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塑造的反讽特色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_duo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处可见、犀利辛辣的反讽是奥斯汀小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更是将这一艺术手法发挥到了极致。笔者是从《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塑造入手,就奥斯汀这一特殊的艺术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有助于大家对奥斯汀作品语言和艺术特色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人物塑造 反讽 特色
  反讽,又称反语、反法。在文学领域,反讽是一种最常见常用的语言修辞技巧之一,反讽所表达的意思与其字面意义是相反的,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通常要通过关联上下语境来了解其用意。似是而非的反论,是文学美学研究最为关注的反讽的内核。在英国女作家奥斯汀的作品中,反讽不仅被广泛应用,并且其寓意也更加丰富。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更是将反讽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才使得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如此耐人寻味。
  一、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五姐妹中最具头脑的一个,也是作者最喜爱的一个人物(奥斯汀在给姐姐的信中说伊丽莎白是作品中出现的最让人感到愉悦的人物)。关于这一点,在开头第一章作者就给出了交代“丽翠(伊丽莎白)要比她的几个姐妹伶俐些”,书中诸多丑角的愚昧无知也大都是通过她的眼光体现出来的,如班纳特太太及丽迪亚不得体的言行就是通过伊丽莎白的敏锐观察让读者看到的。但是,即便对伊丽莎白有诸多偏爱,也不会妨碍奥斯汀在刻画她时会运用到自己最拿手也最感兴趣的本领 ——反讽。
  如奥斯汀花费了许多笔墨去刻画伊丽莎白的美貌和性格,这位姑娘资质聪慧,思维敏捷,性格活泼,是愚人世界中唯一一个有理性的人,并且,她颇见识,又带有一定的反叛和自主意识,从她断然拒绝柯林斯牧师的求婚上就可以看出她的性格。不过,即便是冰雪聪明、清醒理智如伊丽莎白,也同样要受世俗理念的影响,她参加宾格莱家的舞会时,由于看不惯富家子弟达西先生的傲慢无礼,仅用一句“MR Darcy is all politeness”就谢绝了威廉卢卡爵士劝说她陪同达西跳舞的建议;尽管她口称“不能凭着表象去相信人”,但是,就是因为韦翰分度翩翩、仪表堂堂,她才直接失去判断力,对这个骗子一见钟情,被她迷得颠三倒四,成为别人口中所说的傻瓜。在与达西先生交往的过程中,正是因为第一印象作怪,加上偏听偏信,她才拒绝了达西先生的求爱,还义正辞严地对达西先生好好嘲弄了一番。从这个理智人物身上时而出现的不自知、不知他人的错误,可见作者对伊丽莎白的嘲讽。不过,在伊丽莎白这个人物塑造上,作者运用的反讽手法堪称经典:是时,人们崇尚的是带有权势和利益色彩的婚姻观,伊丽莎白却与别人截然不同,她不仅拒绝了拥有父亲财产继承权的柯林斯牧师的求婚,还拒绝了达西的求婚,这在他人看来,是很难费解的;在凯瑟琳夫人为了女儿要求她不要与达西订婚时,她丝毫没有退缩,鲜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的事情我做主。这样的一个姑娘,即使不能让所有人喜爱,也是令人尊敬的。也正因为伊丽莎白小姐时而理智时而迷糊、时而温柔时而倔强,我们才能清楚看到这位年轻女士的自卑和倔强,才能了解那个时代的青年男女对于爱情的态度。
  二、达西
  书中的男主人公达西,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这位出身名门的富二代身材魁梧、举止高贵、相貌英俊,每年有令人神往的10000磅的收入。这样的出身是他骄傲的资本,当然,他的性格也是傲慢的。在他第一次出现在舞会上时,他差不多吸引了所有倾慕者的眼光,不过,人们对他的态度很快就因为他的傲慢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当舞会上男宾较少别人邀请他参加跳舞时,他直接拒绝了。与直率坦诚的宾利先生相比,达西先生的性格显然要复杂的多。如达西第一次见到简时,他直接说她太爱笑了;在他第一次见到伊丽莎白时,居然说人家“长得还行,但是还不是能漂亮到让我动心的地步”,这样犀利傲慢的言辞,直接给他拉了不少仇恨:贝内特太太因为他对自己女儿的怠慢对他愤恨不已;伊丽莎白直接将他当做了一个目中无人、傲慢无礼的家伙。不过,在他第二次见到伊丽莎白时,他发现姑娘那乌黑的眼睛美丽非凡,他禁不住打消了心中的门第观念,准备向自己喜爱的人求婚。不过,在求婚之前,他却丝毫认识不到自己的傲慢给伊丽莎白留下的不良印象,而是反复强调自己是如何克服了诸多顾虑向她提出求婚的,说与她结婚是屈高就下。他在心底也认为,乡下傻姑娘伊丽莎白肯定会答应自己的求婚。令他想象不到的是,对他带有偏见的姑娘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因为她认为姐姐不能与心爱的人结婚就是因为达西先生从中作梗,再则她压根就不看好这个一谈起桀骜不驯的话题就滔滔不绝的男人。到了这个时候,两个带有傲慢与偏见的人的正面交锋可谓是非常激烈了,奥斯汀对此也针对两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在遭到伊丽莎白拒绝后,达西的自尊心受到了沉重打击,他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目空一切、盛气凌人造成的恶果,于是,在第二天,他就给伊丽莎白写了一封诚恳的信,就是这封信,使两个人都重新认识了自己,也挽救了两个人的感情。
  三、贝内特太太
