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历史 中考 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124-02
中考备考质量事关中考的成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呢?笔者认为,教师要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复习中,加强师生互动,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笔者已经连续第4年承担九年级历史教学任务,积累了一些指导学生进行中考备考的经验,在此与广大教师分享。
一、以课本为本,狠抓双基
进入九年级下学期,一般来说,教师已基本授完全部的新课。此时,教师应开始着手全面复习。通常中考总复习会分为三轮:第一轮复习要重点梳理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侧重于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主要是进行模拟训练。这三轮复习中,重点应放在第一轮。因为,学生能系统地、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是开展第二、第三轮复习的基础。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要做到“以课本为本,狠抓双基”,使学生夯实基础,熟悉教材。教师应以课本为根本,以考试大纲为纲要,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工作。
笔者的具体做法是依靠课本,夯实基础。即依据课本,逐册、逐单元、逐课进行全面复习,对新课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和充实。目标是把每篇课文的知识点扎扎实实地还原给学生,为下一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教师用小问答题的形式,把每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展示给学生。(2)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的题目,研究教材文本,自主复习。(3)学生脱离课本,独立解答问答题,然后同桌彼此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最后进行反馈矫正,并指出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强化记忆。(4)教师向学生提供历年的中考相关题型,以此检测本节课知识点的落实情况,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这样组织第一轮历史中考复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做到了“依纲靠本”,又能结合中考题型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提早体验中考,了解中考“考什么”“怎么考”,从而掌握答题的技巧。第一轮历史中考复习的特点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点复习求面、求广而暂不求深。
二、组织专题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当学生初步把握了历史的发展脉胳,能熟练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着手组织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第二轮复习侧重于进行纵横比较,构建知识网络,深化思、讲、练。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掌握知识不系统,认识知识不完整”的情况,教师可以单元复习为主,侧重于细节和各个单元中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点、线、面相结合,做到点实、线清、面广。
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将古今中外的类似事件、相关事件联系起来,进行专题整合。专题复习又分小专题和大专题。小专题可以是一个单元的专题,也可以是几个单元的专题。以九年级上册为例,第二单元“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可将“资产阶级早期革命”作为一个小专题,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进行比较,理清彼此的联系,形成整体知识。而第二单元也可以与第四单元“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合为一个大专题“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巩固和扩大”。在这个大专题中,把一系列的事件“粘合”在一起,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这些事件体现了世界资产阶级从最初确立统治到巩固再到扩大,从而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过程。这样复习,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线索,使表面上看起来相对零散的实则有联系的知识点在面上形成一个整体。
组织专题复习,需要教师狠下功夫。因为在组织复习时,教师必须打破教材的体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古今历史的联系等。设计专题时,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进行深入的比较和整理,最终构建知识网络,以便于学生学习,促使学生在复习中提高全面理解的能力。如果说第一轮复习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进程,那么,第二轮复习就要做到从厚到薄。这样,才能将学生从繁杂的历史事件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轻松复习和记忆。
三、模拟应考,提升能力
专题复习以后,复习的侧重点就要转为全面演练、教授方法、提升能力。在第三轮复习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使学生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多举行模拟考试,考试要突出重点和热点。每次举行模拟考试,教师都必须对试卷进行详细评讲。
笔者会收集各种资料,认真比较、筛选,最终形成一套比较贴近中考的模拟试题。模拟试题的分值、题型、题量、构成、难易程度、评分标准等与正式的中考试题相似,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感受中考,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调整。出模拟试题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仅靠教师个人会显得非常吃力,建议教师可以依靠教研组的力量,集中全校历史教师的力量,出好中考模拟题。此外,笔者会把每一册课本所涉及的考点按照单元顺序,设计成一道道的小问答题,每题3分,每题包含3个小知识点,在平时的复习课上用来考学生,其主要目的是巩固知识。这类题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所需时间不多,同时又能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经过三轮复习之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中考内容。但是,学生还是会忽略很多细节问题。例如,2013年的贵港市历史中考的非选择题的第17题第2问:1927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进行什么革命?后来,在彭德怀的领导下,以井冈山根据地为基础,建立了什么根据地?不少学生在该题上失分了,因为该题所涉及的考点在课文中均是一句话带过,学生在复习时忽略了。所以,在中考前的半个月,笔者会要求学生重新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注意每节课中容易忽略的细节,加强记忆。
此外,教师在组织历史中考总复习时,还要注意加大情感投入,做到“关注学优生,关心中等生,关爱学困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做好“培优,促中转优”的工作。
总之,教师在组织历史中考总复习时,一定要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精选习题,抓好反馈,采用有效的备考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教授给学生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幫助学生考取理想的历史中考成绩。
