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群的形成和巩固机制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siwe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环境下,网民以社群形式参与网络社交,也对所在的网络平台发挥着再塑造作用。本研究聚焦虎扑用户群体,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考察互联网社群在形成和巩固的过程中多个因素(共享性资源和社会支持、共享性实践、社群意识、共享性身份认同、参与行为、公民行为)相互影响的路径,进而探究互联网社群的形成和巩固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社群 虎扑用户 社群的形成和巩固
  在互联网环境下,网民基于共同的爱好或需求聚集在一起,组成不同的虚拟社区,建立社会纽带,并发展出集体意识,这就形成了互联网社群。网民以社群形式参与网络社交,也对所在的网络平台发挥再塑造作用。网络平台运营者也在逐步探索“社群经济”视角下的运营方式。本研究聚焦于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互联网社群——虎扑。虎扑是我国最大的垂直体育网络社区,至今已有16年历史;社群成员的兴趣、价值观特点鲜明且趋同程度较高,可以作为社群平台运营和成员行为研究的参考对象。本研究通过实证方法分析虎扑社群的建立和发展,进而探求互联网社群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期望能为互联网生态治理的重要议题——互联网社群作出理论贡献。
  一、文献综述
  在对互联网社群进行研究之前,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一)文献检索情况
  以“互联网社群”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的中文与外文文献,可将文献检索情况梳理如下。
  1.中文文献。国内学界对互联网社群这一新兴事物研究的时间不长,研究成果相对有限。2012年以前的研究文献较少,且以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为主,2013年后研究数量开始增加并逐步转向传播学领域。
  2.外文文献。国外对互联网社群的研究成果比国内丰富。以“virtual community”为关键词检索的SCI资源结果多达903篇。
  從研究内容和方向上看,国外文献更注重研究互联网社群中用户的行为,多用经验观察和数据累计的方法。研究的角度有认知因素对参与意向的影响、主导型用户在信息分享中的作用等。
  (二)已有研究达成的共识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对互联网社群进行研究所达成的共识可以总结如下。
  1.互联网社群的历史发展。社交网络兴起,互联网用户随之从将交流从现实迁移到线上。同时借由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社群在社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长期关系的共同体,并和越来越“现实”的社群越来越相似。
  2.互联网社群的主要特征。互联网社群具有以下特征:技术依赖性、时空无限制性、去中心化。互联网社群的产生和发展与网络技术进步密切相关。互联网的连通性打破了时空界限,互联网社群的成员也不再局限于血缘和地缘,能够实现即时交流和信息共享。互联网社群的形成常为自发性的聚集,因为共同的爱好、价值观、行为方式聚集成群体,并通过内部集体活动逐渐形成一种亚文化,形成“去中心化”的多元文化现象。
  3.互联网社群的社会影响。经济方面,建立和经营其消费对象的互联网社群可能成为企业商业活动的前提。社会消费行为、生产目标也会随之改变。
  文化方面,网络社群构建了多元的社会认同形态。社群成员持续互动,产生共同文化心理,并主动建构社会认同。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成员基于能力、影响力而不是运用权力完成自己的职责,从而构建更加平等、高效的成员关系。可见互联网社群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更关乎创造和发展。
  4.互联网社群行为规律。互联网社群以兴趣和情感为核心形成一种亚文化传播现象,让人员关系从技术连接发展为情感共振。社群成员因为共同的兴趣和信息需求聚合在一起,并在持续互动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观匹配,成功匹配者将形成对社群的文化认同和情感黏结,进而在这种认同和情感下进行更深层次的社会交往。由于网络的弱控制性,互联网社群成员的身份认同更加强烈,并能在网络中重塑自己形象。
  5.互联网社群组织管理。互联网社群内部意见的形成过程由群体的共同兴趣和利益主导,同时由意见领袖自由灵活地引导。
  (三)已有文献的局限和不足
  根据对已有文献的观察与总结,笔者认为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1.研究方向局限。目前针对互联网社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方面的社群营销,或利用社群扩散消费信息等。从传播学角度对社群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研究较少。
  2.研究对象局限。就社群本身的发展规律展开的研究典型主要为微信(包括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更体现信息分享性,并不具有集体文化。可见目前对集体文化明显、互动性更强的缺乏研究。
  3.研究方法单一。现有研究在探索社群发展规律时,部分文献以微博粉丝群、水木社区等文化型较为显著的社群作为研究对象。但研究方法多为单一的长度访谈或单一的问卷统计,变量因素的设定也缺乏权威理论模型的支撑,说服力不足。
  二、理论模型
