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作为首批立项的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在2011年7月教育部正式批复下达《实施方案》及《任务书》之后,全面进入了为期两年的项目建设工作。
一、充分认识国家示范校建设的重大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此,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十大计划”,其中第一个计划“中等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提升计划”的第一条就是“支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要“支持1000所国家示范学校建设,使其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示范,成为国家和区域产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从《规划纲要》、《行动计划》的颁布实施到教育部一系列关于国家示范校建设工作文件的出台,预示着职业教育已进入前所未有的重要发展时期。
从国家层面,一是明确了发展地位。职业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类型,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已成为社会共识。从2010年到2013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1000所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校。二是健全了发展机制。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深度参与的办学机制。国家示范校建设强调行业参与、校企合作。三是确立了发展目标。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深化内涵、提高质量、支撑产业、关注民生。通过国家示范校建设,率先形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学校,走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大舞台。四是规划了发展路径。国家示范校建设采取国家顶层设计、地方主导发展、学校自主创新方式,就是要通过“中央引导、地方为主、行业参与、校企合作、学校实施”,实现职业教育从注重规模扩大到全面提高质量的重要转折,提高其市场针对性、国家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从学校层面,创建国家示范校是学校新的发展机遇期,是在高位平台上,凝聚人心、积聚智慧、自主创新、改革实践、特色发展的新起点。国家示范校建设对于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学校新一轮的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认真把握国家示范校建设的重要内涵
国家示范校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围绕“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核心,突出“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四个重点,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手段为保障,使项目学校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调整升级、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成为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应把握以下关键词:
关键词一:重点专业
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要求项目学校选择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作为重点专业进行建设,并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发展,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所需资金按3年1000所学校、校均1000万元,主要由中央财政专项安排。我们选取了分属学校重点发展的不同专业群的骨干专业建筑工程施工、电子技术应用、环境监测技术、电子商务4个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按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改造升级建筑工程施工传统专业,与欧盟商会、同济大学合作,开发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方向;大力发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拓展风电光伏、现代通信、物联网等方向,适应产业高端化发展要求;对于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参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蓝天清水计划的实施,适应跨越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加速与商务服务、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相适应的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并通过4个重点专业建设带动土木水利、信息技术、环保、财经商贸类专业群发展。
关键词二:校企合作
国家示范校建设强调行业参与、校企合作,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校作为中国实行双元制模式的第一所职业学校,30年来已将校企合作紧密结合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科研建设、质量建设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校和企业双元融合为基础,在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实施、组建教学团队和共享教学资源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学校与企业联动、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对接、理论与实践一体、车间与教室合一、职业资格与学历证书融通、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合作、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我校与博世西门子家用电器(江苏)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的BSH项目已成为该模式的典范,享誉全国。
关键词三:信息化
实施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创新动力,是促进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提出七项重点任务之外,增加了信息化建设,最终形成了国家示范校“7 1”项重点任务,并要求把信息化建设贯穿于七项重点任务之中。我省已提出要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国家示范校的信息化建设在加强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外,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应着力培养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整合教学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四:特色
《实施意见》明确国家示范校建设“7 1”项重点任务,旨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提高建设质量,体现了“中央引导”,但绝不意味着示范校建设要“千校一面”。教育部鼓励各校在建设过程中大胆改革创新、敢于先行先试、努力办出特色,以期形成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所以项目学校可根据实际选取专业之外的专题作为特色项目进行建设。我们确定了数字校园、优秀教学团队两个特色项目。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完善硬件和应用系统,建立数字图书馆和教学资源库,抓好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三支队伍,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以4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团队为基础,完善学校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市专业带头人等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的“五阶梯”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个体争先,形成梯队发展优势;分类建设教学、技能、管理、培训和科研团队,促进教师整体成长,形成群体发展优势。此外,我们还以示范校建设为引领,积极打造学校文化特色,以可借鉴、可推广的双元制本土化文化,发挥国家示范校骨干、引领和辐射作用。
