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下收藏》是北京电视台一档以娱乐为壳、以收藏为核的特殊节目。开播三年以来,创下了专业类专题节目的收视奇迹,更成为业内外被专家和百姓追捧的热点栏目。
回看来路,《天下收藏》经历了三级跳:2007年是栏目的初创期,摸索和实践是中心工作;2008年是创新和提升,栏目组摸索出了一条大型专业性演播室节目的制作思路,从而成功地实现了由一个热点栏目到品牌栏目的转型;2009年是《天下收藏》的稳步爬升年。经过了三年的磨练,2010年1月1日推出的《天下收藏》三周年特别节目获得了4.98的高收视。这不仅创下了《天下收藏》开播以来的最高收视,更为以后的收视率奠定了基础。
《天下收藏》的成功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放大亮点悬念升级
在2007年年末《天下收藏》的观众调查中,发现许多忠实观众并不是所谓的“收藏爱好者”,许多人甚至对收藏一窍不通。然而,他们却对《天下收藏》情有独钟。问及原因,一位的哥一言以蔽之:“我们就喜欢《天下收藏》的那份轻松、热闹,最重要的是看看今晚儿上谁(的藏品)又挨砸了。”言语虽朴实,却道出了节目的收视焦点——“护宝”!
《天下收藏》虽然是一档收藏类专业性节目,但节目却借鉴了悬疑片的展开手段。在围绕着“究竟哪一件是赝品”的悬念下,从嘉宾、观众包括藏宝人自己都在紧张地从蛛丝马迹和只言片言中试探、猜测、分析、判断……在兴奋和刺激中期待着最后的一锤定音。
在2007版的《天下收藏》中,揭开所有疑问的“护宝”环节位于整个节目的最后一部分。短短8分钟的“护宝”环节,分钟收视率最高可达到7左右,“护宝”的关注热度可见一斑。
针对这一收视热点,2008年的《天下收藏》创造性地将这一热点复制、放大,摒弃过去“秋后算总账”的方式,而采取“一把一利索”的手法。每一件藏品经过藏宝人自我阐述,嘉宾、观众质疑、辩论环节后,马上进入“护宝”环节:王刚手起锤落,真假立判。
此种方式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可视性和悬念感,更有效延长了收视热点的时间。从2008版的节目分钟收视上可以清晰看到,新版《天下收藏》各个环节的收视呈明显的阶梯状递增态势,杜绝了旧版节目由于收视热点过于集中在尾部,而导致节目中间收视忽高忽低的情况,从而为整期节目创造稳定的高收视奠定了基础。
二、人物鲜明个性突出
如果把《天下收藏》比喻成一部悬疑大片,那么剧中主要角色的选择无疑是全剧是否成功的关键。《天下收藏》中的主要角色有以下几个:领衔主演(藏宝人)、主演(王刚)、第一配角(嘉宾)、配角(专家)。
虽然表面上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但真正到了演播室,想要营造轻松、热闹,但又不失紧张、刺激的氛围,各个角色的个性展示、各方的融洽交流甚至激烈对抗都不可或缺。为了达到这一效果,2008年《天下收藏》在藏宝人、嘉宾选择方面,在专家的搭配方面都进行了创新。
1.藏宝人的选择
针对于电视节目更注重人物可视性甚至戏剧化的特点,新版《天下收藏》更侧重于选拔性格外向、自信乐观、积极沟通、敢于辩论的藏宝人。他们在场上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引经据典、舌战群儒,激发一个又一个的兴奋点,从而调动起全场各方的参与热情。
2.嘉宾的选择
2007年创办之初的选择标准集中在收藏业内、书画业内以及投资理财的嘉宾。这些业内人士虽然保证了节目的权威性,但在功能性方面与现场的三位专家有重复的部分,在趣味性和普及性方面距普通观众的接受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
从2008年开始,《天下收藏》将嘉宾的目标锁定在了影视剧、模特界、体育界、主持人等各个热点领域的一线明星。被誉为“中国第一老太太”的张少华、“乾隆皇帝”张铁林、“台湾喜剧小生”孙兴、中国第一男模“胡东”、昔日的体操世界冠军“刘璇”、央视著名主持人鞠萍、张泽群、董浩、韩乔生……这些在屏幕上让观众喜闻乐见的“明星脸”的出现,不但极大地拉近了这个专业性节目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嘉宾们丰富的舞台经验以及独具风格的个人魅力,放大和加强了现场轻松、幽默的节目氛围。
3. 专家的选择
作为整台节目高潮的一个关键因素,专家的选择可谓点睛之笔,《天下收藏》的专家团队由来自英国、中国香港、大陆故宫博物院等业内顶级专家组成。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不同的从业经验,使得各个专家在现场点评方面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个人特点。从2008年新版节目开始,栏目组针对不同专家的语言特点和点评风格,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搭配。比如:两位实战型专家搭配一名故宫博物院的学者,或者一位学者、一位艺术品投资经纪人加一位拍卖公司的总经理……多种搭配方式使节目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结合、实战与学术兼得、艺术与市场共鸣、教育与娱乐的成功组合。
