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搞好宁夏高校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工作,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宁夏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开设现状和自身授课切身体会,总结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并探讨研究解决办法,旨在形成适应当下课程开设效果明显、特色突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开设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切实做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环境育人。充分利用思政课堂教学主阵地,重点围绕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和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民族工作的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这一理论获得了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教学,积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民族问题,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宁夏高校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开设情况
为加强区内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适应国情区情,为早日建成“四个宁夏”服务,2013年,宁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区宣传部、区民委以及区教育厅下发通知,在全区高校中,开展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把课程纳入各学校日常教学进程。教材为郭虎、房全忠同志主编的《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教材》一书。从2013年至2017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我区高职院校在大一新生第二学期以专题讲座教学模式进行了4轮教学,本人成为专题授课教学的一名负责人,通过实践教学和不定期的培训研讨交流,基本完成了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开设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2013年到2017年四轮教学,本人完成了所承担的专题讲座教学任务。在完成民族理论与课程教学任务过程中,在专题讲座进程中,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教学队伍专业性不强
参加全区课程教师培训班发现授课教师基本都是思政课教师,绝大多数所学专业并不是民族学、民族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等对口专业。教师专业性不强,势必影响日常课堂教学,出现对民族理论知识认识不深入、理解不透彻、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教学团队教师数量不够,本人所在学校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队伍一共3人,承担学院大一新生3300多人次的教学,授课任务量大,人数多,组织困难较大。
(二)教学模式机械单一
目前宁夏高校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基本采用专题讲座模式教学,大部分利用学生晚自习时间段来进行,教学内容为课程建设委员会审定的“绪论”“中国多民族国情与民族识别”“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问题”“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策”“民族的历史演变与多民族国情”“民族的产生、发展与消亡”“民族工作的主题”“民族与社会和谐发展”等8个专题教学内容。授课模式单一,时间少知识量大,学生人数多、积极性不高都是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考评体系不健全
由于课程采用专题讲座形式进行,导致课程考评体系无法全面建立,考勤、课堂互动、结课考核等都无法正常开展,基本满足于授课教师把课程内容讲授一遍,学生当时可能吸收一些知识,过后基本遗忘,不能起到课程开设所应起到的作用。授课教师基本为兼课教师,课前对课本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有限,交流互动严重不足。
三、对策研究及建议
面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实际教学经验,对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的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现状进行梳理,结合民族理论学科的不断发展和中央新的民族政策的变化,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相关问题。
(一)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配齐配强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授课教师队伍,优先安排有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授课,形成一支专业鲜明、特色突出、定位准确的专门授课队伍;加强课程教师队伍日常培训,特别是民族方面的校内外继续教育和政策宣讲等;加强课程教研室学习和活动,特别是对国家民族方面的政策解读和探讨,及时了解学习最新政策,把握政策实质,研读政策精髓,服务日常教学。
(二)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针对课程建设委员会确定的八个专题,继续深入挖掘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和知识点,保证课程教学内容,适当拓展专业知识,列举发生在眼前的时政案例进行解读,让学生对民族和范畴有切身感受,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微博、微信、移动端等信息化手段,丰富课程教学手段,丰富课程授课内容,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电子资源内容,比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课程、微课以及慕课等。充分了解和掌握当下学生的学情,满足他们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和进一步探讨的积极性,把课上“活”、上好。
(三)争取早日把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开到日常教学当中去
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学习的明确要求,也是民族地区学生必需要学习的一个内容,对学生今后在民族地区的工作学习生活意义重大。尽快把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开设到日常教学中去,实现和其他思政类课程一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课程授课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考勤、课堂互动、课程考试考核等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其他民族类院校已经实现了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新编课程的日常教学全覆盖,这是该课程日后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借鉴。针对目前专题讲座模式的教学,可以通过适当延长讲座时间,简化优化知识点,充分利用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来管好学生出勤和课堂纪律等手段,来尽最大努力上好该课程。
(四)突出民族政策方面的宣讲
思政课有一个特点,就是把讲解国家大政方针放在显眼位置,尤其是民族政策。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突出国家民族政策的主体地位,对于一些较敏感和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可以分情况讲解,可讲可不讲,要依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情况来定,但对于国家的民族政策要大讲特讲,给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认真学习,把握清楚。要特别注意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和政策的最新变化,及时关注民族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政策,授课教师可以适当和地区民委、国安以及等政府机关加强沟通,了解最新民族动态,及时把握国内民族情况。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也成为了我国新时期新型民族关系,这也是党和国家实行民族政策的历史和现实依据。但由于国际局势的变革,国内改革发展到深水区,民族方面的问题也呈现凸显趋势。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青年中的杰出代表,对于大学生的民族团结引导教育,特别是民族政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中开展民族教育势在必行,在今后要更加重视民族团结教育,重视全国思政工作会议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要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作为我们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最终目标。
本文旨在对宁夏高职院校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开展情况进行梳理,不断强化课程教学团队,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丰富课程教学手段和形式,做好民族地区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传授工作。
参考文献:
[1]郭虎,房全忠.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教程[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
[2]张文雯.新疆历史与民族理论政策教程课程结构化教学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5(4):48-49.
[3]董玉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思想理论教育,2011(4):61.
