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和谐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当从转变文化建设理念、提升文化建设内涵着手,狠抓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重点,融合企业等多元文化,拓宽校园文化空间,着力打造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关键词]高职学院 校园文化 构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和谐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社会的发展,更利于文明风尚的培养、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大面积兴起还不到10年。尽管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非常迅猛,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但是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首先,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上看,过多的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主要依赖于院团委和学生管理部门,认为校园文化主要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片面的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其次,物质文化建设的迅速推进与精神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也做得越来越好,物质文化景观大为改善。但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精神文化离高职培养目标还有不少距离,教育的功利色彩,商业化色彩倾向较浓。第三,高职校园文化没有自己的特色。教师一味强调学生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不能有机融合,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刚刚起步,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1.转变文化建设理念,提升新的教育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都是人的追求、人的行为,因此,追求、践行社会和谐,重要的是要引导人们学会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中,就是要坚持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由于文化构建的特殊性,还应突出领导者在高职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主导作用,做到理念兴校、人才强校、特色立校,用教育规律指导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或学生群体(系、班)个性的自我和谐。教育中要注重落实两个“为先”:一是德育为先,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突出地位,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新体系。二是心育为先,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全、人格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分析影响校园文化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才能把校园建设成集思想性、文化性、娱乐性、学术性于一体的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沃壤。
2.以“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理论为指导,狠抓三个重点
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和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不同层面,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物质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制度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的保障,它体现了人与学校的和谐。精神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它体现了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的校园文化构建要从内涵入手,多方面有机结合,共同建设,发挥和谐功能。一要优化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既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二要创新管理机制。管理机制内含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中,要提高各级管理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共同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坚持制度的系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统一,规范办事程序。三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科技学术活动的龙头作用和高雅文化的艺术熏陶作用,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创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充分体现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
3.融合多元文化,拓宽校园文化空间,打造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1)要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拓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做到“三个统一”,即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一是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联合办学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参加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的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可以及早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选聘企业管理人员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院兼职教师或者兼职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制度管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三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生产实践,真正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营造全新的和谐育人环境,促进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地交融和对接。
(2)要提倡繁荣的社团文化
社团文化集思想性、文化性、娱乐性、学术性于一体,是一块充分发挥大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沃壤,是一块磨砺其意志、砥砺其品格的教育重镇。文秋林先生曾指出:就社团的整体功能言,它是实践全人教育、潜在教育、通识教育的最佳方式。社团文化的核心作用正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如科研协会、文学社、新闻社、诗社等等各种研究协会纷纷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从而以各种刊物、集会为阵地,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功能的话语环境中全面开拓知识领域、提升文化修养、陶冶道德情趣,在和谐的“外交”环境中炼好“内功”。社团文化的“外交”功用正是在宽松、和谐、友好、平等的氛围中畅抒己见、交流思想,从而在互相理解、信任的基础上以协作配合的精神完成社团内部的成功运作,社团与社团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此基础上,精诚团结、和衷共济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始形成。基于此,高职院校社团要良性运营、健康发展,校园文化要和谐繁荣、光华灿烂,就需要院系积极扶持、充分引导,鼓励特色鲜明的社团向着与其有着共同文化属性的院系挂靠。同时,院系、团组织应指派或聘请相应的技术指导,为社团的建设和文化弘扬保驾护航,具体的微观上的操作则大可放开学生手脚,甚至允许学生们可以突破引导的局限,别开一幅洞天。
(3)要发展健康的宿舍文化
大学生宿舍作为校园中人际关系相对集中、交往时空充分接近的大学生微观体的集合,它是和谐校园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延续,社会角色的缩影,直接影响到学校甚至社会的稳定。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明确宿舍文化建设的理念——“和谐宿舍,品质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为准则,明确和谐宿舍文化建设的宗旨——“扬德尚美,育己善行”,统一思想,统筹规划。引领学生倡导和树立正确的宿舍文化理念,争取以文化促进建设,以文化规范行为,以文化塑造人格,以文化锻铸精神,以文化营造氛围,以文化凝聚力量。形成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平等互助的竞争观念,严格合理的制度观念和正确的自我发展观念。提高宿舍文化生活的品质和品位,培养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系统性,观念的一致性和个体参与的自觉性,使大学生对享乐主义文化、烟酒扑克文化,个人主义文化和黄色污秽文化等消极文化有自觉的、清醒的认识并主动地抵制和消除这些消极文化的影响和腐蚀,积极开展集科学性、趣味性、审美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综合素养。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文化要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校园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以和谐促平安,使高职校园永久谱写和谐团结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刘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新华出版社,2006.
[2]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
[3]许振兴.从和谐社会视角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教育探索,2007,(10).
