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江苏省部分地区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方法:对国际教育园区内的苏州卫校,苏州经贸学院,苏州技师学院,苏州科技学院,以学校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得知,有10%的人不知道器官捐献。在被调查的400人中,有22.75%的人支持器官捐献,有54.25%有捐献自己器官的意愿,其中愿意捐献角膜的人最多,占46.75%。结论:卫生类学校人员对器官捐献的了解高于其他类型学校。被调查者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器官捐献;认知度
器官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器官捐献给医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直系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事业的行为,而且还是无偿的行为。对于作出器官捐献的人来说得到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赞扬。中国的器官捐献开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发展更加快速了。中国作为是发展中国家,在医疗水平上虽然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在器官移植数量上已经超过很多发达国家,积累了丰富的器官移植经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同步发展,医疗器械也更加先进和自动化,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率也提高了很多,还有免疫抑制剂和免疫移植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移植患者的存活率。但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现实生活中的观念还是比较传统,对于死去的亲人,希望“入土为安”,要求在保全肢体的情况下进行火化。要将亲人的尸体进行解剖,或者捐献出有用的器官去救治他人,许多人一时半会心理上还无法接受。所以每年有很多需要通过器官移植让生命延续下去的人,在等待器官的途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器官捐献涉及公众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传统思想等各方面,与公众所具备的观念不一致难以接受,是目前器官捐献缺乏的原因之一。
随着西方自由、博爱等思想的涌入,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我们慢慢接受西方文化的优点,这点是非比寻常的,对器官捐献这个伟大的事业来说,将会一步一步打破传统观念的局限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器官捐献这个队伍中来。供体的匮乏严重制约着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最具活力,易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是宣传的生力军,有责任有义务了解有关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的现状及意义,并将知识传播至社会[1]。所以我们要提高人们对器官移植、器官(遗体)捐献知识的认知度,锻炼大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以及志愿奉献精神。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苏州国际教育园区4所高校在校学生、老师以及学校后勤人员,共 4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本科,专科,高中及以下的学历。
1.2 问卷调查
在征得同意后或者主动要求填写问卷的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没有其他人员的干扰。问卷调查表的形式为单选或多选,内容有一般情况的调查,了解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情况;对器官捐献认知情况的调查,包括对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的知晓情况、态度、以及影响器官捐献的因素。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400份,回收率100%。调查表由课题组成员统一发放和收回。
1.3 统计方法
问卷收回后通过Excel进行数据录入,在数据录入完成后,对其进行细致的抽查和纠错,并由另外一名课题组成员进行复核,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1.4 分析方法
按照年龄、性别、学历、对器官捐献的了解、态度差异进行比较,对器官捐献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器官捐献的知晓
共有400位被调查者其中知道器官捐献的占90%,愿意捐献器官的占54.25%。(见表1)从性别来看,男性213名中,知道器官捐献的占87.32%,愿意捐献器官的占54.93%。女性共187名,知晓率为93.04%,愿意捐献器官的占53.48%。女性的知晓率高于男性,而女性愿意器官捐献率略低于男性。从年龄层次来看,在所调查的人中41-50岁这个年龄段的知晓率是100%(存在偶然性),其次20-30岁之间的人知晓率要高于其他年龄阶段。31-40岁阶段的愿意捐献率最高,20岁以下的则低于其他年龄阶段。
2.2 对器官捐献的态度
被调查的400人中有91人(22.75%)赞同器官捐献,93人(22.25%)在亲属不反对的情况下赞同,132人(33%)不贊同在不反对,84(21%)反对器官捐献。
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人对器官捐献的态度也不一样,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赞同率高于本科、专科、高中及以下,反对率为0(存在偶然性),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反对率高于本科、专科、及研究生以上。但是不论是学历高还是低,大多数人都持不赞同也不反对的态度。见表3
不同类型院校对器官捐献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卫生类院校的被调查人员对器官捐献的态度比其他类型学校的人要积极很多,可能是受学校氛围的影响。其他几类型的院校无明显差异。
2.3 影响器官捐献的因素
在所列的7项影响因素中,其中选择频率最高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占总被调查者的34.52%;其次是就是家属感情和宗教信仰等因素。见图1
