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民俗创意表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研究立足园本实际,基于地域民俗文化,创新开展了园本美术创意节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挖掘民俗、转化嫁接、合理编排”的内容开发思路,“突出情境脉络、彰显经验整合、注重过程体验”的组织原则,并通过“主题渐进深入中發现美、多种活动整合下感受美、多维感知体验后表现美、各式分享交流中展示美”四条途径逐步深入加以实施,提炼了开展美术创意节的目标定位策略、内容甄选策略、材料拓展策略、互动引导策略,有效促进了幼儿和教师的成长,推动了幼儿园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 美术创意节 经验整合 体验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2-03
  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生命成长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均对幼儿园美术教育作了全面具体的阐述,即要求幼儿园通过各种手段,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美的体验,丰富幼儿对美的想象、美的创造,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这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
  但审视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现状,仍然存在着重教学轻日常、重结果轻体验、重模仿轻创造、重单项轻整合等诸多问题。幼儿的美术活动由于脱离了实际生活而导致感知体验不深刻,表达愿望不强烈、表达内容不生动。因此,我们认为幼儿园美术教育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取材,注意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让他们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我园地处杭州西溪湿地旁,入托的幼儿也大都居住在西溪附近。西溪丰富的地域民俗文化资源真实地存在于幼儿的现实生活之中,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易于理解的教育内容。它们具有鲜明的特征、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由此,我们提出了开展基于地域民俗文化的园本美术创意节的设想。即立足本土民俗文化,从幼儿生活的真实环境入手,充分发挥幼儿园、家长、社区三方教育合力,以幼儿最喜欢的节庆方式开展整合式的、支持幼儿创意表达的美术教育。
  一、基于地域民俗文化的园本美术创意节的内容开发
  我们对西溪众多的民俗文化进行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合理甄选,就选定的民俗内容设计出一系列孩子们喜欢的感知、体验、创作、交流活动,开发和创生了多个“园本美术创意节”。
  (一)从本土民俗文化中挖掘素材
  主要从西溪民俗饮食文化、工艺文化、节日文化、祭祀文化、农耕文化和景观文化等几个方面来加以挖掘。比如,指向民俗景观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素材主要有:竹林、柿子、芦苇、房子、亭台、船、桥、棕榈、石头、麦秆等;指向民俗工艺文化和饮食文化的素材主要有:西溪小花篮、西溪糕团等;指向民俗节日文化和祭祀文化的素材主要有:花朝节、龙舟盛会、火柿节、听芦节等。
  (二)将民俗文化素材转化与嫁接
  首先,对所选取的民俗文化素材进行归整,比如:竹林和西溪小竹篮可以归整到竹编类,房子、亭台、桥可以归整到建筑类等。在此基础上,将西溪民俗文化进行转化,使之成为幼儿可以实地参观、亲身参与的感知对象,创生出本园所特有的七大园本节日,分别是:香香糕团节、美美花朝节、棒棒龙舟节、红红火柿节、亲亲听芦节、高高建筑节、巧巧编织节。然后,我们将七大园本节日与幼儿的美术创意表达进行嫁接,使节日活动能切切实实有助于幼儿审美感受力和创意表现力的发展。
  (三)对美术创意节进行合理编排
  西溪的民俗景观和民俗物产具有一定的时令性,为便于幼儿实地参观、感知、体验,我们对七大园本创意节的开展时间进行了合理编排。比如:香香糕团节在1-2月开展,美美花朝节在3-4月开展,棒棒龙舟节在5-6月开展,红红火柿节在9-10月开展,亲亲听芦节在11-12月开展,而高高建筑节和巧巧编织节则可不定期开展。在实际开展时,每学期幼儿园根据大部分孩子的愿望重点选择两个美术创意节组织进行从全园—年级—班级不同层面的活动。
  二、基于地域民俗文化的园本美术创意节的组织原则
  (一)突出情境脉络
  我们认为幼儿园美术教育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幼儿亲历实践和内心感悟获得情绪、情感和认知上的体验,并运用美术创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事物的理解。由此,我们开发的每一个园本美术创意节都紧紧围绕一个具有西溪特色的民俗文化元素(比如:西溪火柿、西溪龙舟)而展开,呈现出清晰的情境脉络。
  (二)彰显经验整合
  园本美术创意节倡导美术活动以节日的形式来加以开展,最核心的思考就在于强调幼儿经验的整合性。因此,在园本美术创意节的组织过程中,我们试图以节日主线贯穿始终,通过主题网络式的全面展开,帮助幼儿获得社会、语言、健康、科学、艺术各领域的多种经验,鼓励幼儿在多种经验重组整合下进行艺术化的自我建构。
  (三)注重过程体验
  美术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表现方式,需要幼儿在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经历了,深刻感受了,情感更丰富了,表现的内容也会更生动。因此,园本美术创意节尤其强调让幼儿亲身感受本地的民俗生活,在主动参与多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体验,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感受,自由地进行创意表达。
