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培养好一名贫困学生,就能带动一户贫困家庭脱贫,造福一个贫困村落。要想真正斩断贫困地区的穷根子,教育扶贫定当是基础,是途径,是希望。
转眼两年时间过去了,在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第一书记工作队和桃墟镇双方共同努力下,当地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如启明星般指引脱贫攻坚纵深开展。
那時的冷,那时的暖
石洁的思绪经常回到过去那些岁月。
1992年,带着对故乡的惦念,石洁回到母校桃墟中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刚开始,学生在砖瓦房里上课。“夏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学生的手冻裂了。奋斗中的贫寒孩子,让人感动,也让人心酸。”
“后来建的学校教学楼是楼板房,逐渐老化,存在危险,铁窗不挡风,虽也有烧炭取暖,但没有什么效果。”
学生一边上课,一边搓手,她不得不经常停下来,让学生搓五分钟手。寒门学子求学的场景,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卷。破旧的衣服,老旧的房子,昏暗的灯光,寒风吹得桌上的书哗哗响。恶劣的环境,虽然未影响孩子们的信念和勇气,但是一定要拿鸿鹄之志、求知之心跟寒冰比谁更坚硬吗?
有一年冬天,一个学生的手冻裂了,一边流血,一边学习。石洁走过去,抚摸她的手,问她冷不冷。学生眼里噙着泪,摇头说不冷。
这一幕,印在了师生两人的心里。就在前几天,已在俄罗斯留学的这位学生给石洁发微信,说:“老师,您当年抚摸我的手的瞬间我依然记得,像妈妈一样温暖。现在条件好了,我的手再也不冻了。”
石洁也激动地给她发去几张学校图片,告诉她:“现在学校条件也好了,像你一样,再也没有学生感到冷了。”
石洁发的照片,就是桃墟中学新建的教学楼。
2017年,第一书记来到桃墟后,首先了解当地教育情况。桃墟中学三座“颤巍巍”的楼板房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这三栋楼板房,最早的建于1995年,都已成了危房。镇政府和学校一直想改造,但苦于没有资金,无法实现。
“我们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272人。学校的规划甚至考虑到了二孩放开后,满足更多孩子学习需求。”桃墟中学校长赵树东清晰记得,在桃墟中学提升规划会上,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高建军的那次表态——“要瞄准下一代,从娃娃抓起,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够有学上,有书读,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第一书记积极向委里汇报,迅速协调资金1140万元,新建10000平方米的教学楼,第二年就建成并投入使用。另外按照国家标准建设300米的环形跑道和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也即将完工。
一边上课,石洁一边指着正在建设中的教学楼,动情地告诉学生们:“以后我们在那里上课,一定会有大大的窗子,一定会很暖和。”
新教学楼,新起跑线
搬家那天,像过节一样,整个学校沸腾了。
许多村民前来凑热闹,许多教师把消息发到朋友圈,引来一些在县城学校工作的教师的羡慕。那种喜悦,比自己搬家还高兴。
“新教学楼有10000平米,比过去多2000平米,按照国家最高标准建设,是蒙阴所有学校中的第一大楼,每个教室84平米,楼道3.2米,都远超一般标准。”赵树东介绍。
孩子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前几天来寒潮,很冷,但学生平时也不用穿羽绒服,大功率的空调,窗子密封又好,很温暖。”石洁说。
当前农村条件依然不能完全改善,很多孩子家里取暖条件不足。放学后,很多人在温暖的教室里继续学习,久久不愿离去。
见证30年乡村学校变迁的石洁,再次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政府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跟城里的学校没有任何区别,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农村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九年级的李丽恰好赶上了新教学楼的使用,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住在同样温暖的宿舍里,她告诉本刊记者:“我们不会辜负老师的教导,国家的期望,明天会更加美好。”
