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91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受高考、课时安排的冲击与教师观念的影响,究竟应该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突出新课程理念,又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呢?下面谈谈我对化学课堂教学的粗浅思考。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陈述
  根据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每天备课都要制定教学目标。在化学教学中,只凭经验和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认为讲完规定的教材内容就达到了教学目标,这是对教学目标的功能缺乏认识。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陈述化学教学目标时词语表述要清晰,行为目标陈述时行为动词选择要恰当。案例1:氨气制取的研究。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方法和验证方法。问题诊断:“了解”表述不具体,难以评价。将“了解”改成“能说出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将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装置、收集方法和验证方法技能目标改成“初步学会”,这样就比较具体,也可评价了。化学课程标准中虽然将“了解、理解”等动词也列入可供选择的教学目标行为动词中,但我们无法得知学生的学习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理解或了解”,我们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可将理解等行为动词再具体到可测量、可评价、可操作、具体而明确的行为动词。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将直接决定着新课程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
  问题引领,激发思维。新课程理论十分重视试题情境的真实性,即重视把问题连同某个真实情境一道呈现给学生,通过真实情境素材形式问题,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能力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应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内需的高手。一个好的问题能唤醒学生的沉睡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预设或埋伏一连串能够激发学生想像情感等兴奋点。使教材内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能力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盐类水解”的教学中,我课前准备好一组溶液,先让学生测定它们的PH值,由实验现象,给学生创设一真实的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我再在导学案上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①从实验结果显示盐溶液是不是一定呈中性?②盐溶液中有没有H 、OH?它们来源于什么物质电离,电离出来的H 、OH浓度是否相等?③它对水的电离产生怎样的影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的过程。④想一想往水中加入哪些盐会促进水的电离?哪些物质会抑制水的电离?⑤哪些盐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满足什么条件?⑥课后拓展: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这一问题组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验验证,对问题的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自然而然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应将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降低难度,使问题解决与学生的思维深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性
  实施过程和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从现实的教学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有开展教学活动,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有效互动,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与小组互动、小组与小组互动等,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好事情。有效的内容分组讨论、课堂提问,教师首先明确提问的目的,课堂提问决不仅限于对已学知识的检测巩固,更重要的是诊断学生头脑中的假设,刺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停顿,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对化学用语的表达与运用是学生化学学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我们虽已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没有采用板书书写,通常采用投影形式,没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强化化学用语的表达和应用,学生在化学用语的表达上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教师有板书,但板书书写不规范。课堂板书很少,甚至出现无板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学生顺着课件的播放,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使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当然,随着教学技术的提高,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等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但课堂教学的严谨规范应与探究兴趣相结合,而不是严肃、死板。
  五、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
  教学反馈是有效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学反馈不是仅靠课后布置作业,也不是随意性拼凑几个习题,装饰性搞课堂反馈,而是要认真研究教学反馈的方法。一是在备课中首先设计好反馈的内容,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习题的精要、知识的辅垫、能力的提高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加以综合考虑。二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反馈。特别是不要仅靠课后作业来反馈,而应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反馈。反馈形式要灵活多样,如:提问、讨论交流、小测验、上黑板演练——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并及时进行课堂调控和矫正,把握准确的学习信息,才能有效地去调节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后习题——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一运用知识,还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指导学生阅读探索和思考,完成提高学生能力的转变。可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由繁入简、由简入繁,但要注意切勿让学生觉得作业是一种负担,只有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富有创新性、富有研究性探索性的习题,学生的解题热情才会调动起来,才会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一、物理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与旧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绝对的控制权,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学生成绩的评判等完全由教师自己说了算。比如,有的教师只注重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现成结论的传授,忽视了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的探究过程;只注重智育目标,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只注重物理规律的严谨表达、推理及验证,忽视了教学艺术组织的探索与研究等等。  新的《高中物理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了实验,学生往往只能死记硬背、被动接受,而不能体会到科学现象的客观存在性和科学概念建立的必然性。另外,实验能力、以及主要通过实验来培养的探究能力本身就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所以实验对于科学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如何更好的发挥科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如何更好的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来谈谈一些体会。  一、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是真正所有学生和器
期刊
摘 要:由于随着科技发展,当前视频监控技术主流趋向数字高清视频技术方向发展,市场上大多数模拟视频产品已停产;另一方面,目前广州地铁现有线路的模拟视频系统清晰度已无法满足未来地铁客运和行车监控需求。因此,模拟视频系统的更新换代和新应用技术的推广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主要对现时现有线路的视频技术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现有线路标清视频系统改造的方向,提出应用“光纤数字前端摄像机+后端云存储”此前沿技术于视频监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实践重应用的课程,与语数外的有很大的差别,课堂形式也特殊,这给信息技术课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课堂的管理显得特别关键.本文从课堂管理涉及各个方面及相
一、区别硬水和软水实验的改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6页实验3—3,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该实验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入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两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笔者认为此实验设计存在以下缺点:  一是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在学生面前缺乏说服力。我曾多次做过此实验,无论是用蒸馏水还是用煮沸的水,在烧杯中搅拌都很不容易看到泡沫的产生,即使出现少量泡沫,
期刊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1 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理论关系的核心要求,教师要一改以前的“冷面孔”、“霸权主义”,要“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作为主体,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
采集内蒙古卡休他他矿区附近的地下水微粒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也采集远离矿区的井水微粒作为对照,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对这些微粒进行单颗粒纳米微粒分析,研究表明:卡休他他矿床地下水中的异常金属微粒主要为含Fe、Cu、Zn微粒,含Zn、Cu微粒原子百分含量分别可达80.3%、22.7%,而背景区井水样品中无Ag、Cu微粒,且矿区地下水中与成矿相关的金属元素含量大大高于井水;含金属微粒与深部矿体成分(磁铁矿、
一、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现状  (一)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学现状。在农村初中,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差,教学任务很难完成。另外,由于农村各家庭经济条件差距较大,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不同,形成了学生的信息素材个体差异比较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上机时间本来就比较少,更何况还要在课堂中抽出时间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加之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评价意识欠缺,
1 各学科知识在生物教材与试题中的渗透及策略  1.1 语文。语文的知识点往往是通过诗歌、散文、俗语、谜语、成语等方式对生物教材和试题的渗透。  1.1.1 举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通过诗歌“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揭示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通过俗语中的“大树底下好乘凉”向学生揭示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原理
零售行业想要取得长足发展,并处于优势竞争地位,就必须在现有的传统分销渠道的基础之上发现自身不足,探究并寻求渠道的优化革新,使得企业能够顺应时代,完成逆境而上的最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