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北京陈经纶中学的张德庆校长聊天是件乐事,他很少讲“大道理”,但说出的话、讲的故事却很有琢磨头儿,于平实中显出力度。我们的话题当然离不开学校管理,我问他:“您想当什么类型的校长?”张校长不假思索地说:“做那种勇于践行的校长。”第一次听到一位校长这样为自己的工作定位,有点出乎我的预料。之后,张校长娓娓谈及的教育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如何做一所老校、大校、名校的校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张校长的回答是:“作为校长,我没有‘发明’什么个人的教育思想,只是按照教育科学理论做些践行的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孩子们的成长做点实事。”那么,什么是学校中的“实事”呢?他解释道:“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喊了十几年的素质教育在陈经纶中学的校园里‘着着地’,让长期挂在学校墙上的口号变成校园里的日常教育行为。”张校长认为,当前教育最大的困惑是如何按既定的方针办好学校,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讨论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张校长看来,“教育需要践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校长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努力让基础教育在促进师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中成为一门“真学”,要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做到“真实”,在“真实”中饱含“真情”,“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样才能收到育人的“真效”。
张校长为什么这样关注教育的践行问题呢?只要了解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就不难找到答案。在他30年的教育生涯中,做过20年的班主任和18年的教导主任。无论是当副校长、书记还是校长,他都曾兼任教导主任和班主任。这样的工作经历,使他能不脱离学生、教师和课堂,这在北京朝阳区创造了一个纪录。现在他可以无愧地说:学校的活儿我全干过,与各种老师都合作过,与各类学生都打过交道。可以说,他是一个以丰富的实践经历“垫底”的校长。张校长的经历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教育上做到知己知彼很不容易,这需要诚心、细心、耐心、恒心;一个校长要让教育取得实效,个人的丰富阅历是制胜的基础和关键。
重视践行的校长,必然重视自己的为人师表。在陈经纶中学的老师们眼里,张校长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教师,他不愿意师生把他当校长,他喜欢以平和、平易的心态待人处事。张校长不愿意外出开会,他想用更多的时间待在他热爱的校园里。他对学生的每一次活动、教师的每一次研讨都充满兴趣,他善于用心、用情、用细节让教师们知道,校长在支持着他们每一个人,关注着学校的每一件事,捕捉着学校发展的每一个契机。有时间,他还会直接与学生沟通,欢迎学生和家长直接到校长办公室找他倾诉。学校还开通了校长邮箱和校长热线,张校长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很重视,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调查处理、改进工作。在管理工作中,他善多听多看,忌偏听偏信,总是把事情调查清楚了再作判断和决策。他明确要求所有干部向他看齐,做到“一个干部一面旗,旗帜插到问题里”,真正把学校管理变成一种为师生发展服务的行为。这一切,都充分表现了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也凝聚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热爱。
为师生创设幸福的人文环境,让师生在校园里感到温馨、快乐,让校园充满青春朝气,这是张校长追求的教育境界。在他看来,只有会工作、懂生活的人,才是一个有滋有味的幸福的人。上任伊始,他即下大力气改变学校一潭死水般没有活力的面貌。他充分挖掘学校80多年积淀的文化底蕴与办学传统的历史和精神价值,将其渗透在校园文化工程建设中:将镌刻着学校创建者日本友人清水安三先生教育名言的石碑矗立在校园中;将学校改建者香港爱国商人陈经纶先生亲笔题字的楼名用汉白玉雕刻镶嵌在楼壁上;新建了带喷泉和彩灯的校园文化广场,并将学校发展的历史刻在石壁上;在校园所有的走廊上安装了各种文化橱窗和供师生休息的座椅;学校的图书馆、游泳馆对师生全天开放;教师办公室和校长室也对学生开放;校庆当天,组织全校师生参加盛大的、激动人心的庆典活动……渐渐地,校园美了,人们的心也贴近了。师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动着、改变着、幸福着,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义地交往,学校到处都洋溢着青春向上的气息。