三、着力把握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关键环节
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校立项建设项目学校,我们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在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两年厚基础、五年新跨越”的两个阶段目标,把2011-2013年国家示范校建设期作为实现第一阶段目标的关键环节,以抓质量、强特色厚实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
一是以国家示范校建设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国家示范校建设是贯穿我校“十二五”建设前半期的重点工作。为确保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我们把建设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学校和各部门工作计划中,其完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系部工作考核,使得全校各部门、全体师生员工都参与了建设工作,体现了国家示范校建设综合性、全员性、整体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二是构建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我们建立了三级管理和监控考核体系。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作为核心层,领导建设工作,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政策、落实资金、统筹协调、实施督察等。专家指导委员会向领导小组提供咨询和帮助。各专项建设小组作为中坚层,对照《实施方案》《任务书》的要求开展建设工作,采取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期开展自我检查。全体人员作为基础层,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确保分解于学校和各部门工作计划之中的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得以贯彻落实。
三是强化项目专项资金监控。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遵循“专款专用、项目管理、分年实施、绩效考评”的原则,纳入学校财务审计统一管理,并单独设置账簿进行核算。我们根据《任务书》资金投入预算编制了项目代码,印制了专门的“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审签单”,三联单分别用于报销凭证、财务留存和项目组留存,实现了经费管理动态控制。
四是在建设中培育队伍。我们提出要通过示范校建设培养骨干、造就名师。随着示范校建设而成长起来的教师,逐步形成教学团队、技能团队、研究团队、管理团队,是示范校建设的重要成果,更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财富。
五是以科研支撑建设工作。以科研的思路、科研的方法开展的建设工作才是科学高效的。我们结合建设工作梳理出一批重点研究课题,做到边实践边研究,以实践支撑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
六是注重成果积累和宣传。国家示范校建设强调“成果导向”,即以预期目标的达成和成果的呈现为最终验收依据。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注意及时收集并形成可量化、可物化、可推广、具有影响度的建设成果。国家示范校建设注重结果,更关注过程。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全程留存档案,包括文本和电子化过程材料。宣传是发挥示范校示范、辐射作用的重要渠道。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平面媒体和数字媒体,在校内外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和建设成果,扩大建设工作的影响力和建设成果的惠及面。
我们要以“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精细管理、有效教学、文化引领、团队合作、师生发展”理念,创新教学环境、专业设置、教材应用、教学方式、队伍建设、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着力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发挥国家示范校以点带面、引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骨干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充分认识国家示范校建设的重大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此,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十大计划”,其中第一个计划“中等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提升计划”的第一条就是“支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要“支持1000所国家示范学校建设,使其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示范,成为国家和区域产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从《规划纲要》、《行动计划》的颁布实施到教育部一系列关于国家示范校建设工作文件的出台,预示着职业教育已进入前所未有的重要发展时期。
从国家层面,一是明确了发展地位。职业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类型,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已成为社会共识。从2010年到2013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1000所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校。二是健全了发展机制。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深度参与的办学机制。国家示范校建设强调行业参与、校企合作。三是确立了发展目标。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深化内涵、提高质量、支撑产业、关注民生。通过国家示范校建设,率先形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学校,走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大舞台。四是规划了发展路径。国家示范校建设采取国家顶层设计、地方主导发展、学校自主创新方式,就是要通过“中央引导、地方为主、行业参与、校企合作、学校实施”,实现职业教育从注重规模扩大到全面提高质量的重要转折,提高其市场针对性、国家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从学校层面,创建国家示范校是学校新的发展机遇期,是在高位平台上,凝聚人心、积聚智慧、自主创新、改革实践、特色发展的新起点。国家示范校建设对于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学校新一轮的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认真把握国家示范校建设的重要内涵
国家示范校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围绕“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核心,突出“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四个重点,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手段为保障,使项目学校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调整升级、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成为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应把握以下关键词:
关键词一:重点专业
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要求项目学校选择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作为重点专业进行建设,并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发展,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所需资金按3年1000所学校、校均1000万元,主要由中央财政专项安排。我们选取了分属学校重点发展的不同专业群的骨干专业建筑工程施工、电子技术应用、环境监测技术、电子商务4个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按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改造升级建筑工程施工传统专业,与欧盟商会、同济大学合作,开发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方向;大力发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拓展风电光伏、现代通信、物联网等方向,适应产业高端化发展要求;对于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参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蓝天清水计划的实施,适应跨越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加速与商务服务、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相适应的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并通过4个重点专业建设带动土木水利、信息技术、环保、财经商贸类专业群发展。
