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让博物馆充分行驶自己职能”的重要指示,为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博物馆藏物资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引。博物馆举办藏物展览是对自身文物、藏物资源的整合,可以有效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并完善其服务品质。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花都区洪秀全纪念馆展览的叙述,探寻展览与活动的有机结合,以此来让博物馆充分的“活起来”。
【关键词】博物馆;藏物;展览与活动;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90-03
【本文著录格式】严间开.让博物馆“活起来”——博物馆展览与活动的有机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190-192.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的方面,投资金额大幅度上升,中央财政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年增幅量在40%以上,这在极大程度上证明了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但国家对文物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更是为了学习和传承文化,拉近沉淀下来的文物藏品与百姓社会的距离。开设文物藏品陈列展览是利用和挖掘博物馆资源的有效方式,在确保博物馆本身文物藏品安全的同时,博物馆开展展览的次数越多,展览时间越长,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使用价值和保护价值就越高。因此,要大幅度提升当地的公共素质和文化需求,着力推出具有更加精湛内容的展览,以此来向社会和百姓宣传和展示文物资源,为社会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但是由于普通的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日常网络宣传力度不强,展览覆盖范围具有局限性,无法准确达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基本重要指示要求,需要多家博物馆共同合作,以此来实现让博物馆“活起来”的目标。
一、博物馆职能与活动展览模式
(一)博物馆的基本职能
因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們的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进而博物馆的职能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但其基本职能还是收藏与展示历史文化藏物。随着不断研究博物馆展示与收藏文物的关系就可以发现,这两部分关系十分密切,博物馆收藏与展示文物是当地建设它的基础,是历史文物和社会百姓取得联系的纽带,是历史文物向世界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百姓参与到历史文物藏品活动的方式之一。
(二)博物馆文物展览模式
国家文物局在2012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意见》,为博物馆展览提供了指导,但其只依靠独立的博物馆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实现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文物藏品活动,才可以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的大范围覆盖,合理整合文物藏品等资源,弥补个别博物馆展览资源不足等问题,同时可以实现让博物馆“活起来”的目的。
(三)合作活动
博物馆不断举办文物藏品展览活动,是指不同文物资源在不同馆内之间的流动和共享,进而达到多馆共推同一展览的目的。与此同时,博物馆也可以就某一个重点文物藏品的内容办理同一展览,或博物馆互相交换展览类型进行展览,以此来全面提高文物产品的资源价值。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活动是一项非常系统且庞大的工程,在这个展览的过程中,多馆之间就可以就场地、信息、人才等方面深度合作,确保文物藏品的合理利用,并让博物馆“活起来”。
(四)合作展览
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展览可以增加博物馆之间的交流频率,进而举办质量更高的文物展览,提高博物馆的文化服务水平。近几年,我国博物馆直接合作展览已成型,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精彩案例,为博物馆“活起来”提供了借鉴。
二、适宜博物馆“活起来”的文物展览模式
