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应用中,会带来各专业施工技术利用不集中、建筑材料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高效解决传统建筑行业施工带来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首先介绍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及流程,然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别从构件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三个角度,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展开研究,供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构件体系;施工流程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渗透,建筑行业中施工技术的信息化程度逐步加深,建筑工业化时代已然到来。预制装配式技术符合建筑工业化发展内容,其是将混凝土结构按照受力原则进行拆解,并在预制场进行预制生产,随后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施工方法,此法可提升建筑施工效率,提前完成工期,降低能源消耗量,符合当前建筑施工工程中的环保可持续理念。本文以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流程为理论基础,结合具体项目,分别对预制构件、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探究。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流程分析
  1.1模板制作
  1.1.1平托法模具
  指的是相应结构内的模具铸造工艺,其按照相应的混凝土强度在15mpa,脱模的过程中水平不断的提升。竖向组量可以形成整体的脱模生产,只有生产的垂直分量,翻转到相应的位置。垂直分量的状态需要固定组装,保证整个运输的便利化。
  1.1.2翻转台法模具
  模具剥离可以是水平方向,也可以是垂直方向,一般情况下,模具的制作过程更为复杂,对空间的需求更大。
  1.2钢筋笼的制作
  对于整个钢筋图的组件,加强条码的标签形式,每种钢筋图需要进行编号,利用钢桩装置钢筋笼,钢框架应按照组件进行相应的轮廓图,进而实现方便操作,利用预埋件将整个钢筋笼的制作流程进行分析,方便起重小车的升降。
  1.3预埋件安装及定位
  根据施工要求中对预埋件的要求,将预埋制品利用相应的起重设备及装置进行吊装,在吊装之前需要由相应的检验人员对其进行检验,理论上,使用这种方式能够考虑到模具的选择。选择和确定砖模具,将砖嵌的模具使用碾压条将其粘结在相应的分割工具上,利用相应的控制路线,进行相应的包装及节理。
  1.4浇筑混凝土成型
  混凝土材料控制在100~150mm,且处于正常的塌落范围内,当气温低于12摄氏度时,可以利用蒸汽养护,进而缩短整个产品的使用周期,得出相应的生产效率。浇筑混凝土需要一定的时间,控制在6小时最为合适,强度保持在15mpa。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2.1工程简介
  某住宅项目位于某城区CBD位置,地块编号为C-05-02,项目东侧和南侧紧邻城市主干道,项目整体建筑占地面积为24502㎡,总建筑面积为59863.23㎡,项目整体包括8栋18层住宅楼和1栋独立地下车库,本建筑项目部分使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使用率控制在19.0%左右,部分建筑结构达到30%。
  2.2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及安装
  建筑构件的质量决定了整体建筑项目质量的控制范围,本项目中构件类型主要包括无机夹心超薄式预制外墙板以及楼体部分、空调承载板和女儿墙等结构体系。
  2.2.1构件体系的深化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构件体系的深化设计主要包括构件本身和构件配置数量、起吊位置的布设等。其中构件自身设计中,应尽量选择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符合配筋比例的构件,且结构形式应简单、承载能力强。,尤其是在承载安装方式上,应具备安装作业简单、节约空间、经济性强等。
  针对装配式构件体系进行深化设计,以避免构件在作业现场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与现有的结构和配筋系统“相互打架”,从而高效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
  2.2.2无机夹心超薄式预制外墙板
  本项目中外墙板体系使用的是无机夹心超薄式预制外墙板,此种外墙预制结构体系能够提高使用的耐久性,可实现维护结构的保温、防渗防潮、可靠连接等特点和优势,同时可以实现主体建筑结构寿命延长,施工及结构构件体系的安全性能有所加强。
  2.3灌浆技术
  2.3.1灌浆准备工作
  在预制装配式住宅现场施工中,灌浆环节应首先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明确灌浆关键技术节点,清楚灌浆环节为不可逆性,结合操作演练,掌握灌浆整体技术应用步骤。其次,应备好器材,如砂浆搅拌机、手动注浆器和电子秤、容量器等设备。
  2.3.2灌浆工艺
  首先,应清除墙体表面结构,其次应平整的铺设高强度垫块、座浆料,安放墙体结构,同时应调整和固定墙体,做到搅拌注浆,实现灌浆,最后进行封堵作业。
  其中,在拌制注浆料的过程中,应首先准备好相应的器材,然后进行计量,应根据混凝土QV1100型材料,结合相应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设定注浆料在掺水为注浆料总重量的13%-14%。
  搅拌。向容量桶内倒入80%用量的水,逐步加入灌浆料,并用搅拌机搅拌3-4min,通过搅拌实现浆料呈现粘稠状态,然后加入20%水,搅拌1min后进行静置片刻,随着气泡排出,进行浆料的流动速度及温度指标的测试。
  灌浆。灌浆前应首先放入一个塑料袋,将质量合格的浆料倒入塑料袋中,并拧紧。将枪嘴结构对准套筒下的胶管结构,持续性的扣动胶枪进行注浆作业,直到溢浆时停枪。当上部有连续的气泡冒出后,视为注浆施工完成,随后进行注浆养护作业。
