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的城市需要承受非常大的交通压力,因此,我国的政府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一种交通压力。这种情况下,城市间的地铁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地铁土建施工过程中对于车站临近风貌建筑物的保护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对于我国的地铁建设有所贡献。
[关键词]地铁建设;施工过程;地面建筑物;保护;成本控制
1、简要叙述地铁工程施工前期
1.1地铁建筑工程地面建筑物的调查
在这个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地铁建设工程的附近50m-60m的距离内都要进行调查。同时在隧道上部的建筑物30m内要重点调查。需要指出的是,调查的实际方案和距离要根据地铁工程的规模来进行制定和修正。这种调查主要调查的内容是地面建筑物的地质情况,要了解地面建筑物的建立时间和具体的使用情况,同时尽量找出当时的建筑物的设计图纸,了解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这样非常有助于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2地铁建筑工程地面建筑物的风险评估
车站临近风貌建筑物的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的。我们的专业风险评估人员会根据相应的调查结果进行评估的项目和评估的种类。评估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受力情况和外形情况进行评估。地面建筑物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具体估算也是风险评估的一个重要课题,要科学的进行评估论证,不要因为评估论证的实物造成整个地铁工程的失败或者质量不过关。
2、风貌建筑保护措施
2.1房屋周边袖阀管注浆加固
风貌建筑周围采用袖阀管注浆进行加固,注浆施工是向房屋基础下方持力层打设补偿注浆孔,加固房屋基础承载力。注浆孔沿建筑物外边沿按1m×1m间距以梅花形在风貌建筑外4m范围内布置,注浆孔垂直布置,钻孔深度为12m,具体以现场实际地质为主,加固到中风化即可。袖阀管注浆参数见表1。当风貌建筑周边出现地质引起的沉降、裂缝等问题时再进行注浆补救处理。袖阀管注浆过程中,发现有风貌建筑沉降及隆起时调整注浆参数,沉降及隆起持续变形或接近预警值时停止注浆,停止注浆后继续观测风貌建筑变形情况。监测不再变形时,停止注浆施工,向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上报情况,制定其他有效的风貌建筑加固方案。如果停止注浆后风貌建筑仍有变形,并达到限值应启动应急相应程序。
2.2基坑内设置减震孔
2.2.1设置原理:根据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表明,测点振速与测点距爆破区域距离和单段最大炸药使用量有关,同时与爆破区域地质、爆破方法等因素亦有明显关系,即:V=K(0maxl/3/R)a式中K-场地系数a-衰减系数Q-单段最大装药量,R-测点与爆破位置距离,爆破减震孔设置的目的即利用爆破临空面和减震隔离带在爆破时对爆破震动能力的大量吸收及消耗,使隔离带后面的区域受到的震动大大减小。
2.2.2布设方案
某地铁1号线镇海路站设置减震孔的经验表明距离减震孔5m范围内设置1排减震孔爆破减震率达到20%;设置2排减震率达到35%;设置3排减震率达到50%。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计算出发,沿基坑开挖边界设置2排减振孔,减振孔孔径为准110mm,200mmx200mm梅花型布置,个别敏感区及影响相对较小区域根据监测数据增加或减少减振孔排数。在靠近风貌建筑侧孔间距可适当缩小,尽可能形成减振带、减振槽,提高减振率。为保证钻孔质量以及成孔效果,进行分层钻孔,每层钻孔3m。成孔后对减振孔进行保护,孔口使用软木塞封堵,避免杂物落入孔内,不得有砂石堵塞,不得有水进入减振孔,影响减振效果,为防止塌孔,在孔内插准90PVC管。
2.3基坑外侧设置帷幕注浆
