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来源 :现代育儿·幼教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bb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名师专项课题《在幼儿园积木建构游戏中提高幼儿视觉空间能力的实践研究》(编号1201440206)研究成果
  建構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纸盒等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构造一定的物体形象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以“建构物”为主要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活动。建构游戏明显的特征是幼儿通过建造“建构物”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
  一、重视建构区域环境的创设
  众所周知,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建构区域环境的创设要合理,要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要做到让环境说话,墙饰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及时加以补充和完善,要突出示范功能,欣赏功能,提示功能和交流分享功能。只有活动前的准备做充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才会分工明确,有的放矢。
  二、把握游戏环节,寻求指导方法
  建构游戏的开展主要分为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三个主要环节,在每个环节的指导要点也是不一样的。
  (一)游戏前——丰富经验,创设环境
  1.生活经验是建构游戏的基础
  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生活化建构活动通过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亲自去探讨他们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也为建构活动的表现形式积累了情感经验与其他有用的经验,奠定良好的建构活动的表现基础,使幼儿达到乐意进行、主动进行建构活动的境地。例如在一次以“超市”为主题的建构活动中,孩子们对如此熟悉的生活场景很感兴趣,建构热情很高涨,孩子们不但亲身体验了如何在超市购物,而且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熟悉的场景拼搭出来,拼搭出来的作品有停车场,有摆满货物的一层一层的货架,还有电梯……栩栩如生。
  2.环境材料是支撑游戏开展的条件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建构区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因此,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体现目的性、丰富性、可塑性、层次性。比如我发动我们班幼儿一起收集一些废旧的材料,如筒管、盒子、饮料罐、麻将等,投放到建构区中,这样建构区的材料丰富起来了,而且这些材料操作性很强,特别是麻将,幼儿发现可以玩多米诺骨牌;再比如牛奶盒、饮料瓶、月饼盒等,把瓶子洗干净,小朋友可以用这些瓶子搭房子,拼机器人,还有的比谁搭得高。
  (二)游戏中的指导——观察、合作、支持引领
  1.细致观察,捕捉介入有效时机
  在建构活动中,教师要着眼于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信任幼儿,为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所需的环境和条件。教师要关注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了解幼儿面临的各种困难,善于区分出其中哪些困难该由幼儿自己独立解决,哪些困难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从而及时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有针对性地给予一个心理与能力的支点,使其能依托这一支点,顺利地越过困难,沿既定方向继续探索前行。如小班的幼儿在拼搭高架桥时,桥三番五次倒下来了,幼儿正被失败的情绪所困扰,正想放弃拼搭,老师观察后发现,令高架桥频繁倒塌的原因是因为桥墩太小,而且还高低不一。于是,老师跟幼儿一起去发现这个问题,再引导幼儿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
  2.动手操作,支持获得成功体验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的。在建构游戏中,建构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的灵魂,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且有利于幼儿自主摆弄、探索、表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建构区域,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获得成功体验。
  3.游戏后——交流经验,分享评价
  建构游戏的评价更强调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为评价目标,强调活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首先,教师引导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拼搭过程和结果,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思考自己的行为,还便于同伴了解在拼搭过程中的思路以及多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做出适当的评价,促进幼儿发展。 其次,鼓励幼儿互评,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如“哪些小朋友和你的方法一样”“你喜欢谁的方法”等,以便幼儿综合比较,互相学习。然后,开展小组互评活动。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各小组情况的整体评价,以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其他文献
反思: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但观察现在许多老师的教学评价,却常出现以上这样的情况:粗一看,教师是在积极倡导激励性评价措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细细一品,却是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要求“貌合神离”,没有真正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甚至本
期刊
《阿Q正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它不仅塑造了阿Q这一世界文学画廊中的不朽形象,批判了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国民劣根性,而且以其巨大的时空穿透力,走向世界,影响未来。全文入选语文新教材后,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全面读解而不至于“满堂灌”,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使学生进入师生互动的教学中来,教师可设计一些小题目让学生去完成,目的在于使学生从被动地“听”转为主动投入地“学”。因为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机制是主体
期刊
语文教育与教学,心灵的塑造是第一位的。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过重来自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过大,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现象,诉说自己寂寞、没有朋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心理脆弱,悲观绝望,情感迷茫,觉得犹如生活在沙漠中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新世纪合格人才需要有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文章不是无情物”,综观语文教材,情感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
期刊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文言篇目增多。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哺育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高中生多读古代作品,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新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约占41%。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它给后世留下了一座博大璀璨的思想
期刊
一篇考场作文犹如一张照片呈放在阅卷老师的眼前,作文触角的好坏决定了作文魅力的大小。那么怎样选择好的创作触角呢?我建议大家运用“先放大,再缩小”的创作方法。  先放大,把眼光放开来看社会,列举社会中发生的种种与你的话题有关的事件;然后缩小,总结这些事件的内在联系归纳出一个主题。 大家看过《功夫》这个小品吧?小品将忽悠集团增至三人,师带徒式,且青出于蓝胜于蓝;将反忽悠主人公武装成反诈公司老总,且魔高一
期刊
阎国忠先生是我国学界的老前辈,在神学美学领域曾与章启群合著《基督教与美学》,此书在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而《美是上帝的名字》则是从审美维度对整个中世纪神学美学作系统研究。  神学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引起学界注意,神学美学刚兴起时,其研究重心并未放在美学上,而是放在神学上。神学美学是西方宗教思想界针对基督教研究中审美维度的失落和神学的非审美化趋向提出的,其本意就是借审美之手来激活神学研究,然
期刊
一、情感与语文情感教育    情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而且相当模糊的概念,它往往作为对感情、内心体验、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统称。在心理学界,较多的人把情感界定为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或把它界定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有些学者认为既包括比较稳定的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即狭义上的情感,也包括情境性的与生活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即情绪;有些学者则认为情感仅指狭义情感。在个性
期刊
学习例说    [背景解说]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亮点。它集写作、口语、阅读、活动于一体,通过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内外、校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最终回归于语文之中,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有教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课堂上只要学生兴致盎然地“动”起来,整堂课热热闹闹地就达成目标了。殊不知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这就
期刊
中国的教育日益注重国民素质的教育;“教育”一词不再陌生——因为大家都注重教育,把教育定向于与世界接轨的“标准途径”;大部分人都会误解了这个“标准途径”导致淡忘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中国范围内幼儿在社会经济的影响下对审美的标准与潜在性问题。而中国的传统艺术——水墨画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却非常的陌生,这种潜在性的问题其实在学前教育中就已经产生,并不单纯只是学前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一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期刊
本学期我们进行的第一个教育戏剧活动是选自绘本《老鼠娶新娘》,这是一本充满浓郁民间和中国特色的绘本,故事情节具体、生动、有趣、语言对白简练,动作表现性较强。绘本故事主要讲述老鼠村长帮女儿美叮当找世界上最有本事的人,以及寻找过程中出现一物的本领胜过一物的情节。例如太阳怕云,云怕风,风怕墙,墙怕老鼠阿郎。但最后老鼠村长还是把女儿美叮当嫁给了自己的同类——老鼠。它寓意很强,有不菲的教育价值。通过绘本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