在新时期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必须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在他身边的人看来,张校长是一个“思想上经常迸火花,总有新想法的人”。他认定:推动一所具有80多年历史的老校长足发展的原动力是改革和创新,他将此作为陈经纶中学示范校建设的工作基调。从他调入陈经纶中学的第一天起,有关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专选难点和关键点。比如:在朝阳区甚至北京市率先实行了教师年薪制、岗位工资制、干部轮岗制、首席班主任制、首席教师制、教师星级评定制度等;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行扁平化管理,并且重构中层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了年级管理处、教学研究处、学生发展处、教学服务处、生活物业处、督评科研处等6个具有管理特色的职能处室,刷新了多年来学校沿袭的“三处一室”的管理模式;推动“教法即学法”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减负、提质、增效”的质量管理目标;实行一天一节体育课的体育课程改革……这些为素质教育真正在陈经纶中学“着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长要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离不开教师的支持,而要获得教师的支持,校长首先要支持教师。张校长刚来陈经纶中学的时候,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跌入了谷底,教师群体缺乏精神引领,成了一盘散沙。面对这种局面,张校长制定了“用校史激励人,用工作凝聚人,用氛围净化人,用机制调动人,用改革创新人,用理念领导人”的工作策略,提出“老师们想多远,学校支持的平台就搭多远”的工作理念,实实在在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学校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会,以使青年教师更迅速地成长;组织名师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全力推动教研组建设和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张校长说:“校长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具体有力的支持实现对教职工的有效领导,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点上,特级教师王苹体会很深。2004年4月,在高三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的她因为想参加教材竞标活动,所以向校长请半个月假,校长一句“参加教材竞标对你来说是上一个台阶的问题,学校支持你”,让王苹老师至今难忘。有一段时间,曾有人说他“带着一帮孩子(年轻干部)在玩。”是的,在陈经纶中学,如果你想当校长,张校长就会给你更多的舞台让你尝试,鼓励你“往宽里干”;如果你想钻研业务,张校长就会给你更多的学习、研讨的机会,鼓励你“往深里干”。
有了坚实的目标的支撑,有了来自校长的真诚的理解与支持,教师们有了精气神儿,有了激情和自信。6年来,他们一直跟着张校长“加速跑”, 从一开始工作就是超负荷的,但他们心甘情愿,张校长提出的“九年三段示范校建设方案”,使他们看到了学校的光明前景,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工作再苦、再累、再多,也没有人拒绝,没有人发牢骚,没有人讲价钱,大家一起干出了心劲,也干出了成绩。全校师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使陈经纶中学顺利进入了北京市首批示范校的行列,而且是其中惟一一所原来的非重点学校。张校长常动情地对人说:“在示范校建设中,老师们所投入的热情、付出的心血和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让我终生难忘。示范校评估那天,老师们早上不到七点就到了学校,晚上干部们劝了几次才回家。虽然大家平时少不了有点磕磕碰碰,但在创建示范校这件事上却都义无反顾,显示了人气凝聚的力量。”
践行教育理念,必须关注教育对象的发展现状与需求。张校长经过观察思考提出,现在的学生有三大顽症:不爱学习、不爱学校、不爱师长,这种情况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加剧。针对这一教育难题,他提出了“实施做人德育,创建青春校园”的学校德育整体改造方案,明确要求经纶学子做到“四个学会”—学会吃苦、学会立德、学会规范、学会成才。他还与老师们一起构建了“人生远足”体验教育模式,将“人生远足”既作为一种德育工作模式,也作为一门校本课程,体现出教育教学的整合性和社会实践课的综合性。学校根据季节特点、学生的需求和课程设计的需要,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与名人对话”、“与历史握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通过活动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体验情感、发展友谊、提升人格。为了让学生们在学校生活得像在家一样温馨、舒适,张校长不放过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了解到,由于学校的女厕所很少,所以不少女生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一天都不敢喝水,这个问题提了很多年都没有得到解决,他上任后很快就着手建宽敞的“五星级”女厕所;他又发现,整个校园里没有一把椅子可以供学生休息、聊天,就在学校的楼前楼后,所有可以放椅子的地方都安装了长椅;学校还对食堂进行了改造,尽力为师生提供有科学营养的膳食;为了让学生们放学后可以在学校自由阅读,他要求阅览室延长开放时间;学校还扩建了机房,以解决没有计算机的同学在学校上网的问题;学校地处繁华地区,他又想方设法解决学生存放自行车困难的问题……在张校长看来,把这些关系到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一个一个落实,这才叫以人为本,这才叫为学生办实事。学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就会更爱学校、爱师长、爱学习。
