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癌症患者的生死异路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ykxc1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下工作时的同事老梁给我来电话,说进城办些事,顺便上我家玩。不久,老梁就拎着大袋的水果到我家。我与老梁已三年多未谋面了,他比我想象中的还健康得多。老梁的到来,让我不由想起了当年的两个癌症患者。
  1997年我中专毕业后到乡政府工作。第二年,单位里先后有两位同事查出患有鼻咽癌,一个是老梁,另一个是老张。他俩年龄相当,老梁较老张晚些查出此病。
  老张住院后,我与同事去看望他。他极度悲观,连声叹息:“这下完了,上有老下有小,作为家庭主力的我走了,他们不知该怎么办啊!”无论我们如何劝慰也树不起他战胜疾病的信心。月余之后,听说老张病情加重,我们再次上医院看他,短短的个把月他竟病重得说话都快没力气了。他妻子告诉我们,老张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气燥,哀声叹气,彻夜不眠,加之重病在身,哪承受得了?查知患癌后不出三个月,老张就匆匆离开了人世。就在老张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同事老梁竟也查出患有鼻咽癌。
  我们上医院看望老梁,给他以安慰,他却笑呵呵地说:“刚得知这病时,挺恐慌的,险些瘫倒,后来慢慢想,生老病死乃正常现象,恐慌也无用,关键是要尽快调整心态,一是要消除恐惧,视死如归,保持乐观精神,积极配合治疗;二是排除牵挂,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妻子有妻子的工作,儿子有儿子的福气,不必顾虑重重,况且自已重病在身,过分操心也没意义,还是先顾自己,回归了健康,―切才好办。”
  原来老梁面对生死已有充分思想准备,坦然自若,我们精心准备的安慰话语已成多余。结果是,老梁两个多月后就出院了,身体虽因化疗而受到损害,但整个人比先前未查出病时更显乐观,之后,他遵医嘱常作检查,吃药治疗,加强锻炼,身体一天比一天健康起来,一年后便回到工作岗位上。如今已十六七年时问过去了,老梁依然健康地生活着。
其他文献
《上海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是国内外藏家中最为富有者之一,数量巨大,内容丰富。此书经过濮茅左、谢海元先生的努力,收录、刊布了一批珍贵的殷墟甲骨资料,共计5002片。本书对于这
无谓的联想害人不浅  ●本刊记者: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许多人喜欢做自然联想,而且往往习惯于做无谓的、错误的、以负面为主的自我联想。我想这种情况在癌症患者中应该更加常见吧?  ○何裕民:非常对,而且正是这种无谓而错误的联想,导致许多患者始终沉浸在阴影中不能自拔,并增加了癌症转移、复发的概率。  ●本刊记者:那些错误的联想是如何害了病人的?  ○何裕民:比如,CEA癌标稍微有点儿升高了,有的患者就老想:
卡夫卡的小说通常充满着绝望、恐惧、悲戚和迷茫等“卡夫卡式意味”。《城堡》更是“卡夫卡式意味”的集中体现。从文体来源的角度对其体现的“卡夫卡式意味”进行探讨是一个
本文对《红楼梦》影响下张爱玲作品的改写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改写现象在张爱玲的创作实践中非常突出,改写是一个思想深化,追求完美的过程。《金锁记》改写为《怨女》就是在古
美国黑人是个边缘的种族,黑人女性则是边缘中的边缘。男性中心主义下的写作无法看到女性内心真实的世界,黑人女性文学的出现给黑人女性有了解构与重构自我的可能。性别、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