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
洛阳有着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讲“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河洛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是无缘无故的。
从地形上看,这里地处九州腹心,享八方辐辏之利,且群山环抱,四水汇流,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
河洛中的“河”是指黄河,“洛”是指洛河,这片土地上除了这两条大河外,还流淌着洛河的两条支流:伊河和涧河,四条河流冲积出了一块肥沃的小平原。平原之外高山屏列,群山阻而不塞,山脉间四通八达的缝隙成为进出洛阳的天然通道。若在这些地方设置关隘,平时可保商旅通行无碍,战时封关据险,就是拱卫洛阳的铜墙铁壁。
所以,古代帝王建都的备选名单里一定会有洛阳。至今,在洛河两岸不到40公里的范围内,还分布着夏、商、周、汉魏、隋唐五座都城遗址,“五都贯洛”的气势天下无双。
人们说起洛阳总喜欢拿西安来对比,长安和洛阳,这对中国文化史上的双子星座,同时也是王朝迭代中的难兄难弟。较之于长安,身处四战之地的洛阳所遭受的兵燹更甚,所以才有了司马光那一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独一无二的“神都”
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向称帝迈出了关键一步。在古代中国的认知环境中,一个女人要做皇帝,无异于逆天而行。要让天下人从心理上接受一个女皇帝,唯一的办法是让他们相信这是天命所在,是神的旨意。
在这方面武则天可谓用心良苦,称帝前,她找人在全国各地搞出很多祥瑞,话里话外都是要有女皇帝降世;最大的动作是在神都洛阳营建天堂和明堂,并向老百姓免费开放。
据史料记载,明堂有三层,高度在90米左右,中有通天柱上下贯通。而天堂有五层,从第三层就可以俯瞰明堂,天堂中还放有一尊大佛,仅佛像的小指就可容纳数十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大到人们不敢相信它们真的存在。直到1986年,在洛阳公交大楼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意外挖出了一个直径3.67米的巨型柱坑,人们才终于知道,天堂和明堂不仅仅是传说。
690年,武则天称帝,立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并改元天授,上尊号圣神皇帝。武则天取这样的年号和尊号,并以神都洛阳为国都,就是要昭告天下人:洛阳是天造地设的都会,她自己也是天选的统治者。
神都有多“神”
传说上古伏羲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里浮出一条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但河图不是黄河图,而是星河图,伏羲据此推演出了八卦,并成为《周易》的起源。大禹治水时,洛河里爬出一只神龟,不仅背着“洛书”,龟壳上的布局也给了大禹极大的启发,大禹因此治水成功,并依照洛书分天下为九州,制定出九章大法,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曰《洪范》。
河图洛书一向被奉为中华文明的源头,这些看似简单的排列,经推理演化后,实则反映了远古先民对宇宙万物的认知和理解。
以洛书为例,将圆点换成数字,得到这样一个排列:
规律一:这个排列的每一行、每一列以及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均为15,即:
4+9+2=3+5+7=8+1+6=15
4+3+8=9+5+1=2+7+6=15
4+5+6=2+5+8=15
没错,这就是《射雕英雄传》中瑛姑苦苦解了十几年的难题——三阶幻方。可以说,洛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幻方图,而且从1到9的三阶幻方,有且仅有这一种基本解。
规律二:最上一行和最下一行数字的平方和相等,最左一列和最右一列数字的平方和也相等,即:
42+92+22=82+12+62=101
42+32+82=22+72+62=89
规律三:把这九个数字看成一个三阶矩阵,这个矩阵的行列式等于360,是一个圆周的度数……
河图洛书中隐藏的数学规律还有很多。其实,真正令人惊讶的不是它们所展现出来的数学之美,而是在那个鸿蒙初开的混沌岁月,人们甚至还没能造出裤子,就用数圆点的方式找出了大自然隐秘的内涵。
不论是河图洛书还是阴阳五行,这些数理必然为河洛地区的先民们提供了斗转星移、四季轮转与生产生活的指引,也让这份古文明的开源踏踏实实、有理有据。
最早的“中国”
1959年,考古学家在洛阳偃师的二里头村发现了一处夏代都城遗址,经过60年的发掘研究,人们在这些遗迹中找到了众多迄今已知的“中国之最”——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车辙、最早的铸铜作坊、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玉质礼器群……
1965年,陕西宝鸡的一位文物工作者从废品收购站淘出一个家伙,一经辨别,竟是西周早期的一尊青铜酒器,十年后在清理锈迹时才发现,尊内部还有12行铭文。
