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pp程序的大量出现,曾让互联网流量的入口由浏览器一统天下的局面迅速分崩离析。不过,随着HTML5技术的成熟,浏览器与App之间的较量又有了新的变化。
让网络入口重回浏览器
尤其是当HTML5从技术变成标准并逐步成为现实,各大浏览器厂商也纷纷基于HTML5这一实时的前沿标准进行战略性布局,纷纷推出自主研发内核,如UC浏览器的U3内核以及手机QQ浏览器的X5内核。
打开最新Android版本的UC浏览器83,你会发现许多熟悉的App图标出现在其中,包括网易邮箱、QQ空间、淘宝网、豆瓣电台等等。实际上,这些图标相当于浏览器内的“书签”,点击后会进入相关网站,但其中的内容看上去和客户端没什么两样。通过浏览器,你还能将这些图标移到手机桌面上,变成“真正”的App。
不只是UC,手机QQ浏览器为了给Web App提供更出色的性能,在开源Webkit内核基础之上自主研发了X5内核,极大地提升了手机浏览器的HTML5支持能力。据了解,在最新的X5内核版手机QQ浏览器V4.0 Betal的全面公测中,手机QQ浏览器创下HTML5测试得分高达425分,可以完美支持HTML5的各种应用。
如果说这些国内互联网企业对HTML5的趋之若鹜只代表了国内情况,那么诺基亚和微软两家巨头在HTML5上的布局,则更容易吸引全球的目光。不久前,微软发布了支持使用HTML5技术开发的“IrishSpring”主题网站。至于诺基亚,则斥81亿美元巨资购得并打造了NOKIA MAP业务,也通过HTML5走出了Symbian终端,走到了包括iOS和Android系统的设备中——只要你的手机浏览器支持HTML5,都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诺基亚地图的网站,来获得类似于客户端的地图查询及导航体验。当你将该网页保存到手机桌面时,它便变成了WebApp,更为关键的是诺基亚不需要对这些竞争对手的操作系统进行适配,也能植入自己的App。
对于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者来说,他们的选择则更为实际一些。依照目前iPhone/Android迅速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情势来看,未来如果想要在先进的智慧型手机上撰写应用程式,要不是选择使用0bj ective-C+CocoaTouch Framework撰写iPhone/iPad应用程式,就是选择Java+Android Framework撰写Android应用程式,如果想要同时支持两种平台,势必要维护两套程式码,对于刚起步的小服务而言也算是个小有负担的运维成本。
使用HTML5、CSS3来撰写Web—based的应用程式,若要同时支援iPhone及Android,几乎只需要维护一份程式码(少部份要应clients作修改),而且未来若有其它移动装置拥有支援HTML5的浏览器,那同样的WebApp直接就多了一个支援平台。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HTML5主要服务对象还是给予Web的应用,并不会对全部App开发造成威胁,这样有利于不同类型应用使用不同的开发方式,灵活性更强。
App还是HTML5
HTML5是一种新技术,开发者可以开发出通过标准浏览器在任何设备上运行的Web应用。许多人认为HTML5将拯救Web,使与平台有关的原生应用遭到淘汰。到底App还是HTML5会是谁赢得最后的胜利,在业界也有不少讨论,最近一份来自BI Intelligence机构的报告则从功能、用户体验、商业化、成本、发布方式等五个方面比较了两者的优劣势。
功能:目前这是HTML5面临的一大问题,HTML5不支持某些功能,但随着HTML5不断改进,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用户体验:迄今为止,原生应用在这一方面还有优势。这是因为HTML5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还因为开发者可以通过原生代码完成更多任务;商业化:大多数应用商店与App和iTunes服务是有联系的,并与信用卡挂钩,所以App的商业化强于HTML5。但是对于程序本身来说,HTML5版比App版更便宜,因为它可以跨不同的平台使用,而App却不行;发布方式:HTML5在发行方面有优势。部分业内人士可能对应用商店发行模式非常满意,但更开放的Web模式将使更多的人能发布应用,还将降低苹果等应用商店服务提供商的控制力。