  三、基于地域民俗文化的园本美术创意节的实施途径
  (一)主题渐进深入中发现美
  园本美术创意节的实施,是以一个节日的主题提领各项活动的开展,层层推进、不断深入。教师在活动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实际兴趣点,围绕节日主线持续地从不同层面丰富幼儿对西溪民俗文化的感知和体会,在主题渐进深入中引导幼儿发现美,获得对表现主题的生活认知和情感体验,产生对家乡民俗文化的喜爱之情。   例如:【美美花朝节】的主题线索,首先从实践活动入手,组织幼儿进行《花儿大收集》、《参观西溪湿地的花儿》,让幼儿从生活中寻找花、观察花,产生直接的感知经验,增进对家乡花朝节的认识和情感,丰富对美的感受和发现。接着进行科学活动《我认识的花》,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看到的花,鼓励幼儿表达对花的发现,使感知经验更加清晰和外显。然后进行语言游戏《猜花谜》、欣賞和律动《赶花会》、综合游戏《花儿找朋友》,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幼儿对花儿的感知,发现花儿的美。这些发现为后期的进一步感受体验、创作表达打下基础。
  (二)多种活动整合下感受美
  幼儿的美术表达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园本美术创意节的实施十分注重幼儿前期经验的积累,通过“两项整合”让幼儿充分感知和感受美。
  1.以五大领域的整合为基垫开展美术创意节
  即美术创意节与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的五大领域活动密切相连、有机渗透、交织进行,美术创意节的初始环节需要进行参观、考察、认知、感受、体验、讨论,通过各个领域的互动学习来积累感知经验和审美体验为创作环节做准备,幼儿美术创作后产生的各类作品又需要通过介绍、交流去进行展示,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智力、个性、社会性情感、特别是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无形之中传承了西溪的民俗文化。
  但是,并非每一个美术创意节的开展都必须刻板地用五大领域的活动内容来填充,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自然地伴随幼儿的探索,顺应幼儿的需要,按需所取地组织各领域活动来丰富幼儿的多种经验。在一个美术创意节中,教师往往把美术活动安排在节日的中后段,让幼儿在各领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成为美术创作的支撑。比如,在《红红火柿节》中,通过社会实践《火柿采摘》、科学活动《好吃的柿子》,幼儿运用视觉、触觉、动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对火柿有了立体丰富的认识,做好了认知方面的准备;通过实践活动幼儿后期的美术创作就自然变得呼之欲出、顺理成章。
  2.以四大板块的整合为抓手开展美术创意节
  四大板块即美术教学、区域游戏、日常活动和家园共育。四大板块的结合使美术创意节更显立体化、系统化,有利于幼儿的充分感知和创意表达。
  家长和社区资源可以丰富美术创意节的内容和形式,使幼儿更真实地感受本地民俗文化,体验家乡的美。比如,《棒棒龙舟节》中,不少家长本就是蒋村赛龙舟的参与者,孩子们亲历比赛现场,看到自己的亲人、邻居敲锣打鼓、奋力划桨,切身感受到比赛场面的激烈与喜庆。这些真实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后期的美术活动变得富有生命,更加灵动。
  区域游戏由于其灵活、随机、自主的特点深受孩子们喜爱。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进行尝试和创作,这些尝试为美术教学的开展作了操作经验的铺垫;有些区域可以让幼儿在美术教学中还没有完成的创作得以实现;有些区域中教师仅仅提供了材料和工具,没有其他的限制,幼儿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作。
  一日活动的渗透是自然和不着痕迹的。美术创意节充分挖掘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努力使美术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使幼儿在整体的艺术氛围中感受民俗风情。比如,通过环境创设营造节日的氛围,《红红火柿节》中利用晨谈分享火柿采摘的所见所闻,《香香糕团节》中利用点心环节品尝分享美味糕点,《棒棒龙舟节》中在餐前玩玩“过端午”的音乐游戏,日常生活的浸润使地域民俗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丰富了幼儿的表达经验,有助于幼儿的创造表现。
  (三)多维感知体验后表现美
  幼儿的美术创造是“感知——体验——表现”的过程,体验越深刻、越丰富,则创造表现也会越具感染力。同时,我们认为幼儿的体验也是有层次的,即“生活体验——审美体验——创作体验”,这三层体验共同构成了幼儿美术创造的心理过程。
  1.生活体验——实地感受、亲历过程、积累经验
  我们注重让幼儿实地感受本地民俗文化,亲历活动过程,不断积累感知经验。比如,在“棒棒龙舟节”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带领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去民间龙舟制作的现场实地了解,近距离地看龙舟、摸龙舟、聊龙舟、坐龙舟;端午节那天让家长带着孩子们实地观看蒋村“龙舟盛会”,感受当时的热闹气氛,这些实际生活的过程性体验为幼儿后期的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2.审美体验——情绪唤起、内心感悟、审美共鸣
  节日活动中,通过摄影展示、经验交流、韵律感受等方式引导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并逐步将外在的经验转化为内在的情绪体验,获得对美的内心感悟和审美共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比如,西溪火柿节开幕了,我们发动家长带领幼儿去西溪湿地感受“火柿节”的热闹氛围,欣赏火柿挂满枝头的美景;组织亲子摄影,将这些内容丰富的照片制作成小报或直接展示,引导孩子们欣赏;请幼儿结合照片讲述自己的见闻,通过交流进一步体会劳动的美、丰收的美。
