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当今风靡全世界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资源
1 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局限性
第一,固定制造费用比重增大,直接人工比重下降,从而制造费用分配率很大,很容易造成产品成本失真。
第二,随着与工时无关费用的快速增加,用不具因果关系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这些费用,必定产生虚假的成本信息。
2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1)作业成本法分配成本不是单纯根据生产产品数量,而是根据生产产品的作业来分配产品的成本。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都可以是成本的计算对象,把成本向作业、作业中心归集可以使企业了解更全面的成本信息,更为突出的是,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归集对象还可以是顾客或市场。
(2)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遵循“资源——作业——产品”主线,即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作业成为沟通企业资源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桥梁。正好同理论上“成本”概念相吻合。
(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计算方法的主要差别在制造费用的分摊。作业成本法不把成本简单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是将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强调产品成本形成的过程和原因,使得产品成本更接近实际消耗,提高成本信息的相关性、真实性。
3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中的障碍
(1)相应社会环境未形成。从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看,企业的生产方式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的突破,能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的企业较少,传统的大规模少品种批量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2)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影响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而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应用面还较小,发展不平衡;还未形成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具有的供应系统、制造系统和销售系统等合成的集成系统;财务软件开发水平也较低,基本上停留在提高核算效率和减轻财会人员劳动强度方面。
(3)会计人员素质需提高。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不仅需要现代化手段的技术支持,更依赖执行者对作业理解的程度和经验:一方面作业的计量和分配有一定的主观性,另一方面,成本动因的选择没有严谨的判断方法和标准,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4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推行的应对策略
4.1 兼顾成本—效益原则,适度实施
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越好,除了考虑其适用范围外,还须考虑其实施的成本和效益。作业成本法需要对大量的作业进行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增加了成本动因的确定、作业成本库的选择和作业成本的分配等额外工作,其实施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4.2 全体总动员,纳入企业竞争战略
要实施作业成本法系统,必须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队伍,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作业成本法管理的严格性。同时还应提高全员成本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为推广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4.3 树立成本管理思想,科学认识作业成本法
应用作业成本法,而不局限于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企业更新管理观念,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在应用作业管理思想解决一些问题时,不应局限于一种机械的成本计算手段,而应更多地作为一种管理思维模式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设计、定价、顾客获利能力分析、质量管理等诸多管理方面,这样才能体现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意义,也才可能成为我国企业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思想的一种模式。
4.4 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针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使用的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性,不可追求一步到位,作业成本法可以在我国一部分先进制造企业或其若干部门先行实施,逐步推广。如企业在初次试行作业成本法时,可以保持两套成本核算方法,以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用于会计信息披露目的,同时实施作业成本法,用于管理目的,尽管这样可能无法完全发挥出作业成本法的功能,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成本法的缺陷。
4.5 应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系统,提高信息收集水平
有条件的企业要应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系统,实现会计信息化,要具有能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的能力,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管理。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提供丰富、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方面,还是提供强大的信息处理手段方面,都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侯彦温.试论如何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构建成本控制系统[J].经济师,2004,(5):70-72.
[2]潘飞,周为利.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展望III[J].上海会计,2005,(8):3-5.
[3]王志敏.作业成本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会计之友,2006,(6).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资源
1 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局限性
第一,固定制造费用比重增大,直接人工比重下降,从而制造费用分配率很大,很容易造成产品成本失真。
第二,随着与工时无关费用的快速增加,用不具因果关系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这些费用,必定产生虚假的成本信息。
2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1)作业成本法分配成本不是单纯根据生产产品数量,而是根据生产产品的作业来分配产品的成本。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都可以是成本的计算对象,把成本向作业、作业中心归集可以使企业了解更全面的成本信息,更为突出的是,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归集对象还可以是顾客或市场。
(2)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遵循“资源——作业——产品”主线,即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作业成为沟通企业资源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桥梁。正好同理论上“成本”概念相吻合。
(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计算方法的主要差别在制造费用的分摊。作业成本法不把成本简单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是将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强调产品成本形成的过程和原因,使得产品成本更接近实际消耗,提高成本信息的相关性、真实性。
3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中的障碍
(1)相应社会环境未形成。从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看,企业的生产方式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的突破,能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的企业较少,传统的大规模少品种批量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2)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影响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而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应用面还较小,发展不平衡;还未形成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具有的供应系统、制造系统和销售系统等合成的集成系统;财务软件开发水平也较低,基本上停留在提高核算效率和减轻财会人员劳动强度方面。
(3)会计人员素质需提高。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不仅需要现代化手段的技术支持,更依赖执行者对作业理解的程度和经验:一方面作业的计量和分配有一定的主观性,另一方面,成本动因的选择没有严谨的判断方法和标准,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4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推行的应对策略
4.1 兼顾成本—效益原则,适度实施
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越好,除了考虑其适用范围外,还须考虑其实施的成本和效益。作业成本法需要对大量的作业进行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增加了成本动因的确定、作业成本库的选择和作业成本的分配等额外工作,其实施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4.2 全体总动员,纳入企业竞争战略
要实施作业成本法系统,必须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队伍,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作业成本法管理的严格性。同时还应提高全员成本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为推广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4.3 树立成本管理思想,科学认识作业成本法
应用作业成本法,而不局限于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企业更新管理观念,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在应用作业管理思想解决一些问题时,不应局限于一种机械的成本计算手段,而应更多地作为一种管理思维模式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设计、定价、顾客获利能力分析、质量管理等诸多管理方面,这样才能体现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意义,也才可能成为我国企业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思想的一种模式。
4.4 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针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使用的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性,不可追求一步到位,作业成本法可以在我国一部分先进制造企业或其若干部门先行实施,逐步推广。如企业在初次试行作业成本法时,可以保持两套成本核算方法,以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用于会计信息披露目的,同时实施作业成本法,用于管理目的,尽管这样可能无法完全发挥出作业成本法的功能,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成本法的缺陷。
4.5 应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系统,提高信息收集水平
有条件的企业要应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系统,实现会计信息化,要具有能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的能力,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管理。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提供丰富、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方面,还是提供强大的信息处理手段方面,都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侯彦温.试论如何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构建成本控制系统[J].经济师,2004,(5):70-72.
[2]潘飞,周为利.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展望III[J].上海会计,2005,(8):3-5.
[3]王志敏.作业成本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会计之友,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