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较为常见的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其对于患者所表现出来的感染症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病毒的耐药性也在逐渐上升。针对病毒所表现出来的耐药性问题做好药物管理工作,才能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取得相应的治疗效果。本文针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管理效果展开论述,简要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对策
临床医学中,细菌所表现出来的耐药性问题一直十分严峻:随着抗生素使用频率的不断提升,如何控制细菌的耐药性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心腹大患”。针对药物做好管理工作,保障用药符合病理要求,能够尽可能地避免药物滥用,从而控制病菌所表现出来的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于厌氧菌、革兰氏阴性菌有着良好的灭杀作用,提高药物管理效果,才能让相关药物成为“守卫生命”的坚固防线。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功能及管理要求分析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1976年的首次问世,作为一种新型β-内酰胺抗生素,其对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均有良好的灭杀的作用。在现代医疗活动中,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但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的不断提升,耐药性、用药不良反应等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2017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医疗服务机构必须对指派专人定期填报《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报告表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强度正在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不断增加[1],“过量用药”的问题不容忽视。要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真正成为健康卫士,医疗单位必须做好药物管理工作,优化药物管理流程,解决频繁用药、高强度用药等问题。
二、提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信息化管理,做好用药登记
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快速完成信息搜集、加工等任务,提高信息管理的整体质量。医院等医疗机构要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积极应用,针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流程、频率做好信息的统计汇报工作,严格按照有关单位所提出的用药管理标准做好用药管理工作,提高用药管理质量。严抓管理,全程跟进,解决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中存在的負面问题。
医院要借助信息技术开发多元化的药物管理机制,提高药物管理的整体质量。一方面,开发医院专属的信息搜集平台,通过信息技术设置,对患者的病情、临床诊疗要求、药品需求、感染诊断、处方医师姓名等关键信息进行登记,在提出用药需求之后在第一时间生成报表。审方药师要对报表上的关键信息进行记录,在核查、备份之后取药送药,全程明确责任来源[2]。另一方面,医院与科室要从两极分化的角度做好管控工作,针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定期开展核查。科室要如实汇报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针对用药病例、用药剂量、用药周期做好汇报工作,向医务处转交相关报表,并填写《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评价表》,严格遵循有关标准用药。在报表搜集完毕之后,用药医师对用药剂量、频率进行分析,判断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重新优化用药流程。合理调整用药规则,依靠信息技术实现全程监管,才能提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管理效果。
(二)联动式管理,明确管理细则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综合管理涉及到多个科室、单位与医师,如果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任务放在某个部门或药师身上,药物管理工作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医师与各科室应该形成联动作业的管理新模式,在积极完成管理任务的同时,不断发挥出自身的管理优势,围绕用药监测、预警、干预建立用药管理防控体系,以此来实现药物的专业化、精细化监管。
各科室与医务处、医师必须形成全新的联动作业机制,在医师上岗服务之前进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并在考试通过之后授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权限。根据治疗要求,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级,结合病例检查,加强对医师用药的监管工作。对于出现重度缺陷病例的相关医师,要根据患者反应、耐药性强度对其进行处罚,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对于提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需求的医师,要通过线上窗口进行报备,临床医师开具抗菌药物使用医嘱并录入报表保存之后,才能使用药物,并要根据实际用药量做好用药汇报工作。不遵守规定随意用药、瞒报用药强度与用药频率的,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三)全程化管理,消除监管死角
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管理不能只从药物的使用入手,更要针对药物保存、药物生产等各个环节落实相应的监管制度,提升药物管理的整体质量。有关单位在落实药物管理工作时,要以全程监管为基本出发点,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落实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医院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进行严格监管,按照规定记录抗菌药物的供应时间、入库时间,并在当地的卫生局和药事处进行备案。医院所使用的抗菌药物要严格控制在特定的品规之内,并做好药物生产商的溯源工作,追踪药物来源。日常抗菌药物排查活动中,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使用对象进行严格排查,解决药物遗漏、私自使用等问题,加强监管[3]。医师开方、药师审方两大环节必须严格配合,确保药品质量与临床用药安全,提升药师的审方能力,并对医师、药师发起专业培训,使其形成谨慎用药、适当用药的良好职业道德。药师与医师要分别承担药方核查、用药核查的基本任务,对于不合理的用药需求,任何一方都有权利且有义务驳回,以此来提升药物管理效果。
结语: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确实有着良好的抗菌作用,但不做好管理工作,只会引发抗生素滥用、用药不良反应等问题。医院必须针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求做好监管工作,除提高药物的管理力度之外,更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要求医师、药师分别承担管理责任,科室与医院共同履行管理职责,明确分工,严格管理,解决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中的短板问题。
参考文献:
[1]董烨华,俞小虹,杨骥骐,吕俊锋,王淑颖,聂世姣.基于全流程监管模式的碳青霉烯类药物专档管理实践与成效[J].现代医院管理,2021,19(01):80-84.