在践行教育理念的道路上,张校长是一个永远不会满足、永远不知疲倦的人。他站在示范校建设的平台上,引领陈经纶中学向个性化、科学化、数字化、国际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目前,学校已扩展了两个分校。有人劝他,这样做压力太大,你目前已经做得很好了,何必呢,可他不这样看:“我这样做尽管现在压力很大,但如果不做,将来恐怕就没有扩建的可能了。”为了给陈经纶中学留下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年近半百的他再次选择了知难而上。“陈经纶中学不会在我的手里辉煌,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它的真正辉煌做准备,如果真有那一天,我可以无愧地说‘我曾经为她出过力、奠过基’。我很清楚,自己做的只是‘一棒’的事,因为示范校建设永无止境,学校的事业永远不会终结。”
今天的陈经纶中学,不仅升学率在全区数一数二,而且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面对成绩和荣誉,张校长告诉全校教师:“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归结起来,我认为只成功地做了两件事,一是让陈经纶人恢复了教育的自信,二是让陈经纶中学树立了教育的理想。”而这两件事,无一不是坚定不移地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的结果。
一位在风风雨雨中与陈经纶中学一起走过十几个春秋的教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张校长上任6年来带给她的全新感受:
校长办公室的门打开了
老师们的心敞开了
办学的眼光开阔了
办学的路子更宽了
—这,表达了陈经纶人对他们第四任校长张德庆的最高认可。
人物小传
张德庆,男,1956年10月出生,现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政协委员。1975年参加工作,1976年8月~2000年7月,在北京市水碓子中学工作,历任高中语文教师、教导主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2000年7月,竞聘出任陈经纶中学校长。
多次被北京市和朝阳区评为先进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管理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并被授予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北京市老教育工作者协会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先后荣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北京市绿色学校园丁奖、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
(编辑沙培宁)
对于如何做一所老校、大校、名校的校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张校长的回答是:“作为校长,我没有‘发明’什么个人的教育思想,只是按照教育科学理论做些践行的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孩子们的成长做点实事。”那么,什么是学校中的“实事”呢?他解释道:“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喊了十几年的素质教育在陈经纶中学的校园里‘着着地’,让长期挂在学校墙上的口号变成校园里的日常教育行为。”张校长认为,当前教育最大的困惑是如何按既定的方针办好学校,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讨论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张校长看来,“教育需要践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校长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努力让基础教育在促进师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中成为一门“真学”,要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做到“真实”,在“真实”中饱含“真情”,“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样才能收到育人的“真效”。
张校长为什么这样关注教育的践行问题呢?只要了解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就不难找到答案。在他30年的教育生涯中,做过20年的班主任和18年的教导主任。无论是当副校长、书记还是校长,他都曾兼任教导主任和班主任。这样的工作经历,使他能不脱离学生、教师和课堂,这在北京朝阳区创造了一个纪录。现在他可以无愧地说:学校的活儿我全干过,与各种老师都合作过,与各类学生都打过交道。可以说,他是一个以丰富的实践经历“垫底”的校长。张校长的经历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教育上做到知己知彼很不容易,这需要诚心、细心、耐心、恒心;一个校长要让教育取得实效,个人的丰富阅历是制胜的基础和关键。
