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深层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ui19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减负”一直是教育改革中的顽疾,社会各方对其质疑颇多。 “减负”为何效果甚微?归根结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和核心是什么?本文通过学生“减负”这一现象,分析出其收效甚微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减负” 教育不平等 教育公平
  我国的教育领域一直关注着学生负担与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但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21世纪的今天,“减负”历程许久却收效甚微,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阻碍和抵制。尽管如此,教育领域仍就“减负”做着不懈的努力。
  一、“减负”的实施
  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再出重拳治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新拟定《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在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
  截止2013年8月29日,教育部通过电子邮件、传真、信件等方式,共收到正式意见建议为5956件。其中,90%以上对教育部拟出台减负规定表示支持,认为教育部将制定减负十条规定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直面现实问题,措施很具体,出发点很好,减负深得人心。51.9%的公众对减负十条规定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对减负规定中的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等规定均表示了高度的认可。
  不同意见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留不留作业问题,大多建议还是倾向于小学高年级应该适当留些作业,另外,有48.1%的公众分析了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表达了对减负工作的期盼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愿望。
  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深层原因
  学生负担过重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小学如此,初中,高中只会更甚。在高度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减负”依旧是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减负”政策虽然一直在实施,并且不断更新,可事实上多数学生都把课业负担转移了,学校作业少了,但为了使成绩不落后于别人,课余各种补习班的负担填补了学校的作业空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一)社会各方的目的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1.家长的望子成龙
  很多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起步时就要孩子进入优秀的学校,优秀的幼儿园、优秀的小学、优秀的中学。从课业到特长,加班加点地学习。 “减负”自哪一步开始?家长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担心自己的孩子小学时期轻松,面对初中阶段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增多的学习任务,竞争力无从谈起,允许“减负”么?
  2.教师的责任与绩效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与义务,但在中高考制度的指挥棒下,学生的命运使得教师教书的责任越来越重,“减负”是否被认为不负责?在部分学校中,教师的绩效与学生的成绩紧密相连,教师负担很重,学生如何“減负”?
  3.学校的名誉
  “减负”政策并非初始实施,但各个学校却并未处处落实,并且为了生存和发展,以违反“减负令”求得自身的升学率的提高,名誉的打响,以更好的吸纳优质生源。新“减负”十条的出台无疑为当下的小学带来改革风潮,同时对于尚未有“减负”政策的中学,如何处理中小学间的衔接,是否中学就不“减负”等问题也是中学需要考虑与处理的。
  在我国半个多世纪的“减负”历程中,正是由于教育各相关方存在着不同的忧患,这作为外部原因,导致“减负”的实施一直是个顽症,许多“减负”政策被架空,收效甚微,形成了“减负”困境。如今,在新的“减负”十条出台之际,这种困境阴影也势必使得 “减负”十条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
  (二)教育不平等问题,即教育公平问题
  为什么学生之间竞争如此激烈?归根到底是因为教育的不平等。
  所谓教育不平等,是相对于教育平等而言的,是指教育领域内的一种不平等状态,从对象来看,既包括个人之间的不平等,也包括人口群体间的不平等。从逻辑顺序来看,应该包括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过程不平等和教育结果不平等三个层次的含义。
  教育不平等从很多方面得以体现。我们国家的教育不平等着重体现在地区间、城乡间、阶层间、性别间、学校间。学生身处于中国的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地方发达还是穷困,身处城市还是农村,学生的家庭背景如何,学生的性别,以及学生所在地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如何,等等,上述这些因素都决定着学生能够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学生的课业负担之所以超负荷,大多由于家长和学校为争夺国内稀缺的教育资源而进行的过度竞争。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所谓的重点学校,看重的是重点学校的师资水平。归根到底,还是教育部平等。所以,仅仅是数量型的减负只是初级的、外在的方式,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在于质量减负,即教育公平问题的合理解决。
  三、如何真正让学生“减负”?