硬件改善了,软件也在不断提升。
2018年10月22日,为丰富孩子假期生活,第一书记工作队协调省科技馆与省广播电视台,将科普大篷车请到了桃墟镇中心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为了让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第一工作队提前考察了从高速出口到中心学校校园的路线,防止架空线路、限高杆、大门等阻碍大篷车行驶;对拆除改建过程中的校园进行了清理,为大篷车展映开辟了场地;协调镇党委政府对场地电压、卸车、展览秩序进行了布置,对工程师、司机食宿进行了妥善安排,保障了活动顺利开展。
大篷车设置了“电磁现象”“运动与力”“机械传动”“视觉体验”“数学思维”“材料科学”等22件科技展品。在展映现场,孩子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围着展台,驻足观看了解、动手操作,在“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过程中尽享了一场“科技盛宴”,高年级的同学还现场排队走进大篷车,观看了一场精彩的4D特效电影。
多重举措,让贫困学子圆梦成才
知识改变命运,尤其是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来说,教育也是改变他们命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贫困学子圆梦成才,第一书记通过多种措施“扶智”脱贫。
在桃墟镇,第一书记任职的7个村都存在教育硬件设施不足的情况,多个村没有幼儿园。为此,第一书记工作队积极向委里汇报,在最短时间内争取资金支持1300万元,除桃墟中学外,还新建了魏城社区、阎庄村、陡山社区、安康村4个幼儿园,即将投入使用。
第一书记争取到了省体育局支持的102万元资金,用于建设村民体育健身广场,并配备了健身器材和照明设备,为村民锻炼、跳广场舞、儿童玩耍和学生娱乐提供了场地和设施。同时,为幼儿园协调智力开发的玩具;为小学赠送多批图书;对贫困生进行资助,每人每年有600-1000元的助学金。邀请山东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等高校连续两年到村支教。一批批支教老师的加入,给学校带来了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理念,为教师提供了在校内就可以向专家学习的有利条件,为学校探索出了一条破茧发展之路,“如星之光指引前行”。
“第一书记给桃墟教育带来的变化太多了。以我们的学校为例,为方便教师日常学习,支援的教师们课堂常年开放,随时欢迎我们观摩听课;在每周举行的教研活动中,他们也是积极建言献策,把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给我们。”赵树东说。
第一书记们还把目光放到整个蒙阴县,包括桃墟镇在内,总共争取资金5000多万,帮助蒙阴县实验中学、蒙阴县育秀中学等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培养好一名贫困学生,就能带动一户贫困家庭脱贫,造福一个贫困村落。要想真正斩断贫困地区的穷根子,教育扶贫定当是基础,是途径,是希望。
转眼两年时间过去了,在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第一书记工作队和桃墟镇双方共同努力下,当地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如启明星般指引脱贫攻坚纵深开展。
那時的冷,那时的暖
石洁的思绪经常回到过去那些岁月。
1992年,带着对故乡的惦念,石洁回到母校桃墟中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刚开始,学生在砖瓦房里上课。“夏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学生的手冻裂了。奋斗中的贫寒孩子,让人感动,也让人心酸。”
“后来建的学校教学楼是楼板房,逐渐老化,存在危险,铁窗不挡风,虽也有烧炭取暖,但没有什么效果。”
学生一边上课,一边搓手,她不得不经常停下来,让学生搓五分钟手。寒门学子求学的场景,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卷。破旧的衣服,老旧的房子,昏暗的灯光,寒风吹得桌上的书哗哗响。恶劣的环境,虽然未影响孩子们的信念和勇气,但是一定要拿鸿鹄之志、求知之心跟寒冰比谁更坚硬吗?