  Nancy K. Baym将促进社群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归结为空间感、共享性实践、共享性资源和社会支持、共享性身份认同、人际关系这五大要素。施曼的《社会网络视角下虚拟品牌社群价值共创路径研究》在进行调查研究时所建立的概念模型,则是以中心性、社会交互联结、信任互惠原则、自我概念一致性为自变量,以社群价值、社群意识为中介变量,以顾客价值共创行为为因变量。
  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结合对虎扑社群进行预调研的具体情况,可得出本研究所使用的理论模型(见表1)。


  并提出8个基本假设:
  H1:共享性资源和社会支持(社群成员信息的共享和情感的互动)推动社群意识的形成。
  H2:共享性实践(社群成员共有的行为方式、语言方式)推动社群意识的形成。   H3:共享性实践(社群成员共有的行为方式、语言方式)促进共享性身份认同的形成。
  H4:共享性资源和社会支持(社群成员信息的共享和情感的互动)促进共享性身份认同的形成。
  H5:共享性身份认同能促使社群成员参与社群公共活动,做出参与行为,进而推动社群的形成。
  H6:社群意识能推动社群成员参与社群公共活动,做出参与行为,进而推动社群的形成。
  H7:共享性身份认同能促使社群成员进行社群建设,做出公民行为,进而推动社群的巩固。
  H8:社群意识能促使社群成员进行社群建设,做出公民行为,进而推动社群的巩固。
  三、问卷设置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为了明晰理论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组在对虎扑进行深入调研后,针对虎扑用户设计问卷,共回收401份有效问卷。随后使用Amos软件对各因素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1.初始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基于网络社群的巩固与发展建立理论分析框架,在Amos24.0中建立模型。F1因子代表共享性资源与社会支持;F2因子代表共享性实践;F3因子代表共享性身份认同;F4因子代表社群意识;F5因子代表用户的参与行为;F6因子代表用户的公民行为(见表2、3)。


  由结果可知,H7未通过检验,其他假设均通过检验。
  2.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由于H7未通过检验,因此删除“共享性身份认同—用户的公民行为(F3-F6)”路径。对参数进行再分析后,选择删除“社群意识—用户的公民行为(F4-F6)”路径,并增加“用户的参与行为—用户的公民行为(F5-F6)”路径。修正后所有路径均显著(见表4)。


  最终笔者得出以下传导图(如图1),用以描述各个因素如何互相影响,并如何作用于社群的形成和巩固。传导图中箭头的方向表示“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表示其影响系数。由此,互聯网社群形成和巩固的传导路径得以明晰。




  四、结论
  在互联网社群形成和巩固的过程中,有六个因素发挥着作用:共享性资源和社会支持、共享性实践、社群意识、共享性身份认同、参与行为、公民行为。
  1.共享性资源和社会支持。共享性资源和社会支持作为功能性因素使得社群能够吸引和留住成员,能促进社群意识和共享性身份认同的形成。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让社群从简单兴趣共同体转化为更稳定的利益共同体,提高成员对社群的满意度,促进社群意识形成;成员之间的社会支持促使社群成为文化共同体,使成员产生共享性身份认同。
  2.共享性实践。共享性实践也能促进社群意识和共享性身份认同的产生,并与“共享性资源和社会支持”相互促进。共享性实践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共同语言模式,并伴随共同规范的产生,当成员使用共同语言模式进行交流或按照共同规范开展活动时,对社群的归属感就不断加深,社群意识和身份认同感从而产生。成员通过参与共同活动,加入社群的公共生活,在更大规模上共享资源、进行情感互动。
  3.社群意识。社群意识能推动成员的参与行为,促进社群的形成。社群意识是成员主观需求和社群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表现为社群成员对参与体验、交互质量等多方面的感知。若匹配程度较高,成员便会产生满意、喜欢等情感,进而愿意继续在社群中参与活动。社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成员进行参与行为(浏览信息、评论发言等基本的共享和沟通行为)时,我们便认为社群已经初步形成。
  4.共享性身份认同。共享性身份认同能推动成员的参与行为,促进社群的形成。共享性身份认同作为群体归属感,能够更加清晰的划分本社群和其他社群的文化差异,从而促使成员愿意在认同感更强的本社群而非其他社群进行共享和沟通行为,有力推动成员参与行为的产生。社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成员进行参与行为(浏览信息、评论发言等基本的共享和沟通行为)时,我们便认为社群已经初步形成。
  5.参与行为与公民行为。我们将参与行为作为社群形成的标志,将公民行为作为社群巩固的标志。参与行为促进公民行为的产生,公民行为建立在参与行为的基础上,这也和社群“先形成、后巩固”的规律相符。社群公民行为表现为维护社群秩序、帮助其他成员等行为方式,能巩固成员之间的黏合性,达到维护社群组织和成员利益的效果。由于网络的弱控制性,要使成员做出社群公民行为,主动促进社群的巩固和发展,就必须以一定的参与度为基础。
  作者王兆昱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
  钟瑛琦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卢征宇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本科生
  本文系国家级资助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路曲.文化的冲突与认同的建构[J].学术界,2012(09).
  [2]李根强,方从慧.复杂网络视角下网络集群行为主体的观点演化研究[J].情报科学,2017(05).
  [3]余丽丽.网络社群的结构与行动机制探析[J].今传媒,2012(02).