基坑围护桩外设置1000mm三重高压旋喷,在基坑围护桩与外部形成一道止水帷幕,防止由于基坑降水造成周边地下水位快速下降造成房屋沉降。其原理为将水、气、浆液三种介质以高压泵等高压发生装置产生高压水流的周围环绕一股圆筒状气流,进行高压水流喷射流和气流同轴喷射冲切土体,形成较大的空隙,再由泥浆泵将水泥浆以较低压力注入到被切割、破碎的地基中,喷嘴作旋转和提升运动,使水泥浆与土混合,在土中凝固,形成较大的固结体。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喷射完成后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缩,使固结体顶部出现凹穴,应及时水泥浆进行补灌,并要防止其它钻孔排出的泥土杂物进入;为了加大固结体尺寸,或为避免固结体尺寸减小,可以采用提高喷射压力、泵量或降低回转与提升速度等措施,也可采用复喷工艺;在旋喷处理中,往往有一定数量的土粒,随着一部分浆液沿着注浆管壁冒出地面。通过对冒浆的观察,可以及时了解土层状况、旋喷的大致效果和旋喷参数的合理性等。根据经验,冒浆量小于注浆时的20%者为正常现象。超过20%或完全不冒浆时,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4加强监控测量
2.4.1建筑物裂缝、地表裂缝调查和监测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基坑开挖尚未时对房屋进行裂缝调查取得初始资料,重点检查有可能出现的裂缝的部位,若该建筑物存在裂缝,则记录已有裂缝的宽度、长度、裂缝的走向、天气、环境状况等参数,有条件时在已有裂缝上做出明显的标志,标明裂缝发现的日期。对裂缝成因进行分析,将裂缝部位用数码相机拍摄,存入计算机,建立裂缝状况档案,以备日常检查核对。当开挖接近该建筑物后,再次进行调查,并与初始资料相对比。如发现裂缝,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对裂缝的发展趋势作观测。利用建立的被监测建筑物的裂缝状况档案,为今后可能发生危及建筑物安全的隐患提供及时、准确的預报;为可能出现的裂缝纠纷提供成因分析和判断依据。
2.4.2基坑坑内降水施工全过程对风貌建筑的变化进行监控测量,降水过程出现基坑外侧有沉降时,调整降水的降水强度,降水过程中仍有沉降时采取回灌措施。
2.4.3土石方开挖、主体工程施工全过程对风貌建筑的变化进行监控测量,主体施工过程中除了进行风貌建筑的观测变化之外,也要对周围结构支撑体系的边坡位移,支撑体系轴力进行监控,与风貌建筑变化进行分析;风貌建筑出现连续沉降接近预警值时,对照基坑体系监测数据,核对基坑变形轴力变化情况。轴力加强时,分析轴力是否接近设计轴力值,并对基坑内支撑体系进行加强,继续观测风貌建筑变形数据。
2.4.4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出现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值达到报警值时跟踪补偿注浆,通过在房屋沉降大的—侧进行跟踪补偿注浆,补偿地层损失,阻止沉降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做注浆试验,如浆液采用普通水泥入注性不好,可考虑采用超细水泥。
结语:
根据风貌建筑周边进行注浆加固、爆破施工过程中通过设置减震孔隔断减小振动波、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等技术措施对风貌建筑进行保护,效果良好,满足建筑物保护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地铁建设;施工过程;地面建筑物;保护;成本控制
1、简要叙述地铁工程施工前期
1.1地铁建筑工程地面建筑物的调查
在这个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地铁建设工程的附近50m-60m的距离内都要进行调查。同时在隧道上部的建筑物30m内要重点调查。需要指出的是,调查的实际方案和距离要根据地铁工程的规模来进行制定和修正。这种调查主要调查的内容是地面建筑物的地质情况,要了解地面建筑物的建立时间和具体的使用情况,同时尽量找出当时的建筑物的设计图纸,了解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这样非常有助于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2地铁建筑工程地面建筑物的风险评估
车站临近风貌建筑物的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的。我们的专业风险评估人员会根据相应的调查结果进行评估的项目和评估的种类。评估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受力情况和外形情况进行评估。地面建筑物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具体估算也是风险评估的一个重要课题,要科学的进行评估论证,不要因为评估论证的实物造成整个地铁工程的失败或者质量不过关。
