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馆“活起来”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y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让博物馆充分行驶自己职能”的重要指示,为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博物馆藏物资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引。博物馆举办藏物展览是对自身文物、藏物资源的整合,可以有效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并完善其服务品质。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花都区洪秀全纪念馆展览的叙述,探寻展览与活动的有机结合,以此来让博物馆充分的“活起来”。
  【关键词】博物馆;藏物;展览与活动;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90-03
  【本文著录格式】严间开.让博物馆“活起来”——博物馆展览与活动的有机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190-192.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的方面,投资金额大幅度上升,中央财政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年增幅量在40%以上,这在极大程度上证明了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但国家对文物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更是为了学习和传承文化,拉近沉淀下来的文物藏品与百姓社会的距离。开设文物藏品陈列展览是利用和挖掘博物馆资源的有效方式,在确保博物馆本身文物藏品安全的同时,博物馆开展展览的次数越多,展览时间越长,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使用价值和保护价值就越高。因此,要大幅度提升当地的公共素质和文化需求,着力推出具有更加精湛内容的展览,以此来向社会和百姓宣传和展示文物资源,为社会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但是由于普通的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日常网络宣传力度不强,展览覆盖范围具有局限性,无法准确达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基本重要指示要求,需要多家博物馆共同合作,以此来实现让博物馆“活起来”的目标。
  一、博物馆职能与活动展览模式
  (一)博物馆的基本职能
  因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們的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进而博物馆的职能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但其基本职能还是收藏与展示历史文化藏物。随着不断研究博物馆展示与收藏文物的关系就可以发现,这两部分关系十分密切,博物馆收藏与展示文物是当地建设它的基础,是历史文物和社会百姓取得联系的纽带,是历史文物向世界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百姓参与到历史文物藏品活动的方式之一。
  (二)博物馆文物展览模式
  国家文物局在2012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意见》,为博物馆展览提供了指导,但其只依靠独立的博物馆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实现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文物藏品活动,才可以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的大范围覆盖,合理整合文物藏品等资源,弥补个别博物馆展览资源不足等问题,同时可以实现让博物馆“活起来”的目的。
  (三)合作活动
  博物馆不断举办文物藏品展览活动,是指不同文物资源在不同馆内之间的流动和共享,进而达到多馆共推同一展览的目的。与此同时,博物馆也可以就某一个重点文物藏品的内容办理同一展览,或博物馆互相交换展览类型进行展览,以此来全面提高文物产品的资源价值。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活动是一项非常系统且庞大的工程,在这个展览的过程中,多馆之间就可以就场地、信息、人才等方面深度合作,确保文物藏品的合理利用,并让博物馆“活起来”。
  (四)合作展览
  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展览可以增加博物馆之间的交流频率,进而举办质量更高的文物展览,提高博物馆的文化服务水平。近几年,我国博物馆直接合作展览已成型,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精彩案例,为博物馆“活起来”提供了借鉴。
  二、适宜博物馆“活起来”的文物展览模式
  博物馆文物展览可以分为审美型陈列展览和叙事型陈列展览,在这两种类型的展览中,有适合让博物馆“活起来”的尝试类型,总的来说,审美型陈列展览更注重展览文物本身,叙事型陈列展览重点展览文物自身价值,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历史文化和文明,其中精品展览、宏大专题展览和反映文物藏品对话的展览,更可以反映出博物馆之间合作的必然性与优越性。
  (一)文物精品展览
  审美型文物藏品展览着重强调艺术品本身的美,会在展示过程中重点突出文物藏品本身的艺术美,向世人展现其美学和文化价值,给予其美的体验与享受。这种类型的文物藏品展出主要是以文物藏品自身为展览核心,因此博物馆需要足够多、足够珍贵的文物真品,对其内容的逻辑性和结构性并没有过多要求。
  例如,2017年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览(见图1),这是对文物藏品珍品展览的一个明确案例,它向百姓展示了古典文化的动感和生命,向百姓展示了文物藏品存在着美的因素,破解了文物斑驳的历史文明密码,从而让参观者可以从文物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美学的思想的转变,促使参观者对中国古典艺术,以及历史文化产生自己的理解,并将其发扬光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文物藏品精品展览必须注重参加展览的文物的珍贵程度、考古意义,以及展出价值等,单一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珍品很难达成开展此类展览的标准,因此多馆之间的协同合作更可以发扬文物精品展览的质量和优势。
