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基本目标,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试图从重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师生亲和力,巧设情景和平台,优化课堂提问,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创新途径的探索与实践尝试,以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重构营造设置实践
引言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轻视了学生的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种理念的错位很容易出现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的“教师世界”替代充满差异的“学生世界”这一现象。其授课的方式、方法往往会导致“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境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为改变传统语文课教学这种僵化、沉闷的被动局面,迎合社会发展需要,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1、 重构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取向。据此,现代教师,必须彻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担当“教书”的职责,更重要的是要完成“育人”的使命,使学生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学习,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教学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一些学科知识。要意识到教育是文明创新,而不是文明传承。增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不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使教师的教学思维方法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摒弃“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重新定位、构建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生学习,应授之以渔,而不应授之以鱼。澳大利亚一个曾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学教师在回顾自已的教学生涯时作了这样的概括:“第一个10年我认为自已是在‘教’物理。在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第三个10年,我认识到我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对各个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语文教师也应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可见,树立现代教学观念,要由“师道尊严”观,向平等、民主教学观转变,让学生真正感悟、体会到他们与老师的关系是“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的朋友关系。我根据中学语文课教学必须渗透德育功能的要求,不时地撰写一些文章,在班级的墙报专栏或学习园地里张贴,用以感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熏陶。例如,我曾写过一篇题为《我的学生情》的文章,叙述了学生平时爱老师和表扬了学生进步的一些具体事例,抒发自己对学生的喜爱和感激之情。学生们看后很受感动,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老师那么关爱我们,我们又怎能不爱戴她呢?我想,自己没有什么值得她感激,只有各方面都努力去做好,才能报答她的恩情呀!”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每次作文,有不少学生不仅是写一篇而是多写几篇,并且都写得很认真。另外,在墙报、学习园地的展稿或作文批改,抑或是在有声教育对学生不再起作用的时候,我常通过给学生写各种“寄语”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殷切期盼和称赞学生的进步、成长给自己带来的无限喜悦等,这对学生往往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对于一些做了不良行为的学生,他们对老师动辄就向家长告状、班会公开批评等有声教育很反感,而用这种“寄语”的无声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师生间的互爱成为: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润物无声尽是情感。
2、 营造良好氛围
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围是创新潜能开发的基本保证,而创设和谐、宽松、民主、平等氛围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如何才能创设这样的氛围,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赏心悦目,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呢?
首先,教师应注意尊重、信任每位学生,宽容和善待那些在答题中有错误的学生。对学生失误的地方,不应挖苦、讽刺,而应加以和善、巧妙的引导,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其次,给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提高和成功,使他们体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成功快感,产生“我能行”的信心,激起“我要超越”的热情。我认为,在课堂上给学生这种机会的最有效方式是师生对话活动,即:基于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前提,通过言谈和倾听的师生互动来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
3、注重实践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新课改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社会生活、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其意图是把学生引向“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参与者”,引向在开放情境中的探索,引向从动口、动脑、动手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生成本领。但目前高中录取的依据依然是重在看学生的中考成绩,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为应对学生的中考作答,强调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和为了图方便、省时间、弃麻烦而忽略了许许多多本该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开眼、动口、动脑、动手——实践的成分。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与书本知识融通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才有可能会深深地意识到学习的价值与责任,才有可能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枯燥无味(不少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的,法律要我履行的义务,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无穷的活动。如果我们能注重实践,即把教师的指导与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语文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指日可待。
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授者变成引导者,要善于从中发现、承认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尽可能做到依个体特征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和探究性。今天我们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学生,以及他们的每一个方面都按同一要求和模式均衡发展,而是要根据素质迥然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和创造性激励。在教学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教师要机智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逐步养成创新性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本着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理念,与时俱进,让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更能顺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每个学生的天赋、潜能、个性都得到自主、全面、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重构营造设置实践
引言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轻视了学生的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种理念的错位很容易出现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的“教师世界”替代充满差异的“学生世界”这一现象。其授课的方式、方法往往会导致“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境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为改变传统语文课教学这种僵化、沉闷的被动局面,迎合社会发展需要,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1、 重构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取向。据此,现代教师,必须彻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担当“教书”的职责,更重要的是要完成“育人”的使命,使学生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学习,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教学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一些学科知识。要意识到教育是文明创新,而不是文明传承。增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不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使教师的教学思维方法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摒弃“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重新定位、构建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生学习,应授之以渔,而不应授之以鱼。澳大利亚一个曾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学教师在回顾自已的教学生涯时作了这样的概括:“第一个10年我认为自已是在‘教’物理。在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第三个10年,我认识到我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对各个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语文教师也应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可见,树立现代教学观念,要由“师道尊严”观,向平等、民主教学观转变,让学生真正感悟、体会到他们与老师的关系是“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的朋友关系。我根据中学语文课教学必须渗透德育功能的要求,不时地撰写一些文章,在班级的墙报专栏或学习园地里张贴,用以感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熏陶。例如,我曾写过一篇题为《我的学生情》的文章,叙述了学生平时爱老师和表扬了学生进步的一些具体事例,抒发自己对学生的喜爱和感激之情。学生们看后很受感动,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老师那么关爱我们,我们又怎能不爱戴她呢?我想,自己没有什么值得她感激,只有各方面都努力去做好,才能报答她的恩情呀!”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每次作文,有不少学生不仅是写一篇而是多写几篇,并且都写得很认真。另外,在墙报、学习园地的展稿或作文批改,抑或是在有声教育对学生不再起作用的时候,我常通过给学生写各种“寄语”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殷切期盼和称赞学生的进步、成长给自己带来的无限喜悦等,这对学生往往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对于一些做了不良行为的学生,他们对老师动辄就向家长告状、班会公开批评等有声教育很反感,而用这种“寄语”的无声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师生间的互爱成为: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润物无声尽是情感。
2、 营造良好氛围
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围是创新潜能开发的基本保证,而创设和谐、宽松、民主、平等氛围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如何才能创设这样的氛围,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赏心悦目,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呢?
首先,教师应注意尊重、信任每位学生,宽容和善待那些在答题中有错误的学生。对学生失误的地方,不应挖苦、讽刺,而应加以和善、巧妙的引导,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其次,给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提高和成功,使他们体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成功快感,产生“我能行”的信心,激起“我要超越”的热情。我认为,在课堂上给学生这种机会的最有效方式是师生对话活动,即:基于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前提,通过言谈和倾听的师生互动来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
3、注重实践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新课改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社会生活、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其意图是把学生引向“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参与者”,引向在开放情境中的探索,引向从动口、动脑、动手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生成本领。但目前高中录取的依据依然是重在看学生的中考成绩,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为应对学生的中考作答,强调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和为了图方便、省时间、弃麻烦而忽略了许许多多本该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开眼、动口、动脑、动手——实践的成分。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与书本知识融通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才有可能会深深地意识到学习的价值与责任,才有可能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枯燥无味(不少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的,法律要我履行的义务,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无穷的活动。如果我们能注重实践,即把教师的指导与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语文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指日可待。
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授者变成引导者,要善于从中发现、承认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尽可能做到依个体特征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和探究性。今天我们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学生,以及他们的每一个方面都按同一要求和模式均衡发展,而是要根据素质迥然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和创造性激励。在教学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教师要机智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逐步养成创新性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本着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理念,与时俱进,让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更能顺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每个学生的天赋、潜能、个性都得到自主、全面、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