博物馆文物展览可以分为审美型陈列展览和叙事型陈列展览,在这两种类型的展览中,有适合让博物馆“活起来”的尝试类型,总的来说,审美型陈列展览更注重展览文物本身,叙事型陈列展览重点展览文物自身价值,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历史文化和文明,其中精品展览、宏大专题展览和反映文物藏品对话的展览,更可以反映出博物馆之间合作的必然性与优越性。
(一)文物精品展览
审美型文物藏品展览着重强调艺术品本身的美,会在展示过程中重点突出文物藏品本身的艺术美,向世人展现其美学和文化价值,给予其美的体验与享受。这种类型的文物藏品展出主要是以文物藏品自身为展览核心,因此博物馆需要足够多、足够珍贵的文物真品,对其内容的逻辑性和结构性并没有过多要求。
例如,2017年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览(见图1),这是对文物藏品珍品展览的一个明确案例,它向百姓展示了古典文化的动感和生命,向百姓展示了文物藏品存在着美的因素,破解了文物斑驳的历史文明密码,从而让参观者可以从文物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美学的思想的转变,促使参观者对中国古典艺术,以及历史文化产生自己的理解,并将其发扬光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文物藏品精品展览必须注重参加展览的文物的珍贵程度、考古意义,以及展出价值等,单一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珍品很难达成开展此类展览的标准,因此多馆之间的协同合作更可以发扬文物精品展览的质量和优势。
(二)宏大专题展览和文化对话展览
1.宏大专题文物展览
宏大的专题文物展览可以反映的是目前文化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其所展示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很大,打破了传统展览的地域性和区域性,扩大了其文化覆盖范围。通过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可以将其文物共享达成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以此来实现跨地域的文化藏品资源整合,“丝绸之路”就是历史上中西文明互鉴与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其涉及到的历史时期众多,范围之广,就可以想象当地博物馆合作展览可以展示“丝绸之路”的全貌,介绍了当时的局限性、魏晋南北朝的战乱性等,力求展现历史贯穿的痕迹。该博物馆重点构造了东西双向的知识文化产业,以此来全面展现丝绸之路藏品的历史价值,营造出年代感和整体感,弥补各博物馆之间未展示其全貌的遗憾,社会和人民关注度极高,好评不断,这为宣扬文物内容发挥着积极作用,实现跨地区文物展览,推出具有各地特征以及全文化展示的精品文物藏品展览。 2.文化对话展览
文化对话文物藏品展览主要可以实现各地区历史文化的碰撞,将两种不同文化的地域文化做对比进行全方位展示,其展示的目的就是让百姓更为直观、更为全面地理解文物藏品展览的内容和内涵。例如,“帝国荣耀——沙俄与大清的黄金时代”展览是将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全面推出展现给参观者和社会,这种形态的展览更可以刺激百姓的感官,也可以让其在联想和对比中加深对历史文明和地域文明的认知,达到将其流传下去的效果。这种类型的文物藏品展览比基本的展览品质更高,同时也可以满足社会更高要求的文化需求,但如果缺乏高品质博物馆之间的合作,此类文化藏品展览很难打造出好效果。
3.协作文物藏品展览
这种类型的文物展览为更多文物藏品提供了展出机会,增大了展览品选择范围,丰富了展出内容,而这需要博物馆展览设计人员从新的维度创建新型展览内容。因此,这对策划者是否充分了解文物知识和是否可以为文物的创造性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文物展览过程中,也需要其不同逻辑线和故事线的串联,以此来达到文化理解的目的。但是叙事性文物展览和审美性文物展览的内容、结构都不同,在展览设计过程中,对各馆之间的精品文物并不是为了展览而去陈列,而是要选取其中可以充分融入故事线中的文物,只有最合适,没有最珍贵。
三、让博物馆“活起来”的策略
(一)需要组织机构和学术平台支撑
让博物馆“活起来”的方式就是让多个博物馆之间合作举办文物藏品展览,无论是哪种展览只要维持好彼此之间的合作质量,就可以向百姓以及社会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一个全方位组织机构和专业的学术平台是必不可缺的,如果其队伍中的人员工作分配不清、承担责任分配不明就很难开办出效果良好的文物展览,不能让博物馆充分的“活起来”。
博物馆在组织机构的选举中,需要考察一个工作团队的专业性和专门性,需要其统领全局。组织机构需要由一位或多位领头人主持,分配队员彼此之间的任务,例如前期调查百姓文化需求、办展资金预算、后期活动教育,以及文化纪念品买卖等。其工作人员需要完成各自的工作内容,确保文物展览环节中不会出现断层情况,除此之外,其展览组应该与专家团队进行实时沟通,正确评估博物馆类型(见图2),确保文物展览顺利进行。总而言之,合作团队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博物馆展览项目专业化和企业化,加强部门沟通,合理控制举办展览的成本,并保证展览的效率以及质量,确保完成向世人展现历史文化的目的。
(二)減少中小型博物馆在多馆合作过程中发展不均的现象