  贝内特太太是作品中最令人难忘的也是最成功的反讽人物,奥斯汀在她身上所用的反讽是非常直接、显见的。贝内特太太是一个愚蠢、轻率的女人,她的外貌也许是漂亮的,但是她整个人与礼节和美德却没有任何关联,她根本不关心女儿们的教育,一门心思就是想着将自己的女儿全部嫁出去,并且嫁个有钱人。贝内特太太的愚蠢直接造就了她丈夫对她的冷嘲热讽,也给伊丽莎白带来了无尽的屈辱。如当她得知“尼日斐花园”的新主人是个阔少时,她立马怂恿自己的丈夫去拜访这位有钱的新邻居。贝内特先生不胜其烦,直接讽刺他说:“你带着孩子们去好了,要不你让她们自己去吧,因为你太漂亮了,说不定人家会看中你呢。”可怜的她丝毫听不出其中的嘲讽,反而高兴地说:“哎呀好老爷,你过奖了,以前的我确实是漂亮的,不过我已经有五个女儿了,早不该想到自己的美貌了。”通过这样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贝内特太太根本就是个智商不足、不学无术的女人。
  尽管贝内特太太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嫁女儿,不过由于她笨拙粗鄙、浅薄俗气,只认得钱和利益,她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反而是阻碍女儿们婚事的最大障碍,这才是奥斯汀用在她身上的最大的反讽。如因为她肤浅无知,所以达西才认为简和宾利的婚姻是不合适的,因此他极力劝说宾利离开了尼日斐花园,让简悲伤不已,一桩美满的婚姻差点因此而随风飘散;也正是因为她的愚蠢粗俗,达西才一开始就看不起伊丽莎白,以至于在她面前表现出极其傲慢的态度,俩人之间也因此产生了种种误会;正是因为她不学无术,过度溺爱丽迪亚,才让丽迪亚以早早嫁人为目标,走上了不顾颜面与军官私奔的道路,使伊丽莎白感到无尽的羞耻。不过,奥斯汀在贝内特太太身上设置的伏笔,却是整个故事情节向前推进所不可缺少的部分:贝内特太太最不喜欢聪明的丽翠,因为她的价值观和性情与她有着天大的差别,这也正是达西先生最为看重的地方:宾利先生一家邀请简去家里玩,天要下雨,简想乘车前去,贝内特太太却让她骑马去,就是因为淋雨了才好在那里过夜,才有可能吊得金龟婿,这样的神机妙算,真是让人佩服。最后,简与宾利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伊丽莎白和达西也成为恋人,贝内特太太的抱负虽然实现了,但是,这些都不是因为贝内特太太的原因而达成的结果,这也决定了贝内特太太永远无法改变被他人嘲讽、审视、批评的位置。   四、柯林斯牧师
  柯林斯牧师是小说中另外一个颇具喜剧色彩的人物,本着复杂的宗教情感和反父权文化的女性思想,奥斯汀塑造了柯林斯这个势利、迂腐的牧师形象,彻底颠覆了传统牧师仁爱、善良的正面形象。柯林斯牧师是贝内特先生是外甥,是伊丽莎白的表兄,也是英国财产限嗣制法定的贝内特先生遗产的合法继承人。这个虔诚的基督徒,每次出场时都是装腔作势、极具喜感的,如他每次都不忘表达对给予了他牧师职位和牧师公馆的恩主凯瑟琳夫人的阿谀奉承,只要他一张嘴,扑面而来的就是他的穷酸金和市侩气;在贝内特先生家吃饭,他对晚餐赞不绝口,追问贝内特太太是哪个女儿的厨艺如此之好,贝内特太太刻薄地说“我家里现在还雇得起一个像样的厨师,根本不用女儿们做饭!”他赶忙连连道歉,贝内特太太虽然说自己不介意,不过他却道歉了一刻钟,从中可见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是他的拿手好戏。再则,明明是自己继承别人的财产,他却像施舍好处的恩人一样,宣布自己准备迎娶贝内特家的一个女儿,以弥补对贝内特家的损害;在选择结婚对象时,一开始他是以简为目标的,不过在贝内特太太的暗示下,知道简已经找到了意中人,他立即就转移了目标——就在贝内特太太拨火的一刹那间决定选定伊丽莎白,如此的自信和盲目,可见作者是将他当做一个小丑来刻画的。更为可笑的是,他向伊丽莎白求婚时的表白,像宣布道文一样枯燥乏味,而他却愚蠢地坚持将这一幕闹剧表演结束。后来,尽管伊丽莎白用最直白的语言拒绝了他,他始终认为那是“淑女的做作”,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她终会答应的。以至于在他被拒绝后,就开始跟和他一般愚蠢的贝内特太太相互祝贺起来。最后,柯林斯牧师选择伊丽莎白的密友夏洛特做妻子,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恩主特别嘱咐他要结婚,再就是他想在婚姻方面给教区树立一个榜样,至于结婚对象是谁,根本不重要了,加上夏洛特小姐也算是有钱人家出身,这已经足够了。在奥斯汀的笔下,从始至终,柯林斯牧师都是在卖乖出丑。这个可怜可笑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刻画的如此成功,与奥斯汀的金钱观、婚姻观有关,更与她大量运用的语言反讽有着直接关联。
  五、凯瑟琳夫人
  凯瑟琳夫人是达西的姑母,也是这部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反讽人物。这位拥有权势和财富的贵妇人,是一个极度自负、自以为是而又尖酸刻薄的人,她认为自己很重要,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从她要求牧师结婚到她要求伊丽莎白不要答应达西先生的求婚,都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不可一世的人。不过,就是这样一个颐指气使的人,却对故事本身尤其是对两位男女主角没有起到什么影响作用,很多时候,她甚至将事情推向了与她设想的反方向。作者对这样的一个人,也是不喜欢的,如当凯瑟琳夫人路过门口时,柯林斯牧师手忙脚乱地出去恭迎自己的恩主时,伊丽莎白却说:“我还以为是猪猡闯进了花园呢,原来是凯瑟琳夫人母女俩啊!”这句话既是伊丽莎白对权威的藐视,也是作者对凯瑟琳夫人这个纸老虎的蔑视。为了阻挠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婚事,她不辞辛劳亲自上阵,想要吓退伊丽莎白,让她断绝与达西订婚的念头,不过,她没有想到,就是自己的从中破坏,反而坚定了伊丽莎白的想法,也给了达西足够的信心去争取自己的爱情。这样的结果,正是奥斯汀对这个不可一世、喜欢驾驭他人的凯瑟琳夫人的无情嘲弄。
  综上所述,反讽这一艺术创作方法,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在《傲慢与偏见》中,在人物性格、形象塑造方面,奥斯汀大量运用了反讽手法。从语用学理论来看,她对反讽这一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不仅有助于她细腻、淋漓尽致地去描述人物内心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使得她的作品更具代表性,更具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邵丽君.论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 2008,11:59-60.
