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点穴治疗糖尿病237例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zj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医认为脾肾俱虚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临床针刺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配合点按脾俞、肾俞,治疗确诊II型糖尿病237例,显效129例,有效10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7.89%,效果显著。
  【关键词】针刺;点穴;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它不是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引起的综合症。我国传统医学对此病早有认识,早在公元前二世纪《黄帝内经》已有论述,属消渴症的范畴。中医认为脾肾俱虚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临床针刺以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取穴为主,配合点按脾俞、肾俞,收到满意疗效,现将237例II型糖尿病按上述方法治疗的结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資料:本组病例237例均为II型糖尿病,中医辨证脾虚偏重48例,肾虚偏重53例,脾肾俱虚136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88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5.64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5年,平均8.64年。
  1.2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按全国糖尿病协作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临床多有口干口渴尿多而混浊,倦怠无力,舌淡红苔干而少津,脉弱无力等症状。
  2治疗方法:
  2.1取穴: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周荣、大包。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大钟、照海、复溜、筑宾、阴谷、幽门、腹通谷。
  2.2手法:隐白、涌泉点刺出血少许,每穴点刺后,2日后方可重新取穴。周荣、大包皮下留针10分钟,幽门、腹通谷以补法为主,其它穴位以平补平泻为主,留针约15分钟。
  2.3取穴方法:双数日取脾经5-8穴,单数日取肾经5-8穴。
  2.4疗程:每14天为一疗程。
  2.5每次针刺前按压脾俞、肾俞各50次,之后用颤法放松(共约10分钟)。
  3 疗效分析:
  3.1疗效评定标准
  3.1.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空腹血糖降至正常或下降2.8-4.48mmol/L,空腹尿糖定性转阴,24小时尿糖定量降至5g一下。
  3.1.2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空腹血糖下降1.68-2.80mmol/L以上,空腹尿糖定性原阳性者,加号减少2个,24小时尿糖定量下降至10g以上。
  3.1.3无效:症状无改善,血糖和尿糖改变达不到以上标准者。
  3.2治疗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疗效判定标准,237例2型糖尿病病人经上述治疗,显效129例(54.43%),有效103例(43.46%),无效5例(2.11%),总有效率97.89%。
  4 典型病例
  某男,55岁,干部。2001年3月初诊,患2型糖尿病6年,曾用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查空腹血糖12.39mmol/L,尿糖(++++),自觉口干多饮,善饥多食,小便频数,混浊有甜味,舌质淡红,苔干而少津,脉细弱无力,经上述方法治疗14天,自觉口干多饮,善饥多食等症状明显减轻,复查空腹血糖5.83mmol/L,尿糖(+-±),之后又进行2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5 讨论
  5.1本病的病理基础是脾阳虚、肾阳虚,脾虚失于散精,津液不能上承于肺,肺燥津亏,引水自救,故口干多饮,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中阴津不足,化燥生热,故善饥多食,脾气陷膏汁下流,水谷精微不为人体所用,从小便而出;又肾阴虚,燥热伤津,气化失常,不能主水,精微下注,故小便混浊而味甜,又肾阴虚化燥伤津,津不上承口干多饮,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火上肺胃,胃为燥热所伤,胃火炽盛,故有谷善饥,治疗当以健脾、滋肾为主,故取脾、肾两经穴位,并按压脾俞、肾俞。
  5.2 针刺部分穴位产生作用的机理
  5.2.1隐白、涌泉二者分别为脾、肾经的井穴,是经气所出之处,针刺以启动经气。
  5.2.2太白、太溪二者分别为脾、肾经的腧穴,同时又分别为二经的原穴,是精气所注之处,又是经气经过和留止的地方,针刺以促进经气的正常运行,促进脾运化水谷精微和肾主水的功能恢复正常。
  5.2.3阴陵泉、阴谷分别为脾肾两经的合穴,精气充盛由此深入,针刺以充盛精气,调动脾肾两脏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
  5.2.4三阴交 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针刺以协调脾经与肝经肾经的生理功能促使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恢复正常。
  5.2.5按压脾俞、肾俞以调动二经水谷之精气,使脾阳虚、肾阴虚之病理基础得已矫正,促进病人康复。
  5.3此治疗方法有独特之处,是以病因、病理为基础,针刺按压已启动经气,促经气运行调正气,祛邪气,以达治疗之功。
  参考文献:
  [1]《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 钟南山主编 p 770-793页.
  [2]《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第6期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龙血竭胶囊联合胰岛素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2009年6月-2010年6月内外科带入Ⅱ期、Ⅲ期压疮病人70例,抓阄法随机分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联合胰岛素,治疗组采用龙血竭胶囊联合胰岛素。结果:治疗组治疗压疮有效率100%,创面愈合时间8.92±3.03d。对照组治疗压疮有效率为38.24%,愈合时间13.4±3.05d,治疗组治疗压疮创面愈合时间和效果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丁香罗勒油乳膏治疗阴虱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剃光阴毛后采用丁香罗勒油乳膏外用患处,每日两次,连续三天。结果:100例患者均获痊愈,无不良反应。结论:丁香罗勒油乳膏杀灭阴虱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阴虱;丁香罗勒油乳膏  阴虱是由耻阴虱病原虫传染人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绝大部分病人是因为婚外性行为被传染,临床表现为局部瘙痒、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近几年发病率逐
期刊
【摘 要】目的:为对采用奥美拉唑与冸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与冸托拉唑联合治疗的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的临床症状对比。结果:采用奥美拉唑与冸托拉唑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后,其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观察心理护理的作用。  【关键词】妇科肿瘤患者;心理护理  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104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其中宫颈癌23例,卵巢癌16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肌瘤31例,卵巢肿瘤29例。  2 护理对策  根据董秀和陈莉娜在妇产科学第7版[1]的调查研究显示,妇科肿瘤患者存在忧郁、紧张恐惧,担心生育、性生活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11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儿使用氟替卡松鼻腔喷雾剂治疗,双侧鼻孔内各喷入50ug氟替卡松喷雾剂,1d2次。共30d。结果:氟替卡松鼻雾剂治疗后患儿的整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腺样体肥大;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的常见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病例86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治疗组: 泮托拉唑胶囊40 mg口服, 1 次/日; 莫沙必利片5mg口服,3 次/日。对照组:雷尼替丁胶囊10mg口服3 次/日;吗丁啉片10mg 饭前半小时口服,3次/日。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4周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胃肠安丸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23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例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100例使用胃肠安丸治疗,而对照组138例未使用胃肠安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呕吐、退热和腹泻改善时间及总病程、治疗3天后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泻改善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呕吐、退热改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3天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索小儿急性喉炎呼吸困难快速有效的急救方法和护理模式。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喉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及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盐酸肾上腺素+布地奈德氧化雾化;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和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小儿急性喉炎急救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顺尔宁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氯雷他定治疗,至症状、体征消失后停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晚口服顺尔宁片,至症状、体征消失后停用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继续服用顺尔宁,总疗程12周,比较2组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烧伤病房157株鲍曼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我科烧伤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的157株鲍曼氏不动杆菌对13中抗生素的药敏结果。 结果:2007-2011年间我科共检出鲍曼氏不动杆菌共157株,占总检出细菌的12.64% ,检出株数及检出率近三年成明显增长趋势;主要从创面分泌物中检出,占80.8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低的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