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受高考、课时安排的冲击与教师观念的影响,究竟应该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突出新课程理念,又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呢?下面谈谈我对化学课堂教学的粗浅思考。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陈述
根据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每天备课都要制定教学目标。在化学教学中,只凭经验和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认为讲完规定的教材内容就达到了教学目标,这是对教学目标的功能缺乏认识。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陈述化学教学目标时词语表述要清晰,行为目标陈述时行为动词选择要恰当。案例1:氨气制取的研究。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方法和验证方法。问题诊断:“了解”表述不具体,难以评价。将“了解”改成“能说出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将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装置、收集方法和验证方法技能目标改成“初步学会”,这样就比较具体,也可评价了。化学课程标准中虽然将“了解、理解”等动词也列入可供选择的教学目标行为动词中,但我们无法得知学生的学习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理解或了解”,我们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可将理解等行为动词再具体到可测量、可评价、可操作、具体而明确的行为动词。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将直接决定着新课程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
问题引领,激发思维。新课程理论十分重视试题情境的真实性,即重视把问题连同某个真实情境一道呈现给学生,通过真实情境素材形式问题,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能力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应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内需的高手。一个好的问题能唤醒学生的沉睡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预设或埋伏一连串能够激发学生想像情感等兴奋点。使教材内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能力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盐类水解”的教学中,我课前准备好一组溶液,先让学生测定它们的PH值,由实验现象,给学生创设一真实的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我再在导学案上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①从实验结果显示盐溶液是不是一定呈中性?②盐溶液中有没有H 、OH—?它们来源于什么物质电离,电离出来的H 、OH—浓度是否相等?③它对水的电离产生怎样的影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的过程。④想一想往水中加入哪些盐会促进水的电离?哪些物质会抑制水的电离?⑤哪些盐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满足什么条件?⑥课后拓展: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这一问题组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验验证,对问题的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自然而然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应将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降低难度,使问题解决与学生的思维深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性
实施过程和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从现实的教学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有开展教学活动,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有效互动,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与小组互动、小组与小组互动等,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好事情。有效的内容分组讨论、课堂提问,教师首先明确提问的目的,课堂提问决不仅限于对已学知识的检测巩固,更重要的是诊断学生头脑中的假设,刺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停顿,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对化学用语的表达与运用是学生化学学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我们虽已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没有采用板书书写,通常采用投影形式,没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强化化学用语的表达和应用,学生在化学用语的表达上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教师有板书,但板书书写不规范。课堂板书很少,甚至出现无板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学生顺着课件的播放,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使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当然,随着教学技术的提高,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等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但课堂教学的严谨规范应与探究兴趣相结合,而不是严肃、死板。
五、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
教学反馈是有效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学反馈不是仅靠课后布置作业,也不是随意性拼凑几个习题,装饰性搞课堂反馈,而是要认真研究教学反馈的方法。一是在备课中首先设计好反馈的内容,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习题的精要、知识的辅垫、能力的提高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加以综合考虑。二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反馈。特别是不要仅靠课后作业来反馈,而应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反馈。反馈形式要灵活多样,如:提问、讨论交流、小测验、上黑板演练——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并及时进行课堂调控和矫正,把握准确的学习信息,才能有效地去调节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后习题——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一运用知识,还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指导学生阅读探索和思考,完成提高学生能力的转变。可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由繁入简、由简入繁,但要注意切勿让学生觉得作业是一种负担,只有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富有创新性、富有研究性探索性的习题,学生的解题热情才会调动起来,才会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陈述
根据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每天备课都要制定教学目标。在化学教学中,只凭经验和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认为讲完规定的教材内容就达到了教学目标,这是对教学目标的功能缺乏认识。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陈述化学教学目标时词语表述要清晰,行为目标陈述时行为动词选择要恰当。案例1:氨气制取的研究。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方法和验证方法。问题诊断:“了解”表述不具体,难以评价。将“了解”改成“能说出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将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装置、收集方法和验证方法技能目标改成“初步学会”,这样就比较具体,也可评价了。化学课程标准中虽然将“了解、理解”等动词也列入可供选择的教学目标行为动词中,但我们无法得知学生的学习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理解或了解”,我们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可将理解等行为动词再具体到可测量、可评价、可操作、具体而明确的行为动词。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将直接决定着新课程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
问题引领,激发思维。新课程理论十分重视试题情境的真实性,即重视把问题连同某个真实情境一道呈现给学生,通过真实情境素材形式问题,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能力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应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内需的高手。一个好的问题能唤醒学生的沉睡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预设或埋伏一连串能够激发学生想像情感等兴奋点。使教材内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能力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盐类水解”的教学中,我课前准备好一组溶液,先让学生测定它们的PH值,由实验现象,给学生创设一真实的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我再在导学案上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①从实验结果显示盐溶液是不是一定呈中性?②盐溶液中有没有H 、OH—?它们来源于什么物质电离,电离出来的H 、OH—浓度是否相等?③它对水的电离产生怎样的影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的过程。④想一想往水中加入哪些盐会促进水的电离?哪些物质会抑制水的电离?⑤哪些盐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满足什么条件?⑥课后拓展: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这一问题组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验验证,对问题的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自然而然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应将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降低难度,使问题解决与学生的思维深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性
实施过程和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从现实的教学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有开展教学活动,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有效互动,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与小组互动、小组与小组互动等,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好事情。有效的内容分组讨论、课堂提问,教师首先明确提问的目的,课堂提问决不仅限于对已学知识的检测巩固,更重要的是诊断学生头脑中的假设,刺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停顿,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对化学用语的表达与运用是学生化学学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我们虽已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没有采用板书书写,通常采用投影形式,没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强化化学用语的表达和应用,学生在化学用语的表达上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教师有板书,但板书书写不规范。课堂板书很少,甚至出现无板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学生顺着课件的播放,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使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当然,随着教学技术的提高,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等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但课堂教学的严谨规范应与探究兴趣相结合,而不是严肃、死板。
五、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
教学反馈是有效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学反馈不是仅靠课后布置作业,也不是随意性拼凑几个习题,装饰性搞课堂反馈,而是要认真研究教学反馈的方法。一是在备课中首先设计好反馈的内容,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习题的精要、知识的辅垫、能力的提高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加以综合考虑。二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反馈。特别是不要仅靠课后作业来反馈,而应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反馈。反馈形式要灵活多样,如:提问、讨论交流、小测验、上黑板演练——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并及时进行课堂调控和矫正,把握准确的学习信息,才能有效地去调节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后习题——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一运用知识,还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指导学生阅读探索和思考,完成提高学生能力的转变。可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由繁入简、由简入繁,但要注意切勿让学生觉得作业是一种负担,只有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富有创新性、富有研究性探索性的习题,学生的解题热情才会调动起来,才会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