[2]王婧.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1):115-116.
[3]买买提艾力·沙吾尔,玛伊热·阿卜杜克热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4):98.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对策
临床医学中,细菌所表现出来的耐药性问题一直十分严峻:随着抗生素使用频率的不断提升,如何控制细菌的耐药性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心腹大患”。针对药物做好管理工作,保障用药符合病理要求,能够尽可能地避免药物滥用,从而控制病菌所表现出来的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于厌氧菌、革兰氏阴性菌有着良好的灭杀作用,提高药物管理效果,才能让相关药物成为“守卫生命”的坚固防线。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功能及管理要求分析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1976年的首次问世,作为一种新型β-内酰胺抗生素,其对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均有良好的灭杀的作用。在现代医疗活动中,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但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的不断提升,耐药性、用药不良反应等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2017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医疗服务机构必须对指派专人定期填报《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报告表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强度正在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不断增加[1],“过量用药”的问题不容忽视。要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真正成为健康卫士,医疗单位必须做好药物管理工作,优化药物管理流程,解决频繁用药、高强度用药等问题。
二、提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信息化管理,做好用药登记
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快速完成信息搜集、加工等任务,提高信息管理的整体质量。医院等医疗机构要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积极应用,针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流程、频率做好信息的统计汇报工作,严格按照有关单位所提出的用药管理标准做好用药管理工作,提高用药管理质量。严抓管理,全程跟进,解决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中存在的負面问题。
医院要借助信息技术开发多元化的药物管理机制,提高药物管理的整体质量。一方面,开发医院专属的信息搜集平台,通过信息技术设置,对患者的病情、临床诊疗要求、药品需求、感染诊断、处方医师姓名等关键信息进行登记,在提出用药需求之后在第一时间生成报表。审方药师要对报表上的关键信息进行记录,在核查、备份之后取药送药,全程明确责任来源[2]。另一方面,医院与科室要从两极分化的角度做好管控工作,针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定期开展核查。科室要如实汇报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针对用药病例、用药剂量、用药周期做好汇报工作,向医务处转交相关报表,并填写《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评价表》,严格遵循有关标准用药。在报表搜集完毕之后,用药医师对用药剂量、频率进行分析,判断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重新优化用药流程。合理调整用药规则,依靠信息技术实现全程监管,才能提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管理效果。
(二)联动式管理,明确管理细则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综合管理涉及到多个科室、单位与医师,如果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任务放在某个部门或药师身上,药物管理工作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医师与各科室应该形成联动作业的管理新模式,在积极完成管理任务的同时,不断发挥出自身的管理优势,围绕用药监测、预警、干预建立用药管理防控体系,以此来实现药物的专业化、精细化监管。
各科室与医务处、医师必须形成全新的联动作业机制,在医师上岗服务之前进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并在考试通过之后授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权限。根据治疗要求,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级,结合病例检查,加强对医师用药的监管工作。对于出现重度缺陷病例的相关医师,要根据患者反应、耐药性强度对其进行处罚,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对于提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需求的医师,要通过线上窗口进行报备,临床医师开具抗菌药物使用医嘱并录入报表保存之后,才能使用药物,并要根据实际用药量做好用药汇报工作。不遵守规定随意用药、瞒报用药强度与用药频率的,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三)全程化管理,消除监管死角
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管理不能只从药物的使用入手,更要针对药物保存、药物生产等各个环节落实相应的监管制度,提升药物管理的整体质量。有关单位在落实药物管理工作时,要以全程监管为基本出发点,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落实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医院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进行严格监管,按照规定记录抗菌药物的供应时间、入库时间,并在当地的卫生局和药事处进行备案。医院所使用的抗菌药物要严格控制在特定的品规之内,并做好药物生产商的溯源工作,追踪药物来源。日常抗菌药物排查活动中,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使用对象进行严格排查,解决药物遗漏、私自使用等问题,加强监管[3]。医师开方、药师审方两大环节必须严格配合,确保药品质量与临床用药安全,提升药师的审方能力,并对医师、药师发起专业培训,使其形成谨慎用药、适当用药的良好职业道德。药师与医师要分别承担药方核查、用药核查的基本任务,对于不合理的用药需求,任何一方都有权利且有义务驳回,以此来提升药物管理效果。
结语: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确实有着良好的抗菌作用,但不做好管理工作,只会引发抗生素滥用、用药不良反应等问题。医院必须针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求做好监管工作,除提高药物的管理力度之外,更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要求医师、药师分别承担管理责任,科室与医院共同履行管理职责,明确分工,严格管理,解决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中的短板问题。
参考文献:
[1]董烨华,俞小虹,杨骥骐,吕俊锋,王淑颖,聂世姣.基于全流程监管模式的碳青霉烯类药物专档管理实践与成效[J].现代医院管理,2021,19(01):80-84.
[2]王婧.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1):115-116.
[3]买买提艾力·沙吾尔,玛伊热·阿卜杜克热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