三、定位藏友贴近大众
2008年《天下收藏》召开的观众见面会反馈显示: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拿《天下收藏》和央视的《鉴宝》相比,越来越多的观众表示自从看了《天下收藏》,看《鉴宝》是越来越少了。问及原因,许多观众都回答了一个字“累”。
其实,收藏的确是一个很累的事务。之所以累是因为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是知识、财富、失败、耐力等多种元素的组合,是有钱、有闲、搭的起工夫、赔得起银子的少数人的爱好。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经说过:“谁要喜欢上了收藏,那他就是世界上最穷的人、最累的人!”
要把这么一个“累”的专业,做成一个“不累”,甚至轻松的节目,《天下收藏》的成功秘诀其实非常简单:把做节目变成“玩”节目!所谓“玩”节目,其实是要求现场所有参与节目的藏宝人、嘉宾包括主持人、观众甚至专家,都以一种轻松、开放、交流的心态来参与节目。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栏目组对于演播室的每个角色都进行了新的定位。
1.主持人定位
主持人王刚是一位收藏爱好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眼力。尽管如此,栏目组也没有把他定位成一个权威,一个等同于专家的角色,而仅仅把他在收藏方面的经历作为主持方面的一个亮点。利用这个优势亮点,王刚在现场不但可以游刃有余地穿针引线、加强悬念、渲染气氛,更可以站在普通收藏爱好者的角度,请专家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观众喜爱的主持人变为了一个平易近人的藏友,子消除了观众与节目的心理距离。
2.明星嘉宾定位
而对于大牌的明星嘉宾,明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在节目开播的前期,栏目组在邀请嘉宾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压力。许多明星一听说要来《天下收藏》做嘉宾,本能就产生一种畏惧心理,觉得这是一档专业性节目,自己对收藏一窍不通,参加节目不是去“现眼”吗?对此,栏目组编导对嘉宾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他们明确嘉宾定位,消除心理障碍。
在《天下收藏》,明星嘉宾就是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甚至可以直言自己就是收藏的门外汉。因为,《天下收藏》并不是一个专家云集的学术讨论会,而是一个交流收藏知识、普及国学文化的轻松沙龙。明确了这样一个定位,明星的就回归到平民心态,他们抱着一种开眼界、长见识的态度参与节目,积极发问,勇于质疑,极大地加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轻松感。
曾有演员张春年(《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饰演和砷的管家刘全),带着自己在外地山沟拍戏时买回来的所谓乾隆笔筒,到现场让专家鉴定。被专家一眼看出为一个大瞎活,差点没被王刚在现场用护宝锤砸了。这种鲜活的“赝品猛于虎”的例子对于全国的藏友恐怕一辈子都印象深刻,可谓是《天下收藏》用明星寓教于乐的经典范例。
3.专家定位
《天下收藏》的专家可谓是节目的一个特殊的优势,同时也是被观众津津乐道最多的一个亮点。许多观众都说:“其他节目中的专家都是正襟危坐、表情严肃、点评专业高深,唯独《天下收藏》的专家,幽默风趣、亦庄亦邪、点评深入浅出,有些时候还放些烟雾弹,‘帮’着藏宝人辩护藏品,逗得全场忍俊不禁。”
而从专家这一角度来说,许多专家也觉得来《天下收藏》做节目是最轻松的,没有框框,没有限制,当专家不但不用端着,而且还可以。用带观众“玩”古玩的心理参与节目。这种无障碍的交流和互动贯穿于节目各个角色之间,是使节目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顺畅进行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 )
回看来路,《天下收藏》经历了三级跳:2007年是栏目的初创期,摸索和实践是中心工作;2008年是创新和提升,栏目组摸索出了一条大型专业性演播室节目的制作思路,从而成功地实现了由一个热点栏目到品牌栏目的转型;2009年是《天下收藏》的稳步爬升年。经过了三年的磨练,2010年1月1日推出的《天下收藏》三周年特别节目获得了4.98的高收视。这不仅创下了《天下收藏》开播以来的最高收视,更为以后的收视率奠定了基础。
《天下收藏》的成功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放大亮点悬念升级
在2007年年末《天下收藏》的观众调查中,发现许多忠实观众并不是所谓的“收藏爱好者”,许多人甚至对收藏一窍不通。然而,他们却对《天下收藏》情有独钟。问及原因,一位的哥一言以蔽之:“我们就喜欢《天下收藏》的那份轻松、热闹,最重要的是看看今晚儿上谁(的藏品)又挨砸了。”言语虽朴实,却道出了节目的收视焦点——“护宝”!
