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起《歌剧魅影》,涌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就是那熟悉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华丽的舞台效果,以及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等等。它与《猫》一样,同为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韦伯所作,二者都以淋漓尽致的刻画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而闻名。但不同的是,同样作为四大音乐剧之一的《歌剧魅影》,更多是以其悲伤的爱情主题、华丽精美舞台、服装和充满神秘、恐怖色彩的旋律,征服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文将从剧本、音乐、舞台场景等方面来研究《歌剧魅影》,分析其成功的原因,研究音乐剧三大要素在音乐剧中是如何应用的,探究其对我国音乐剧发展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音乐剧;歌剧魅影;三要素的综合研究;艺术魅力
绪论
音乐剧作为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兴起于英国的集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表演形式。而随着艺术形式的逐渐多元化,以往单纯的音乐形式再也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此时音乐剧的出现可以说是恰恰满足了现在经济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等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压力下的人们。在三百年不到的时间里,音乐剧从欧洲大陆传至纽约最终风靡全世界,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自身巨大的亲和力,备受大众青睐和喜爱,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
一、剧本选择与戏剧性
剧本是音乐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为观众提供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还为剧中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提供了创作依据。在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由于观众的观剧需求的不同,可以使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审美风格呈现出各种不同色彩。就如同欧洲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古希腊罗马时期,建筑尤其是人像雕塑都按照严格的比例来设计;而11世纪下半叶,构图别致、色彩明快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却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到了现代,人们更推崇能充分利用空间但又不繁琐的简约风。这就好比吃饭,人不会愿意永远只吃一种口味的饭菜,所以,只要能抓住观众的口味,做一道人见人爱的菜,就已经算成功了一半。
好的音乐剧一般应具备五个条件:1、好的故事;2、好的音乐;3、好的舞台效果;4、好的角色;5、观众的热烈反应。对于音乐剧来说,剧本的选择非常重要,逻辑完整且情节动人的剧本是使整个音乐剧走向成功大门的敲门砖。这就是为什么音乐剧制作人麦金托什要将“好的故事”置于这众多条件之首的原因,因为他知道要获得商业成功,首要的就是卖个观众一个好的故事。但音乐剧的剧本与传统意义上的戏剧剧本有所不同,在音乐剧中使用时也不能照着原戏剧剧本生搬硬套(如《歌剧魅影》剧本前身就是法国小说家勒鲁的《歌剧院的幽灵》)。音乐剧顾名思义是以音乐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剧,所以剧本应以音乐为主体,要求文字内容要更为简洁,这就必须减少或缩短剧中人物的台词,而把更多的音乐穿插其中。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剧本才是属于音乐剧的剧本。
《歌剧魅影》中的戏剧元素:故事情节选择以带有恐怖悬疑色彩的爱情为主题,惊险刺激的场景结合恰到好处的情感转折,两者的交织和对比使整个剧唯美中又带有一丝神秘,这正好迎合了当时观众的喜好。尤其在塑造魅影一角时,韦伯将所有神秘色彩赋予在他身上,试想,在巴黎歌剧院的地下,漆黑的水面,站在船上神秘人,他黑色的披风以及在烛光下时隐时现的白色面具,伴随他低沉的声音,害怕是在所难免的,但更多地是一种独特的气质和强烈的神秘感。借助爱情故事的种种跌宕让魅影如幽灵般的形象更贴近了普通人,观众就会给予角色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二、音乐的创作
好的音乐剧之所以能够声名远扬,归根结底是音乐剧中的音乐足够动人,音乐当之无愧是音乐剧最核心的表现手段。在一部音乐剧中,观众可能会忘记故事细节,舞蹈服装,甚至忘记演员,但唯独忘不了音乐本身。排除其他艺术元素,单看音乐本身,也依旧能通过它去理解音乐剧中种种情感。一部好的音乐剧,它的音乐主题给人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就如同《歌剧魅影》中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猫》中的《Memory》,《艾薇塔》中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等等一直被人们所熟知一样。这些歌曲的成功就和作曲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创作上首先歌曲要符合音乐剧剧情发展,音乐风格要统一,其次是歌曲本身的魅力,动人的旋律,简洁但真切的歌词,使得这些歌曲百听不厌,久被传唱成为经典。