  [2]唐心.《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2:38-40.
  [3]胡舒莉.《傲慢与偏见》:全反讽的艺术[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01:46-51.
  [4]陈芝.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J].青年文学家, 2011,11:18.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及物性系统用于不同类型语篇、文体分析的例子屡见不鲜,然而在古诗词鉴赏中的应用却不是很多。从韩礼德的功能语法角度出发,试图对苏轼佳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及物系统分析,体会词人的思想观点,探讨其可行性。  【关键词】及物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可行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杰出代表作,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作为词中经典,此词的地位早已确立,但将其
【摘要】兴趣是学习最主要的动力,英语学习也不例外。笔者在本篇文章当中,分析了目前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总结出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解决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兴趣 英语学习 对策  一、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探析  目前英语教学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英语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思想,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我国为了能够使学生
【摘要】英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但是,实际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并不乐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提高高职院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翻译 教学质量 现状 教学理念  一、高职院校
资源无处不在。一个英语教师只要心中有了资源意识,就不会对教学感到茫然。有资源意识的教师,在他们的眼里,再平凡不过的东西都是富有情感的,都是资源。广义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所组成的物的资源和教师学生等所组成的人的资源。  一、英语教材的内部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它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
In The Dead,James Joyce uses many techniques,esp.epiphany to depict the inner world of the hero,Gabriel.In his vivid and concealed way,we find a self-partial,in
期刊
1 课题简介rn近年来,随着需求的强烈牵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光学信息获取技术正向着高分辨(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辐射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等),集成化(集成光谱
【摘要】高职院校的职责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育。但是就目前的英语教学而言,大部分的高职英语教师依旧重结果轻过程,常常以英语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这是现代高职英语教学的弊端,因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英语 形成性评价 构建 应用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成果的一种展示与反馈,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形成性评价以其过程
Speaking is very essential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The final aim of language teachers is to help learners use the language flexibly.The essay discusses the
期刊
Doris Lessing is a productive British female writer,and also she is the eleventh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Many of her works are concerning abou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