  (二)宏大专题展览和文化对话展览
  1.宏大专题文物展览
  宏大的专题文物展览可以反映的是目前文化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其所展示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很大,打破了传统展览的地域性和区域性,扩大了其文化覆盖范围。通过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可以将其文物共享达成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以此来实现跨地域的文化藏品资源整合,“丝绸之路”就是历史上中西文明互鉴与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其涉及到的历史时期众多,范围之广,就可以想象当地博物馆合作展览可以展示“丝绸之路”的全貌,介绍了当时的局限性、魏晋南北朝的战乱性等,力求展现历史贯穿的痕迹。该博物馆重点构造了东西双向的知识文化产业,以此来全面展现丝绸之路藏品的历史价值,营造出年代感和整体感,弥补各博物馆之间未展示其全貌的遗憾,社会和人民关注度极高,好评不断,这为宣扬文物内容发挥着积极作用,实现跨地区文物展览,推出具有各地特征以及全文化展示的精品文物藏品展览。   2.文化对话展览
  文化对话文物藏品展览主要可以实现各地区历史文化的碰撞,将两种不同文化的地域文化做对比进行全方位展示,其展示的目的就是让百姓更为直观、更为全面地理解文物藏品展览的内容和内涵。例如,“帝国荣耀——沙俄与大清的黄金时代”展览是将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全面推出展现给参观者和社会,这种形态的展览更可以刺激百姓的感官,也可以让其在联想和对比中加深对历史文明和地域文明的认知,达到将其流传下去的效果。这种类型的文物藏品展览比基本的展览品质更高,同时也可以满足社会更高要求的文化需求,但如果缺乏高品质博物馆之间的合作,此类文化藏品展览很难打造出好效果。
  3.协作文物藏品展览
  这种类型的文物展览为更多文物藏品提供了展出机会,增大了展览品选择范围,丰富了展出内容,而这需要博物馆展览设计人员从新的维度创建新型展览内容。因此,这对策划者是否充分了解文物知识和是否可以为文物的创造性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文物展览过程中,也需要其不同逻辑线和故事线的串联,以此来达到文化理解的目的。但是叙事性文物展览和审美性文物展览的内容、结构都不同,在展览设计过程中,对各馆之间的精品文物并不是为了展览而去陈列,而是要选取其中可以充分融入故事线中的文物,只有最合适,没有最珍贵。
  三、让博物馆“活起来”的策略
  (一)需要组织机构和学术平台支撑
  让博物馆“活起来”的方式就是让多个博物馆之间合作举办文物藏品展览,无论是哪种展览只要维持好彼此之间的合作质量,就可以向百姓以及社会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一个全方位组织机构和专业的学术平台是必不可缺的,如果其队伍中的人员工作分配不清、承担责任分配不明就很难开办出效果良好的文物展览,不能让博物馆充分的“活起来”。
  博物馆在组织机构的选举中,需要考察一个工作团队的专业性和专门性,需要其统领全局。组织机构需要由一位或多位领头人主持,分配队员彼此之间的任务,例如前期调查百姓文化需求、办展资金预算、后期活动教育,以及文化纪念品买卖等。其工作人员需要完成各自的工作内容,确保文物展览环节中不会出现断层情况,除此之外,其展览组应该与专家团队进行实时沟通,正确评估博物馆类型(见图2),确保文物展览顺利进行。总而言之,合作团队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博物馆展览项目专业化和企业化,加强部门沟通,合理控制举办展览的成本,并保证展览的效率以及质量,确保完成向世人展现历史文化的目的。
  (二)減少中小型博物馆在多馆合作过程中发展不均的现象
  目前来说,被市场所熟悉的博物馆大多都是国家级以及各省级的博物馆,而大部分中小型博物馆在当地地位并不高,这类博物馆在文物藏品收藏资源以及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上,与大型博物馆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会导致在多馆合作过程中发展不均衡,拉低整体展览的水平。
  中小型博物馆的内部资金、文化藏品以及专业人才缺乏,文物展览形式和主题较为单一,宣传和覆盖范围较少,使博物馆的工作趋于边缘化,社会地位逐渐下降。而大型博物馆却因为文物藏品数量庞大,大量珍贵文物会长期积压在库房中,很难出现在世人面前,实现自身的文化历史价值,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文化资源的浪费,直接妨碍了博物馆“活起来”的工作。
  为了克服种种困难,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应与地方历史文化为基础,正确评估自身档次(见图4),帮助当地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也应该不断为博物馆提供多馆合作展览的机会。
  这样在展览过程中,大中小型博物馆共同参与其中,带动文物展览行业的活力,促进其发展,提升各个博物馆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四、结论
  博物馆共同协作办理展览可以充分让博物馆“活起来”,对文物藏品价值来说,多个博物馆合作可以让多馆之间交流活动起来,实现文化藏物资源共享,提高文物使用效率,使博物馆“活起来”。对所有博物馆来说,提高其所收藏的文物的展出频率以及周期性可以很好地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博物馆在当地的社会地位,让博物馆技既能继续发展下去,又可以真正“活起来”,完成自己收藏文物的作用。在共同举办展览的过程中,在每一个环节中,各个不同的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以此来在展览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博物馆行业整体运行起来,这也需要文物专家进行长期磨合,也需要博物馆重视顶层层次的规划和整治,以此来确保展品展览的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单案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2]陆建松,厉樱姿.我国博物馆展示教育和开放服务现状、问题和对策思考[J].东南文化,2011(1).
