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袖珍”这个词一直和规模庞大的基金没有什么关系,但现在的基金队伍中,却不乏袖珍型基金的身影。它们的规模往往只有几千万元,不但不能给基金公司带来效益,甚至还赔钱。
“规模过小,对基金投资构成极大危害。由于持有人户数较少,公司要时刻应付申购赎回,基金经理无法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实现组合配置和有效分散风险,单位份额费用又很高,各方面都会陷入被动!”北京一基金分析师对袖珍基金的命运表示担忧。
袖珍基金有点猛
从去年新基金分类审批制度开始实施,基金发行就进入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2010年就新发基金147只,而今年的情况更是明显,仅上半年就发行了106只新基金,公募基金的数量也突破800只大关,达到810只。
基金的数量是大幅增加了,但规模却在一路萎缩,袖珍基金成群出现。根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6月30日,目前共有23只基金资产规模在l亿元之下。其中申万菱信盛利配置和天治稳健双盈分别只有0.1497亿元和0.528亿元,成为上半年最为袖珍的两只基金。
就基金公司规模而言,目前管理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公司只有6家,另有17家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小于百亿,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和金元比联基金在10亿以下。去年7月份成立的纽银梅隆西部基金,目前不到10亿的规模尚在情理之中,但2006年11月份成立的金元比联仍然挣扎在10亿元以下。赔本赚吆喝
从基金发行的成本来说,单只新基金的发行成本在二三百万元附近,加上运营、人员、持续营销等费用,新发基金在10亿规模之下,基金公司等同于亏本。
现在需要支付给渠道的费用增加,管理费的实际收取只占基金规模的1%甚至更低。以一个1亿份规模的基金为例,一年最多也只能为基金公司提供100万元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可能还不足以支付基金经理的薪酬,如果算上其它的营运成本,公司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的。
“对于那些2009年之后发行的QDⅡ基金,基金公司其实都是在‘赔本赚吆喝’。”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目前QpⅡ基金经理年薪基本都在300万元以上。如果次新QpⅡ基金的规模不足3亿元,其每年能收取的管理费,还不够支付一个QpⅡ基金经理的年薪。
同样,A股基金也面临这样的问题,那些规模只有一两亿元的基金,每年收取的管理费还不够给基金经理和相关研究人员发工资。
赔钱的袖珍型基金,为什么不清盘呢?
“再赔钱也不可能清盘,现在还没有哪个基金清盘的。一旦清盘,对公司的名誉损失太大了,所有媒体都在盯着,看哪个公司第一个清盘。”上海的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深圳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了这样的担忧:“比规模小更可怕的是,因为投资者担心流动性风险甚至清盘风险,他们往往不愿申购规模过小的基金。这样,袖珍基金更加无人问津,势必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大多分析师在推荐基金时,也都会考虑规模大小,规模太大和太小都不会推荐,道理很简单:规模大了,难以做出超额收益;太小了,波动较大,也面临流动性风险。
为什么有那么多袖珍基金?
袖珍基金主要有两类,一是已经成立的次新基金,其中有些是遭遇封闭期结束后大规模赎回而形成的;另一种是正在发行的新基金,由于发得不好,导致规模很小。
据专业人士分析,次新基金出现快速缩水而成为袖珍基金,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是募集时,有不少资金属于相关方面的友情赞助,一旦封闭期结束就会赎回。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基金的收益率,上半年大部分基金业绩不佳,而同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远远高于基金,致使基金的资金被大大分流。还有,目前基金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特点不鲜明,致使一些客户赎回次新基金而转买新基金。
新基金发行不赚钱,可是新产品的发行还是不断,这是为什么?
现在基金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在发新基金,自己不发的话,市场占有率就会被别的公司抢走。发行新产品就是拼命砸钱,来获得市场占有率。
“规模过小,对基金投资构成极大危害。由于持有人户数较少,公司要时刻应付申购赎回,基金经理无法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实现组合配置和有效分散风险,单位份额费用又很高,各方面都会陷入被动!”北京一基金分析师对袖珍基金的命运表示担忧。
袖珍基金有点猛
从去年新基金分类审批制度开始实施,基金发行就进入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2010年就新发基金147只,而今年的情况更是明显,仅上半年就发行了106只新基金,公募基金的数量也突破800只大关,达到810只。
基金的数量是大幅增加了,但规模却在一路萎缩,袖珍基金成群出现。根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6月30日,目前共有23只基金资产规模在l亿元之下。其中申万菱信盛利配置和天治稳健双盈分别只有0.1497亿元和0.528亿元,成为上半年最为袖珍的两只基金。
就基金公司规模而言,目前管理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公司只有6家,另有17家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小于百亿,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和金元比联基金在10亿以下。去年7月份成立的纽银梅隆西部基金,目前不到10亿的规模尚在情理之中,但2006年11月份成立的金元比联仍然挣扎在10亿元以下。赔本赚吆喝
从基金发行的成本来说,单只新基金的发行成本在二三百万元附近,加上运营、人员、持续营销等费用,新发基金在10亿规模之下,基金公司等同于亏本。
现在需要支付给渠道的费用增加,管理费的实际收取只占基金规模的1%甚至更低。以一个1亿份规模的基金为例,一年最多也只能为基金公司提供100万元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可能还不足以支付基金经理的薪酬,如果算上其它的营运成本,公司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的。
“对于那些2009年之后发行的QDⅡ基金,基金公司其实都是在‘赔本赚吆喝’。”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目前QpⅡ基金经理年薪基本都在300万元以上。如果次新QpⅡ基金的规模不足3亿元,其每年能收取的管理费,还不够支付一个QpⅡ基金经理的年薪。
同样,A股基金也面临这样的问题,那些规模只有一两亿元的基金,每年收取的管理费还不够给基金经理和相关研究人员发工资。
赔钱的袖珍型基金,为什么不清盘呢?
“再赔钱也不可能清盘,现在还没有哪个基金清盘的。一旦清盘,对公司的名誉损失太大了,所有媒体都在盯着,看哪个公司第一个清盘。”上海的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深圳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了这样的担忧:“比规模小更可怕的是,因为投资者担心流动性风险甚至清盘风险,他们往往不愿申购规模过小的基金。这样,袖珍基金更加无人问津,势必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大多分析师在推荐基金时,也都会考虑规模大小,规模太大和太小都不会推荐,道理很简单:规模大了,难以做出超额收益;太小了,波动较大,也面临流动性风险。
为什么有那么多袖珍基金?
袖珍基金主要有两类,一是已经成立的次新基金,其中有些是遭遇封闭期结束后大规模赎回而形成的;另一种是正在发行的新基金,由于发得不好,导致规模很小。
据专业人士分析,次新基金出现快速缩水而成为袖珍基金,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是募集时,有不少资金属于相关方面的友情赞助,一旦封闭期结束就会赎回。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基金的收益率,上半年大部分基金业绩不佳,而同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远远高于基金,致使基金的资金被大大分流。还有,目前基金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特点不鲜明,致使一些客户赎回次新基金而转买新基金。
新基金发行不赚钱,可是新产品的发行还是不断,这是为什么?
现在基金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在发新基金,自己不发的话,市场占有率就会被别的公司抢走。发行新产品就是拼命砸钱,来获得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