重视践行的校长,必然重视自己的为人师表。在陈经纶中学的老师们眼里,张校长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教师,他不愿意师生把他当校长,他喜欢以平和、平易的心态待人处事。张校长不愿意外出开会,他想用更多的时间待在他热爱的校园里。他对学生的每一次活动、教师的每一次研讨都充满兴趣,他善于用心、用情、用细节让教师们知道,校长在支持着他们每一个人,关注着学校的每一件事,捕捉着学校发展的每一个契机。有时间,他还会直接与学生沟通,欢迎学生和家长直接到校长办公室找他倾诉。学校还开通了校长邮箱和校长热线,张校长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很重视,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调查处理、改进工作。在管理工作中,他善多听多看,忌偏听偏信,总是把事情调查清楚了再作判断和决策。他明确要求所有干部向他看齐,做到“一个干部一面旗,旗帜插到问题里”,真正把学校管理变成一种为师生发展服务的行为。这一切,都充分表现了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也凝聚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热爱。
为师生创设幸福的人文环境,让师生在校园里感到温馨、快乐,让校园充满青春朝气,这是张校长追求的教育境界。在他看来,只有会工作、懂生活的人,才是一个有滋有味的幸福的人。上任伊始,他即下大力气改变学校一潭死水般没有活力的面貌。他充分挖掘学校80多年积淀的文化底蕴与办学传统的历史和精神价值,将其渗透在校园文化工程建设中:将镌刻着学校创建者日本友人清水安三先生教育名言的石碑矗立在校园中;将学校改建者香港爱国商人陈经纶先生亲笔题字的楼名用汉白玉雕刻镶嵌在楼壁上;新建了带喷泉和彩灯的校园文化广场,并将学校发展的历史刻在石壁上;在校园所有的走廊上安装了各种文化橱窗和供师生休息的座椅;学校的图书馆、游泳馆对师生全天开放;教师办公室和校长室也对学生开放;校庆当天,组织全校师生参加盛大的、激动人心的庆典活动……渐渐地,校园美了,人们的心也贴近了。师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动着、改变着、幸福着,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义地交往,学校到处都洋溢着青春向上的气息。
在新时期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必须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在他身边的人看来,张校长是一个“思想上经常迸火花,总有新想法的人”。他认定:推动一所具有80多年历史的老校长足发展的原动力是改革和创新,他将此作为陈经纶中学示范校建设的工作基调。从他调入陈经纶中学的第一天起,有关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专选难点和关键点。比如:在朝阳区甚至北京市率先实行了教师年薪制、岗位工资制、干部轮岗制、首席班主任制、首席教师制、教师星级评定制度等;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行扁平化管理,并且重构中层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了年级管理处、教学研究处、学生发展处、教学服务处、生活物业处、督评科研处等6个具有管理特色的职能处室,刷新了多年来学校沿袭的“三处一室”的管理模式;推动“教法即学法”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减负、提质、增效”的质量管理目标;实行一天一节体育课的体育课程改革……这些为素质教育真正在陈经纶中学“着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长要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离不开教师的支持,而要获得教师的支持,校长首先要支持教师。张校长刚来陈经纶中学的时候,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跌入了谷底,教师群体缺乏精神引领,成了一盘散沙。面对这种局面,张校长制定了“用校史激励人,用工作凝聚人,用氛围净化人,用机制调动人,用改革创新人,用理念领导人”的工作策略,提出“老师们想多远,学校支持的平台就搭多远”的工作理念,实实在在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学校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会,以使青年教师更迅速地成长;组织名师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全力推动教研组建设和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张校长说:“校长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具体有力的支持实现对教职工的有效领导,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点上,特级教师王苹体会很深。2004年4月,在高三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的她因为想参加教材竞标活动,所以向校长请半个月假,校长一句“参加教材竞标对你来说是上一个台阶的问题,学校支持你”,让王苹老师至今难忘。有一段时间,曾有人说他“带着一帮孩子(年轻干部)在玩。”是的,在陈经纶中学,如果你想当校长,张校长就会给你更多的舞台让你尝试,鼓励你“往宽里干”;如果你想钻研业务,张校长就会给你更多的学习、研讨的机会,鼓励你“往深里干”。