[4]陈新华,徐永生.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07–2008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初探》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3–4。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学院 校园文化 构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和谐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社会的发展,更利于文明风尚的培养、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大面积兴起还不到10年。尽管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非常迅猛,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但是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首先,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上看,过多的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主要依赖于院团委和学生管理部门,认为校园文化主要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片面的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其次,物质文化建设的迅速推进与精神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也做得越来越好,物质文化景观大为改善。但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精神文化离高职培养目标还有不少距离,教育的功利色彩,商业化色彩倾向较浓。第三,高职校园文化没有自己的特色。教师一味强调学生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不能有机融合,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刚刚起步,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1.转变文化建设理念,提升新的教育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都是人的追求、人的行为,因此,追求、践行社会和谐,重要的是要引导人们学会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中,就是要坚持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由于文化构建的特殊性,还应突出领导者在高职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主导作用,做到理念兴校、人才强校、特色立校,用教育规律指导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或学生群体(系、班)个性的自我和谐。教育中要注重落实两个“为先”:一是德育为先,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突出地位,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新体系。二是心育为先,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全、人格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分析影响校园文化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才能把校园建设成集思想性、文化性、娱乐性、学术性于一体的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沃壤。
2.以“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理论为指导,狠抓三个重点
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和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不同层面,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物质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制度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的保障,它体现了人与学校的和谐。精神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它体现了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的校园文化构建要从内涵入手,多方面有机结合,共同建设,发挥和谐功能。一要优化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既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二要创新管理机制。管理机制内含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中,要提高各级管理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共同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坚持制度的系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统一,规范办事程序。三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科技学术活动的龙头作用和高雅文化的艺术熏陶作用,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创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充分体现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
3.融合多元文化,拓宽校园文化空间,打造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1)要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拓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做到“三个统一”,即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一是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联合办学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参加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的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可以及早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选聘企业管理人员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院兼职教师或者兼职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制度管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三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生产实践,真正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营造全新的和谐育人环境,促进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地交融和对接。
(2)要提倡繁荣的社团文化
社团文化集思想性、文化性、娱乐性、学术性于一体,是一块充分发挥大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沃壤,是一块磨砺其意志、砥砺其品格的教育重镇。文秋林先生曾指出:就社团的整体功能言,它是实践全人教育、潜在教育、通识教育的最佳方式。社团文化的核心作用正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如科研协会、文学社、新闻社、诗社等等各种研究协会纷纷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从而以各种刊物、集会为阵地,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功能的话语环境中全面开拓知识领域、提升文化修养、陶冶道德情趣,在和谐的“外交”环境中炼好“内功”。社团文化的“外交”功用正是在宽松、和谐、友好、平等的氛围中畅抒己见、交流思想,从而在互相理解、信任的基础上以协作配合的精神完成社团内部的成功运作,社团与社团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此基础上,精诚团结、和衷共济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始形成。基于此,高职院校社团要良性运营、健康发展,校园文化要和谐繁荣、光华灿烂,就需要院系积极扶持、充分引导,鼓励特色鲜明的社团向着与其有着共同文化属性的院系挂靠。同时,院系、团组织应指派或聘请相应的技术指导,为社团的建设和文化弘扬保驾护航,具体的微观上的操作则大可放开学生手脚,甚至允许学生们可以突破引导的局限,别开一幅洞天。
(3)要发展健康的宿舍文化
大学生宿舍作为校园中人际关系相对集中、交往时空充分接近的大学生微观体的集合,它是和谐校园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延续,社会角色的缩影,直接影响到学校甚至社会的稳定。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明确宿舍文化建设的理念——“和谐宿舍,品质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为准则,明确和谐宿舍文化建设的宗旨——“扬德尚美,育己善行”,统一思想,统筹规划。引领学生倡导和树立正确的宿舍文化理念,争取以文化促进建设,以文化规范行为,以文化塑造人格,以文化锻铸精神,以文化营造氛围,以文化凝聚力量。形成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平等互助的竞争观念,严格合理的制度观念和正确的自我发展观念。提高宿舍文化生活的品质和品位,培养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系统性,观念的一致性和个体参与的自觉性,使大学生对享乐主义文化、烟酒扑克文化,个人主义文化和黄色污秽文化等消极文化有自觉的、清醒的认识并主动地抵制和消除这些消极文化的影响和腐蚀,积极开展集科学性、趣味性、审美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综合素养。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文化要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校园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以和谐促平安,使高职校园永久谱写和谐团结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刘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新华出版社,2006.
[2]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
[3]许振兴.从和谐社会视角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教育探索,2007,(10).
[4]陈新华,徐永生.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07–2008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初探》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3–4。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