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是国家规定的课程,是我国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学科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科学》的学科性质和含义与国家教育改革的目的是相一致的。同时随着学生以及教材探索内容的不断深入,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知識的量和更新速度也必然会加快,对学生学习策略可持续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在课堂上教师怎样培养学生形成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学习策略,下面分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培养;可持续;学习策略;形成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们中国也有句老话:“三岁定八十。”也说明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行为习惯直接影响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思维的逻辑性,也关乎探究的成败。所以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策略形成和发展要重视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着重培养好学生以下几种习惯:
一、培养学生要有问题意识的习惯
我常常问我的学生:牛顿为什么会发现万有引力?因为牛顿爱问“为什么”。有的人看到苹果落地可能很高兴,因为他可以捡苹果来吃;但是牛顿却陷入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什么原因导致苹果落地。由此可见培养好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求知的一种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在于课堂情景的创设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是否和学生生活实际相互结合。例如在我在上三年级《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这一课的时候,我用铁皮做了一只小船和一个小球,把它们同时放进水中,学生一下子哗然起来。在学生的潜意识里铁在水中是沉下去的,但是用铁做的小船却浮在水面上。在一片的哗然声中,隐藏着学生一种剧烈的思维碰撞过程,这种碰撞为接下来的探究过程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要用科学探究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同时也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是学生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重要途径。第斯多惠就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不仅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
三、培养学生科学语言描述事物的准确性和简练性的习惯
《科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的语言要有专业性、准确性和简练性。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好多专有的名词术语和规定的名称,学生在表达时要作严格的要求。例如在使用“载玻片”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说“玻璃片”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在描述事物的时候尽量不适用“差不多、大概”等一类不确定性的词语,并且要求简洁描述。
四、培养学生科学地使用仪器的习惯
科学仪器的使用是科学学科一个重要的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会用试管、滴管、酒精灯、水槽、放大镜、显微镜、测力计、天平、量筒等等的实验仪器。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学生在脱离老师以后独立自主的探究,这些仪器能否正确使用对于探究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验过程中我们利用这些工具得到精确的数据,有了这些精确数据的支撑我们结论才会有说服力,才会让学生形成尊重客观事实这样的一种态度。所以科学地使用仪器对于学生可持续性学习策略的发展事关重要。
五、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习惯
思维的逻辑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当然这仅仅是思维一个表现方面。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对可持续性发展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在本文的第四大点有详细的论述,在这里不再做出深入的探讨。
六、重视团队合作
当今世界任何一项伟大的工程、发明创造都不是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没有团队的合作,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的探究都会显得困难重重。我们课堂上分小组进行不单单是我们的课堂组织形式,更重要是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永远都是有限的,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老师必须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这一点。团队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策略里面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七、注重交流
表达和倾听本来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但是现在我们的孩子却恰恰不懂得这个。因为我们面对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关于独生子女的问题有关的专家已经说了很多,不会表达和倾听就是其中之一。在课堂上很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但是他们不懂或者不敢去表达。正因为这样他们更不懂得怎样去倾听别人的想法,甚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难以融入团队当中。所以教会孩子表达、倾听,教会他们怎样去爱护自己,怎样去尊重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策略。
上述七种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学习策略形成和发展必须要具备最基础的东西,老师一定要重视好。可持续性发展学习策略形成和发展是我们课堂教学终极目标,影响着学生终身发展,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培养;可持续;学习策略;形成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们中国也有句老话:“三岁定八十。”也说明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行为习惯直接影响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思维的逻辑性,也关乎探究的成败。所以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策略形成和发展要重视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着重培养好学生以下几种习惯:
一、培养学生要有问题意识的习惯
我常常问我的学生:牛顿为什么会发现万有引力?因为牛顿爱问“为什么”。有的人看到苹果落地可能很高兴,因为他可以捡苹果来吃;但是牛顿却陷入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什么原因导致苹果落地。由此可见培养好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求知的一种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在于课堂情景的创设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是否和学生生活实际相互结合。例如在我在上三年级《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这一课的时候,我用铁皮做了一只小船和一个小球,把它们同时放进水中,学生一下子哗然起来。在学生的潜意识里铁在水中是沉下去的,但是用铁做的小船却浮在水面上。在一片的哗然声中,隐藏着学生一种剧烈的思维碰撞过程,这种碰撞为接下来的探究过程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要用科学探究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同时也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是学生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重要途径。第斯多惠就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不仅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
三、培养学生科学语言描述事物的准确性和简练性的习惯
《科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的语言要有专业性、准确性和简练性。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好多专有的名词术语和规定的名称,学生在表达时要作严格的要求。例如在使用“载玻片”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说“玻璃片”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在描述事物的时候尽量不适用“差不多、大概”等一类不确定性的词语,并且要求简洁描述。
四、培养学生科学地使用仪器的习惯
科学仪器的使用是科学学科一个重要的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会用试管、滴管、酒精灯、水槽、放大镜、显微镜、测力计、天平、量筒等等的实验仪器。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学生在脱离老师以后独立自主的探究,这些仪器能否正确使用对于探究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验过程中我们利用这些工具得到精确的数据,有了这些精确数据的支撑我们结论才会有说服力,才会让学生形成尊重客观事实这样的一种态度。所以科学地使用仪器对于学生可持续性学习策略的发展事关重要。
五、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习惯
思维的逻辑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当然这仅仅是思维一个表现方面。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对可持续性发展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在本文的第四大点有详细的论述,在这里不再做出深入的探讨。
六、重视团队合作
当今世界任何一项伟大的工程、发明创造都不是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没有团队的合作,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的探究都会显得困难重重。我们课堂上分小组进行不单单是我们的课堂组织形式,更重要是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永远都是有限的,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老师必须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这一点。团队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策略里面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七、注重交流
表达和倾听本来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但是现在我们的孩子却恰恰不懂得这个。因为我们面对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关于独生子女的问题有关的专家已经说了很多,不会表达和倾听就是其中之一。在课堂上很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但是他们不懂或者不敢去表达。正因为这样他们更不懂得怎样去倾听别人的想法,甚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难以融入团队当中。所以教会孩子表达、倾听,教会他们怎样去爱护自己,怎样去尊重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策略。
上述七种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学习策略形成和发展必须要具备最基础的东西,老师一定要重视好。可持续性发展学习策略形成和发展是我们课堂教学终极目标,影响着学生终身发展,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