  3.创作体验——拓展想象、创意表达、体验成功
  有了生活体验和审美体验后,我们鼓励幼儿从自身经验出发,大胆进行美术创作。美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我们尊重幼儿的真实想法,支持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美的事物,传达美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体验得到升华,感受到成功和自信。
  (四)各式分享交流中展示美
  为进一步鼓励幼儿对美术创作的信心,增强对美的感受,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分享、交流和展示幼儿的作品。这既是对创作过程的梳理和回味,又能促进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创作者得到大家认可,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对幼儿而言又进一步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内心得到提升,这些愉悦积极的体验推动着幼儿更加主动、大胆地投入到以后的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发展。
  四、园本美术创意节中提升幼儿创意表达的支持策略   园本美术创意节的实施充分尊重幼儿自己的意愿,支持幼儿富有创意的表达表现。当然,对于幼儿来说,这种创意只是相对于他们的已有经验和水平而言,无需提绝对新颖、绝对独创的过高要求。
  (一)目标定位策略——童心为本,情感为先
  园本美术创意节的教育核心目标定位为:从儿童的实际经验出发,引导他们通过各种知识和经验的重组,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中体验审美的愉悦和创造的快乐。它不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与衡量幼儿,强调的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实践与体验,情绪情感的参与,审美情感的发展,并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内容甄选策略——基于民俗,来自生活
  美术创意节内容的选择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源于实际生活,融入本土民俗文化,将幼儿的情感、思维、想象和创造元素整合到美术教育中,让美术创意节成为幼儿丰富感知体验,拓展思维想象,大胆表现创造的集合体。例如:《香香糕团节》中,我们先带着孩子到西溪湿地找一找各种各样的糕团,尝试买一些糕团,相互介绍糕团,然后再品尝糕团。正是在“找一找”、“买一买”、“说一说”、“尝一尝”的过程中,幼儿逐渐积累起对西溪糕团的了解和亲切感。后期,教师还带领着幼儿到西溪的梅花树下来分享糕团,幼儿的绘画作品“赏梅品糕团”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材料拓展策略——多样选择,灵性发挥
  我们利用自然界中的树枝、树叶、石头;废弃的瓷砖、瓦片、PVC管;生活中废旧的鞋子、碎布条、酒瓶等丰富多元的材料,巧妙地赋予它们艺术的价值,因“材”而异,灵性发挥,引导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
  1.传统材料创新用,让创作从无趣到有趣。比如纸的创新用法。我们引导幼儿不仅把纸作为画布在上面尽情地涂画,或折纸、剪纸、贴纸,还利用废纸做成纸浆,随意塑形成柿子、房子、花朵等,孩子们还尝试把废旧报纸进行揉搓,团圆,再包上红纸就变成了鲜艳的火柿……看似不起眼的纸在幼儿的手中变得有趣好玩。
  2.多元材料巧利用,让创作从简单到丰富。我们引导幼儿通过用各种材料代替纸、用各种材料代替笔、将各种材料巧塑形等方式,进行多种创意表达。比如在蛋糕盒盖上剪贴西溪的房子,用橡皮泥在酒瓶上表现花,用纸浆创作西溪的桥,用多种材料搭建龙舟,用吸管、纸杯、硬纸板塑造桥等,充满了智慧和情感。
  (四)互动引导策略——增添趣味,拓展想象
  园本美术创意节通过趣味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渐入创意佳境,搭建起推动幼儿大胆想象、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阶梯,让幼儿稚趣的童年在美术创意中尽显盎然生机。
  1.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努力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比如“红红火柿节”中,孩子们自发玩起了柿子叠叠高的游戏,航航对璐璐说:“你看我这个是柿子大哥,上面这个是它的脑袋,下面是身体。”教师因势利导地提供了记号笔,航航开心地在柿子上画起了五官,边上的小朋友也纷纷效仿。接下来,教师顺应孩子的兴趣,一个生动的美工活动《柿子娃娃》就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可见游戏的情境和有趣的体验能为幼儿创作提供机会,在趣味性的活动中幼儿往往比较放松,思维更加活跃,会有许多突发奇想的创意。
  2.拓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孩子的创作是一种再造想象,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不可能凭空产生,因此我們通过借物想象和情节想象两种方式来支持孩子们的创意表达。首先,帮助孩子搭建支架,引导他们观察西溪民俗生活中各种美好事物的形象之美,发现它们形状、色彩、特征、结构变化的规律,丰富幼儿头脑中的“内在图式”,积累创作素材。并进一步借物想象,体验创作的乐趣。由于这种借物想象创作有一定的实物和媒介作为支持,因此幼儿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高高建筑节》中幼儿利用火柴盒与西溪房子在形状和颜色上的相似点进行加工、改造、装饰,做成了富有意境的“西溪人家”等。此外,鼓励幼儿进行情节想象。引导幼儿给自己的创作对象编编故事,通过情节的扩展帮助幼儿推开想象之窗,提高幼儿的创作表现力。比如,幼儿最初画柿子时只是简单地画出圆圆的柿子挂在树上。为了进一步促进创意想象,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编故事,有的孩子说:“柿子掉下来的时候如果碰到树干,就好像坐滑滑梯一样!”有的说:“刚结出的柿子还是青色的,他肯定想快快长大。”于是,教师引导他们把这些情节画下来,孩子们的画面变得更丰富了。