(责编 雷 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124-02
中考备考质量事关中考的成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呢?笔者认为,教师要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复习中,加强师生互动,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笔者已经连续第4年承担九年级历史教学任务,积累了一些指导学生进行中考备考的经验,在此与广大教师分享。
一、以课本为本,狠抓双基
进入九年级下学期,一般来说,教师已基本授完全部的新课。此时,教师应开始着手全面复习。通常中考总复习会分为三轮:第一轮复习要重点梳理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侧重于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主要是进行模拟训练。这三轮复习中,重点应放在第一轮。因为,学生能系统地、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是开展第二、第三轮复习的基础。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要做到“以课本为本,狠抓双基”,使学生夯实基础,熟悉教材。教师应以课本为根本,以考试大纲为纲要,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工作。
笔者的具体做法是依靠课本,夯实基础。即依据课本,逐册、逐单元、逐课进行全面复习,对新课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和充实。目标是把每篇课文的知识点扎扎实实地还原给学生,为下一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教师用小问答题的形式,把每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展示给学生。(2)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的题目,研究教材文本,自主复习。(3)学生脱离课本,独立解答问答题,然后同桌彼此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最后进行反馈矫正,并指出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强化记忆。(4)教师向学生提供历年的中考相关题型,以此检测本节课知识点的落实情况,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这样组织第一轮历史中考复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做到了“依纲靠本”,又能结合中考题型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提早体验中考,了解中考“考什么”“怎么考”,从而掌握答题的技巧。第一轮历史中考复习的特点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点复习求面、求广而暂不求深。
二、组织专题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当学生初步把握了历史的发展脉胳,能熟练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着手组织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第二轮复习侧重于进行纵横比较,构建知识网络,深化思、讲、练。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掌握知识不系统,认识知识不完整”的情况,教师可以单元复习为主,侧重于细节和各个单元中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点、线、面相结合,做到点实、线清、面广。
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将古今中外的类似事件、相关事件联系起来,进行专题整合。专题复习又分小专题和大专题。小专题可以是一个单元的专题,也可以是几个单元的专题。以九年级上册为例,第二单元“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可将“资产阶级早期革命”作为一个小专题,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进行比较,理清彼此的联系,形成整体知识。而第二单元也可以与第四单元“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合为一个大专题“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巩固和扩大”。在这个大专题中,把一系列的事件“粘合”在一起,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这些事件体现了世界资产阶级从最初确立统治到巩固再到扩大,从而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过程。这样复习,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线索,使表面上看起来相对零散的实则有联系的知识点在面上形成一个整体。
组织专题复习,需要教师狠下功夫。因为在组织复习时,教师必须打破教材的体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古今历史的联系等。设计专题时,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进行深入的比较和整理,最终构建知识网络,以便于学生学习,促使学生在复习中提高全面理解的能力。如果说第一轮复习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进程,那么,第二轮复习就要做到从厚到薄。这样,才能将学生从繁杂的历史事件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轻松复习和记忆。
三、模拟应考,提升能力
专题复习以后,复习的侧重点就要转为全面演练、教授方法、提升能力。在第三轮复习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使学生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多举行模拟考试,考试要突出重点和热点。每次举行模拟考试,教师都必须对试卷进行详细评讲。
笔者会收集各种资料,认真比较、筛选,最终形成一套比较贴近中考的模拟试题。模拟试题的分值、题型、题量、构成、难易程度、评分标准等与正式的中考试题相似,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感受中考,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调整。出模拟试题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仅靠教师个人会显得非常吃力,建议教师可以依靠教研组的力量,集中全校历史教师的力量,出好中考模拟题。此外,笔者会把每一册课本所涉及的考点按照单元顺序,设计成一道道的小问答题,每题3分,每题包含3个小知识点,在平时的复习课上用来考学生,其主要目的是巩固知识。这类题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所需时间不多,同时又能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经过三轮复习之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中考内容。但是,学生还是会忽略很多细节问题。例如,2013年的贵港市历史中考的非选择题的第17题第2问:1927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进行什么革命?后来,在彭德怀的领导下,以井冈山根据地为基础,建立了什么根据地?不少学生在该题上失分了,因为该题所涉及的考点在课文中均是一句话带过,学生在复习时忽略了。所以,在中考前的半个月,笔者会要求学生重新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注意每节课中容易忽略的细节,加强记忆。
此外,教师在组织历史中考总复习时,还要注意加大情感投入,做到“关注学优生,关心中等生,关爱学困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做好“培优,促中转优”的工作。
总之,教师在组织历史中考总复习时,一定要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精选习题,抓好反馈,采用有效的备考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教授给学生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幫助学生考取理想的历史中考成绩。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