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使我们更加坚定改革成功的信心。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等问题,并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改革 问题 对策
1.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 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火,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问来实施启发式教学,需进一步探讨。
1.2 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1.3 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看《教学用书》,不钻研大纲、教材,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无针对性。事实上,《教师教学用书》与备课笔记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视之。《教学用书》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是指导性参考用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具体落实到每节课。《教学用书》是教学的宏观指导,备课教案是教学的微观落实,只有把宏观指导与微观落实统一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4 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多数中青年教师素质较好,知识面广,勇于改进教法,但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有的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学法指导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处理。如在复习课中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习方法: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力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
2.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要想改变以上种种现状,除了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基本功之外,还有一个更直接、更具体的操作形式,就是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运用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改善功能、建立主体的教育思想体系和运行机制。
2.1 主体性原则。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理论上广大教师形成了共识,但实际上却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这里不妨看一个例子,某科研小组进行调查时出了一道这样的题;小明的爸爸买水果用去16元,买生活用品用去了54元,小明的爸爸今年几岁?结果被抽查的308名学生,其中只有3.9%的学生认为此题不能做,其它学生都有答案,有38岁的,有70岁的,有35岁的。后边调查小组专门就此题的解答情况询问了学生:你们有没有想过这题不能做?有的说:想过,但又一想,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不能做的题目,因为是考试,还是写个答案吧。有的说:考试前老师提醒我们了,考试时千万别漏做题目,反正写错了也不扣分,万一写对了,就得分了。看来,尽管许多老师在理性上承认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但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有意无意被忽视。殊不知,久而久之,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一种内在的精神。
2.2 整体性原则。做教师的都担任一定的学科,那么每位教师就一定要使本学科的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形成一般合力,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追求自己学科在应试中地位。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教学内容,共同担负着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作用于受教育者。比如,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决不是某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就这一点而言,教师必须淡化学科的个性,强化各门学科的共性,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
2.3 应用性原则。某科研调查小组,在对菜市毕业班教育质量调查卷中出了一道这样的题:一种大米,每500克售价l.48元,张大妈买20千克这种大米要付多少钱?被抽查的1900名毕业生中,错误答案五花八门。有0.0592元,有0.000592元,有1480000元,有770.4元等等。出现这些错误,除了说明学生对该题的数量关系不清楚外,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的学生缺乏应用意识,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意识与实际生活是全然脱节的。
总之,要使课改一路走好,教师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更新固然重要,但营造一个有利于教育创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改革 问题 对策
1.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 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火,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问来实施启发式教学,需进一步探讨。
1.2 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1.3 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看《教学用书》,不钻研大纲、教材,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无针对性。事实上,《教师教学用书》与备课笔记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视之。《教学用书》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是指导性参考用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具体落实到每节课。《教学用书》是教学的宏观指导,备课教案是教学的微观落实,只有把宏观指导与微观落实统一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4 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多数中青年教师素质较好,知识面广,勇于改进教法,但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有的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学法指导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处理。如在复习课中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习方法: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力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
2.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要想改变以上种种现状,除了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基本功之外,还有一个更直接、更具体的操作形式,就是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运用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改善功能、建立主体的教育思想体系和运行机制。
2.1 主体性原则。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理论上广大教师形成了共识,但实际上却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这里不妨看一个例子,某科研小组进行调查时出了一道这样的题;小明的爸爸买水果用去16元,买生活用品用去了54元,小明的爸爸今年几岁?结果被抽查的308名学生,其中只有3.9%的学生认为此题不能做,其它学生都有答案,有38岁的,有70岁的,有35岁的。后边调查小组专门就此题的解答情况询问了学生:你们有没有想过这题不能做?有的说:想过,但又一想,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不能做的题目,因为是考试,还是写个答案吧。有的说:考试前老师提醒我们了,考试时千万别漏做题目,反正写错了也不扣分,万一写对了,就得分了。看来,尽管许多老师在理性上承认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但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有意无意被忽视。殊不知,久而久之,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一种内在的精神。
2.2 整体性原则。做教师的都担任一定的学科,那么每位教师就一定要使本学科的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形成一般合力,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追求自己学科在应试中地位。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教学内容,共同担负着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作用于受教育者。比如,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决不是某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就这一点而言,教师必须淡化学科的个性,强化各门学科的共性,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
2.3 应用性原则。某科研调查小组,在对菜市毕业班教育质量调查卷中出了一道这样的题:一种大米,每500克售价l.48元,张大妈买20千克这种大米要付多少钱?被抽查的1900名毕业生中,错误答案五花八门。有0.0592元,有0.000592元,有1480000元,有770.4元等等。出现这些错误,除了说明学生对该题的数量关系不清楚外,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的学生缺乏应用意识,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意识与实际生活是全然脱节的。
总之,要使课改一路走好,教师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更新固然重要,但营造一个有利于教育创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