  五、基于地域民俗文化的园本美术创意节的研究成效
  (一)开创了幼儿园美术教育新思路
  本研究基于园本实际和地域文化,大胆对幼儿园美术活动进行创新,拓宽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节日贯穿的教育模式,使幼儿园美术活动更具统整性;丰富深厚的情感积淀,使幼儿园美术活动更具感染性;持续深入的体验探究,使幼儿园美术活动更具表现力;开放多样的互动手段,使幼儿园美术活动更具创造性。
  (二)促进了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首先,培养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随着课题研究的持续推进,幼儿对西溪的了解越来越多,在一次次的活动经历中,孩子们爱家乡的情结也被一次次的调动起来。其次,增强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美术创意节的开展赋予美术活动更加全面的经验铺垫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幼儿在节日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愉快的情绪和主体性的情感体验。课题开展前后幼儿美术活动兴趣及自信心的测查结果显示,无论哪个年龄段,在研究开展前后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再者,提升了幼儿的审美感受力和创作表现能力。幼儿在园本美术创意节中通过充分感知、多重经验的积累,把自己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个性化地倾注在艺术创作中,通过想想、画画、做做,创造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在课题开展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园幼儿有286人次的美术作品在全国性绘画大赛中获奖。
  (三)推动了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一是提高了教师的活动创生能力。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每个美术创意节都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照搬,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活动。随着七大美术创意节的开展,本园教师已经设计出120多个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活动案例,提高了活动创生能力。二是提升了教师的美术教育观念。通过研究,教师从注重技能传授教学转变为注重过程体验、强调经验整合,从关注教师怎么教转变为关注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等,并认识到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美术而美术,而是有着更加宽广的外延,与各领域相互联系,指向于幼儿的全面个性发展。三是提高了教师的研究反思能力。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实践问题为中心,以具体案例为抓手,以同伴研讨为策略,以全程反思为手段,在不断的设计——实施——研讨——调整——再实施——再研讨——再调整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共享自己的智慧,研究反思能力明显提升。
  (四)丰富了幼儿园美术课程资源
  坚持以园为本是幼儿园课程适宜性、开放性建设与实施的基本要求。我们从本园实际出发,结合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将当地的民俗文化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有机整合,创生了七大园本美术创意节的园本课程,有效丰富了幼儿园美术课程资源,使美术教育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更符合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需要,反映出地方特色和区域文化。
  (五)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特色的发展
  美术创意节的实践使我园从外观环境、教育科研、校园活动、队伍建设、家园共育等方面全方位地呈现出浓浓的地域文化气息和“以美存善、以美育人”的氛围,切切实实地促进了幼儿园的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银,贾洁清,冯芸.《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2]刘淑新.《幼儿体验式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然而就马尔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马尔康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1-01  中学阶
期刊
【摘要】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班级活动能否顺利运行、教学活动能否高效开展。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从班风创设入手,从班干的任用、班规班纪的制定、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评价的运用等角度入手,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工作 策略  【中