《天下收藏》虽然是一档收藏类专业性节目,但节目却借鉴了悬疑片的展开手段。在围绕着“究竟哪一件是赝品”的悬念下,从嘉宾、观众包括藏宝人自己都在紧张地从蛛丝马迹和只言片言中试探、猜测、分析、判断……在兴奋和刺激中期待着最后的一锤定音。
在2007版的《天下收藏》中,揭开所有疑问的“护宝”环节位于整个节目的最后一部分。短短8分钟的“护宝”环节,分钟收视率最高可达到7左右,“护宝”的关注热度可见一斑。
针对这一收视热点,2008年的《天下收藏》创造性地将这一热点复制、放大,摒弃过去“秋后算总账”的方式,而采取“一把一利索”的手法。每一件藏品经过藏宝人自我阐述,嘉宾、观众质疑、辩论环节后,马上进入“护宝”环节:王刚手起锤落,真假立判。
此种方式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可视性和悬念感,更有效延长了收视热点的时间。从2008版的节目分钟收视上可以清晰看到,新版《天下收藏》各个环节的收视呈明显的阶梯状递增态势,杜绝了旧版节目由于收视热点过于集中在尾部,而导致节目中间收视忽高忽低的情况,从而为整期节目创造稳定的高收视奠定了基础。
二、人物鲜明个性突出
如果把《天下收藏》比喻成一部悬疑大片,那么剧中主要角色的选择无疑是全剧是否成功的关键。《天下收藏》中的主要角色有以下几个:领衔主演(藏宝人)、主演(王刚)、第一配角(嘉宾)、配角(专家)。
虽然表面上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但真正到了演播室,想要营造轻松、热闹,但又不失紧张、刺激的氛围,各个角色的个性展示、各方的融洽交流甚至激烈对抗都不可或缺。为了达到这一效果,2008年《天下收藏》在藏宝人、嘉宾选择方面,在专家的搭配方面都进行了创新。
1.藏宝人的选择
针对于电视节目更注重人物可视性甚至戏剧化的特点,新版《天下收藏》更侧重于选拔性格外向、自信乐观、积极沟通、敢于辩论的藏宝人。他们在场上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引经据典、舌战群儒,激发一个又一个的兴奋点,从而调动起全场各方的参与热情。
2.嘉宾的选择
2007年创办之初的选择标准集中在收藏业内、书画业内以及投资理财的嘉宾。这些业内人士虽然保证了节目的权威性,但在功能性方面与现场的三位专家有重复的部分,在趣味性和普及性方面距普通观众的接受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
从2008年开始,《天下收藏》将嘉宾的目标锁定在了影视剧、模特界、体育界、主持人等各个热点领域的一线明星。被誉为“中国第一老太太”的张少华、“乾隆皇帝”张铁林、“台湾喜剧小生”孙兴、中国第一男模“胡东”、昔日的体操世界冠军“刘璇”、央视著名主持人鞠萍、张泽群、董浩、韩乔生……这些在屏幕上让观众喜闻乐见的“明星脸”的出现,不但极大地拉近了这个专业性节目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嘉宾们丰富的舞台经验以及独具风格的个人魅力,放大和加强了现场轻松、幽默的节目氛围。
3. 专家的选择
作为整台节目高潮的一个关键因素,专家的选择可谓点睛之笔,《天下收藏》的专家团队由来自英国、中国香港、大陆故宫博物院等业内顶级专家组成。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不同的从业经验,使得各个专家在现场点评方面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个人特点。从2008年新版节目开始,栏目组针对不同专家的语言特点和点评风格,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搭配。比如:两位实战型专家搭配一名故宫博物院的学者,或者一位学者、一位艺术品投资经纪人加一位拍卖公司的总经理……多种搭配方式使节目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结合、实战与学术兼得、艺术与市场共鸣、教育与娱乐的成功组合。
三、定位藏友贴近大众