影响器官捐献的因素,从信任和关心,宗教信念,决定犹豫和矛盾,移植信念,疼痛和残废等5个方面40个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发现愿意捐献器官者和不愿意捐献器官者在民族和宗教信仰、发起捐献邀请人的身份、死亡原因和有没有器官捐献卡片、发出器官捐献邀请的时间等5个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收入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3 讨论和建议
器官捐献面临主要问题是供体来源缺乏,而且在质量上没有保证,社会现状人的冷漠,对器官捐献不够重视。这是由于我国长期受封建习俗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脑死亡就等于机体整体死亡”这一重要的科学概念,器官移植还有待立法[3]。器官资源的短缺将影响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医学后备人才的储备和经济的发展也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传统的伦理与心理认知需要一个引导与逐步改变的过程,了解人们对器官捐献的态度与认知是对人们进行引导与教育的前提与基础[4]。
以往的器管捐献各方面的资料显示,在对器官捐献的调查基本采用问卷调查,地点多是学校。在方法学上,问卷设计缺乏前期严格论证,题目雷同,随意性较大;在研究对象上,多局限于高校学生、医务工作者、以及局部城市的市民,尚不能反映中国更多地区,更多人群的现状;在研究结果上,目前实证调查结果均显示,通过对中国公民器官捐献的态度和愿望调查可以认为器官捐献可能性是比较乐观的[5]。由于资金和时间及其他的限制,导致了这些调查只是小范围的不具代表性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要想提高中国民众的器官捐献率,必须加大对器官捐献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倡导器官捐献是 “立德”,“大我”、“大爱”等中国传统美德的体现,进行器官捐献是自己生命延续的一种表达形式,只有民众对器官捐献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才能大幅度的提高中国民众的器官捐献率[6]。
参考文献
[1]孙建萍,高永平,王莲花. 大学生对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认知状况及态度的调查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18(2):1-4.
[2]Exley M,White N,Martin j H.Why families say no to organ donation[J].Crit Care Nurse,2002,22(6):44-51.
[3]裘法祖.器官移植需要全社会支持[J].中华医学杂志,1999,(10):805-806.
[4]吴洪艳.大学生对人体器官捐献态度和认识的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1):6125-6129.
[5]邓永林,沈中阳.我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8):673-674.
[6]杨颖,黄海,邱鸿钟.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对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5):803-808.
第一作者简介:王玉凤,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通讯作者:张雅琴,医学技术学院病理教研室。
关键词:器官捐献;认知度
器官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器官捐献给医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直系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事业的行为,而且还是无偿的行为。对于作出器官捐献的人来说得到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赞扬。中国的器官捐献开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发展更加快速了。中国作为是发展中国家,在医疗水平上虽然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在器官移植数量上已经超过很多发达国家,积累了丰富的器官移植经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同步发展,医疗器械也更加先进和自动化,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率也提高了很多,还有免疫抑制剂和免疫移植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移植患者的存活率。但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现实生活中的观念还是比较传统,对于死去的亲人,希望“入土为安”,要求在保全肢体的情况下进行火化。要将亲人的尸体进行解剖,或者捐献出有用的器官去救治他人,许多人一时半会心理上还无法接受。所以每年有很多需要通过器官移植让生命延续下去的人,在等待器官的途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器官捐献涉及公众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传统思想等各方面,与公众所具备的观念不一致难以接受,是目前器官捐献缺乏的原因之一。
随着西方自由、博爱等思想的涌入,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我们慢慢接受西方文化的优点,这点是非比寻常的,对器官捐献这个伟大的事业来说,将会一步一步打破传统观念的局限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器官捐献这个队伍中来。供体的匮乏严重制约着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最具活力,易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是宣传的生力军,有责任有义务了解有关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的现状及意义,并将知识传播至社会[1]。所以我们要提高人们对器官移植、器官(遗体)捐献知识的认知度,锻炼大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以及志愿奉献精神。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苏州国际教育园区4所高校在校学生、老师以及学校后勤人员,共 4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本科,专科,高中及以下的学历。