不过,HTML5带来的是颠覆传统的作用。通过以上五种比较,虽然目前HTML5处于劣势,但BI Intelligence认为,未来HTML5从App手中接过大旗也许只是时间问题,当它的技术更加完善时就是HTML5的天下。唯一担忧的就是现在标准制定组织WHATWG与W3c因为理念上的差异闹分家,弄出两个版本的HTML5标准来,所以说HTML5的敌人不是原生App,而是HTML5本身。
第三条路
就在围绕究竟是开发HTML5移动Web App还是原生Native App的业界争论毫无休止时,一些公司已经在选择第三种方法:采用“混合应用程序方法”(Hybrid App Approach)来调和这两种方法。
Hybrid App开发既利用了原生功能,同时又为将来采用HTML5充当着具有战略意义的台阶。“混合”这个词实际上带来了一系列广泛的可能性。有些应用程序只是将来自相应网站的一些页面作为应用程序的一部分来装入,比如美国银行、Facebook和Yelp的iPhone应用程序。另一些应用程序包含了用HTML编写的几个嵌入式页面,比如《疯狂塔防》(TowerMadness)游戏。但还有一些应用程序的整个用户界面都是用HTML实现的,比如Harmounius(一种图形画板)或罗技公司的Squeezebox Controller。
许多公司还没有急于跟上HTML5潮流,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HTML应用程序无法访问原生设备功能。的确,纯粹的移动Web App(指在浏览器里面运行的应用程序,而不是Hybrid App)目前只能访问摄像头、麦克风和地址簿等设备功能。虽然万维网联盟(W3C)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进展,让Web App可以访问这类设备服务,但是移动浏览器目前并不提供这样的功能——移动浏览器提供这样的功能对许多创新型的移动应用程序来说是一个关键要求。但是在HybridApp领域,有了开源PhoneGap库等框架,JavaScript代码就有可能访问手机罗盘、拍照片、寻找或创建联系人或约会事项,以及充分利用移动Web App无法访问的其他许多设备功能。能否访问设备功能并不是Hybrid App和移动Web App的唯一区别。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Hybrid App基本上是通过应用程序商店分发的:不是用浏览器浏览至HybridApp,而是下载和安装它。
让网络入口重回浏览器
尤其是当HTML5从技术变成标准并逐步成为现实,各大浏览器厂商也纷纷基于HTML5这一实时的前沿标准进行战略性布局,纷纷推出自主研发内核,如UC浏览器的U3内核以及手机QQ浏览器的X5内核。
打开最新Android版本的UC浏览器83,你会发现许多熟悉的App图标出现在其中,包括网易邮箱、QQ空间、淘宝网、豆瓣电台等等。实际上,这些图标相当于浏览器内的“书签”,点击后会进入相关网站,但其中的内容看上去和客户端没什么两样。通过浏览器,你还能将这些图标移到手机桌面上,变成“真正”的App。
不只是UC,手机QQ浏览器为了给Web App提供更出色的性能,在开源Webkit内核基础之上自主研发了X5内核,极大地提升了手机浏览器的HTML5支持能力。据了解,在最新的X5内核版手机QQ浏览器V4.0 Betal的全面公测中,手机QQ浏览器创下HTML5测试得分高达425分,可以完美支持HTML5的各种应用。
如果说这些国内互联网企业对HTML5的趋之若鹜只代表了国内情况,那么诺基亚和微软两家巨头在HTML5上的布局,则更容易吸引全球的目光。不久前,微软发布了支持使用HTML5技术开发的“IrishSpring”主题网站。至于诺基亚,则斥81亿美元巨资购得并打造了NOKIA MAP业务,也通过HTML5走出了Symbian终端,走到了包括iOS和Android系统的设备中——只要你的手机浏览器支持HTML5,都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诺基亚地图的网站,来获得类似于客户端的地图查询及导航体验。当你将该网页保存到手机桌面时,它便变成了WebApp,更为关键的是诺基亚不需要对这些竞争对手的操作系统进行适配,也能植入自己的App。
对于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者来说,他们的选择则更为实际一些。依照目前iPhone/Android迅速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情势来看,未来如果想要在先进的智慧型手机上撰写应用程式,要不是选择使用0bj ective-C+CocoaTouch Framework撰写iPhone/iPad应用程式,就是选择Java+Android Framework撰写Android应用程式,如果想要同时支持两种平台,势必要维护两套程式码,对于刚起步的小服务而言也算是个小有负担的运维成本。
