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剧作为新兴的舞台表演艺术,其从出现之时就与歌剧有很大不同,其受众更为广泛,而流行音乐从传播速度到受众的接受程度,一直是众多音乐形式中最快、最普遍、最容易接受的。本剧与传统音乐剧的唱法不同,作曲家把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到《巴黎圣母院》的基本音乐架构中,在强烈的摇滚唱法的演绎之下,使音乐具有非同以往音乐剧的时尚魅力。所以,在未来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与发展中,应该思考如何将多元化的音乐创作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剧的创作之中。
关键词:流行音乐元素;音乐剧;应用
一、《巴黎圣母院》及其作者
根据法国文学巨雨果作品改编而成的法语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当代少有的音乐珍宝。词作者是欧美乐界的顶尖才子LucPlamondon,作曲为RichardCocciante,在1998年1月的法国嘎纳唱片大展中,本剧取得了热烈反响。19世纪的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偶然看到了巴黎圣母院墙上深深刻下的希腊字母“ΑΝΑΓΚΗ”,它代表了天数——命运之神“Destiny”,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巴黎圣母院》就这样诞生了。
二、《巴黎圣母院》多元化的流行音乐元素的体现
音乐的风格决定了整部剧的感情基调,只有将音乐剧中的感情底蕴和音乐旋律完美的结合才能将音乐之美,和情愫都表达至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使音乐剧真正的借着音乐的旋律表达出其充沛的情感。根据现代审美的改变,如今的音乐剧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不同于传统的音乐剧全部使用美声唱法,《巴黎圣母院》的编曲过程中适当加入了一定的流行音乐成分。在其流行和摇滚的多层融合之下更能准确把握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使人们感到共鸣。
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巴黎圣母院》有效地运用了流行唱法的手段,但是对于美声唱法却涉猎较少,在演奏乐器上,《巴黎圣母院》基本是沿用了电声乐器的手段,基本没有管弦乐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巴黎圣母院》追求的是流行风格的姿态,但是在其他音乐剧中,基本都会融入一些美声唱法的手段,在伴奏乐器上,也基本是以管弦乐为主,或者其中仅加入一些摇滚形式的电声乐器,基本很少见到纯流行乐器伴奏的现象。
三、《巴黎圣母院》的作曲技法
在《巴黎圣母院》这一音乐剧当中,共有音乐50段,作曲者将每一首歌曲都进行独立处理,很少追求的是歌曲之间共同的音乐材料,这不仅能够全面体现出作者的创作能力,而且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于音乐剧的热爱程度,每一段音乐都从不从的方面进行的不同元素的体现和创作,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即50余首作品基本都为原创。在今后我们的欣赏过程中也就很难观察到歌曲与歌曲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及其意义
当我们在大肆引进一些西方的音乐剧时,一定要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放在首要考虑的因素,只有被中国人从心底里接受才能够真正取得比较好的反响。创作适合中国人审美的音乐剧是最为直接和容易的途径,其中“民族化”就是最佳的途径之一。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一定要重点关注当下百姓的生活状态,关注百姓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创作者可以从中得到源源不断的资源,从本国的资源库中截取资源不仅能够符合中国人自身的欣赏品味,而且还能够将一些比较精华的中华文化进行二次展现。中国音乐剧的民族化要解决的是一个引进与转化的问题,创作者要重点解决好这一问题。
在有些人看来,在演出风格以及一些具体的表现手段上,音乐剧一定要以爵士乐或者爵士舞蹈的形式展现,其实来讲,从《巴黎圣母院》这一音乐剧之中,我们不难发现,音乐剧本身具有非常强烈的吸纳能力。我们应该人知道,只要是具有现代风格的、流行的并且能够被打中所熟知和接受的同时又具有一定音乐品味的音乐表现形式都是中国音乐剧创作的表现手段,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音乐剧的成败与得失的最终决定权在市场和观众手中。
参考文献:
[1]袁勤.试论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之舞蹈与舞美[J].大众文艺,2017,(09):148.[2017-08-31].
[2]姚颖.浅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音乐、舞蹈、舞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J].長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8):170-174.[2017-08-31].