关键词二:校企合作
国家示范校建设强调行业参与、校企合作,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校作为中国实行双元制模式的第一所职业学校,30年来已将校企合作紧密结合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科研建设、质量建设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校和企业双元融合为基础,在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实施、组建教学团队和共享教学资源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学校与企业联动、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对接、理论与实践一体、车间与教室合一、职业资格与学历证书融通、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合作、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我校与博世西门子家用电器(江苏)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的BSH项目已成为该模式的典范,享誉全国。
关键词三:信息化
实施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创新动力,是促进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提出七项重点任务之外,增加了信息化建设,最终形成了国家示范校“7 1”项重点任务,并要求把信息化建设贯穿于七项重点任务之中。我省已提出要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国家示范校的信息化建设在加强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外,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应着力培养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整合教学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四:特色
《实施意见》明确国家示范校建设“7 1”项重点任务,旨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提高建设质量,体现了“中央引导”,但绝不意味着示范校建设要“千校一面”。教育部鼓励各校在建设过程中大胆改革创新、敢于先行先试、努力办出特色,以期形成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所以项目学校可根据实际选取专业之外的专题作为特色项目进行建设。我们确定了数字校园、优秀教学团队两个特色项目。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完善硬件和应用系统,建立数字图书馆和教学资源库,抓好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三支队伍,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以4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团队为基础,完善学校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市专业带头人等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的“五阶梯”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个体争先,形成梯队发展优势;分类建设教学、技能、管理、培训和科研团队,促进教师整体成长,形成群体发展优势。此外,我们还以示范校建设为引领,积极打造学校文化特色,以可借鉴、可推广的双元制本土化文化,发挥国家示范校骨干、引领和辐射作用。
三、着力把握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关键环节
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校立项建设项目学校,我们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在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两年厚基础、五年新跨越”的两个阶段目标,把2011-2013年国家示范校建设期作为实现第一阶段目标的关键环节,以抓质量、强特色厚实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
一是以国家示范校建设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国家示范校建设是贯穿我校“十二五”建设前半期的重点工作。为确保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我们把建设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学校和各部门工作计划中,其完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系部工作考核,使得全校各部门、全体师生员工都参与了建设工作,体现了国家示范校建设综合性、全员性、整体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二是构建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我们建立了三级管理和监控考核体系。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作为核心层,领导建设工作,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政策、落实资金、统筹协调、实施督察等。专家指导委员会向领导小组提供咨询和帮助。各专项建设小组作为中坚层,对照《实施方案》《任务书》的要求开展建设工作,采取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期开展自我检查。全体人员作为基础层,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确保分解于学校和各部门工作计划之中的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得以贯彻落实。
三是强化项目专项资金监控。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遵循“专款专用、项目管理、分年实施、绩效考评”的原则,纳入学校财务审计统一管理,并单独设置账簿进行核算。我们根据《任务书》资金投入预算编制了项目代码,印制了专门的“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审签单”,三联单分别用于报销凭证、财务留存和项目组留存,实现了经费管理动态控制。
四是在建设中培育队伍。我们提出要通过示范校建设培养骨干、造就名师。随着示范校建设而成长起来的教师,逐步形成教学团队、技能团队、研究团队、管理团队,是示范校建设的重要成果,更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财富。
五是以科研支撑建设工作。以科研的思路、科研的方法开展的建设工作才是科学高效的。我们结合建设工作梳理出一批重点研究课题,做到边实践边研究,以实践支撑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
六是注重成果积累和宣传。国家示范校建设强调“成果导向”,即以预期目标的达成和成果的呈现为最终验收依据。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注意及时收集并形成可量化、可物化、可推广、具有影响度的建设成果。国家示范校建设注重结果,更关注过程。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全程留存档案,包括文本和电子化过程材料。宣传是发挥示范校示范、辐射作用的重要渠道。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平面媒体和数字媒体,在校内外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和建设成果,扩大建设工作的影响力和建设成果的惠及面。
我们要以“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精细管理、有效教学、文化引领、团队合作、师生发展”理念,创新教学环境、专业设置、教材应用、教学方式、队伍建设、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着力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发挥国家示范校以点带面、引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骨干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