1.2 问卷调查
在征得同意后或者主动要求填写问卷的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没有其他人员的干扰。问卷调查表的形式为单选或多选,内容有一般情况的调查,了解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情况;对器官捐献认知情况的调查,包括对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的知晓情况、态度、以及影响器官捐献的因素。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400份,回收率100%。调查表由课题组成员统一发放和收回。
1.3 统计方法
问卷收回后通过Excel进行数据录入,在数据录入完成后,对其进行细致的抽查和纠错,并由另外一名课题组成员进行复核,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1.4 分析方法
按照年龄、性别、学历、对器官捐献的了解、态度差异进行比较,对器官捐献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器官捐献的知晓
共有400位被调查者其中知道器官捐献的占90%,愿意捐献器官的占54.25%。(见表1)从性别来看,男性213名中,知道器官捐献的占87.32%,愿意捐献器官的占54.93%。女性共187名,知晓率为93.04%,愿意捐献器官的占53.48%。女性的知晓率高于男性,而女性愿意器官捐献率略低于男性。从年龄层次来看,在所调查的人中41-50岁这个年龄段的知晓率是100%(存在偶然性),其次20-30岁之间的人知晓率要高于其他年龄阶段。31-40岁阶段的愿意捐献率最高,20岁以下的则低于其他年龄阶段。
2.2 对器官捐献的态度
被调查的400人中有91人(22.75%)赞同器官捐献,93人(22.25%)在亲属不反对的情况下赞同,132人(33%)不贊同在不反对,84(21%)反对器官捐献。
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人对器官捐献的态度也不一样,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赞同率高于本科、专科、高中及以下,反对率为0(存在偶然性),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反对率高于本科、专科、及研究生以上。但是不论是学历高还是低,大多数人都持不赞同也不反对的态度。见表3
不同类型院校对器官捐献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卫生类院校的被调查人员对器官捐献的态度比其他类型学校的人要积极很多,可能是受学校氛围的影响。其他几类型的院校无明显差异。
2.3 影响器官捐献的因素
在所列的7项影响因素中,其中选择频率最高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占总被调查者的34.52%;其次是就是家属感情和宗教信仰等因素。见图1
影响器官捐献的因素,从信任和关心,宗教信念,决定犹豫和矛盾,移植信念,疼痛和残废等5个方面40个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发现愿意捐献器官者和不愿意捐献器官者在民族和宗教信仰、发起捐献邀请人的身份、死亡原因和有没有器官捐献卡片、发出器官捐献邀请的时间等5个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收入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3 讨论和建议
器官捐献面临主要问题是供体来源缺乏,而且在质量上没有保证,社会现状人的冷漠,对器官捐献不够重视。这是由于我国长期受封建习俗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脑死亡就等于机体整体死亡”这一重要的科学概念,器官移植还有待立法[3]。器官资源的短缺将影响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医学后备人才的储备和经济的发展也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传统的伦理与心理认知需要一个引导与逐步改变的过程,了解人们对器官捐献的态度与认知是对人们进行引导与教育的前提与基础[4]。
以往的器管捐献各方面的资料显示,在对器官捐献的调查基本采用问卷调查,地点多是学校。在方法学上,问卷设计缺乏前期严格论证,题目雷同,随意性较大;在研究对象上,多局限于高校学生、医务工作者、以及局部城市的市民,尚不能反映中国更多地区,更多人群的现状;在研究结果上,目前实证调查结果均显示,通过对中国公民器官捐献的态度和愿望调查可以认为器官捐献可能性是比较乐观的[5]。由于资金和时间及其他的限制,导致了这些调查只是小范围的不具代表性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要想提高中国民众的器官捐献率,必须加大对器官捐献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倡导器官捐献是 “立德”,“大我”、“大爱”等中国传统美德的体现,进行器官捐献是自己生命延续的一种表达形式,只有民众对器官捐献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才能大幅度的提高中国民众的器官捐献率[6]。
参考文献
[1]孙建萍,高永平,王莲花. 大学生对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认知状况及态度的调查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18(2):1-4.
[2]Exley M,White N,Martin j H.Why families say no to organ donation[J].Crit Care Nurse,2002,22(6):44-51.
[3]裘法祖.器官移植需要全社会支持[J].中华医学杂志,1999,(10):805-806.
[4]吴洪艳.大学生对人体器官捐献态度和认识的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1):6125-6129.
[5]邓永林,沈中阳.我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8):673-674.
[6]杨颖,黄海,邱鸿钟.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对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5):803-808.
第一作者简介:王玉凤,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通讯作者:张雅琴,医学技术学院病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