[4]曹瑾玲.新时期理论政策的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31-32.
【关键词】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开设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切实做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环境育人。充分利用思政课堂教学主阵地,重点围绕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和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民族工作的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这一理论获得了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教学,积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民族问题,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宁夏高校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开设情况
为加强区内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适应国情区情,为早日建成“四个宁夏”服务,2013年,宁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区宣传部、区民委以及区教育厅下发通知,在全区高校中,开展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把课程纳入各学校日常教学进程。教材为郭虎、房全忠同志主编的《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教材》一书。从2013年至2017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我区高职院校在大一新生第二学期以专题讲座教学模式进行了4轮教学,本人成为专题授课教学的一名负责人,通过实践教学和不定期的培训研讨交流,基本完成了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开设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2013年到2017年四轮教学,本人完成了所承担的专题讲座教学任务。在完成民族理论与课程教学任务过程中,在专题讲座进程中,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教学队伍专业性不强
参加全区课程教师培训班发现授课教师基本都是思政课教师,绝大多数所学专业并不是民族学、民族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等对口专业。教师专业性不强,势必影响日常课堂教学,出现对民族理论知识认识不深入、理解不透彻、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教学团队教师数量不够,本人所在学校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队伍一共3人,承担学院大一新生3300多人次的教学,授课任务量大,人数多,组织困难较大。
(二)教学模式机械单一
目前宁夏高校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基本采用专题讲座模式教学,大部分利用学生晚自习时间段来进行,教学内容为课程建设委员会审定的“绪论”“中国多民族国情与民族识别”“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问题”“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策”“民族的历史演变与多民族国情”“民族的产生、发展与消亡”“民族工作的主题”“民族与社会和谐发展”等8个专题教学内容。授课模式单一,时间少知识量大,学生人数多、积极性不高都是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考评体系不健全
由于课程采用专题讲座形式进行,导致课程考评体系无法全面建立,考勤、课堂互动、结课考核等都无法正常开展,基本满足于授课教师把课程内容讲授一遍,学生当时可能吸收一些知识,过后基本遗忘,不能起到课程开设所应起到的作用。授课教师基本为兼课教师,课前对课本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有限,交流互动严重不足。
三、对策研究及建议
面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实际教学经验,对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的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现状进行梳理,结合民族理论学科的不断发展和中央新的民族政策的变化,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相关问题。
(一)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配齐配强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授课教师队伍,优先安排有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授课,形成一支专业鲜明、特色突出、定位准确的专门授课队伍;加强课程教师队伍日常培训,特别是民族方面的校内外继续教育和政策宣讲等;加强课程教研室学习和活动,特别是对国家民族方面的政策解读和探讨,及时了解学习最新政策,把握政策实质,研读政策精髓,服务日常教学。
(二)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针对课程建设委员会确定的八个专题,继续深入挖掘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和知识点,保证课程教学内容,适当拓展专业知识,列举发生在眼前的时政案例进行解读,让学生对民族和范畴有切身感受,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微博、微信、移动端等信息化手段,丰富课程教学手段,丰富课程授课内容,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电子资源内容,比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课程、微课以及慕课等。充分了解和掌握当下学生的学情,满足他们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和进一步探讨的积极性,把课上“活”、上好。
(三)争取早日把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开到日常教学当中去
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学习的明确要求,也是民族地区学生必需要学习的一个内容,对学生今后在民族地区的工作学习生活意义重大。尽快把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开设到日常教学中去,实现和其他思政类课程一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课程授课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考勤、课堂互动、课程考试考核等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其他民族类院校已经实现了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新编课程的日常教学全覆盖,这是该课程日后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借鉴。针对目前专题讲座模式的教学,可以通过适当延长讲座时间,简化优化知识点,充分利用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来管好学生出勤和课堂纪律等手段,来尽最大努力上好该课程。
(四)突出民族政策方面的宣讲
思政课有一个特点,就是把讲解国家大政方针放在显眼位置,尤其是民族政策。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突出国家民族政策的主体地位,对于一些较敏感和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可以分情况讲解,可讲可不讲,要依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情况来定,但对于国家的民族政策要大讲特讲,给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认真学习,把握清楚。要特别注意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和政策的最新变化,及时关注民族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政策,授课教师可以适当和地区民委、国安以及等政府机关加强沟通,了解最新民族动态,及时把握国内民族情况。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也成为了我国新时期新型民族关系,这也是党和国家实行民族政策的历史和现实依据。但由于国际局势的变革,国内改革发展到深水区,民族方面的问题也呈现凸显趋势。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青年中的杰出代表,对于大学生的民族团结引导教育,特别是民族政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中开展民族教育势在必行,在今后要更加重视民族团结教育,重视全国思政工作会议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要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作为我们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最终目标。
本文旨在对宁夏高职院校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开展情况进行梳理,不断强化课程教学团队,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丰富课程教学手段和形式,做好民族地区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传授工作。
参考文献:
[1]郭虎,房全忠.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教程[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
[2]张文雯.新疆历史与民族理论政策教程课程结构化教学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5(4):48-49.
[3]董玉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思想理论教育,2011(4):61.
[4]曹瑾玲.新时期理论政策的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