有一年冬天,一个学生的手冻裂了,一边流血,一边学习。石洁走过去,抚摸她的手,问她冷不冷。学生眼里噙着泪,摇头说不冷。
这一幕,印在了师生两人的心里。就在前几天,已在俄罗斯留学的这位学生给石洁发微信,说:“老师,您当年抚摸我的手的瞬间我依然记得,像妈妈一样温暖。现在条件好了,我的手再也不冻了。”
石洁也激动地给她发去几张学校图片,告诉她:“现在学校条件也好了,像你一样,再也没有学生感到冷了。”
石洁发的照片,就是桃墟中学新建的教学楼。
2017年,第一书记来到桃墟后,首先了解当地教育情况。桃墟中学三座“颤巍巍”的楼板房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这三栋楼板房,最早的建于1995年,都已成了危房。镇政府和学校一直想改造,但苦于没有资金,无法实现。
“我们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272人。学校的规划甚至考虑到了二孩放开后,满足更多孩子学习需求。”桃墟中学校长赵树东清晰记得,在桃墟中学提升规划会上,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高建军的那次表态——“要瞄准下一代,从娃娃抓起,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够有学上,有书读,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第一书记积极向委里汇报,迅速协调资金1140万元,新建10000平方米的教学楼,第二年就建成并投入使用。另外按照国家标准建设300米的环形跑道和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也即将完工。
一边上课,石洁一边指着正在建设中的教学楼,动情地告诉学生们:“以后我们在那里上课,一定会有大大的窗子,一定会很暖和。”
新教学楼,新起跑线
搬家那天,像过节一样,整个学校沸腾了。
许多村民前来凑热闹,许多教师把消息发到朋友圈,引来一些在县城学校工作的教师的羡慕。那种喜悦,比自己搬家还高兴。
“新教学楼有10000平米,比过去多2000平米,按照国家最高标准建设,是蒙阴所有学校中的第一大楼,每个教室84平米,楼道3.2米,都远超一般标准。”赵树东介绍。
孩子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前几天来寒潮,很冷,但学生平时也不用穿羽绒服,大功率的空调,窗子密封又好,很温暖。”石洁说。
当前农村条件依然不能完全改善,很多孩子家里取暖条件不足。放学后,很多人在温暖的教室里继续学习,久久不愿离去。
见证30年乡村学校变迁的石洁,再次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政府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跟城里的学校没有任何区别,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农村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九年级的李丽恰好赶上了新教学楼的使用,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住在同样温暖的宿舍里,她告诉本刊记者:“我们不会辜负老师的教导,国家的期望,明天会更加美好。”
硬件改善了,软件也在不断提升。
2018年10月22日,为丰富孩子假期生活,第一书记工作队协调省科技馆与省广播电视台,将科普大篷车请到了桃墟镇中心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为了让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第一工作队提前考察了从高速出口到中心学校校园的路线,防止架空线路、限高杆、大门等阻碍大篷车行驶;对拆除改建过程中的校园进行了清理,为大篷车展映开辟了场地;协调镇党委政府对场地电压、卸车、展览秩序进行了布置,对工程师、司机食宿进行了妥善安排,保障了活动顺利开展。
大篷车设置了“电磁现象”“运动与力”“机械传动”“视觉体验”“数学思维”“材料科学”等22件科技展品。在展映现场,孩子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围着展台,驻足观看了解、动手操作,在“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过程中尽享了一场“科技盛宴”,高年级的同学还现场排队走进大篷车,观看了一场精彩的4D特效电影。
多重举措,让贫困学子圆梦成才
知识改变命运,尤其是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来说,教育也是改变他们命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贫困学子圆梦成才,第一书记通过多种措施“扶智”脱贫。
在桃墟镇,第一书记任职的7个村都存在教育硬件设施不足的情况,多个村没有幼儿园。为此,第一书记工作队积极向委里汇报,在最短时间内争取资金支持1300万元,除桃墟中学外,还新建了魏城社区、阎庄村、陡山社区、安康村4个幼儿园,即将投入使用。
第一书记争取到了省体育局支持的102万元资金,用于建设村民体育健身广场,并配备了健身器材和照明设备,为村民锻炼、跳广场舞、儿童玩耍和学生娱乐提供了场地和设施。同时,为幼儿园协调智力开发的玩具;为小学赠送多批图书;对贫困生进行资助,每人每年有600-1000元的助学金。邀请山东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等高校连续两年到村支教。一批批支教老师的加入,给学校带来了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理念,为教师提供了在校内就可以向专家学习的有利条件,为学校探索出了一条破茧发展之路,“如星之光指引前行”。
“第一书记给桃墟教育带来的变化太多了。以我们的学校为例,为方便教师日常学习,支援的教师们课堂常年开放,随时欢迎我们观摩听课;在每周举行的教研活动中,他们也是积极建言献策,把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给我们。”赵树东说。
第一书记们还把目光放到整个蒙阴县,包括桃墟镇在内,总共争取资金5000多万,帮助蒙阴县实验中学、蒙阴县育秀中学等学校改善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