期刊
【摘要】数学日记内容形式的丰富多彩和可选择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自由灵活性和彰显个性,真正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情绪高昂,乐于思考,敢于书写,从而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本文从多种方式进行数学日记写作训练、在评价中开展数学日记、家校合开展数学日记指导工作等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开展数学日记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数学日记 教学 指
期刊
【摘要】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兼具创意与时效的重要组织形式与教学策略。如能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将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与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1-02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合作学习是
期刊
【摘要】大学钢琴教学是大学音乐的一门重要课程,担负着培育大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职能。文章简单分析了当前大学音乐钢琴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如何创新大学钢琴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于推进大学钢琴课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音乐 钢琴课 创新 内容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27-02  1.
期刊
【摘要】从目前企业绩效考核评分需求出发, 开发了一套基于B/S 的绩效考核评分系统。通过企业绩效考核评分过程分析, 进行了系统需求研究、系统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实现设计, 实现了企业绩效考核评分系统中的打分、监督、统计汇总的各项功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关键词】绩效考核 B/S 企业  【基金项目】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立项项目“基于B/S的二级管理绩效考核评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编号:(201
期刊
【摘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TRIZ理论是目前国际上广为流行的创新方法和理论,本文将TRIZ理论应用于高职课程《炼焦产品》的教学中,探讨《炼焦产品》课程创新教学的要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要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教学方式的采用等一些具体实践,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T
期刊
【摘要】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的万里长征,于1935年胜利抵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边区。在党的领导下,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和经济建设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边区的体育运动也得到了长促的发展,并融入到边区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边区体育运动的发展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使人民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把群众抗战积极性有效的调动了起来,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延安时期 体育形式
期刊
【摘要】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普遍呈现出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作实际脱轨的现象,其教学效果很难满足新时期幼儿教育的需要。本文对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出发,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 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内各地都成立了很多智障儿童的社会服务组织,成人智障人士的服务工作也开始引起关注。在2003年到2015年期间,北京市残联在社区建立了上百个温馨家园,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康复。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应与时俱且拥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等高校的人才资源。所以,本文以南京市成人智障社区机构为例,通过实践探索音乐治疗在南京社区的运用前景。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