目前来说,被市场所熟悉的博物馆大多都是国家级以及各省级的博物馆,而大部分中小型博物馆在当地地位并不高,这类博物馆在文物藏品收藏资源以及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上,与大型博物馆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会导致在多馆合作过程中发展不均衡,拉低整体展览的水平。
中小型博物馆的内部资金、文化藏品以及专业人才缺乏,文物展览形式和主题较为单一,宣传和覆盖范围较少,使博物馆的工作趋于边缘化,社会地位逐渐下降。而大型博物馆却因为文物藏品数量庞大,大量珍贵文物会长期积压在库房中,很难出现在世人面前,实现自身的文化历史价值,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文化资源的浪费,直接妨碍了博物馆“活起来”的工作。
为了克服种种困难,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应与地方历史文化为基础,正确评估自身档次(见图4),帮助当地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也应该不断为博物馆提供多馆合作展览的机会。
这样在展览过程中,大中小型博物馆共同参与其中,带动文物展览行业的活力,促进其发展,提升各个博物馆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四、结论
博物馆共同协作办理展览可以充分让博物馆“活起来”,对文物藏品价值来说,多个博物馆合作可以让多馆之间交流活动起来,实现文化藏物资源共享,提高文物使用效率,使博物馆“活起来”。对所有博物馆来说,提高其所收藏的文物的展出频率以及周期性可以很好地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博物馆在当地的社会地位,让博物馆技既能继续发展下去,又可以真正“活起来”,完成自己收藏文物的作用。在共同举办展览的过程中,在每一个环节中,各个不同的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以此来在展览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博物馆行业整体运行起来,这也需要文物专家进行长期磨合,也需要博物馆重视顶层层次的规划和整治,以此来确保展品展览的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单案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2]陆建松,厉樱姿.我国博物馆展示教育和开放服务现状、问题和对策思考[J].东南文化,2011(1).
[3]许俊平.博物馆馆际联系的方式与作用[J].中国博物馆,1997(2).
[4]何宏,李湛.解读、传播与再创——构建 系统的博物馆藏品利用观[J].文物世界,2016(4).
[5]刘晓斌.试论博物馆馆际合作[J].中国博物馆,1988(3).
作者简介:严间开(1980.12-),女,广东广州,广州市花都区洪秀全纪念馆陈列部副主任,本科,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
【关键词】博物馆;藏物;展览与活动;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90-03
【本文著录格式】严间开.让博物馆“活起来”——博物馆展览与活动的有机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190-192.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的方面,投资金额大幅度上升,中央财政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年增幅量在40%以上,这在极大程度上证明了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但国家对文物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更是为了学习和传承文化,拉近沉淀下来的文物藏品与百姓社会的距离。开设文物藏品陈列展览是利用和挖掘博物馆资源的有效方式,在确保博物馆本身文物藏品安全的同时,博物馆开展展览的次数越多,展览时间越长,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使用价值和保护价值就越高。因此,要大幅度提升当地的公共素质和文化需求,着力推出具有更加精湛内容的展览,以此来向社会和百姓宣传和展示文物资源,为社会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但是由于普通的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日常网络宣传力度不强,展览覆盖范围具有局限性,无法准确达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基本重要指示要求,需要多家博物馆共同合作,以此来实现让博物馆“活起来”的目标。
一、博物馆职能与活动展览模式
(一)博物馆的基本职能