有了坚实的目标的支撑,有了来自校长的真诚的理解与支持,教师们有了精气神儿,有了激情和自信。6年来,他们一直跟着张校长“加速跑”, 从一开始工作就是超负荷的,但他们心甘情愿,张校长提出的“九年三段示范校建设方案”,使他们看到了学校的光明前景,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工作再苦、再累、再多,也没有人拒绝,没有人发牢骚,没有人讲价钱,大家一起干出了心劲,也干出了成绩。全校师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使陈经纶中学顺利进入了北京市首批示范校的行列,而且是其中惟一一所原来的非重点学校。张校长常动情地对人说:“在示范校建设中,老师们所投入的热情、付出的心血和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让我终生难忘。示范校评估那天,老师们早上不到七点就到了学校,晚上干部们劝了几次才回家。虽然大家平时少不了有点磕磕碰碰,但在创建示范校这件事上却都义无反顾,显示了人气凝聚的力量。”
践行教育理念,必须关注教育对象的发展现状与需求。张校长经过观察思考提出,现在的学生有三大顽症:不爱学习、不爱学校、不爱师长,这种情况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加剧。针对这一教育难题,他提出了“实施做人德育,创建青春校园”的学校德育整体改造方案,明确要求经纶学子做到“四个学会”—学会吃苦、学会立德、学会规范、学会成才。他还与老师们一起构建了“人生远足”体验教育模式,将“人生远足”既作为一种德育工作模式,也作为一门校本课程,体现出教育教学的整合性和社会实践课的综合性。学校根据季节特点、学生的需求和课程设计的需要,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与名人对话”、“与历史握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通过活动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体验情感、发展友谊、提升人格。为了让学生们在学校生活得像在家一样温馨、舒适,张校长不放过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了解到,由于学校的女厕所很少,所以不少女生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一天都不敢喝水,这个问题提了很多年都没有得到解决,他上任后很快就着手建宽敞的“五星级”女厕所;他又发现,整个校园里没有一把椅子可以供学生休息、聊天,就在学校的楼前楼后,所有可以放椅子的地方都安装了长椅;学校还对食堂进行了改造,尽力为师生提供有科学营养的膳食;为了让学生们放学后可以在学校自由阅读,他要求阅览室延长开放时间;学校还扩建了机房,以解决没有计算机的同学在学校上网的问题;学校地处繁华地区,他又想方设法解决学生存放自行车困难的问题……在张校长看来,把这些关系到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一个一个落实,这才叫以人为本,这才叫为学生办实事。学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就会更爱学校、爱师长、爱学习。
在践行教育理念的道路上,张校长是一个永远不会满足、永远不知疲倦的人。他站在示范校建设的平台上,引领陈经纶中学向个性化、科学化、数字化、国际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目前,学校已扩展了两个分校。有人劝他,这样做压力太大,你目前已经做得很好了,何必呢,可他不这样看:“我这样做尽管现在压力很大,但如果不做,将来恐怕就没有扩建的可能了。”为了给陈经纶中学留下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年近半百的他再次选择了知难而上。“陈经纶中学不会在我的手里辉煌,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它的真正辉煌做准备,如果真有那一天,我可以无愧地说‘我曾经为她出过力、奠过基’。我很清楚,自己做的只是‘一棒’的事,因为示范校建设永无止境,学校的事业永远不会终结。”
今天的陈经纶中学,不仅升学率在全区数一数二,而且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面对成绩和荣誉,张校长告诉全校教师:“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归结起来,我认为只成功地做了两件事,一是让陈经纶人恢复了教育的自信,二是让陈经纶中学树立了教育的理想。”而这两件事,无一不是坚定不移地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的结果。
一位在风风雨雨中与陈经纶中学一起走过十几个春秋的教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张校长上任6年来带给她的全新感受:
校长办公室的门打开了
老师们的心敞开了
办学的眼光开阔了
办学的路子更宽了
—这,表达了陈经纶人对他们第四任校长张德庆的最高认可。
人物小传
张德庆,男,1956年10月出生,现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政协委员。1975年参加工作,1976年8月~2000年7月,在北京市水碓子中学工作,历任高中语文教师、教导主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2000年7月,竞聘出任陈经纶中学校长。
多次被北京市和朝阳区评为先进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管理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并被授予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北京市老教育工作者协会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先后荣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北京市绿色学校园丁奖、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
(编辑沙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