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主义:美国难以推倒的墙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d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7月19日,在美国白人协警乔治·齐默尔曼射杀黑人青年特雷翁·马丁一案的无罪判决面世约一周,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态称“马丁可能就是35年前的我”,整个讲话约为20分钟。他还说,“你可以想想为什么,至少非洲裔美国人社群对此事的发生感到极大的痛楚。我认为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他们是通过亲身经历来看待此事,而这些并未成为过去。”
  1963年8月28日,在几十万人的注视下,一位黑人牧师在华盛顿广场林肯纪念堂前许愿,他希望有一天,他的四个儿女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这个黑人牧师叫马丁·路德·金,这个许愿叫《我有一个梦想》,这一天距今已经50年。
  种族主义最主要表现为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两个方面。50年过去了,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土地上,显性的种族隔离基本消失,隐性的种族歧视仍然顽强,第一位黑人总统的出现对种族主义的消减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种族主义这一面墙仍然屹立不倒。另一方面,近年来美国黑人反对种族主义走向极端的趋势也同样发人深省。
  种族隔离最初起于教堂
  美国黑人著名历史学家、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约翰·霍普·富兰克林认为:在美国社会中,一开始并没有对不同的种族区别对待,随着发展奴隶制制造出种族借口以后,黑人与白人的区别才开始潜入美国社会习俗中。
  很难想象,美国最早的种族隔离产生于教堂中。奴隶主企图利用宗教的教化作用和麻痹作用来维护自身利益,他们鼓励牧师教育黑人奴隶顺从和俯首。南北战争之前,教会曾经是维护奴隶制度最强大的同盟者之一。
  美国的奴隶制时期,黑人奴隶被要求进入教堂聆听宗教教诲,但是当他们进入教堂时,他们通常只能坐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是为他们专门划分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和白人教友隔离开来。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白人教友进入教堂,而黑人奴隶只能在教堂外面的门廊聆听《圣经》,不允许进入。有些白人奴隶主甚至在教堂中建造隔墙来分隔白人教友和黑人奴隶,隔墙高达几英尺,像一个不可逾越的屏障,这个屏障从隐性走向显性,成为美国种族隔离的最早事例。
  黑人除了在教堂被隔离开来,也逐渐在学校、公共巴士以及其他公共场所被隔离。白人为阻止黑人进入白人学校接受教育而设立黑人学校,在公交车上和其他一些公共场所划分黑白区,规定黑人不得逾越界限,否则将会受到制裁和惩罚。这些隔离手段一度被合法化,企图让黑人自身也默认隔离的合理性。
  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1955年12月1日傍晚,43岁的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下班后乘坐公交车回家,公交车司机詹姆斯·F·布莱克以命令的口气让她给白人让座,然而,深受民权运动影响的罗莎·帕克斯拒绝让座,她的一句“我受够了让出座位”引起白人司机和白人乘客的不满。当时地处美国南部的蒙哥马利市仍然实行种族隔离制度,警察以蔑视政府法令的罪名将帕克斯拘捕。
  帕克斯的被捕激起该市黑人的联合抵制,在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他们联合起来拒绝乘坐公共汽车,这一举动得到了黑人的普遍响应,致使该市的公共汽车公司的营业下降了约75%。汽车公司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拼命寻求解决之道,加之民众强烈抗议,美国最高法院不得不裁定蒙哥马利市的种族隔离制度违背宪法,美国南部的种族隔离体系才开始走向瓦解。这是黑人反对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取得的最早的较大胜利之一。