因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們的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进而博物馆的职能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但其基本职能还是收藏与展示历史文化藏物。随着不断研究博物馆展示与收藏文物的关系就可以发现,这两部分关系十分密切,博物馆收藏与展示文物是当地建设它的基础,是历史文物和社会百姓取得联系的纽带,是历史文物向世界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百姓参与到历史文物藏品活动的方式之一。
(二)博物馆文物展览模式
国家文物局在2012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意见》,为博物馆展览提供了指导,但其只依靠独立的博物馆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实现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文物藏品活动,才可以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的大范围覆盖,合理整合文物藏品等资源,弥补个别博物馆展览资源不足等问题,同时可以实现让博物馆“活起来”的目的。
(三)合作活动
博物馆不断举办文物藏品展览活动,是指不同文物资源在不同馆内之间的流动和共享,进而达到多馆共推同一展览的目的。与此同时,博物馆也可以就某一个重点文物藏品的内容办理同一展览,或博物馆互相交换展览类型进行展览,以此来全面提高文物产品的资源价值。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活动是一项非常系统且庞大的工程,在这个展览的过程中,多馆之间就可以就场地、信息、人才等方面深度合作,确保文物藏品的合理利用,并让博物馆“活起来”。
(四)合作展览
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展览可以增加博物馆之间的交流频率,进而举办质量更高的文物展览,提高博物馆的文化服务水平。近几年,我国博物馆直接合作展览已成型,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精彩案例,为博物馆“活起来”提供了借鉴。
二、适宜博物馆“活起来”的文物展览模式
博物馆文物展览可以分为审美型陈列展览和叙事型陈列展览,在这两种类型的展览中,有适合让博物馆“活起来”的尝试类型,总的来说,审美型陈列展览更注重展览文物本身,叙事型陈列展览重点展览文物自身价值,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历史文化和文明,其中精品展览、宏大专题展览和反映文物藏品对话的展览,更可以反映出博物馆之间合作的必然性与优越性。
(一)文物精品展览
审美型文物藏品展览着重强调艺术品本身的美,会在展示过程中重点突出文物藏品本身的艺术美,向世人展现其美学和文化价值,给予其美的体验与享受。这种类型的文物藏品展出主要是以文物藏品自身为展览核心,因此博物馆需要足够多、足够珍贵的文物真品,对其内容的逻辑性和结构性并没有过多要求。
例如,2017年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览(见图1),这是对文物藏品珍品展览的一个明确案例,它向百姓展示了古典文化的动感和生命,向百姓展示了文物藏品存在着美的因素,破解了文物斑驳的历史文明密码,从而让参观者可以从文物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美学的思想的转变,促使参观者对中国古典艺术,以及历史文化产生自己的理解,并将其发扬光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文物藏品精品展览必须注重参加展览的文物的珍贵程度、考古意义,以及展出价值等,单一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珍品很难达成开展此类展览的标准,因此多馆之间的协同合作更可以发扬文物精品展览的质量和优势。
(二)宏大专题展览和文化对话展览
1.宏大专题文物展览
宏大的专题文物展览可以反映的是目前文化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其所展示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很大,打破了传统展览的地域性和区域性,扩大了其文化覆盖范围。通过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可以将其文物共享达成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以此来实现跨地域的文化藏品资源整合,“丝绸之路”就是历史上中西文明互鉴与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其涉及到的历史时期众多,范围之广,就可以想象当地博物馆合作展览可以展示“丝绸之路”的全貌,介绍了当时的局限性、魏晋南北朝的战乱性等,力求展现历史贯穿的痕迹。该博物馆重点构造了东西双向的知识文化产业,以此来全面展现丝绸之路藏品的历史价值,营造出年代感和整体感,弥补各博物馆之间未展示其全貌的遗憾,社会和人民关注度极高,好评不断,这为宣扬文物内容发挥着积极作用,实现跨地区文物展览,推出具有各地特征以及全文化展示的精品文物藏品展览。 2.文化对话展览
