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正在与互联网搜索巨头谷歌进行接触,其合作的对象则是机器人。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业界不小的反响。
这几年来,每逢春节刚结束, “招工难”现象必如期而至,并呈现普及化常态化趋势。迫于人力成本不断上涨、人口老龄化加快以及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的强大压力,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明显,此时,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无疑就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契机。
机器人优势日渐凸显
众所周知,工业机器人是大量自动化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人力成本及产业转型等重压之下加速自动化升级步伐,对工业机器人产品的需求也正在快速上涨之中。对此业界认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已经步入黄金发展期。
以富士康为例,早在2006年,富士康就开始启动自动化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这些机器人主要用于喷涂、焊接、装配等工序。自机器人取代人工后,富士康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比如,iphone5耳机工作车间配备了100名“机器工人”,工作效率提升了140%。
该公司总裁郭台铭表示,2014年底富士康将会在生产线上部署大约100万名的“机器工人”。
一方面,包括富士康在内的许多公司陆续引入机器人等举动在业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另一方面,被视为工业机器人应用拐点的2014年已经到来,有分析师认为,机器人取代工人将是科技领域发展的下一个大事件。
早在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要重点发展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核心关键技术。同年,科技部也发布了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要突破重点技术方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仿人、四足高端仿生平台系统集成,引领服务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等多项目标。
2013年12月底,工信部发布的《2013年中国工业通信业运行报告》中也明确表示,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2014年高档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有望加快发展。
再以安徽省为例,安徽将以芜湖为龙头,到2015年将形成产业规模超200亿元的芜马合地区产业集聚。对此,安徽省政协委员吴之传建议,将工业机器人产业作为政府重点扶持产业,并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中设立工业机器人产业专项,重点支持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先进机器人应用工艺推广、新产品的试点示范等。
而在上海,工业机器人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在201 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高峰论坛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吴磊就曾表示,工业机器人已列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上海将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公开数据显示,2005-2012年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了25%。201 2年底,中国超越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占全球市场15%。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 5年,中国国内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将超过2万台,保有量将超过13万台。
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机器人无疑将成为我国面临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所带来的令人惊喜的“助推器”,机器人替代人工劳动力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并使得产业的经济性呈现出新的生机。
多家上市企业纷纷布局
早些年,工业机器人并没有引起业界太多关注,但自从201 3年底以来,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就逐渐升温,近期更是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前不久,记者从工信部官网公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称《意见》)中了解到,要求到2020年,中国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
不少上市公司也开始瞄准这一块巨大蛋糕,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在机器人领域抢先布局。据来自秦川发展的消息显示,其机器人关节减速器项目已实现小量生产并投放部分用户试用,具体试用期取决于产品试用情况和项目进程。同时公司计划在2015年达到9万套的产能要求,如果一期进展顺利,公司会适时推进二期。
又根据巨轮股份发布的消息称,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经过数年的布局,当前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如今已形成多种型号的轻载机器人和300kg四自由度重载机器人的成型产品,今后将积极争取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
此外,英威腾、博实股份等上市公司也纷纷加大了对机器人领域的规划及研发。
大同证券投资顾问张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外机器人制造企业占据国内市场约90%的份额,国产机器人从技术水平到市场占有率来说任重而道远。但从长远来看,国内企业对自动化制造设备以及智能机器人的需求必然会有较大的空间。
未来几年,中国将把机器人生产力作为中国产业结构发展调整最重要的支撑点。而对于工业机器人产业来说,新一轮的发展也势必会引发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大洗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或许也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
保持发展需突破重围
伴随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其凸显的优势也越发明显,但是也不得不面对行业的质疑,“发展机器人产业,产品技术和质量问题、生产成本问题、国外产品的强大竞争力都是不得不面临的挑战。”山东华创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必须承认,工业机器人在国内还算是刚刚起步,更说不上有发展历史,如何突破关键技术,加快探索商业模式成为业界首先面临的重大障碍。
当然,对于不少民营企业来说,除上述挑战外,资金问题也是阻碍他们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原因。如北京路德瑞科总经理王东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机器人研发投入很大,并且存在很大的失败风险,研发一台家庭服务机器人,可能80%都会失败,在20%的技术基础上继续研发,到研发成功可能需要几百万。
面对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意见》提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具体路径,即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示范工程,在工业机器人用量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在劳动强度大的纺织、物流行业,在危险程度高的国防军工、民爆行业和对产品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制药、半导体、视频等行业开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 《意见》的上述提法,正体现了以促进产业化不断带动关键技术突破的新途径,而这也正是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的优势所在。
随着2014年的到来,中国工业机器人无疑是最火的板块之一,在市场前景开阔与产业发展政策连续出台的多重利好刺激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有望迎来春天。
