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希望,当你再看到戈壁滩时,不仅仅说出‘哇!好壮观’,而是能感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宸冰爱读书,也爱让更多人一起爱读书。
2017年世界读书日那天,宸冰组织了一次持续了12小时的读书直播活动。尽管很多人对直播的评价都是“肤浅”“无聊”甚至“低俗”,但曾在传统媒体工作多年的宸冰却将“直播”看作一种表达方式,“直播与电视台的录播有什么区别呢?它甚至比录播更加真实。而我们就是想用直播的真实,传播一种‘大家都在读’的正能量”。
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从识字开始,宸冰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是一个离不开书的人,目光所及之处必须有书。”即便说她是“爱书成痴”,应该也不为过。多年来与书相处,让宸冰感知到一個更丰富的世界,就像她一直所说的那样,“读书,读人,读世界”。
“读书”
在那天的直播活动中,宸冰遇到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那是一位已经退休的女士,但我从她脸上丝毫看不到来自岁月的侵袭。”从交谈中得知,这位老人经常到图书馆读书,而且阅读范围广泛,《世界经济史》《经济格局》《世界形势》等均有涉猎,意料之外却似乎又是情理之中,“老人读的书看似与生活无关,但实际上又息息相关。一个人的格局,从他读的书中就能体现出来。”腹有诗书气自华,所说的便是如此了。
总有人说“没时间读书”,但他们不知道,能用眼睛读书已经是一种恩赐。直播过程中,宸冰还接触到了一些盲人,他们只能读盲文书,需要依靠触觉来读,十分缓慢又十分困难。“但即便如此,也不该剥夺他们的阅读乐趣。”于是,便有志愿者为他们朗读。
曾经有一段时间,整个社会都充斥着娱乐化的、低俗的东西。但宸冰看到,今年以来,《朗读者》《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电视节目的热播启发了更多的人开始阅读。无论是电视节目、新媒体、直播,还是有声书,与其纠结阅读的方式,不如开始去读。
当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当温饱不再成为问题,精神的追求必然要回归。但囿于现实的艰难,人们的精神世界往往荒芜,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人心便容易涣散、迷茫。这时候,阅读就成了反思问题、寻找答案、思考人生的最简单途径。
“读人”
“我读的是书,看到的却是人性。”读过萧红、董竹君、苏曼殊、廖静文等人的宸冰,深知“心定”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总能听到人们说“活着不易”,但这种“不易”是怎样造成的呢?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安定的社会里,人们反而会觉得恐慌、不安呢?而在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局面混乱、战争和分离更是说来就来,人们也常常因为战火而做出许多身不由己的决定,甚至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可那时的人们似乎活得更简单、更纯粹。
比如董竹君,她从一个风尘女子变为创办锦江饭店的企业家,期间遭受过离婚、战火、诋毁等等磨难,却从未想过放弃。
比如萧红,逃婚、未婚先孕、弃子,为了追求理想,她几乎付出了所有,可也从未质疑过是否值得。能做到这些,便如宸冰所说,“因为心定”。
所以,书中讲述的是一段段过去的故事,而我们读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读世界”
不久前,宸冰书坊正式开业。在实体书店大批退出市场的环境下,宸冰却十分乐观,“现在正是一个阅读回流的时刻。人们对读书的热情、看法和态度,都发生了变化,大家的阅读热情超乎想象”。宸冰想为越来越多爱读书的人创造出一个更舒适的阅读空间,“书店是否会盈利,我真的没有想过”。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宸冰第一次不计结果地付出了,两年前在网络电台创办《宸冰读书》就是她不忘初心的产物,“当时做《宸冰读书》很偶然,只是想读书给朋友们听。没想到就这么坚持下来了”。两年的时间,宸冰一共读了300多万字,订阅人数超过10万。有听众告诉宸冰,“即使有时候没有去听,但看到你的录音上传,就觉得很安心”。能影响十几万人的阅读习惯,这是宸冰最大的骄傲。
宸冰正带领她的团队走在打造阅读文化第一品牌的路上,通过音视频节目,主题阅读活动,定向出版物,线下书店,艺术沙龙,志愿者阅读团队,读书联盟等形式,让更多的人加入阅读的行列是她们的梦想,让公众通过阅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她们的追求。
就像她曾朗读过的《中国文化读本》。在这本两位北大教授专门写给外国人看的书中,描述了我们中国人熟知的故宫、长城等,但却用了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读起来,像是换了一个角度看世界。阅读,正是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看世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