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标
新闻和评论,是一个媒体的旗帜,无须赘述,凤凰卫视创造的奇迹就是明证。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际来看,在新闻节目架构、话语体系转变和专业队伍培养上都有很大的空间去发展,这是加强电视新闻舆论引导,增强“三力”建设的关键所在。
从新闻节目架构来看,目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比较成熟的电视新闻报道是时政动态和民生新闻。从完整且有分量的新闻报道节目体系来看,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时政动态报道没有足够到位的延伸,不仅显得单薄,也使这些新闻的价值被大大折扣;颇具观众缘的民生新闻虽然拥有一定的收视率和受众的粘合度,但其受众的结构和规模以及其对新闻题材的选择和深度上,都无法支撑起一面旗帜的使命。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同质化节目进行微调,增加缺项节目,并使得分属不同频道和部门的各类新闻节目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引领“三力”建设,共同呈现电视新闻的丰富表情。
从话语体系转变来看,目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的话语体系仍旧延续着宣传话语体系,公文体、报告体的报道比比皆是。社会环境的进步和媒介业态的变化,使得这样的报道既不会让党委政府满意,更未能获得普通受众的认可。“走转改”活动的开展,全国各媒体都开始深入探讨转变新闻话语体系的课题,选择了以“故事化表达、细节性展示”作为突破口,这一现象应值得认真思考。毕竟,寓宣传于新闻中,才是业界高手。
从专业队伍培养来看,经多年的实践磨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有了一支成熟的新闻队伍,但是应对新形势的要求,已显出诸多不足。一是专业领域记者、编辑严重缺失。诸如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宣传报道需要专家型的记者,目前在这方面的队伍培养出现断档,导致专业型记者缺失。二是有观点的记者、编辑或具有评论员潜质的新闻主播太少,成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一个弱项。三是新闻策划人才不足。对重大主题性报道项目的策划、对自主特色报道项目或媒体行动的策划不足,很多策划“千人一面”,缺乏创新创意,影响了新闻传播效果,导致“三力”建设明显不足。
二、路径
(一)找准切入点 发挥自身优势
作为主流媒体,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宣传报道,是媒体的使命和职责所在,因此,在时政报道、主题性宣传上要下真功夫。应该看到,时政报道正是内蒙古电视台独有的、目前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独家新闻资源。但是,这些时政报道的潜在价值没有发挥出来,也就是说,时政报道的下游产品延伸开发得不够,没能挖掘出政治活动背后的政策含金量,缺乏敏感度和前瞻性预盼,导致这些报道成了“黑板报”式的宣传,因而没能吸引受众的关注。
(二)进入新闻和受众的话语体系
近些年,媒体越来越意识到“怎么说”和“说什么”同等重要。新的话语体系的规律一旦找到并掌握,对于新闻报道而言,足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内蒙古新闻》和《新闻天天看》的话语体系是不一样的。因此,《新闻天天看》的话语体系一定不能硬搬到《内蒙古新闻》中,这就需要以“受众本位”思想为出发点,摸索并形成一套最恰当的话语体系。
三、要求
(一)搭架子,完善新闻节目系统架构
1、以新闻综合频道为主平台,构建完整的新闻节目播出体系。作为以新闻为主要特征的频道,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目前的新闻播出量比较少,而且显得有些杂乱,风格也不是很统一。要想发挥新闻频道应有的作用,①.将早间时段重新整合为一个以区内新闻为主的新闻杂志板块,有时政要闻、有新闻事件、有记者调查、有民生百态、有读报荟萃、有言论观点,注重新闻性。②.恢复《整点新闻》,把播出时间调整为11:00-22:00区间,强化频道的新闻特征。③.加强电视舆论监督,开办类似广播《行风热线》类的电视议政节目,既对政策进行全面深入解读,又服务受众,增加媒体影响力。④.将经济生活频道《“点经”内蒙古》节目进行进一步的扩充,增加理财等元素,增强节目的服务性。
2、重点打造《内蒙古新闻》及新闻评论性节目。作为最重要的一档电视新闻节目,《内蒙古新闻》如果能够有突破有提升,其效应和效果将呈现几何速度递增。目前节目的主要问题是新闻性不强、活力不足、下游延伸不够。下一步节目应该增加新闻事件、深度调查等报道,还要多与其他频道的一些新闻类节目资源共享,使这档节目成为全台最优质的新闻展现平台。
作为一档内涵信息量及其丰富的电视新闻节目,《内蒙古新闻》急需打造一个下游产品平台作为节目的延伸,即一档新闻评论性节目,节目体现政策的深度解读、当前形势的分析预盼、记者的深度报道,而且还要有“名嘴”对新闻进行犀利分析点评,从而提升整个节目品味。