  2.4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本项目工程中的无机夹心超薄式预制外墙板的使用是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创新点之一,提升作业效率,使得施工质量得以加强。此外,在构件吊装施工中,采用了高精度的预制构件测垂传感尺,使得构件尺寸及组装过程中的整体构件尺寸精度可达1/1000以上,同時在吊装运输作业的过程中,渗透了智能化技术,可实现远程操控和监控,大大提升施工安全。利用钢框木组合结构体系,模板可拆卸,安装及拆卸灵活度加强。信息技术平台质量控制。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上,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实行了一系列完善的网络办公平台,通过实时监控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吊装、组装等施工流程,及时并准确的了解和掌握了项目整体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范围,为打造新型预制装配式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业化发展是以施工技术应用高效化、绿色环保化和耗能降低化为依据和条件,在实现建筑构件生产工艺流程化和标准化的过程中,同时要注重施工整体质量,从而实现建筑结构及体系的可量化管理,促进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信息化程度逐步提升。本文首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及流程进行分析,随后对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期望能够给建筑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冯金钰.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2x):1-2.
  [2]肖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22):123-123.
  作者简介:
  潘龙,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天津。
其他文献
【摘要】异形柱对建筑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有效结合,无论是应用性、美观性、灵活性都能对室内布置的需求给予了满足,有益于对居住环境进行改善。因此,本文针对异形柱施工工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异形柱;施工工法;高层建筑;应用分析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要求以及标准越来越高,所以对建筑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在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质量以及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
本文主要讲述了烧结机原料厂封闭改造项目工程的施工方案,具有借鉴作用,可在类似的改造中推广.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建设,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城市建筑项目建设速度愈来愈快的同时,平山造地、围湖造地等现象也对岩土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地基与桩基的处理作为整个岩土工程施工的核心,它与项目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结合岩土工程自身技术特点来做好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各项技术要点的分析为工程项目建筑使用寿命、使用质量的提高做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任何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都应该从素养的视角下来实施,英语也不例外.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本文提出了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加强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施工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节能性、环保性的提升,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实现施工成本的降低,提高整体工程的经济效益。应用绿色施工技术,还有利于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避免对周围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影响,促进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有效应用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人们环保意
今天早晨笑笑離开家去上学时,家里的时钟是7时55分。笑笑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学校。到学校时,她见校门口的时钟是8时10分。因数学作业忘在了家里,于是她立刻又以同样的速度跑回家,到家时,家里的时钟是8时15分。  小朋友,你知道学校的时钟与笑笑家里的时钟哪个快吗?快多长时间呢?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加快,国内建筑行业也是日新月异。行业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深基坑支护技术也就成为了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一种实用理念。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是深基坑,而深基坑的支护则是重要的施工保障。在深基坑支护的实际操作中,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加强施工管理,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与安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确保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进程和安全性,不断地推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