  此后,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黑人民权运动广泛开展起来,并且取得一系列成果。最大的成果就是1964年通过的《1964年民权法案》,该法案宣布美国所有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在法律上被禁止,白人不能够再公然打出种族论的幌子,然而种族主义并没有得到消除,反而由显性走向隐性。
  种族歧视引发大暴乱
  1992年的洛杉矶黑人暴乱是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典型事件。
  事件回溯到1991年3月3日,黑人罗德尼·金由于超速驾驶摩托车并闯红灯,被4个洛杉矶白人警察发现并且追踪,追踪过程中罗德尼·金并没有减缓速度。白人警察追上后将罗德尼·金强行按在地上,为了制服喝醉酒的黑人青年,4名白人警察使用了警棍击打等暴力手段。
  令人意外的是,警察的暴力殴打刚好被一名附近公寓内的居民看到。这位名叫乔治·霍利得的居民用自己的摄像机将殴打过程拍下来,然后将82秒的视频交给了电视台。电视台反复播放此片段,引起非裔美国人的愤怒。
  1992年4月29日,法庭最终判决4个白人警察无罪。这个判决结果引起黑人的强烈抗议。加之1991年洛杉矶的一个朝鲜族人开枪打死黑人女孩被判有罪并被判处7年缓刑这一案件的反衬,连续两个涉及黑人的案件,导致了严重的种族暴乱。
  罗德尼·金事件的陪审团中只有一位黑人起诉官,另外是10名白人、一名西班牙裔人和一名亚裔人。这让非裔美国人认定审判因为种族歧视而不公,从而引发了1992年暴乱。1992年4月29日至5月2日,这场美国20世纪以来最大的种族骚乱持续了3天,造成58人死亡,2300多人受伤,11900多人被捕,5000多座建筑物被毁,财产损失达10亿美元。
  相同的事件又发生在2012年2月26日,黑人少年马丁被白人协警齐默尔曼开枪打死。2013年7月13日,法庭宣判齐默尔曼无罪释放。陪审团仍然是白人居多,6名陪审员中5名是白人,剩下一名为拉丁裔。这个结果同样让非裔美国人无法接受,审判结果第二天,全美陆续爆发了游行示威活动。
  罗德尼·金被殴打和黑人马丁被枪杀这两个事件过程复杂,大多数人看到的并非整个事件的全貌,按照美国的律法,或许白人警察们真的有无罪的理由,但是也不排除陪审员审判时戴着“有色眼镜”。
  针对马丁事件,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长达20分钟的演讲。在演讲中,奥巴马说:“如果是一个白人少年卷入相同的案件,我想无论是结果还是后续处理都有可能完全不同。”奥巴马的演讲从侧面说明美国司法在某种程度上讲确实存在“种族差异”之说,白人占据优势地位,黑人处于劣势。   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涉及白人和黑人冲突的事件都可以被扣上“种族主义”的帽子。白人团体内部、黑人团体内部也经常爆发矛盾,没有人说是“内部种族主义”,将白人和黑人的冲突全部定义为种族主义就容易走向“被种族主义”这个异端。
  奥巴马当总统改变了什么
  同样是针对黑人马丁被枪杀事件,奥巴马在演讲中提到:“在这个国家,很少有非洲裔美国男子没有过在商场购物被跟踪的经历,我也一样;在这个国家,很少有非洲裔美国男子没有过在大街上行走时听到旁人忙不迭地锁上汽车门的经历,在我身上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至少在我当选参议员之前是这样;在这个国家,很少有非洲裔美国男子没有过在乘坐电梯时看见一个妇女紧捂着钱包并且屏住呼吸直到她走出电梯为止的经历,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
  奥巴马的描述让人感受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黑人遭受到的歧视。由于历史遗留原因等的影响,美国黑人群体相对白人来说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社会经济地位也较低,长时间以来对黑人形成的刻板印象让白人看待黑人带着多重心理防备和歧视。