3、社会民生类新闻节目要避免同质化 。《新闻天天看》和《都市全接触》是内蒙古电视台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两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两档节目播出时间相似,内容也经常有交互重叠之处,这就无形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分流了一些观众。因此,应对这两个栏目进行改造,做出各自的特色。
(二)把创新与创优作为衡量新闻节目的重要指标
创新难,在主题性报道中创新更难。多年来的新闻宣传一直奉行“底线思维”,使得新闻始终是中规中矩,缺乏创新。因此,需要在新闻报道的理念创新、形式创新、落点创新等诸多方面实现突破,为新闻创新制定一个相对科学而全面的量化考评指标,以指标倒逼创新。
创优的情况反映着节目质量的常态水准,也是新闻的一个“门面”和重要质量衡定的标准,创优的考核不仅要进行年度考核,还要进行月份、季度考核,使得创优真正成为提升日常节目的催化剂。
(三)培养一支具有评论水平的新闻主播队伍
目前,内蒙古电视台所创办的《新闻天天看》《百姓热线》《“点经”内蒙古》等社会民生类新闻栏目,已经成为一档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很强的品牌栏目。要想更好地发挥这些栏目的品牌效应,应该在培养一支具有专业评论水平、新闻采编业务过硬、有市场意识的新闻策划队伍上下功夫。
实现评论强台,需要有评论水平的新闻主播队伍、有专家背景的评论员队伍。在评论的展示和实现上,新闻主播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这种极具个人魅力的方式也容易获得观众的青睐。而创建独有的评论员队伍,不一定局限在内蒙古,还可以走出去面向全国广纳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一做法在很多发达地区的省级电视台已经运用的非常广泛且很成熟,内蒙古电视台可以借鉴。
实现新闻立台,需要有专业水平的新闻采编队伍、有市场意识的新闻策划队伍。这两支队伍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编辑记者。这里指的专业水平不是新闻专业领域的水平,而是指在某些专业领域可称其为专家的记者,专攻一些领域,拿出调研报告和“内参”级别的有深度报道的记者。有市场意识的新闻策划队伍,指的是新闻策划人员,心中要有受众市场和收视市场,不仅要做要具体新闻报道项目,还要做好包括包装、推广、后续产品等诸多策划。这个队伍不能兼职,必须是专职的。因此,策划的到位不到位,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编辑:邰山虎
新闻和评论,是一个媒体的旗帜,无须赘述,凤凰卫视创造的奇迹就是明证。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际来看,在新闻节目架构、话语体系转变和专业队伍培养上都有很大的空间去发展,这是加强电视新闻舆论引导,增强“三力”建设的关键所在。
从新闻节目架构来看,目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比较成熟的电视新闻报道是时政动态和民生新闻。从完整且有分量的新闻报道节目体系来看,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时政动态报道没有足够到位的延伸,不仅显得单薄,也使这些新闻的价值被大大折扣;颇具观众缘的民生新闻虽然拥有一定的收视率和受众的粘合度,但其受众的结构和规模以及其对新闻题材的选择和深度上,都无法支撑起一面旗帜的使命。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同质化节目进行微调,增加缺项节目,并使得分属不同频道和部门的各类新闻节目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引领“三力”建设,共同呈现电视新闻的丰富表情。
从话语体系转变来看,目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的话语体系仍旧延续着宣传话语体系,公文体、报告体的报道比比皆是。社会环境的进步和媒介业态的变化,使得这样的报道既不会让党委政府满意,更未能获得普通受众的认可。“走转改”活动的开展,全国各媒体都开始深入探讨转变新闻话语体系的课题,选择了以“故事化表达、细节性展示”作为突破口,这一现象应值得认真思考。毕竟,寓宣传于新闻中,才是业界高手。
从专业队伍培养来看,经多年的实践磨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有了一支成熟的新闻队伍,但是应对新形势的要求,已显出诸多不足。一是专业领域记者、编辑严重缺失。诸如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宣传报道需要专家型的记者,目前在这方面的队伍培养出现断档,导致专业型记者缺失。二是有观点的记者、编辑或具有评论员潜质的新闻主播太少,成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一个弱项。三是新闻策划人才不足。对重大主题性报道项目的策划、对自主特色报道项目或媒体行动的策划不足,很多策划“千人一面”,缺乏创新创意,影响了新闻传播效果,导致“三力”建设明显不足。
二、路径
(一)找准切入点 发挥自身优势
