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交往异化再思考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8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生交往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之一,师生交往的优劣对教学、教育及学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教育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作为高校社会关系构成要素的教师和学生之闻的交往活动呈现出异化状态。本文力图对这些交往异化现象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以求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师生交往;异化;原因;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高校师生是高校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两个基本的构成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不可否认,近年来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淡化并出现了相当程度的交往异化现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力求找到突破困局的方法。
  一、对异化概念的界定及异化的表现形式
  “异化”原指属人的东西或人的活动的结果,在取得了独立性后,反过来成为制约人、统治人的力量。[1]而造成物对人的统治的原因,在于社会关系中如权力等对人产生负面影响,其结果表现为劳动由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活动,蜕变为谋生、异己、被迫的活动。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活动中,异化的师生关系表现出如下几种:
  (一)师生交往世俗化
  高校是学术与心灵交汇的场所,师生关系应该是人际关系中最神圣、最真诚、最纯洁的一种。然而,现在高校的师生关系却日益扭曲,变得利益化、功利化。一方面,学生对老师曲意奉迎,刻意讨好,请客送礼,向其谋求物质利益或某些不正当的精神利益及资格利益。不正当精神利益一般表现为:隐性干预教师公平对待学生的权利,以期获得教师对自己的特别关心鼓励、支持和辅导等;不正当资格利益主要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生及其社会关系成员通过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从学校领导、班主任等具有教育管理职权的教师手中获取的不正当誉和资格。部分学生为了追逐奖学金、保送读研究生或其他深造名额及荣誉,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导致纯洁的师生关系,多了功利,少了真诚,染上了金钱色彩。
  (二)老师就是老板
  有的教师对待学生有厚此薄彼倾向,在评优评先、遴选干部、发展党员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情上,掺杂更多的非正常因素及个人情感因素,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感情和对老师的信任,严重阻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还有,某些老师让学生为自己做规划、课题和项目,这种任务的分配与完成不是基于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而是仅仅把学生当成赚钱或完成任务的工具。更有甚者,向有背景、社会资源丰富的学生或其家长谋求物质利益及某方面的精神利益,如请某些掌握行政资源或资本资源的家长,对其在某些方面(如评聘职务、职称等)给予优先或特别关照等等。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充斥了整个师生交往过程,师生关系变了味道,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行为选择和心理健康。
  (三)师生交往内容单一化
  师生之间的交往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师生交往的内容大都是科学知识,而对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生活、人文知识则很少关注。对科学知识的硬性接受和对生活世界的不断忽视,使学生忘记了自己生活的世界,知识作为一种工具成为学生改变自我的筹码,知识渐渐脱了了现实的生活土壤。学生可能记住很多知识,但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从而不知道如何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从上述种种异化现象可以看出,在当前高等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正出现重重危机,教师和学生无法实现自由、平等的交往,因而人才培养过程中问题叠出,更奢谈教育目的的达成。
  二、高校师生交往异化原因分析
  (一)教师权威观
  几千年来都是教师传给学生的。于是便产生了严格的、权威的、学院式的纪律,反映了社会本身就是建立在严格的权威原则之上的,这就树立了具有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的典型,而这种典型仍在全世界大多数学校里流行着。
  教师权威的泛化会产生两方面结果,一方面,教师权威的绝对化,在维护、巩固上下有别的师生身份制度的同时,压抑了学生的表达欲,从源头上阻断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沟通,散失了交往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教师权威的绝对化易于造成教师对学生的话语的“虚假倾听”或“不健全倾听”,使师生间的交往成为假交往和不健全交往。
  (二)知识本位观
  教师把认识论归结为知识论,把人的全部反映结果归结为以知识为基本单元的精神现象,把思维的全部反映都概括、归结、还原、换算为知识的元素或系统。这种知识观的特征包括:把知识视为现实的客观反映,其标志是要求知识必须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或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知识是封闭的、稳定的、可以从外部加以研究的系统,其传递路线是单向的:知识是中立的,即知识是纯粹经验的和理智的产物,它不应涉及到主体的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与价值观等等。
  (三)学生客体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教育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训练,其教育学的人性假设是赫尔巴特所说的“以学生的可塑性作为基本概念”这种学生观造成的是只有教师的单一主体,学生无主体性可言,使教育等同于训练和控制。训练和控制都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其方法是主客体在完全隔离的情况下,将我(主体)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身上”,控制是“以被控制者个性泯灭为代价”的其结果导致师生交往只能是一种被动的单向性交往。
  (四)交往目的观
  教师“把师生交往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完成教育或教学任务的背景、条件和手段,重视师生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它的目的性价值。这种交往强调了交往的形式,而忽视了交往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全面价值,导致了交往的形式化、肤浅化。
  三、改善交往——高校师生关系回归之途
  师生关系异化给师生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有必要采取种种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对异化的高校师生关系进行扬弃,就必须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规正价值观念,提倡师生交往本性
  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来看,师生交往应是本性交往与手段性交往的统一,即师生交往不仅具有手段性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本性价值。师生交往是为育人服务的,它具有公共领域中人际关系的特征,但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私人关系[3]。功利化的手段性价值不应被过分强调,因为高校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副产品,而是自发产生的本性人际交往,是教育本身的需要与表现方式,它对个体精神的陶冶和培育有极大作用。为此,高校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师生交往的功利化手段性价值,避免师生交往的片面金钱化、物质化。
  (二)重视沟通对话,促进师生相互理解