  2008年,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2012年获得连任。奥巴马当选总统代表着非裔人已经在美国政治金字塔的最高峰,这让不少的黑人觉得扬眉吐气,以为黑人的光明时代即将到来。
  事实上,奥巴马从未在公开场合承认过自己是黑人,他只承认自己是混血。奥巴马的父亲是肯尼亚黑人,母亲是白人。和大多数黑人奴隶的后裔不同,奥巴马不是奴隶的后代,也不是在城市贫民窟长大。相反,他获得了连许多白人都无法获得的受教育机会,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学历让很多白人都望尘莫及。他小时候是由他的白人外祖父母抚养,童年中有很长时间是在印度尼西亚度过的。正如美国作家迪内希·德·索萨在《奥巴马愤怒的根源》(The Roots of Obama’s Rage)一书中写到的那样:“奥巴马从未在一个种族隔离制的餐台前坐过,他的祖辈们也没有过。” 因此,他的思维方式和美国白人比较接近。这就决定了奥巴马不会在总统任期中偏向黑人或有色人种,况且在白人主导的社会,凭一己之力也无法偏向。奥巴马的混血身份使他成为“美国梦”的最佳代表,2008年当选总统后,奥巴马发表演讲说“美国已经开始改变”,这让美国有色人种欢欣鼓舞。今年是奥巴马当选总统的第6年,6年间奥巴马政府并未出台有效措施改善黑人的社会地位和消除种族歧视,美国黑人和有色人种的地位并未有实质性的上升。
  黑人少年马丁被枪杀事件引起了美国上下对种族问题的大讨论,路透社为此开展了对4170名美国人的调查,发现40%的美国白人和25%的非白种美国人都只交自己同种族的朋友。种族隔阂仍然明显存在,奥巴马并未起到调剂的作用。事实上,任何寄希望于别人身上而不努力寻求自身改变的群体都很难收获进步。
  理性看待种族分歧
  黑人与白人发生冲突的事件,全部被扣上种族主义的帽子,这并不理性,种族冲突走向异端的趋势也同样让人警醒。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美国黑人融入美国社会的步伐远远不及亚裔和拉丁裔。黑人的犯罪率大大高于其他族裔,在美国,提到暴力犯罪,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黑人;黑人吃救济的比例最高,非婚生率最高,吸毒率最高。在同样遭受歧视的环境中,为什么黑人的境况最差?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者王小东提出的逆向种族主义也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逆向种族主义的核心就是一种自我矮化、病态的、情绪体系,其核心思想是说其他种族才是优秀的种族,而自己种族却是劣等种族。大多数美国黑人青年都曾经为自己的肤色自卑,连现任总统奥巴马也不能例外。他青年时因为自己一半黑人血统而自我消沉,一度吸食大麻。并非所有黑人青年都如奥巴马幸运,可以走出自己麻痹的怪圈。
  部分黑人一方面对自身存在问题无法正视,逃避自身原因,自我沉沦,讳疾忌医;另一方面,凡是冲突,只要是涉及批评黑人的言论,只要涉及白人,就给白人扣上种族主义的帽子,完全将自身装饰成种族歧视的受害者而不加自省。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黑人地位的提高。
  美国的种族分歧问题,不仅需要从政策法令上保护黑人权利,也需要白人和黑人以及其他族裔的群体共同努力解决。美国要消除种族主义这一堵高墙,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他文献
地球上的女导演正纷纷发威。瓦莱丽亚·布诺妮-泰特琪在国际上频频获奖或被提名,而卡梅隆的前妻凯瑟琳·毕罗格曾硬生生地当着他的面夺走了“最佳导演”的称号,据说卡梅隆当时一脸铁青。此外,美国女导演德布拉·格兰尼克、印度女导演米拉·奈尔等等均已在国际影坛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华人女导演许鞍华、李玉等等,在全球电影界,也已小有名气。至于正在华人电影市场掀起票房旋风的马晓璐、赵薇就更不用说了,新生代女导演的精准锐
9月18日上午,55岁的澳大利亚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领袖阿博特在总督府宣誓就任澳大利亚第29任总理。而就在两个半月前,在工党选情堪忧时,临危受命的陆克文在此宣读了相同的誓言。然而这位“中国通”前总理并没能带领工党在9月7日的联邦大选中取胜。  中国和美国都是朋友  在大选开幕三天前,《悉尼先驱晨报》观察到一个现象:为什么在长达一个月的竞选中,无论是工党还是阿博特领导的反对党联盟在其政策主张中都没有涉