这几年来,每逢春节刚结束, “招工难”现象必如期而至,并呈现普及化常态化趋势。迫于人力成本不断上涨、人口老龄化加快以及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的强大压力,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明显,此时,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无疑就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契机。
机器人优势日渐凸显
众所周知,工业机器人是大量自动化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人力成本及产业转型等重压之下加速自动化升级步伐,对工业机器人产品的需求也正在快速上涨之中。对此业界认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已经步入黄金发展期。
以富士康为例,早在2006年,富士康就开始启动自动化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这些机器人主要用于喷涂、焊接、装配等工序。自机器人取代人工后,富士康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比如,iphone5耳机工作车间配备了100名“机器工人”,工作效率提升了140%。
该公司总裁郭台铭表示,2014年底富士康将会在生产线上部署大约100万名的“机器工人”。
一方面,包括富士康在内的许多公司陆续引入机器人等举动在业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另一方面,被视为工业机器人应用拐点的2014年已经到来,有分析师认为,机器人取代工人将是科技领域发展的下一个大事件。
早在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要重点发展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核心关键技术。同年,科技部也发布了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要突破重点技术方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仿人、四足高端仿生平台系统集成,引领服务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等多项目标。
2013年12月底,工信部发布的《2013年中国工业通信业运行报告》中也明确表示,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2014年高档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有望加快发展。
再以安徽省为例,安徽将以芜湖为龙头,到2015年将形成产业规模超200亿元的芜马合地区产业集聚。对此,安徽省政协委员吴之传建议,将工业机器人产业作为政府重点扶持产业,并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中设立工业机器人产业专项,重点支持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先进机器人应用工艺推广、新产品的试点示范等。
而在上海,工业机器人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在201 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高峰论坛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吴磊就曾表示,工业机器人已列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上海将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公开数据显示,2005-2012年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了25%。201 2年底,中国超越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占全球市场15%。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 5年,中国国内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将超过2万台,保有量将超过13万台。
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机器人无疑将成为我国面临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所带来的令人惊喜的“助推器”,机器人替代人工劳动力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并使得产业的经济性呈现出新的生机。
多家上市企业纷纷布局
早些年,工业机器人并没有引起业界太多关注,但自从201 3年底以来,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就逐渐升温,近期更是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前不久,记者从工信部官网公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称《意见》)中了解到,要求到2020年,中国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
不少上市公司也开始瞄准这一块巨大蛋糕,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在机器人领域抢先布局。据来自秦川发展的消息显示,其机器人关节减速器项目已实现小量生产并投放部分用户试用,具体试用期取决于产品试用情况和项目进程。同时公司计划在2015年达到9万套的产能要求,如果一期进展顺利,公司会适时推进二期。
又根据巨轮股份发布的消息称,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经过数年的布局,当前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如今已形成多种型号的轻载机器人和300kg四自由度重载机器人的成型产品,今后将积极争取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
此外,英威腾、博实股份等上市公司也纷纷加大了对机器人领域的规划及研发。
大同证券投资顾问张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外机器人制造企业占据国内市场约90%的份额,国产机器人从技术水平到市场占有率来说任重而道远。但从长远来看,国内企业对自动化制造设备以及智能机器人的需求必然会有较大的空间。
未来几年,中国将把机器人生产力作为中国产业结构发展调整最重要的支撑点。而对于工业机器人产业来说,新一轮的发展也势必会引发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大洗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或许也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
保持发展需突破重围
伴随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其凸显的优势也越发明显,但是也不得不面对行业的质疑,“发展机器人产业,产品技术和质量问题、生产成本问题、国外产品的强大竞争力都是不得不面临的挑战。”山东华创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必须承认,工业机器人在国内还算是刚刚起步,更说不上有发展历史,如何突破关键技术,加快探索商业模式成为业界首先面临的重大障碍。
当然,对于不少民营企业来说,除上述挑战外,资金问题也是阻碍他们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原因。如北京路德瑞科总经理王东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机器人研发投入很大,并且存在很大的失败风险,研发一台家庭服务机器人,可能80%都会失败,在20%的技术基础上继续研发,到研发成功可能需要几百万。
面对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意见》提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具体路径,即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示范工程,在工业机器人用量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在劳动强度大的纺织、物流行业,在危险程度高的国防军工、民爆行业和对产品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制药、半导体、视频等行业开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 《意见》的上述提法,正体现了以促进产业化不断带动关键技术突破的新途径,而这也正是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的优势所在。
随着2014年的到来,中国工业机器人无疑是最火的板块之一,在市场前景开阔与产业发展政策连续出台的多重利好刺激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有望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