2008年《天下收藏》召开的观众见面会反馈显示: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拿《天下收藏》和央视的《鉴宝》相比,越来越多的观众表示自从看了《天下收藏》,看《鉴宝》是越来越少了。问及原因,许多观众都回答了一个字“累”。
其实,收藏的确是一个很累的事务。之所以累是因为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是知识、财富、失败、耐力等多种元素的组合,是有钱、有闲、搭的起工夫、赔得起银子的少数人的爱好。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经说过:“谁要喜欢上了收藏,那他就是世界上最穷的人、最累的人!”
要把这么一个“累”的专业,做成一个“不累”,甚至轻松的节目,《天下收藏》的成功秘诀其实非常简单:把做节目变成“玩”节目!所谓“玩”节目,其实是要求现场所有参与节目的藏宝人、嘉宾包括主持人、观众甚至专家,都以一种轻松、开放、交流的心态来参与节目。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栏目组对于演播室的每个角色都进行了新的定位。
1.主持人定位
主持人王刚是一位收藏爱好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眼力。尽管如此,栏目组也没有把他定位成一个权威,一个等同于专家的角色,而仅仅把他在收藏方面的经历作为主持方面的一个亮点。利用这个优势亮点,王刚在现场不但可以游刃有余地穿针引线、加强悬念、渲染气氛,更可以站在普通收藏爱好者的角度,请专家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观众喜爱的主持人变为了一个平易近人的藏友,子消除了观众与节目的心理距离。
2.明星嘉宾定位
而对于大牌的明星嘉宾,明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在节目开播的前期,栏目组在邀请嘉宾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压力。许多明星一听说要来《天下收藏》做嘉宾,本能就产生一种畏惧心理,觉得这是一档专业性节目,自己对收藏一窍不通,参加节目不是去“现眼”吗?对此,栏目组编导对嘉宾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他们明确嘉宾定位,消除心理障碍。
在《天下收藏》,明星嘉宾就是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甚至可以直言自己就是收藏的门外汉。因为,《天下收藏》并不是一个专家云集的学术讨论会,而是一个交流收藏知识、普及国学文化的轻松沙龙。明确了这样一个定位,明星的就回归到平民心态,他们抱着一种开眼界、长见识的态度参与节目,积极发问,勇于质疑,极大地加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轻松感。
曾有演员张春年(《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饰演和砷的管家刘全),带着自己在外地山沟拍戏时买回来的所谓乾隆笔筒,到现场让专家鉴定。被专家一眼看出为一个大瞎活,差点没被王刚在现场用护宝锤砸了。这种鲜活的“赝品猛于虎”的例子对于全国的藏友恐怕一辈子都印象深刻,可谓是《天下收藏》用明星寓教于乐的经典范例。
3.专家定位
《天下收藏》的专家可谓是节目的一个特殊的优势,同时也是被观众津津乐道最多的一个亮点。许多观众都说:“其他节目中的专家都是正襟危坐、表情严肃、点评专业高深,唯独《天下收藏》的专家,幽默风趣、亦庄亦邪、点评深入浅出,有些时候还放些烟雾弹,‘帮’着藏宝人辩护藏品,逗得全场忍俊不禁。”
而从专家这一角度来说,许多专家也觉得来《天下收藏》做节目是最轻松的,没有框框,没有限制,当专家不但不用端着,而且还可以。用带观众“玩”古玩的心理参与节目。这种无障碍的交流和互动贯穿于节目各个角色之间,是使节目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顺畅进行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