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构造分析》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应用性较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能根据工程环境选择合理的房屋构造设计方案,能绘制建筑施工图和熟练地识读建筑施工图。目前,我们结合教学改革,对《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考核进行了改革研究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构造分析;考核改革;開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23-02
一、《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特点
《建筑构造分析》课程主要分析讲解的内容涉及两大部分:一是建筑设计原理分析,二是建筑构造设计原理分析。《建筑构造分析》课程分章节分析讲解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及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主要组成部分中的基础、地下室、墙体、楼层、地层、楼梯、屋顶、门和窗等构件的构造知识。教学重点是建筑构造设计原理、建筑构造要求及做法。该课程内容多学科交叉综合,课程结构逻辑层次分明,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应用性较强的特点。
二、《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通常《建筑构造分析》的考核是采用闭卷的方法进行,重点放在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基本理论和建筑构造设计方法的掌握上,由于时间和场地的原因考察学生设计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试题较少,容易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也就造成了学生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找答案、背题目,不能深入地、综合地进行复习,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能力。因此改革《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确有必要。
三、《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的开展
针对《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特点及传统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了过程考核的方式,对考试成绩的评定采取的措施是将过程考核与期中、平时成绩相结合,用教学全程考核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其中学生平时成绩是根据出勤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中期理论测试主要考核构造要求、构造方法,以选择题、构造分析案例题为主,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过程考核以理论教学的开展中应掌握的实训为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比例为60%。这样做淡化了学生对期末考试的依赖,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负担,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应以适应新的建筑技术发展为依据,《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依据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组织不同的实训环节来引导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环节的顺利转换。伴随着《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教学的开展应完成的实训任务有建筑施工图初步设计实训(如建筑平面图设计、建筑立面图设计、建筑剖面图设计)和建筑细部构造设计实训(如墙体细部构造详图设计、楼梯详图设计等),通过实训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在不同阶段布置构造设计实训任务书,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推进知识体系并在不同的知识环节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第2章是民用建筑设计部分,通过此阶段的设计原理讲解、典型建筑施工图识读、现场参观教学,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建筑制图标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图集相结合,首先要求学生完成建筑平面图初步设计实训。在经过同学间的交流探讨、任课教师指导、进行了多次比较修改完成的建筑平面图初步设计实训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完成建筑剖面图及立面图初步设计实训。此时因为建筑构造设计部分的内容还未学习,且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正在开展之中,学生的设计成果虽不具有准确性、完整性,但教师通过对此阶段实训成果的评价、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热情,提示学生对其中尚不能完成的图纸设计内容将通过后面的相关章节学习可以逐步补充完善,这样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学习动力。在学习了第5章墙体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补充完成之前建筑立面图设计实训中的墙面装修做法,进行墙体细部构造详图设计;在学习了第6章楼层和地层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善之前建筑剖面图设计实训中楼地面构造做法、确定楼板类型与尺度;在学习了第7章楼梯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善之前建筑平面图设计实训、建筑剖面图设计实训中楼梯的形式与尺度、建筑立面图设计实训中建筑入口及立面处理,进行楼梯构造详图设计;在学习了第8章屋顶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成屋顶平面图设计的实训任务;在学习了第9章门窗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学生可以确定之前相关设计实训图纸中门窗的位置;在《建筑构造分析》课程教学中开展的上述实训活动,使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掌握了建筑设计的程序,懂得知识的运用与联系,通过反复修改实训任务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毅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训考核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及课后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运用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制图知识、构造知识等确定符合条件的构造方案设计。随着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师及时讲评、指导每一次实训,同时平时做好每一位同学每一次实训情况的记录,课程结束时学生按照要求将实训成果装订成册上交,教师汇总平时记录评比整体效果确定过程考核成绩。
四、《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取得的实效
1.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考核改革的推行,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不再搞“一言堂”,而是在课堂上起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师生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设法让学生“背”知识,而是通过规范、标准、图集、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去理解、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学与做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目的的明确性、学习热情的提升。采取了过程考核,学生出勤率高了,主体意识增强了,学习热情显著提高。平时不努力期望于期末考试一次性过关的想法行不通了,过程考核督促学生注重平时对教学内容的领会、理解,并及时用于对应的实训任务的完成,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践应用,同时采取过程考核也减少了考场作弊的情况。《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来,同时在完成任务的阶段中积极讨论、交流,学会查阅资料(规范、图集等)辅助完成任务。让教师能及时对学生完成的成果进行评定,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效果,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增强了学生建筑施工图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识与知识的联系能力较往届学生有所提高,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我们将不断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推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各地区通用民用建筑配件图集[Z].