以剧本为前提的歌曲最大的特点是它同样也具备戏剧功能,在剧中歌曲承担着叙述故事、抒发情感、塑造性格、展示戏剧冲突等一系列任务。音乐虽重要,但最终服务于“剧”本身,无论是剧中的歌曲创作还是配乐创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呈现剧情。优秀的音乐剧音乐不仅能让人记住它的曲调歌词,还能让人记住与之相关的其他类艺术元素,而它们被记住的关键原因一定是音乐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歌剧魅影》中所有的音乐都是韦伯以此为前提来创做的,通过歌唱家莎拉·布莱曼的精彩演绎,更是美妙绝伦。
三、舞蹈元素及舞台包装
《歌剧魅影》从诞生至今,已有非常多的版本,每个版本包含的舞蹈部分重量各有不同。在2004年《歌剧魅影》电影版本中,整部作品中芭蕾舞部分较简单,也没有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导演的重点在于突出呈现三位主人公人之间的感情线,舞蹈多为片段;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出的现场版《歌剧魅影25周年音乐会》中,则加入了相当多的舞蹈内容,从《汉尼拔》到《Masquerade》,从演员数量到舞蹈编排,不难看出制作人的用心,而舞蹈本身能还原场景氛围,引领观众走进故事,走进人物内心,帮助观众理解戏剧事件。
舞台包装方面,从《歌剧魅影25周年音乐会》的舞臺布景、演员服装道具中不难看到导演在舞台包装上投入的心血。对于音乐剧,舞台效果及服装道具就是剧作的脸面。而剧中,演员化妆是为便于塑造人物形象,舞台布景则是为了营造氛围还原整个时代,以此为基础再搭配以合理的灯光和音响效果,整部音乐剧带给观众的就是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
四、结语
我们在享受高雅高质量的音乐的同时,就着剧情所带来的冲击,同时华美的舞蹈和气势宏大的场景,以及让人心跳的幽默和诙谐,等无一不是让人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地享受。所有这些整合于一身的音乐剧,让各种大艺术成为一个整体,其生命力好似一个艺术上的巨无霸,它产生与发展,不仅仅对各种分支艺术起到了积极推动发展作用,使各种艺术有了最新鲜的土壤,而且有着无限开拓艺术领域的潜力,并有可能成为当今艺术最璀璨的那颗明星,让其艺术成为永恒的艺术之最。每一种艺术形式在剧中的存在和出现,都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假如其一种艺术达不到高质量,将对整个音乐剧造成极大的破坏,《歌剧魅影》之所以能获得如此之大的成功,完全取决于各种艺术完美融合上的成功,由于《歌剧魅影》索要表达的内涵太广太深,本文仅仅是对音乐剧的整体分析,以表对音乐剧的一种崇高的赞许和敬畏。
参考文献
[1] [英]白瑞纳克,音乐剧魅影[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6
[2] 黄定于,音乐剧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70
[3] [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2
[4] 卿菁,美国百老汇“整合音乐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1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音乐剧;歌剧魅影;三要素的综合研究;艺术魅力
绪论
音乐剧作为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兴起于英国的集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表演形式。而随着艺术形式的逐渐多元化,以往单纯的音乐形式再也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此时音乐剧的出现可以说是恰恰满足了现在经济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等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压力下的人们。在三百年不到的时间里,音乐剧从欧洲大陆传至纽约最终风靡全世界,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自身巨大的亲和力,备受大众青睐和喜爱,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
一、剧本选择与戏剧性
剧本是音乐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为观众提供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还为剧中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提供了创作依据。在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由于观众的观剧需求的不同,可以使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审美风格呈现出各种不同色彩。就如同欧洲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古希腊罗马时期,建筑尤其是人像雕塑都按照严格的比例来设计;而11世纪下半叶,构图别致、色彩明快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却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到了现代,人们更推崇能充分利用空间但又不繁琐的简约风。这就好比吃饭,人不会愿意永远只吃一种口味的饭菜,所以,只要能抓住观众的口味,做一道人见人爱的菜,就已经算成功了一半。