  “减负”作为一个教育话题,与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为了可以尽量使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被均衡地被满足,我们很有必要合理地解决“减负”这个具体的教育价值问题。如何能够让学生真正减掉课业负担?有以下几点。
  (一)机会公平
  1.教育起点的公平
  教育起点的公平性对整个社会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就很难实现。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人都应获得平等起点的教育机会。
  目前,城市中家境殷实、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的子女明显优先享受着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使得普通群众,特别是社会地位较低的阶层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十分堪忧,进而为了争抢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为了能真正的给学生们“减负”,国家的教育资源向处于弱势的地区和人群倾斜,地方政府也要尽力弥补自身教育发展中薄弱环节,同时,完善依法治教,在贯彻落实《教育法》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促进教育机会的人人平等。
  2.教育过程的公平   主要指利用教育资源的机会平等,学校中的教学资源、师资配备等应是平等的。但目前,国内的教育资源明显分配不平均,整个社会大发展仍是以效率优先,并未合理兼顾公平。这使得学生们在教育过程并未享受到平等的资源利用机会,强势学校的学生势必在师资、硬件设备、最新资讯等各方面都占据优势,并直接影响着以后的发展。为了得以进入强势学校,学生们只有不断的加重课业负担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所以,为了能真正给学生“减负”,国家应进行教育资源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因地制宜的进行教育投入,构建教师保障体系以促进师资在城乡间合理流动,保障学生教育过程的平等。
  3.教育终点的公平
  学生们都应获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平等。成功,就是一个人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作为学生,真正发挥自身的某项潜能就是最大的成功。而如今,中国人的成功观有些许怪异,普遍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是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周围的人判定的。作为学生只有考上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才是成功,这是狭隘的成功观念。因此家长们很有必要摒弃现有观念里不科学的部分,树立正确的成功观,让孩子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才有助于切实减轻学生们的负担,才是真正的成功。
  (二)评价标准多元化
  目前,考试成绩成为了考量学校、老师和学生的主要标准,这必然会导致功利性的学习。在这种压力之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必然超负荷。所以,“减负”之时应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1.学生的评价标准
  对于学生的评价,相对于成绩评价来讲,更多的应是素质评价。现已缺乏对品德教育、人文教育和创造力培养的有效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重心完全在考试成绩,学生的课业压力自然无限增大,负担也随之而来。
  我國已推行素质教育多年,旨在养成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关于学生的评价标准的确定,应与学生的成长经验、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目前,各大学开始自主招生,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其制定了一些特色测试板块以更好的评价学生在某方面知道掌握和运用能力上的表现。这是改革传统高考制度的一大尝试。随着单一考试机制的打破,学生“减负”也会明朗许多。
  2.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标准
  过分强调学校之间的竞赛排名,仅通过学生成绩来对教师进行绩效考评,教育主管部门频繁地来评估、监督、检查教师,给教师做评比和评分。这些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全部通过课业转移给了学生。此刻的学生“减负”也应是学校和教师的“减负”。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和教师考核标准是我们逐步探索和实践的。
  总之,学生“减负”问题虽说是个教育问题,但也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紧密相连,政府起主导作用之余,经济和文化抓手也相继辅助,这样,教育才能广范围的相对公平。只有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学生才能真正“减负”。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分析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J].教育研究,2007.02
  [2]孙宏艳.减负的核心是教育公平[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09.
  [3]瞿博.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07.07.
  [4]谢利民.我国半个世纪“减负”问题的历史回溯与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9.
  [5]程晗.对“减负”的理性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05.
  [6]尚靖君,王小溪.教育公平实现的困境与出路[J].外国教育研究,2012.04.
  作者简介:刘玉娇,女,1990年7月出生,北京人,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这么多年以来,作为普通数学教师的我,有着太多的困惑,其中困扰我多年的一个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将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  随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的课改核心理念的影响下,我校提出的“以展示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让我豁然开朗。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型,和谐而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让人感到有一种乐趣,能体现探究的快乐,能体验合作的愉快,能品尝成功的
期刊
我们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文本内容制定相宜的教学流程,才会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缺失了语文的韵味,缺乏了过程的趣味,那语文课简直味同嚼蜡。我们只有是容多种角色于一体的集大成者,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怀。  角色 设计师 心理医师  每日疲惫于分数决定教师一切的评价制度下,紧张于众多家长和学校领导的期待中,越来越感觉
期刊
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为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刺激,可促使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共同参与,使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多媒体 生物教学 兴趣 直观  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是当今生物教學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伴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只有创新教学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启学生的创新大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造性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思维训练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决定了搞好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语文课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
期刊
众所周知,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诸多的因素,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我校在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的工作中,牢固树立“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师生,努力构建积极向上、生动活泼及富有特色的校
期刊
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工程的实施,多媒体技术也进入了教学领域,并未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和运用,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兴趣高和效率快的目标。尤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先进的多媒体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
期刊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要把最好的教育给我们的孩子,那么,这“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  小学数学 创造思维 培养  一、创新学习教学实施策略  (一)强化合作学习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具體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第二,让学生主动参
期刊
英语课堂问题的运用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阅读课教学中的三个不同阶段(即Pre-reading阶段、While-reading阶段和 Post-reading阶段),阐述如何提出适时、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帮助下有效地运用问题策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正确运用阅读策略。  阅读理解 现状 改革技巧 能力 教学改革  阅读过
期刊
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一种交际能力,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更为日常交际打下坚实基础。鉴于听力测试已成为高考的一个重要考查部分,所以搞好英语听力教学,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是每位英语教师都为之高度重视的课题。  高中英语 听力教学  一、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听力听能的因素  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认为影响学生听力听能的因素主要包括:  (一)语音基础知识不熟。高中学生往往由于英
期刊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它能使数学教学充满人文气息和情趣,使学生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和乐趣,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可见,新课改下的教学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  数学 文化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及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作用  美国学者怀特认为:“文化的特征是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并不依赖个人意识,个人通过学习其他个群体的习俗、信仰和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