厉害的是,这是一则有纪年的铭文,122个字,清清楚楚地讲述了周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都城洛邑之事。因为这座尊是何姓贵族所筑,所以最终定名为何尊。
何尊铭文的发现不仅终结了史学家们关于周成王是否曾以洛阳为都的争论,更珍贵的地方在于,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四个字,这是“中国”一词迄今所知的最早的来历。
而这个最早的“中国”指的就是现在的洛阳。
归雁洛阳边
很多地方的老街都是仿古重修的,但洛阳老街是纯粹的原汁原味,沿街的房子大都是明清时期的遗存,没有富贵人家留下的厅堂宅院,只有属于普通百姓的人间烟火,因此才能很轻易地嗅到那遥远的纷呈与彷徨。
这是一份温情脉脉的保留。中国人的心底永远都埋藏着对老家的向心力,无论身处何方,一声“老乡”也总能如一只有力的手,给予底气、踏实与温暖。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洛阳老街承载的不只是一个人、一个地方的回忆,而是每个人都可以一眼读懂的故乡,仿佛曾经在那里出生,在那样的房子里居住,也曾在那里劈柴生火,烧上一壶热茶,然后耐心地等待着日落和归人,打磨着屋檐下平淡而真实的岁月。
不温不火,不紧不慢,这是老街,也是洛阳。
黄河流域有三座家喻户晓的古都,自西而东分别是西安、洛阳和开封。在中国历史上,它们都曾号令天下,鼎盛一时。而这三座古都在今天来看,却有着太大的反差。西安以深厚的底蕴吸引着人们的到来,也因日新月异涨姿势的经济腾飞不断聚焦着各方目光。對比西安,没有政策倾斜也没有交通支持的开封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再看居中的洛阳,各方面的发展都平平淡淡,乏善可陈。好像一盆配料丰盛的火锅,最终由于柴火不足,火候不够,而渐渐冷却成面目不清的一尊旧鼎。
对比这三座城市,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实:文化受制于经济,经济受制于交通,交通取决于政策——这大概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然而,政策毕竟是稀缺资源,它就像是一个跷跷板,不可能同时向两边倾斜。所以,要重现一个人人向往的神都洛阳,就要在这个规则之外另谋出路。文化或许是一个好的突破口,因为河洛文化之深厚久远,在中国无出其右,这无疑是一笔更珍贵、更稀缺的资源。
真心地希望,洛阳能用好手中的这张王牌,让每一个来到洛阳的人,都能清晰地感知五千年华夏文明之灿烂,和作为一个中华儿女的自信与骄傲。
(任羽天摘自微信公众号“地球旅客” 图/陈明贵)
洛阳有着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讲“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河洛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是无缘无故的。
从地形上看,这里地处九州腹心,享八方辐辏之利,且群山环抱,四水汇流,是一块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
河洛中的“河”是指黄河,“洛”是指洛河,这片土地上除了这两条大河外,还流淌着洛河的两条支流:伊河和涧河,四条河流冲积出了一块肥沃的小平原。平原之外高山屏列,群山阻而不塞,山脉间四通八达的缝隙成为进出洛阳的天然通道。若在这些地方设置关隘,平时可保商旅通行无碍,战时封关据险,就是拱卫洛阳的铜墙铁壁。
所以,古代帝王建都的备选名单里一定会有洛阳。至今,在洛河两岸不到40公里的范围内,还分布着夏、商、周、汉魏、隋唐五座都城遗址,“五都贯洛”的气势天下无双。
人们说起洛阳总喜欢拿西安来对比,长安和洛阳,这对中国文化史上的双子星座,同时也是王朝迭代中的难兄难弟。较之于长安,身处四战之地的洛阳所遭受的兵燹更甚,所以才有了司马光那一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独一无二的“神都”
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向称帝迈出了关键一步。在古代中国的认知环境中,一个女人要做皇帝,无异于逆天而行。要让天下人从心理上接受一个女皇帝,唯一的办法是让他们相信这是天命所在,是神的旨意。
在这方面武则天可谓用心良苦,称帝前,她找人在全国各地搞出很多祥瑞,话里话外都是要有女皇帝降世;最大的动作是在神都洛阳营建天堂和明堂,并向老百姓免费开放。
据史料记载,明堂有三层,高度在90米左右,中有通天柱上下贯通。而天堂有五层,从第三层就可以俯瞰明堂,天堂中还放有一尊大佛,仅佛像的小指就可容纳数十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大到人们不敢相信它们真的存在。直到1986年,在洛阳公交大楼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意外挖出了一个直径3.67米的巨型柱坑,人们才终于知道,天堂和明堂不仅仅是传说。
690年,武则天称帝,立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并改元天授,上尊号圣神皇帝。武则天取这样的年号和尊号,并以神都洛阳为国都,就是要昭告天下人:洛阳是天造地设的都会,她自己也是天选的统治者。