好的音乐剧一般应具备五个条件:1、好的故事;2、好的音乐;3、好的舞台效果;4、好的角色;5、观众的热烈反应。对于音乐剧来说,剧本的选择非常重要,逻辑完整且情节动人的剧本是使整个音乐剧走向成功大门的敲门砖。这就是为什么音乐剧制作人麦金托什要将“好的故事”置于这众多条件之首的原因,因为他知道要获得商业成功,首要的就是卖个观众一个好的故事。但音乐剧的剧本与传统意义上的戏剧剧本有所不同,在音乐剧中使用时也不能照着原戏剧剧本生搬硬套(如《歌剧魅影》剧本前身就是法国小说家勒鲁的《歌剧院的幽灵》)。音乐剧顾名思义是以音乐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剧,所以剧本应以音乐为主体,要求文字内容要更为简洁,这就必须减少或缩短剧中人物的台词,而把更多的音乐穿插其中。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剧本才是属于音乐剧的剧本。
《歌剧魅影》中的戏剧元素:故事情节选择以带有恐怖悬疑色彩的爱情为主题,惊险刺激的场景结合恰到好处的情感转折,两者的交织和对比使整个剧唯美中又带有一丝神秘,这正好迎合了当时观众的喜好。尤其在塑造魅影一角时,韦伯将所有神秘色彩赋予在他身上,试想,在巴黎歌剧院的地下,漆黑的水面,站在船上神秘人,他黑色的披风以及在烛光下时隐时现的白色面具,伴随他低沉的声音,害怕是在所难免的,但更多地是一种独特的气质和强烈的神秘感。借助爱情故事的种种跌宕让魅影如幽灵般的形象更贴近了普通人,观众就会给予角色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二、音乐的创作
好的音乐剧之所以能够声名远扬,归根结底是音乐剧中的音乐足够动人,音乐当之无愧是音乐剧最核心的表现手段。在一部音乐剧中,观众可能会忘记故事细节,舞蹈服装,甚至忘记演员,但唯独忘不了音乐本身。排除其他艺术元素,单看音乐本身,也依旧能通过它去理解音乐剧中种种情感。一部好的音乐剧,它的音乐主题给人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就如同《歌剧魅影》中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猫》中的《Memory》,《艾薇塔》中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等等一直被人们所熟知一样。这些歌曲的成功就和作曲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创作上首先歌曲要符合音乐剧剧情发展,音乐风格要统一,其次是歌曲本身的魅力,动人的旋律,简洁但真切的歌词,使得这些歌曲百听不厌,久被传唱成为经典。
以剧本为前提的歌曲最大的特点是它同样也具备戏剧功能,在剧中歌曲承担着叙述故事、抒发情感、塑造性格、展示戏剧冲突等一系列任务。音乐虽重要,但最终服务于“剧”本身,无论是剧中的歌曲创作还是配乐创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呈现剧情。优秀的音乐剧音乐不仅能让人记住它的曲调歌词,还能让人记住与之相关的其他类艺术元素,而它们被记住的关键原因一定是音乐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歌剧魅影》中所有的音乐都是韦伯以此为前提来创做的,通过歌唱家莎拉·布莱曼的精彩演绎,更是美妙绝伦。
三、舞蹈元素及舞台包装
《歌剧魅影》从诞生至今,已有非常多的版本,每个版本包含的舞蹈部分重量各有不同。在2004年《歌剧魅影》电影版本中,整部作品中芭蕾舞部分较简单,也没有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导演的重点在于突出呈现三位主人公人之间的感情线,舞蹈多为片段;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出的现场版《歌剧魅影25周年音乐会》中,则加入了相当多的舞蹈内容,从《汉尼拔》到《Masquerade》,从演员数量到舞蹈编排,不难看出制作人的用心,而舞蹈本身能还原场景氛围,引领观众走进故事,走进人物内心,帮助观众理解戏剧事件。
舞台包装方面,从《歌剧魅影25周年音乐会》的舞臺布景、演员服装道具中不难看到导演在舞台包装上投入的心血。对于音乐剧,舞台效果及服装道具就是剧作的脸面。而剧中,演员化妆是为便于塑造人物形象,舞台布景则是为了营造氛围还原整个时代,以此为基础再搭配以合理的灯光和音响效果,整部音乐剧带给观众的就是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
四、结语
我们在享受高雅高质量的音乐的同时,就着剧情所带来的冲击,同时华美的舞蹈和气势宏大的场景,以及让人心跳的幽默和诙谐,等无一不是让人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地享受。所有这些整合于一身的音乐剧,让各种大艺术成为一个整体,其生命力好似一个艺术上的巨无霸,它产生与发展,不仅仅对各种分支艺术起到了积极推动发展作用,使各种艺术有了最新鲜的土壤,而且有着无限开拓艺术领域的潜力,并有可能成为当今艺术最璀璨的那颗明星,让其艺术成为永恒的艺术之最。每一种艺术形式在剧中的存在和出现,都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假如其一种艺术达不到高质量,将对整个音乐剧造成极大的破坏,《歌剧魅影》之所以能获得如此之大的成功,完全取决于各种艺术完美融合上的成功,由于《歌剧魅影》索要表达的内涵太广太深,本文仅仅是对音乐剧的整体分析,以表对音乐剧的一种崇高的赞许和敬畏。
参考文献
[1] [英]白瑞纳克,音乐剧魅影[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6
[2] 黄定于,音乐剧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70
[3] [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2
[4] 卿菁,美国百老汇“整合音乐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1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