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eme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性进步,初中教育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现如今教育部提出了课程改革政策,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由于农村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化学知识学习的乐趣所在,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本篇文章将阐述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方法,并列举相关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
  一、 引言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课程教学应当符合时代发展的基本潮流。当前社会对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有着非常高的需求。基于这一特点,初中教师理应对传统教学模式展开全面创新,促使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可以在真正意义上符合时代发展的根本需求。
  二、 教学活动需要面向所有学生
  (一) 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由于不同学生自身知识基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同时生活经历也完全不同,因此实际表现的情况自然也完全不同。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由于环境问题,很多时候学生的家庭条件差异巨大。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当做到一视同仁,对每一名学生予以充分的爱与尊重,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得到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独特的闪光点,鼓励其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完善自我。
  (二) 采取分层的教学模式。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具有差异性大的特点,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同时为其提供一样的要求,如此便会造成一些学困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而一些优等生又会觉得教学内容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提出不同的要求,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分层教学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基础环节之中。为此,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思考在哪一个课堂环节可以展开分层教学。
  例如,在进行溶解度以及溶液质量分数方面知识的讲解时,针对学困生,教师仅仅要求其掌握溶质、溶剂质量以及溶质质量分数方面的计算方法即可。而对于优等生而言,可以在教学难度层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要求优等生理解物质溶解时产生热现象的扩散和水合过程及产生热现象的原因,为其提供一些溶解时放热和吸热现象应用方面的题目,帮助其不断提升自我。
  (三) 实施公平的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进行新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理应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为主,促使学生不断地提升学习的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够在化学学习中取得良好成绩。在教师的眼中,不论学生们的成绩好坏,其地位都应当是完全一样的,一定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学困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其父母往往会外出务工,自己很少与他人交流,因此内心十分敏感。如果教师采用的方式有误,很容易对其带来伤害。为此,教师应当对每一个学生公平评价。当学生们取得进步的时候,应当对其给予充分表扬。而当学生们成绩不佳时,则需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所在,帮扶其进步。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亲切,学生们也会更好地适应更加地喜欢教师的教学方法。
  三、 教学活动需要做到全面创新
  (一)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尽可能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以此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展开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问题的基本技能,并逐渐演变为终身再学习能力。基于这一情况,教师理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促使学生能够发现化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将课本知识演化为自己的实践技能。
  (二) 改进早期的实验方式。化学教学自然和实验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因此同样需要对实验教学展开全面创新和优化。对于当前农村初中来说,内部实验设备还算是较为齐全,基本上可以完成所有实验活动项目。但是,其离人手一套之间仍然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一些探究性实验通常需要学生们独自完成,在早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安排学生们课后自己完成。然而由于学生缺乏设备,使得实验效果不佳。面对这一问题,教师便需要引导学生们自制器材,利用家庭中多余的瓶子和塑料管子,对其进行改进和调整,促使其变成实验中能够利用的基础器材,从而帮助学生们完成探究实验。例如,易拉罐瓶子便可以当作是实验容器,一次性筷子可以起到搅拌以及引流的效果,而蜡烛在有些时候可以起到酒精灯的效果,完成加热操作,鸡蛋壳和食醋反应可以使学生在家庭小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制取二氧化碳,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节约资源,将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贯彻到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
  (三) 做好实验创新工作。在新课改背景下,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全系列的探究性实验,教师理应对此提高重视程度。在实验本身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条件和知识水平,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以此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并使得实验更安全,实验现象更为明显。
  例如,在进行氢气爆炸实验的时候,氢气是否漏掉往往很难通过肉眼观察,并且课本中氢气爆炸实验难操作,危险系数大,因此成功率并非百分之一百。为此,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们自己从家中带一些塑料袋,用细线将含有氢气和空气混合物的塑料袋袋口扎紧,再使用燃烧的长木条刺一下,便能够观察到明显的氢气爆炸现象,使得实验既简单安全,又现象明显。
  四、 结束語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理应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个人发展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为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德富.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J].时代教育:教育科学刊,2010(12).
  [2]朱兰艳.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5(9).
  [3]谢岱燕.浅析新课程中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
  作者简介:毛巧玲,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枝阳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长期按临床标准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曲伏前列腺素(含防腐剂苯扎氯铵与防腐剂泊利氯胺)、0.015%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K or BAC)及0.001%泊利氯胺(Ployquad,PQ),观察及
【目的】 评价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骨髓纤维化(MF)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总结从2001年1月至2007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在物理课堂中应用微视频时的视频选择问题,以及微视频在物理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应用问题,来对微视频对多彩物理课堂的构建做出分析,希望能对具体实践起到帮助。  关键词:有效运用;物理;微视频  微视频是“互联网 教育”的产物。在如今手机与电脑等个人电子设备在国内已经充分普及的今天,微视频有足够的客观环境来发挥其辅助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作用。改变以往学生普遍反映的实验模板理解较难,课堂
摘 要: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发展,微课教学模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其不仅能够改善传统教育模式缺陷,还能提高相应科目教学质量。从初中化学教学的角度出发,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应在其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文将简要概述微课教学模式,同时阐述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据此推进初中化学教学顺利开展。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一
摘 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昭示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又一次深入发展。从初中化学教学角度来说,虽然初中教师都以认同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培养,但是从实际的教学角度来说,其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式,那么只会影响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为此我们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去积极进行调整。本文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化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一直以来都是物理老师教学的瓶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电磁感应内容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融入教学的策略。本文主要就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融入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磁感应;融入教学  一、 电磁感应知识融入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在
摘 要:化学作为高中一门主要学科,对学生在高考中有决定性作用。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学目标已经从过去以成绩为目标的单一教学变革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习化学时,学生不能只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而是要培养自身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在今后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实践策略  核心素养代表了现阶段多层次培养学生时,学生所具备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