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山水画价值取向浅探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11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山水画是当代艺术中重要的中国语言和表现形式。笔者通过对笔墨精神的理解,中西融合与传统的关系分析,以及自然观转型的阐述,来探讨当代艺术语境下中国山水画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当代艺术;山水画;笔墨;色彩;自然观
  “当代艺术”一词被今天的中国艺术界广泛使用,这一概念产生于西方,是对西方艺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强调艺术自律、形式主义的现代艺术和以消费主义为诉求的后现代艺术的反拨。所以,“当代”一词并非时间层面上的古今划分,而是涉及艺术呈现方式和价值所向的当代讨论。中国山水画如不能从传统固有的价值体系中走出,就只是在原框架中的“内卷化”生产,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重视而不具备当代意义。因此,中国山水画需要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建构自己的价值体系。
  笔墨精神
  笔墨在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由最初的造型功能不断演变,经过历朝画家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笔墨章法。笔墨是形成山水画风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既离不开创作主体,又和时代发展相联系,呈现出时代精神风貌。南北朝理论家谢赫提出“骨法用笔”,就是强调笔墨服从于造型。到了宋元,画家的主体意识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因为重视个人情感而使笔墨一定程度脱离了造型而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倪瓒“意笔草草,不求形似”都体现了这种变化。这时笔墨与“人品”的高下联系起来,传达了一种高雅的情怀和高尚的人格。明清时期,笔墨达到高度自觉,无笔墨就无气韵,也便无情感。
  笔墨发展至此,可见其精神本质不在于真实还原物象,而是主体情感气质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高度融合后的生命律动。笔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烙印。所以,今天的中国画创作如果一味的讲继承、传统以及符号化的滥用,而不以当代视角客观的分析和提炼笔墨精髓,也就创作不出真正有当代价值的作品。同时,今天的中国画创作风格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不乏这样的作品,它们追求平面构成原理、形式化的肌理,从而减少了作品中的绘画因素所占的比重,削弱了笔墨的表现力,而那正是笔墨形式最重要的内容,那不可复制的笔墨流动中所传达出的真切的情感观念和涌动的生命力量。
  所以,在审美空间不断拓展,多元文化相互渗透的当代艺术大背景下,中国画创作者应坚守文化本位意识,坚持笔墨之路。同时,笔墨精神向当代转化也是必然的,应该认真分析、对待笔墨精神,以当代观念去吸收、萃取笔墨之精髓并运用到创作中去,才能不断的拓宽这条笔墨之路,使它通向当代,走入世界。
  西学为用与回归传统
  山水画从唐以后形成了重水墨,轻色彩的格局。这种色彩观的形成与古代传统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道家注重精神世界而弱化物质,认为物质和财富对人有消极的作用,反映在色彩观上,就是“五色乱目”,认为过度的视觉刺激会扰乱人的心灵,所以推崇返璞归真的自然之色。道家很重视黑白这两种颜色,赋予它们思想和哲学的高度,于是,黑白就不只关于视觉,是不可穷尽的“道”之本色,黑白之中蕴含了无尽的自然之色,这种黑白观逐渐演化成了传统水墨山水画中高度含蓄的艺术观。
  可见,水墨山水之所以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主流,是由受特定的意识形态和玄学思想背景影响下的色彩观和审美性格决定的。近代,随着国门打开,西方绘画理念流入,拓展了中国传统绘画对色彩的审美视野。山水画需要更加丰富的色彩来弥补传统中色彩相对单一的不足,但强调感官上的视觉冲击和装饰性的颜色并不能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所以如何既保留山水画的精髓,又使色彩更好的融入当代,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應该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将中国山水画中的构图法则、散点透视、笔墨以及意境结合西方色彩的冷暖、光影等元素统一重构。其次,中国画不重视摹仿和再现而追求意境,是中国文化的高深之处。毕加索、马蒂斯等西方现代绘画大师都是学习过东方的水墨画,吸收了其中的精华,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我们对山水画的精神内核要有高度的自信,那是山水画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的本质所在。而西学为用也不是简单的拼凑和堆积,只取其适合为我用的部分,与传统的中国元素审慎组合重构,这重构便是创造的过程,也是回归的过程。借鉴西方色彩理念,扎根民族文化,提炼传统中有价值的部分,是重建当代中国山水画价值体系的关键。
  自然观的生态转型
  自然中的真山真水是创作主体超越自然的精神性得以体现的源泉,创作者由景入境,寻找、感悟自然中与主观愿望契合的内容,从中超脱出来,赋予表象以本质哲理。因此,自然山水就成为了人格的象征,是超现实的精神家园。可见,山水画的自然观就是既注重客观物象,又强调主观感情的一种寄情美学,这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2020年的新冠肺炎病毒是一场空前的生态灾难,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人类的生存方式,尤其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如何从以往的征服自然转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在艺术上,就是传统自然观的生态转型。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是最基本、最原初的审美关系,而我们通常将艺术美放在了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位置,对自然美采取忽视或无所谓的态度。自然审美是自然对象的审美属性与人的审美能力交互作用下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人化的自然。所以我们要突破传统的审美属性和美学范式,从视、听、想象的心理感受的审美进入到全部感官参与和介入的美好生存层面的审美。
  现代美学的发展一直是以西释中的路径。但是关于自然观或美学观的生态转型,在中国传统中却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国传统社会形态是以农业小生产为本的农业社会,所以中国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可以看成一种生态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便是传统生态观的最好概括,万事万物都在自然这个和谐的整体中发生、发展、消亡,是万物、人事之规律,蕴含丰富的生态意味。在国家明确提出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今天,在生态问题成为全球课题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发现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面向世界,运用好传统文化中的资源,建构新时代中国具有本土特色的当代美学观。
  参考文献:
  [1]唐凝.当代中国画转型期的笔墨语言[J].艺术教育,2019(10):156-158.