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行动中,活跃着一支由中国雇佣军组成的“华勇营”,  尤其是英军中的华勇营更是赢得了西方舆论的高度评价,在西方军史界“声名显赫”。   “无论将来如何,谈及华勇营的积极战斗精神时,他们当然会拥有勇敢无畏的口碑。”  —《泰晤士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一个雕刻着龙的图案的军用皮带扣,默默沉睡在德国柏林的帝国军事博物馆里,时间使它蒙上了一层细腻的灰尘,但遮不住它的故事。这是
我的老家流传一句顺口溜:“有女不嫁郑必高,柴难打,水难挑。”在听闻并传播这顺口溜30年之后,我才弄清楚“郑必高”这仨字的写法。从汉口坐长途汽车,过红安县七里坪镇没几步的路右边,蓝底白字地名牌上标有“郑必高”,离我出生长到17岁的豫南小村西杨家,直线距离,大概也就20来公里。虽然距离很近,步行,一天打个来回都轻而易举,但我们村子并无一人到过郑必高,只听说那个村子有上千人——在大别山腹地,这样体量巨大
生于1985年5月的英国女演员凯瑞·穆里根,被不少影评家称其为英国的下一位凯特·温斯莱特。有趣的是,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她担纲女一号,而与她搭戏的刚好是“终于从穷小子(《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成功逆袭高富帅”的小李(莱昂纳多)。  此前,凯瑞·穆里根与名著一直有着不解之缘,处女作是著名的《傲慢与偏见》,随后接拍的戏则是《荒凉山庄》和《诺桑觉寺》,她是英国演员新生代的中坚力量。
美国太空站被卫星碎片撞毁了,正在修复望远镜的男宇航员和女助手幸免于难,人在无地心引力的外太空漂浮,唯一的目的是如何重回地球……这个和当年《超时空接触》、《2001太空漫游》一样的硬科幻电影,已经太久没有出现过了。  宇宙茫茫,作为人类未知的最大神秘区域,常规的吃饭睡觉运动甚至呼吸,在这里都与地球上固有的经验大相径庭。即便是詹姆斯·卡梅隆那样的大神,在拍电影涉及太空时,都难免为了商业化而牺牲科学的精
被拒绝的豪宅  印度孟买,27层的“安迪利亚”至今仍无人居住。这座名字源于印度神话中一座岛屿的豪宅,由于内部装修设计一流,有人将其比作印度第二座泰姬陵。  楼高173米的“安迪利亚”总面积超过法国凡尔赛宫,市价高达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3亿元),它的顶楼甚至设有航管中心,屋顶可停3架直升机。不过,在落成以后,他的主人印度首富穆凯什·阿姆巴尼却拒绝搬入。  曾经有很多人都问阿姆巴尼什么时候搬家
在1978年,只有不到3成的美国人认为婚姻正在变得过时。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受这样一个观念:婚礼的钟声不是组建家庭的必要。  美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走进婚姻殿堂,已经走进去的好多又跑出来。1960年时,美国18岁以上成年人有72%结婚,而美国佩尤研究中心2011年12月30日的调查显示,美国已满18岁的成年人中,结婚率只有51%,其他人不是光棍,就是已经离婚。  婚姻,已不是人生航船的
1969年11月,在东京漫画界开始走红的藤本弘正为稿件内容发愁,眼看最后的截稿时间就要到了,作品还没有完成,藤本弘急了,一不小心把女儿的不倒翁玩具踢倒了,联想到前一晚梦中的花猫形象,他的灵感被触发,将猫的形象和不倒翁结合起来,画出了一个憨态可掬的猫型机器人,它的名字为Doraneko,后来为了让它的名字更人性化,改名为Doraemon,这就是哆啦A梦。藤本弘用与好友安孙子素雄共同使用的笔名藤子不二
去年《看世界》8月上半月刊(总第282期)的封面话题是《穆尔西?穆兄会!》,当时穆尔西以微弱优势当选为埃及历史上首位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第一位非军方背景总统、第一位伊斯兰教总统。时隔一年,埃及局势发生惊天变化,在此起彼伏的抗议声中,当地时间7月3日晚,埃及国防部长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宣布总统穆尔西下台,提前举行总统选举,由最高宪法法院院长曼苏尔暂代总统一职。继2011年的“1·25革命”后,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