神都有多“神”
传说上古伏羲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里浮出一条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但河图不是黄河图,而是星河图,伏羲据此推演出了八卦,并成为《周易》的起源。大禹治水时,洛河里爬出一只神龟,不仅背着“洛书”,龟壳上的布局也给了大禹极大的启发,大禹因此治水成功,并依照洛书分天下为九州,制定出九章大法,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曰《洪范》。
河图洛书一向被奉为中华文明的源头,这些看似简单的排列,经推理演化后,实则反映了远古先民对宇宙万物的认知和理解。
以洛书为例,将圆点换成数字,得到这样一个排列:
规律一:这个排列的每一行、每一列以及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均为15,即:
4+9+2=3+5+7=8+1+6=15
4+3+8=9+5+1=2+7+6=15
4+5+6=2+5+8=15
没错,这就是《射雕英雄传》中瑛姑苦苦解了十几年的难题——三阶幻方。可以说,洛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幻方图,而且从1到9的三阶幻方,有且仅有这一种基本解。
规律二:最上一行和最下一行数字的平方和相等,最左一列和最右一列数字的平方和也相等,即:
42+92+22=82+12+62=101
42+32+82=22+72+62=89
规律三:把这九个数字看成一个三阶矩阵,这个矩阵的行列式等于360,是一个圆周的度数……
河图洛书中隐藏的数学规律还有很多。其实,真正令人惊讶的不是它们所展现出来的数学之美,而是在那个鸿蒙初开的混沌岁月,人们甚至还没能造出裤子,就用数圆点的方式找出了大自然隐秘的内涵。
不论是河图洛书还是阴阳五行,这些数理必然为河洛地区的先民们提供了斗转星移、四季轮转与生产生活的指引,也让这份古文明的开源踏踏实实、有理有据。
最早的“中国”
1959年,考古学家在洛阳偃师的二里头村发现了一处夏代都城遗址,经过60年的发掘研究,人们在这些遗迹中找到了众多迄今已知的“中国之最”——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车辙、最早的铸铜作坊、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玉质礼器群……
1965年,陕西宝鸡的一位文物工作者从废品收购站淘出一个家伙,一经辨别,竟是西周早期的一尊青铜酒器,十年后在清理锈迹时才发现,尊内部还有12行铭文。
厉害的是,这是一则有纪年的铭文,122个字,清清楚楚地讲述了周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都城洛邑之事。因为这座尊是何姓贵族所筑,所以最终定名为何尊。
何尊铭文的发现不仅终结了史学家们关于周成王是否曾以洛阳为都的争论,更珍贵的地方在于,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四个字,这是“中国”一词迄今所知的最早的来历。
而这个最早的“中国”指的就是现在的洛阳。
归雁洛阳边
很多地方的老街都是仿古重修的,但洛阳老街是纯粹的原汁原味,沿街的房子大都是明清时期的遗存,没有富贵人家留下的厅堂宅院,只有属于普通百姓的人间烟火,因此才能很轻易地嗅到那遥远的纷呈与彷徨。
这是一份温情脉脉的保留。中国人的心底永远都埋藏着对老家的向心力,无论身处何方,一声“老乡”也总能如一只有力的手,给予底气、踏实与温暖。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洛阳老街承载的不只是一个人、一个地方的回忆,而是每个人都可以一眼读懂的故乡,仿佛曾经在那里出生,在那样的房子里居住,也曾在那里劈柴生火,烧上一壶热茶,然后耐心地等待着日落和归人,打磨着屋檐下平淡而真实的岁月。
不温不火,不紧不慢,这是老街,也是洛阳。
黄河流域有三座家喻户晓的古都,自西而东分别是西安、洛阳和开封。在中国历史上,它们都曾号令天下,鼎盛一时。而这三座古都在今天来看,却有着太大的反差。西安以深厚的底蕴吸引着人们的到来,也因日新月异涨姿势的经济腾飞不断聚焦着各方目光。對比西安,没有政策倾斜也没有交通支持的开封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再看居中的洛阳,各方面的发展都平平淡淡,乏善可陈。好像一盆配料丰盛的火锅,最终由于柴火不足,火候不够,而渐渐冷却成面目不清的一尊旧鼎。
对比这三座城市,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实:文化受制于经济,经济受制于交通,交通取决于政策——这大概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然而,政策毕竟是稀缺资源,它就像是一个跷跷板,不可能同时向两边倾斜。所以,要重现一个人人向往的神都洛阳,就要在这个规则之外另谋出路。文化或许是一个好的突破口,因为河洛文化之深厚久远,在中国无出其右,这无疑是一笔更珍贵、更稀缺的资源。
真心地希望,洛阳能用好手中的这张王牌,让每一个来到洛阳的人,都能清晰地感知五千年华夏文明之灿烂,和作为一个中华儿女的自信与骄傲。
(任羽天摘自微信公众号“地球旅客” 图/陈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