  对话是交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本质并非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双方通过信息的交流,达到一种新的认识与行为境界。因此,高校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应加强沟通对话,在自律的基础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一方面,在因思想观念差异引起意见分歧时,教师要消除话语信息霸权,不仅仅依靠权威或其他扭曲的手段令学生接受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学生也要避免主动失语,要诚恳真实、发自内心地述说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师生之间通过真诚对话,及时交流信息,相互包容,才能达成真正的共识与和解。
  (三)拓展交往渠道,增进师生平等交流
  构建本性交往的高校师生关系,还须在教育过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交流机制,增加教师和学生有效沟通的数量,拓展师生交往的渠道,提高师生交流的质量。由于缺乏交流与沟通的时空是阻碍高校师生建立正常交往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拓展师生的交往空间、增加师生的交往时间,打破师生只能在课堂上交往的时空局限,是构建高校师生良好交往关系的有益途径[4]。一方面,拓展师生的交往空间。高校师生在课后可以定期举行学术沙龙或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见面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如网络、短信、博客等新的交流方式,有效对话,互通有无,强化交往。另一方面,增加师生交往的时间。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平衡办学规模,把生师比调整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控制好教师的工作量,为教师与学生交往提供时间与精力保障。
  总之,“师生交往旨在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在交往行为理论观照下,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充分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责任意识、生活态度,乃至生命价值,充分考虑双方的心理需求、人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才能把对方真正纳入到一种平等、理解、双向交流的师生关系,也才能创设出一种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文化和生活文化,从而回归高校师生在人格和价值方面平等的应有关系。
  
  参考文献:
  [1]衣俊卿,孙占奎.交往与异化——关于现代交往的负面研究[J].哲学研究,1994,(5).
  [2][德]哈贝马斯著,张博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3]张俭民.从虚假到真实: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的重构[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李轶芳.教学交往的现实缺失及救治[J].教育评论,2005,(4).
其他文献
摘 要:上海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存在来源地和年级差异,尤其在四年级呈现职业价值观各因子均分下降;上海高校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整体较积极,呈现“低认知—高情感—中意向”的情况,且存在性别、来源地和年级差异;上海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与教师职业态度呈多维度相关,且互相影响。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教师职业态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大多数人在谈论法律的时候,往往带有一种价值取向或者价值追求,即认为法律在应然的层面上是指向正义、公正抑或公平的,通过法律可以实现中道的权衡。虽然在关于法律的价值追求上仍存争议,但随着其主要代表哈特教授承认“最低限度的自然法”——一个社会的法律规则和道德规则中的共同因素,这个争论似乎初显结论:法律绝不是规则的封闭体。  关键词:法律;价值;原则  中图分类号:D92
期刊
摘 要:洛克的《教育漫话》渗透着理智教育的思想。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理智地进行。这本书中提到的“冬天穿的不易过暖”、“用冷水洗脚和洗澡”等增强孩子体质的思想,和培养孩子尊重与羞辱感、保持教育一致性、培养良好习惯等精神教养的方式是今天的家长、教师和学校应该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理智;洛克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
摘 要:自《反垄断法》颁布实施以来,《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适用就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事实上,知识产权是一种法定垄断权,极有可能出现滥用情况,很多外资企业和国内高科技企业对知识产权市场竞争环境的关注和担忧并存。控制知识产权的滥用有很多法律机制,第一是知识产权法本身,第二就是反垄断法。本文从知识产权滥用出发,分析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理论依据,进而分析何为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与知
期刊
摘 要:适用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已为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所广泛采用。目前,该原则在我国的司法实践面临着一些障碍,基于全面规制行政权、树立公众对法律的普遍信仰以及营造诚信政府的必要性,笔者就信赖保护原则司法适用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信赖保护;司法适用;障碍;路径  中图分类号:D92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在中国合同法制定过程中,《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称公约或CISG)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有关价格缺失对合同成立的影响,《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四条与第五十五条似乎又给人自相矛盾之感。本文试根据公约规定比较分析CISG第十四条和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明确公约对价格缺失问题的态度。  关键词:价格缺失;合同成立;CISG;开口价  中图分类号:DF438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本在农民生活中一直扮演着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双重角色的土地被大幅征用,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本文着力于通过失地农民在权益保障出现的问题,进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策。  关键词: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C913
期刊
摘 要:职业安全卫生标准是以保障职工在职业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而制订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在安全法教科书上,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常常被视为职业安全卫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官方的文件似乎也印证了此种说法。但是笔者发现:很多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即使在官方标准网站上也很难查到全文,大多数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全文只有通过商业性标准网站付费查询。这种情形引起了笔者对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法律属性的怀疑:职业
期刊
摘 要: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近年来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有弱化的趋势。因此,必须加强对其社会责任的规制,尤其是国际法规范的规制作用更重要。本文对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国际法  中图分类号:DF96
期刊
摘 要:法律文书是司法公正的最终载体,随着国家法律的不断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迫切需要改革法律文书制作中存在的问题。诸如:事实叙写过于简单;文书说理不充分;不重视法律语言的具体运用等等。这些弊端看似只是小问题,却以小见大,显现出了制作者的不专业,也会动摇法律在民众心中的权威。由此,本文拟就法律文书的改革与完善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司法公正;法律文书;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