  [3]许俊平.博物馆馆际联系的方式与作用[J].中国博物馆,1997(2).
  [4]何宏,李湛.解读、传播与再创——构建 系统的博物馆藏品利用观[J].文物世界,2016(4).
  [5]刘晓斌.试论博物馆馆际合作[J].中国博物馆,1988(3).
  作者简介:严间开(1980.12-),女,广东广州,广州市花都区洪秀全纪念馆陈列部副主任,本科,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
其他文献
数学基础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旋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学习,勇敢地进行探索,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了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精心设计,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教学当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使学生学得实在,深化学生的主体探索意识,促进探索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让学生在自主的创造性活动中,既构建数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之首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当前一个大的教育主题。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本着大德育观的理念,认为大力构建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为中心的德育模式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营造主体参与的德育平台,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有关德育理论认为良好的道德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主要靠后天实践而成的。任何一种
表达要有层次,叙述要有顺序。我们在观察和描写景物时,选择合适的角度,确定正确的顺序,才能做到观察有数,表达不乱。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写景文章的顺序大体上有四类。当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可供效仿,做到观察有数、“景”然有序。  一、空间方位的顺序  一切景物都存在于空间,在空间里总要有它的位置,即空间方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远处、近处等等。按照这样的空间方位观察、描写景物,能使文章层
小组学习是学生在班级学习中近距离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取长补短的一种有效活动形式。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引入信息技术在小组学習中的应用,变革和发展了小组学习这种传统,使学生的小组互动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一、 课前预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
语文阅读的规范化教学,造成学生“套话”现象比较普遍。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各种考试中的“标准答案”固化了师生思维,当这个“标准答案”成为教师授课的指向,口口相传,届届因袭,潜移默化中将形成学生的“套话思维”。我们并不反对在学习初期给学生进行规范的语言表达训练,这对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非常有益。  语文空灵生动,学生对文本的体验能够升华成为充满个性的认知,这就是所谓的对语文学习开悟、开窍。所以
一、培养练琴的兴趣  孩子对音乐有着本能的兴趣,但这种兴趣是不稳定的,而且容易转移,因此,我们在让孩子练琴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练琴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源于人类生活和大自然,如溪水的叮咚声,鸟雀的鸣叫声,火车的行车声等是规律运动发声,都源于音乐性。平时,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音乐”,如带孩子到公园去,到田野花丛中去,让他们聆听蛙鸟叫声,风雨汽笛声,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一、正确引导,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学生认知的一个方面,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
教学互动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互动又是一种教学方法、策略。教师若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依据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兴趣教学,创设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互动,定能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任何一个在教学上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要使学生对自己所任学科感兴趣,首先得处理好师生关系即教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因为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
基于中职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师生互动反思模式是以追求中职语文教学效率为指向,通过师生互动反思,对问题进行自我调节性的思考,以积极寻求多种解决思路与方法的螺旋上升的运作过程。  一、明确互动反思的内容  1. 反思问题和建议  互动反思案例之一:课后请学生对《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提出反馈意见。如:在语文课中,我不明白:它是否使用插叙。我觉得老师能将生活实际联系到课文里。但同学们的反应不激烈,不敢回答
中小学英语学段衔接,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学校、某个教师的问题,而是与教育的方方面面紧密联系在一起。总的来说,应确立小学英语课程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进而逐步推进实现中小学英语教材接轨,为中小学英语学段衔接建立良好的法制基础和文本条件。同时,还应构建良好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交流机制,大力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发挥英语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为中小学英语学段衔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一、确立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