作为主流媒体,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宣传报道,是媒体的使命和职责所在,因此,在时政报道、主题性宣传上要下真功夫。应该看到,时政报道正是内蒙古电视台独有的、目前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独家新闻资源。但是,这些时政报道的潜在价值没有发挥出来,也就是说,时政报道的下游产品延伸开发得不够,没能挖掘出政治活动背后的政策含金量,缺乏敏感度和前瞻性预盼,导致这些报道成了“黑板报”式的宣传,因而没能吸引受众的关注。
(二)进入新闻和受众的话语体系
近些年,媒体越来越意识到“怎么说”和“说什么”同等重要。新的话语体系的规律一旦找到并掌握,对于新闻报道而言,足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内蒙古新闻》和《新闻天天看》的话语体系是不一样的。因此,《新闻天天看》的话语体系一定不能硬搬到《内蒙古新闻》中,这就需要以“受众本位”思想为出发点,摸索并形成一套最恰当的话语体系。
三、要求
(一)搭架子,完善新闻节目系统架构
1、以新闻综合频道为主平台,构建完整的新闻节目播出体系。作为以新闻为主要特征的频道,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目前的新闻播出量比较少,而且显得有些杂乱,风格也不是很统一。要想发挥新闻频道应有的作用,①.将早间时段重新整合为一个以区内新闻为主的新闻杂志板块,有时政要闻、有新闻事件、有记者调查、有民生百态、有读报荟萃、有言论观点,注重新闻性。②.恢复《整点新闻》,把播出时间调整为11:00-22:00区间,强化频道的新闻特征。③.加强电视舆论监督,开办类似广播《行风热线》类的电视议政节目,既对政策进行全面深入解读,又服务受众,增加媒体影响力。④.将经济生活频道《“点经”内蒙古》节目进行进一步的扩充,增加理财等元素,增强节目的服务性。
2、重点打造《内蒙古新闻》及新闻评论性节目。作为最重要的一档电视新闻节目,《内蒙古新闻》如果能够有突破有提升,其效应和效果将呈现几何速度递增。目前节目的主要问题是新闻性不强、活力不足、下游延伸不够。下一步节目应该增加新闻事件、深度调查等报道,还要多与其他频道的一些新闻类节目资源共享,使这档节目成为全台最优质的新闻展现平台。
作为一档内涵信息量及其丰富的电视新闻节目,《内蒙古新闻》急需打造一个下游产品平台作为节目的延伸,即一档新闻评论性节目,节目体现政策的深度解读、当前形势的分析预盼、记者的深度报道,而且还要有“名嘴”对新闻进行犀利分析点评,从而提升整个节目品味。
3、社会民生类新闻节目要避免同质化 。《新闻天天看》和《都市全接触》是内蒙古电视台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两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两档节目播出时间相似,内容也经常有交互重叠之处,这就无形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分流了一些观众。因此,应对这两个栏目进行改造,做出各自的特色。
(二)把创新与创优作为衡量新闻节目的重要指标
创新难,在主题性报道中创新更难。多年来的新闻宣传一直奉行“底线思维”,使得新闻始终是中规中矩,缺乏创新。因此,需要在新闻报道的理念创新、形式创新、落点创新等诸多方面实现突破,为新闻创新制定一个相对科学而全面的量化考评指标,以指标倒逼创新。
创优的情况反映着节目质量的常态水准,也是新闻的一个“门面”和重要质量衡定的标准,创优的考核不仅要进行年度考核,还要进行月份、季度考核,使得创优真正成为提升日常节目的催化剂。
(三)培养一支具有评论水平的新闻主播队伍
目前,内蒙古电视台所创办的《新闻天天看》《百姓热线》《“点经”内蒙古》等社会民生类新闻栏目,已经成为一档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很强的品牌栏目。要想更好地发挥这些栏目的品牌效应,应该在培养一支具有专业评论水平、新闻采编业务过硬、有市场意识的新闻策划队伍上下功夫。
实现评论强台,需要有评论水平的新闻主播队伍、有专家背景的评论员队伍。在评论的展示和实现上,新闻主播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这种极具个人魅力的方式也容易获得观众的青睐。而创建独有的评论员队伍,不一定局限在内蒙古,还可以走出去面向全国广纳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一做法在很多发达地区的省级电视台已经运用的非常广泛且很成熟,内蒙古电视台可以借鉴。
实现新闻立台,需要有专业水平的新闻采编队伍、有市场意识的新闻策划队伍。这两支队伍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编辑记者。这里指的专业水平不是新闻专业领域的水平,而是指在某些专业领域可称其为专家的记者,专攻一些领域,拿出调研报告和“内参”级别的有深度报道的记者。有市场意识的新闻策划队伍,指的是新闻策划人员,心中要有受众市场和收视市场,不仅要做要具体新闻报道项目,还要做好包括包装、推广、后续产品等诸多策划。这个队伍不能兼职,必须是专职的。因此,策划的到位不到位,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编辑: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