  [4]林国源.网络社群平台的用户信任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4.
  [5]姚曦,李娜.认同的力量:网络社群的公共关系价值探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3).
  [6]张培培.重回“部落”?——互联网社群兴起的原因及其可能意义[J].东岳论丛,2017(12).
  [7]张华.网络社群的崛起及其社会治理意义[J].编辑之友,2017(05).
  [8]张丽雯.碎片的共鸣:网络社群中的语言传播规律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
  [9]蔡骐.网络社群传播与社会化阅读的发展[J].新闻记者,2016(10).
  [10]马忠君.虚拟社群中虚拟自我的建构与呈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6).
  [11]刘桂玮.网络社群行为与社群互动关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12]潘曙雅,张煜祺.虚拟在场:网络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J].国际新闻界,2014(09).
  [13]王艺璇.网络时代粉丝社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以鹿晗粉丝群体“鹿饭”为例[J].学术界,2017(03).
  [14]施曼.社会网络视角下虚拟品牌社群价值共创路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其他文献
摘要:5G时代的短视频领域正在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格局,其内容生产与运营策略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变革。本质上,用户思维、IP思维和产品思维是5G时代短视频内容生产和运营的核心策略。本文以李子柒现象为例,重点强调短视频生产过程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同时注重借助定位、策划和运营打造基于短视频内容的文化IP爆款。  关键词:短视频 5G时代 内容产品 李子柒  随着5G的应用与普及,移动互联网将进入速
期刊
“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为做好新时期网上舆论工作定向领航。作为国家一类新闻网站、江苏第一门户网站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融合发展的重要板块,中国江苏网紧抓时代机遇,以“影响力是奋斗出来的”为发展愿景,坚持高点定位,依靠创新引领,加快融合转型,激发每一位员工的活力、智慧与干劲,内容生产、融合发展、平台建设等协调并进,积极探索主流网媒融合转型的高质量发
期刊
2020年,中国新闻奖迎来了而立之年。30年来,中国新闻奖坚持正确导向,遵循传播规律,反映人民心声,记录伟大时代,成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形成了中国特色新闻事业奖励激励制度,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出了巨大贡献。  30年来,伴随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的变迁,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不断与时俱进,权威性、影响力与日俱增,已经形成了一套规则比较明确、制度比较完备、机制比较科学
期刊
上线已五年的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以下简称“交汇点”),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战略转型和融合发展的重要成果。“交汇点”旨在赓续新华日报82年红色基因,致力打造江苏移动媒体第一品牌。截至2020年4月,“交汇点”累计下载用户突破2600万,彰显出“聚合+原创”新闻与“政务+民生”服务的“媒质感”“党端范”。  “我们叫她这个名字,不仅是因为她的诞生地江苏,处于国家宏伟战略‘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上,更因为我们希
期刊
2020年是中国新闻奖设立第30年。作为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30年来,中国新闻奖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尊重新闻规律,充分发挥了对新闻工作者的激励、引导和示范作用,在持续引导新闻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鼓励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
期刊
这是穿越光与电、融合网与端的创新,这是书写媒体融合发展时代华章的变革,这是见证“虎踞龙盘今胜昔”的收获之旅!  在“数”与“云”扑面而来的今天,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壮大主流阵地影响力,引领主流思想舆论,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时代赋予媒体人的历史使命。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吹响了我国媒体融合发
期刊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经过分析,笔者认为融合传播呈现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不再是传播主渠道,但长时间还会是信息的主出口;经过新技术工具处理的信息更受用户关注,但真实公正永远是核心因素;单一传播不能形成“现象级”热点,立体传播是必选方案;普适性传播日趋式微,基于算法的定制化精准传播兴起;汇聚专业权威的意见成平台竞争的焦点,情绪化表达内容充斥平台影响良性发展;视频内
期刊
摘要: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暴发,作为首都南大门,保定迅速掀起了一场可歌可泣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保定日报》肩负党媒责任,用一手的新闻报道传递党和政府权威信息,传播科学理性的抗疫声音,记录一线抗疫人员的感人故事,凸显了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党媒的硬核价值。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抗疫报道 党媒价值 《保定日报》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2020年,
期刊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舆情一直试图干扰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其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影响方式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国际涉华网络舆情呈正负两面,但负面居多:主要体现在“阴谋论”盛行、新的“种族歧视”、非理性推测中国经济发展以及话语暴力攻击等方面,亟需建立涉华国际舆情的长效应对机制。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际网络舆情 新冠疫情  在互联网时代,国际网
期刊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主流媒体“四力”的一次实战检验,也是对媒体深度融合成效的一次验收。本文以邯郸日报社为例,从权威报道、全息化呈现、疫情发布、舆论引导和大数据报告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地方党媒如何充分运用融媒体阵营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独特优势,发挥舆论主阵地作用,成功完成抗“疫”报道。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新闻报道 党媒 《邯郸日报》  党媒融媒体平台在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上有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