[3]李晓凡.《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悲剧之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77-78.[2017-08-31].
[4]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5]慕羽.论百老汇音乐剧中的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
作者简介:张永磊(1988—),男,汉族,山东嘉祥人,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剧作曲。
关键词:流行音乐元素;音乐剧;应用
一、《巴黎圣母院》及其作者
根据法国文学巨雨果作品改编而成的法语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当代少有的音乐珍宝。词作者是欧美乐界的顶尖才子LucPlamondon,作曲为RichardCocciante,在1998年1月的法国嘎纳唱片大展中,本剧取得了热烈反响。19世纪的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偶然看到了巴黎圣母院墙上深深刻下的希腊字母“ΑΝΑΓΚΗ”,它代表了天数——命运之神“Destiny”,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巴黎圣母院》就这样诞生了。
二、《巴黎圣母院》多元化的流行音乐元素的体现
音乐的风格决定了整部剧的感情基调,只有将音乐剧中的感情底蕴和音乐旋律完美的结合才能将音乐之美,和情愫都表达至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使音乐剧真正的借着音乐的旋律表达出其充沛的情感。根据现代审美的改变,如今的音乐剧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不同于传统的音乐剧全部使用美声唱法,《巴黎圣母院》的编曲过程中适当加入了一定的流行音乐成分。在其流行和摇滚的多层融合之下更能准确把握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使人们感到共鸣。
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巴黎圣母院》有效地运用了流行唱法的手段,但是对于美声唱法却涉猎较少,在演奏乐器上,《巴黎圣母院》基本是沿用了电声乐器的手段,基本没有管弦乐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巴黎圣母院》追求的是流行风格的姿态,但是在其他音乐剧中,基本都会融入一些美声唱法的手段,在伴奏乐器上,也基本是以管弦乐为主,或者其中仅加入一些摇滚形式的电声乐器,基本很少见到纯流行乐器伴奏的现象。
三、《巴黎圣母院》的作曲技法
在《巴黎圣母院》这一音乐剧当中,共有音乐50段,作曲者将每一首歌曲都进行独立处理,很少追求的是歌曲之间共同的音乐材料,这不仅能够全面体现出作者的创作能力,而且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于音乐剧的热爱程度,每一段音乐都从不从的方面进行的不同元素的体现和创作,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即50余首作品基本都为原创。在今后我们的欣赏过程中也就很难观察到歌曲与歌曲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及其意义
当我们在大肆引进一些西方的音乐剧时,一定要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放在首要考虑的因素,只有被中国人从心底里接受才能够真正取得比较好的反响。创作适合中国人审美的音乐剧是最为直接和容易的途径,其中“民族化”就是最佳的途径之一。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一定要重点关注当下百姓的生活状态,关注百姓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创作者可以从中得到源源不断的资源,从本国的资源库中截取资源不仅能够符合中国人自身的欣赏品味,而且还能够将一些比较精华的中华文化进行二次展现。中国音乐剧的民族化要解决的是一个引进与转化的问题,创作者要重点解决好这一问题。
在有些人看来,在演出风格以及一些具体的表现手段上,音乐剧一定要以爵士乐或者爵士舞蹈的形式展现,其实来讲,从《巴黎圣母院》这一音乐剧之中,我们不难发现,音乐剧本身具有非常强烈的吸纳能力。我们应该人知道,只要是具有现代风格的、流行的并且能够被打中所熟知和接受的同时又具有一定音乐品味的音乐表现形式都是中国音乐剧创作的表现手段,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音乐剧的成败与得失的最终决定权在市场和观众手中。
参考文献:
[1]袁勤.试论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之舞蹈与舞美[J].大众文艺,2017,(09):148.[2017-08-31].
[2]姚颖.浅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音乐、舞蹈、舞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J].長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8):170-174.[2017-08-31].
[3]李晓凡.《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悲剧之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77-78.[2017-08-31].
[4]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5]慕羽.论百老汇音乐剧中的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
作者简介:张永磊(1988—),男,汉族,山东嘉祥人,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剧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