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和谐促社会和谐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作为这些生存矛盾的制造者和体验者,人自身也陷入一种困境当中,这种自我困境主要表现为人与自身的紧张对立.人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历史条件所给予的基础,同时,人作为生存实践的主体又是这些条件的创造者.在当代社会的条件下,实现自我和谐在客观上有赖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外部条件,在主观上又必须依靠个体的生存实践和自我修养而达成.
其他文献
恩格斯在其晚年的著作和书信中,以唯物史观对其道德观进行了科学和系统的构建。恩格斯在对杜林和费尔巴哈道德观批判的基础上,从道德和利益关系的角度揭示了道德的本质和特征
当今时代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网络对人们的影响度越来越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肩负着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重任,其校园网络建设也越来越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从营造
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是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机遇.我市是农业大市,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应充分运用政策优势,注重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强调环境治理和预防为主,与时俱进,加强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也是党始终保持勃勃生机的不竭动力。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探索规律、追求真理,培养创新精神。简单地说,这种创新就是不断总结,从历史中探索,走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
"教"和"学"是语文教学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主体"和"主导"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从教的方面看,教师是"主导";从"学"的方面,学生是"主体",这是教与学双方主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最根本的因为在于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追溯历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核心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历史过程.但是其理论侧重点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马克思思想"化"中国的历史,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创
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焦点,当然对人的发展问题的阐述便是各持己见甚至大相径庭。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著名的“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以哲学的眼光,观察分析中国自身问题,思考世界大局,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的发展观.它是改革开放的发展观,是摒弃了狭隘的意识形态偏见的发展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