是服饰的重要装饰品,头帕的两端所绣花草树木,山川鱼虫,还有内盘帕上的梅花点都是布依族的图腾崇拜,无论纹样、款式、颜色、图案等都体现了庄重、柔美、典雅、浓厚、非富变化等美学意蕴,正是人与天地、人与社会、人与神灵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体现。图案和纹样的朴素、中和,强烈、深沉,阴柔、怪谲,丰富、变化的美学意蕴,正是人与自然、人与神交汇通融的生动写照[5]。
(二)实用价值
服饰及头饰最实在,最理想的功能就是实用,服饰及头饰的最初的功能是遮凉、保暖、御寒。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给了物质基础。墨子说:“饥即食之,寒则衣之。”《释名·释衣服》说:“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以庇寒暑也¨¨¨。[6]”在生产力落后的时期,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食,乃食物也,温则体现的是温暖,衣不蔽体,谈何温暖?所以温饱,都要同时解决。人类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在自然界攫取物质资料。今天,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服饰及头饰的实用功能依然发挥作用,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头饰注重审美功能。头帕主要的功能就是防风、防晒、遮凉、保暖、防寒等作用,到了今天,这样的功能还在发挥其作用。
五、结语
布依族头帕对布依族服饰起到重要的修饰、点缀的作用,也是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头帕文化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布依族妇女汗水及辛勤的绣制,是她们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从面料、类型、图案、纹样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布依族尚美,不断吸收各民族头帕的精华,再结合本民族的头帕特征,高度提炼,创造出了独具一格头帕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布依族头帕的实用价值至今仍在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括丛书》修订委员会.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概括 [M].修订 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0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6.
[3]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77.
[4]弗洛伊德. 图腾与禁忌[M].赵立伟,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5]张荣. 布依族服饰图腾崇拜与美学意蕴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 12.
[6]刘军.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2.14
作者简介:杨豪(1987.12),男,布依族,贵州省紫云县人,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基金项目:北方民族大学2020年研究生创新项目“贵州落城村布依族头饰文化研究”(课题号:YCX20011)
(北方民族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