文化对话文物藏品展览主要可以实现各地区历史文化的碰撞,将两种不同文化的地域文化做对比进行全方位展示,其展示的目的就是让百姓更为直观、更为全面地理解文物藏品展览的内容和内涵。例如,“帝国荣耀——沙俄与大清的黄金时代”展览是将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全面推出展现给参观者和社会,这种形态的展览更可以刺激百姓的感官,也可以让其在联想和对比中加深对历史文明和地域文明的认知,达到将其流传下去的效果。这种类型的文物藏品展览比基本的展览品质更高,同时也可以满足社会更高要求的文化需求,但如果缺乏高品质博物馆之间的合作,此类文化藏品展览很难打造出好效果。
3.协作文物藏品展览
这种类型的文物展览为更多文物藏品提供了展出机会,增大了展览品选择范围,丰富了展出内容,而这需要博物馆展览设计人员从新的维度创建新型展览内容。因此,这对策划者是否充分了解文物知识和是否可以为文物的创造性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文物展览过程中,也需要其不同逻辑线和故事线的串联,以此来达到文化理解的目的。但是叙事性文物展览和审美性文物展览的内容、结构都不同,在展览设计过程中,对各馆之间的精品文物并不是为了展览而去陈列,而是要选取其中可以充分融入故事线中的文物,只有最合适,没有最珍贵。
三、让博物馆“活起来”的策略
(一)需要组织机构和学术平台支撑
让博物馆“活起来”的方式就是让多个博物馆之间合作举办文物藏品展览,无论是哪种展览只要维持好彼此之间的合作质量,就可以向百姓以及社会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一个全方位组织机构和专业的学术平台是必不可缺的,如果其队伍中的人员工作分配不清、承担责任分配不明就很难开办出效果良好的文物展览,不能让博物馆充分的“活起来”。
博物馆在组织机构的选举中,需要考察一个工作团队的专业性和专门性,需要其统领全局。组织机构需要由一位或多位领头人主持,分配队员彼此之间的任务,例如前期调查百姓文化需求、办展资金预算、后期活动教育,以及文化纪念品买卖等。其工作人员需要完成各自的工作内容,确保文物展览环节中不会出现断层情况,除此之外,其展览组应该与专家团队进行实时沟通,正确评估博物馆类型(见图2),确保文物展览顺利进行。总而言之,合作团队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博物馆展览项目专业化和企业化,加强部门沟通,合理控制举办展览的成本,并保证展览的效率以及质量,确保完成向世人展现历史文化的目的。
(二)減少中小型博物馆在多馆合作过程中发展不均的现象
目前来说,被市场所熟悉的博物馆大多都是国家级以及各省级的博物馆,而大部分中小型博物馆在当地地位并不高,这类博物馆在文物藏品收藏资源以及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上,与大型博物馆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会导致在多馆合作过程中发展不均衡,拉低整体展览的水平。
中小型博物馆的内部资金、文化藏品以及专业人才缺乏,文物展览形式和主题较为单一,宣传和覆盖范围较少,使博物馆的工作趋于边缘化,社会地位逐渐下降。而大型博物馆却因为文物藏品数量庞大,大量珍贵文物会长期积压在库房中,很难出现在世人面前,实现自身的文化历史价值,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文化资源的浪费,直接妨碍了博物馆“活起来”的工作。
为了克服种种困难,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应与地方历史文化为基础,正确评估自身档次(见图4),帮助当地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也应该不断为博物馆提供多馆合作展览的机会。
这样在展览过程中,大中小型博物馆共同参与其中,带动文物展览行业的活力,促进其发展,提升各个博物馆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四、结论
博物馆共同协作办理展览可以充分让博物馆“活起来”,对文物藏品价值来说,多个博物馆合作可以让多馆之间交流活动起来,实现文化藏物资源共享,提高文物使用效率,使博物馆“活起来”。对所有博物馆来说,提高其所收藏的文物的展出频率以及周期性可以很好地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博物馆在当地的社会地位,让博物馆技既能继续发展下去,又可以真正“活起来”,完成自己收藏文物的作用。在共同举办展览的过程中,在每一个环节中,各个不同的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以此来在展览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博物馆行业整体运行起来,这也需要文物专家进行长期磨合,也需要博物馆重视顶层层次的规划和整治,以此来确保展品展览的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单案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2]陆建松,厉樱姿.我国博物馆展示教育和开放服务现状、问题和对策思考[J].东南文化,2011(1).
[3]许俊平.博物馆馆际联系的方式与作用[J].中国博物馆,1997(2).
[4]何宏,李湛.解读、传播与再创——构建 系统的博物馆藏品利用观[J].文物世界,2016(4).
[5]刘晓斌.试论博物馆馆际合作[J].中国博物馆,1988(3).
作者简介:严间开(1980.12-),女,广东广州,广州市花都区洪秀全纪念馆陈列部副主任,本科,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