[2]陶桦铭,墙新.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
[3]崔艳秋.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建筑构造分析;考核改革;開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23-02
一、《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特点
《建筑构造分析》课程主要分析讲解的内容涉及两大部分:一是建筑设计原理分析,二是建筑构造设计原理分析。《建筑构造分析》课程分章节分析讲解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及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主要组成部分中的基础、地下室、墙体、楼层、地层、楼梯、屋顶、门和窗等构件的构造知识。教学重点是建筑构造设计原理、建筑构造要求及做法。该课程内容多学科交叉综合,课程结构逻辑层次分明,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应用性较强的特点。
二、《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通常《建筑构造分析》的考核是采用闭卷的方法进行,重点放在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基本理论和建筑构造设计方法的掌握上,由于时间和场地的原因考察学生设计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试题较少,容易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也就造成了学生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找答案、背题目,不能深入地、综合地进行复习,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能力。因此改革《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确有必要。
三、《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的开展
针对《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特点及传统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了过程考核的方式,对考试成绩的评定采取的措施是将过程考核与期中、平时成绩相结合,用教学全程考核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其中学生平时成绩是根据出勤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中期理论测试主要考核构造要求、构造方法,以选择题、构造分析案例题为主,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过程考核以理论教学的开展中应掌握的实训为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比例为60%。这样做淡化了学生对期末考试的依赖,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负担,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应以适应新的建筑技术发展为依据,《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依据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组织不同的实训环节来引导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环节的顺利转换。伴随着《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教学的开展应完成的实训任务有建筑施工图初步设计实训(如建筑平面图设计、建筑立面图设计、建筑剖面图设计)和建筑细部构造设计实训(如墙体细部构造详图设计、楼梯详图设计等),通过实训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在不同阶段布置构造设计实训任务书,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推进知识体系并在不同的知识环节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第2章是民用建筑设计部分,通过此阶段的设计原理讲解、典型建筑施工图识读、现场参观教学,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建筑制图标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图集相结合,首先要求学生完成建筑平面图初步设计实训。在经过同学间的交流探讨、任课教师指导、进行了多次比较修改完成的建筑平面图初步设计实训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完成建筑剖面图及立面图初步设计实训。此时因为建筑构造设计部分的内容还未学习,且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正在开展之中,学生的设计成果虽不具有准确性、完整性,但教师通过对此阶段实训成果的评价、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热情,提示学生对其中尚不能完成的图纸设计内容将通过后面的相关章节学习可以逐步补充完善,这样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学习动力。在学习了第5章墙体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补充完成之前建筑立面图设计实训中的墙面装修做法,进行墙体细部构造详图设计;在学习了第6章楼层和地层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善之前建筑剖面图设计实训中楼地面构造做法、确定楼板类型与尺度;在学习了第7章楼梯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善之前建筑平面图设计实训、建筑剖面图设计实训中楼梯的形式与尺度、建筑立面图设计实训中建筑入口及立面处理,进行楼梯构造详图设计;在学习了第8章屋顶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成屋顶平面图设计的实训任务;在学习了第9章门窗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学生可以确定之前相关设计实训图纸中门窗的位置;在《建筑构造分析》课程教学中开展的上述实训活动,使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掌握了建筑设计的程序,懂得知识的运用与联系,通过反复修改实训任务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毅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训考核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及课后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运用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制图知识、构造知识等确定符合条件的构造方案设计。随着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师及时讲评、指导每一次实训,同时平时做好每一位同学每一次实训情况的记录,课程结束时学生按照要求将实训成果装订成册上交,教师汇总平时记录评比整体效果确定过程考核成绩。
四、《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取得的实效
1.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考核改革的推行,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不再搞“一言堂”,而是在课堂上起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师生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设法让学生“背”知识,而是通过规范、标准、图集、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去理解、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学与做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目的的明确性、学习热情的提升。采取了过程考核,学生出勤率高了,主体意识增强了,学习热情显著提高。平时不努力期望于期末考试一次性过关的想法行不通了,过程考核督促学生注重平时对教学内容的领会、理解,并及时用于对应的实训任务的完成,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践应用,同时采取过程考核也减少了考场作弊的情况。《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来,同时在完成任务的阶段中积极讨论、交流,学会查阅资料(规范、图集等)辅助完成任务。让教师能及时对学生完成的成果进行评定,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效果,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增强了学生建筑施工图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识与知识的联系能力较往届学生有所提高,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我们将不断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推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各地区通用民用建筑配件图集[Z].
[2]陶桦铭,墙新.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
[3]崔艳秋.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