  [2]单江东.中国山水画色彩的当代面貌[J].艺术评鉴,2020(16):46-48.
  [3]王辉.论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J].美与时代(中),2020(06):17-18.
  [4]成刚刚.中国山水画与其自然观[J].大众文艺,2013(13):80.
  作者简介:王家豪,男,汉,在读研究生,单位:天津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批评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声乐演唱能力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教师在音乐课堂当中通过给学生传授具体的声乐知识之外,还需要改革现阶段的声乐教学方法,随着音乐教育的广泛普及,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声乐演唱能力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本文从现阶段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探讨,提出声乐演唱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声乐演唱;音乐教育;演唱能力  引言: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主
期刊
摘要:绘画是幼儿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让我们懂得孩子的“画语”,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自己绘画的兴趣。在幼儿园美术绘画活动过程中,老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吸引幼儿,利用自身积极情绪感染幼儿,创造一个优美、轻松、舒适的美术活动环境,给与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和权利,让他们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绘画式的涂鸦中感受到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兴趣 幼儿园 有效策略 美
期刊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把优秀的流行文化融入进来,不仅可以把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能创设出生动的学习情境来,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非常有利,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具体应用。本文针对流行文化融于语文课堂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从不同视角针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流行文化进行了探究,旨在更好的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关键词:流行文化;影视剧;网络;高中语文  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
期刊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中形成的革命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无私情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渗透红色文化,多种方式学习红色经典,树立初中生正确的三观,形成完整的红色音乐文化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全面综合素质人才。  关键词:初中音乐;永州红色音乐文化;素质人才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中形成的革命信仰,是中国
期刊
摘要:2019年教育部高职教育发展的纲要指出,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要求,党员教师为其联系班级上一次党课。本文抓住百年建党节点,结合“现代学徒制”金光机电2035班的特点,精心设计了“读诗填词学党史”,并贯穿于教学过程,激发了同学们爱党爱国爱岗位的情怀。  关键词:党史;教育;诗词  一、教学设计背景及思路  2021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期刊
摘要:审美教育的落实与整个教育体制息息相关,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摒除功利化的观念与思想,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升到日程上来,充分关注学生素质发展之中审美素质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帮助其提升人生境界。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之中,应该积极开展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其多方面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文章以高中政治课为背景,就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渗透、提升审美能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审美能力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其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对学生今后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体态律动运用十分广泛,其可帮助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内容,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引言:体态律动指的是在音乐欣赏或
期刊
1.鱼  你该不会听人说过:“我不喜欢吃鱼”吧?  鱼,生之于水,喜以青草為食,自然长成,其肉味美汤鲜;人皆羡之爱之也。  看吧,那壮小子眼睛就盯着那胖老头的鱼眨都不眨,可谓羡也。  “肖局长,好大的鱼呀!”那家伙果然憋不住爱鱼之情,放了一炮。声音的弹头将提着一条大鲤鱼准备推门进屋的胖老头击中。称之为肖局长的胖老头回身慢转,带点意思儿笑道:“小计呀!今天炮放得又轻(亲)又重,莫非有事吧?”计伙计浑
期刊
摘要:点翠是花丝镶嵌中工艺的一种,是我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产自于汉代。它是首饰生产中的附加工种,在金银首饰的装饰中发挥作用。它的美,在于那绚丽生机的色彩,细密独特的质地,复杂华丽的纹饰;更在于它与金属的搭配的那份惊艳与平衡。点翠首饰光泽感好,色泽鲜艳,永不褪色。点翠工艺经过历代相传,走进了现代人的视线。走进点翠,让我们从工艺、美学、历史和文化方面来追寻点翠工艺在绿色羽间的发展与未来。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教智融合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价值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艺术鉴赏能力。本文将研究教智融合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多样化授课形式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关键词:教智融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引言:在教智融合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