使用HTML5、CSS3来撰写Web—based的应用程式,若要同时支援iPhone及Android,几乎只需要维护一份程式码(少部份要应clients作修改),而且未来若有其它移动装置拥有支援HTML5的浏览器,那同样的WebApp直接就多了一个支援平台。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HTML5主要服务对象还是给予Web的应用,并不会对全部App开发造成威胁,这样有利于不同类型应用使用不同的开发方式,灵活性更强。
App还是HTML5
HTML5是一种新技术,开发者可以开发出通过标准浏览器在任何设备上运行的Web应用。许多人认为HTML5将拯救Web,使与平台有关的原生应用遭到淘汰。到底App还是HTML5会是谁赢得最后的胜利,在业界也有不少讨论,最近一份来自BI Intelligence机构的报告则从功能、用户体验、商业化、成本、发布方式等五个方面比较了两者的优劣势。
功能:目前这是HTML5面临的一大问题,HTML5不支持某些功能,但随着HTML5不断改进,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用户体验:迄今为止,原生应用在这一方面还有优势。这是因为HTML5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还因为开发者可以通过原生代码完成更多任务;商业化:大多数应用商店与App和iTunes服务是有联系的,并与信用卡挂钩,所以App的商业化强于HTML5。但是对于程序本身来说,HTML5版比App版更便宜,因为它可以跨不同的平台使用,而App却不行;发布方式:HTML5在发行方面有优势。部分业内人士可能对应用商店发行模式非常满意,但更开放的Web模式将使更多的人能发布应用,还将降低苹果等应用商店服务提供商的控制力。
不过,HTML5带来的是颠覆传统的作用。通过以上五种比较,虽然目前HTML5处于劣势,但BI Intelligence认为,未来HTML5从App手中接过大旗也许只是时间问题,当它的技术更加完善时就是HTML5的天下。唯一担忧的就是现在标准制定组织WHATWG与W3c因为理念上的差异闹分家,弄出两个版本的HTML5标准来,所以说HTML5的敌人不是原生App,而是HTML5本身。
第三条路
就在围绕究竟是开发HTML5移动Web App还是原生Native App的业界争论毫无休止时,一些公司已经在选择第三种方法:采用“混合应用程序方法”(Hybrid App Approach)来调和这两种方法。
Hybrid App开发既利用了原生功能,同时又为将来采用HTML5充当着具有战略意义的台阶。“混合”这个词实际上带来了一系列广泛的可能性。有些应用程序只是将来自相应网站的一些页面作为应用程序的一部分来装入,比如美国银行、Facebook和Yelp的iPhone应用程序。另一些应用程序包含了用HTML编写的几个嵌入式页面,比如《疯狂塔防》(TowerMadness)游戏。但还有一些应用程序的整个用户界面都是用HTML实现的,比如Harmounius(一种图形画板)或罗技公司的Squeezebox Controller。
许多公司还没有急于跟上HTML5潮流,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HTML应用程序无法访问原生设备功能。的确,纯粹的移动Web App(指在浏览器里面运行的应用程序,而不是Hybrid App)目前只能访问摄像头、麦克风和地址簿等设备功能。虽然万维网联盟(W3C)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进展,让Web App可以访问这类设备服务,但是移动浏览器目前并不提供这样的功能——移动浏览器提供这样的功能对许多创新型的移动应用程序来说是一个关键要求。但是在HybridApp领域,有了开源PhoneGap库等框架,JavaScript代码就有可能访问手机罗盘、拍照片、寻找或创建联系人或约会事项,以及充分利用移动Web App无法访问的其他许多设备功能。能否访问设备功能并不是Hybrid App和移动Web App的唯一区别。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Hybrid App基本上是通过应用程序商店分发的:不是用浏览器浏览至HybridApp,而是下载和安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