2、风貌建筑保护措施
2.1房屋周边袖阀管注浆加固
风貌建筑周围采用袖阀管注浆进行加固,注浆施工是向房屋基础下方持力层打设补偿注浆孔,加固房屋基础承载力。注浆孔沿建筑物外边沿按1m×1m间距以梅花形在风貌建筑外4m范围内布置,注浆孔垂直布置,钻孔深度为12m,具体以现场实际地质为主,加固到中风化即可。袖阀管注浆参数见表1。当风貌建筑周边出现地质引起的沉降、裂缝等问题时再进行注浆补救处理。袖阀管注浆过程中,发现有风貌建筑沉降及隆起时调整注浆参数,沉降及隆起持续变形或接近预警值时停止注浆,停止注浆后继续观测风貌建筑变形情况。监测不再变形时,停止注浆施工,向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上报情况,制定其他有效的风貌建筑加固方案。如果停止注浆后风貌建筑仍有变形,并达到限值应启动应急相应程序。
2.2基坑内设置减震孔
2.2.1设置原理:根据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表明,测点振速与测点距爆破区域距离和单段最大炸药使用量有关,同时与爆破区域地质、爆破方法等因素亦有明显关系,即:V=K(0maxl/3/R)a式中K-场地系数a-衰减系数Q-单段最大装药量,R-测点与爆破位置距离,爆破减震孔设置的目的即利用爆破临空面和减震隔离带在爆破时对爆破震动能力的大量吸收及消耗,使隔离带后面的区域受到的震动大大减小。
2.2.2布设方案
某地铁1号线镇海路站设置减震孔的经验表明距离减震孔5m范围内设置1排减震孔爆破减震率达到20%;设置2排减震率达到35%;设置3排减震率达到50%。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计算出发,沿基坑开挖边界设置2排减振孔,减振孔孔径为准110mm,200mmx200mm梅花型布置,个别敏感区及影响相对较小区域根据监测数据增加或减少减振孔排数。在靠近风貌建筑侧孔间距可适当缩小,尽可能形成减振带、减振槽,提高减振率。为保证钻孔质量以及成孔效果,进行分层钻孔,每层钻孔3m。成孔后对减振孔进行保护,孔口使用软木塞封堵,避免杂物落入孔内,不得有砂石堵塞,不得有水进入减振孔,影响减振效果,为防止塌孔,在孔内插准90PVC管。
2.3基坑外侧设置帷幕注浆
基坑围护桩外设置1000mm三重高压旋喷,在基坑围护桩与外部形成一道止水帷幕,防止由于基坑降水造成周边地下水位快速下降造成房屋沉降。其原理为将水、气、浆液三种介质以高压泵等高压发生装置产生高压水流的周围环绕一股圆筒状气流,进行高压水流喷射流和气流同轴喷射冲切土体,形成较大的空隙,再由泥浆泵将水泥浆以较低压力注入到被切割、破碎的地基中,喷嘴作旋转和提升运动,使水泥浆与土混合,在土中凝固,形成较大的固结体。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喷射完成后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缩,使固结体顶部出现凹穴,应及时水泥浆进行补灌,并要防止其它钻孔排出的泥土杂物进入;为了加大固结体尺寸,或为避免固结体尺寸减小,可以采用提高喷射压力、泵量或降低回转与提升速度等措施,也可采用复喷工艺;在旋喷处理中,往往有一定数量的土粒,随着一部分浆液沿着注浆管壁冒出地面。通过对冒浆的观察,可以及时了解土层状况、旋喷的大致效果和旋喷参数的合理性等。根据经验,冒浆量小于注浆时的20%者为正常现象。超过20%或完全不冒浆时,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4加强监控测量
2.4.1建筑物裂缝、地表裂缝调查和监测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基坑开挖尚未时对房屋进行裂缝调查取得初始资料,重点检查有可能出现的裂缝的部位,若该建筑物存在裂缝,则记录已有裂缝的宽度、长度、裂缝的走向、天气、环境状况等参数,有条件时在已有裂缝上做出明显的标志,标明裂缝发现的日期。对裂缝成因进行分析,将裂缝部位用数码相机拍摄,存入计算机,建立裂缝状况档案,以备日常检查核对。当开挖接近该建筑物后,再次进行调查,并与初始资料相对比。如发现裂缝,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对裂缝的发展趋势作观测。利用建立的被监测建筑物的裂缝状况档案,为今后可能发生危及建筑物安全的隐患提供及时、准确的預报;为可能出现的裂缝纠纷提供成因分析和判断依据。
2.4.2基坑坑内降水施工全过程对风貌建筑的变化进行监控测量,降水过程出现基坑外侧有沉降时,调整降水的降水强度,降水过程中仍有沉降时采取回灌措施。
2.4.3土石方开挖、主体工程施工全过程对风貌建筑的变化进行监控测量,主体施工过程中除了进行风貌建筑的观测变化之外,也要对周围结构支撑体系的边坡位移,支撑体系轴力进行监控,与风貌建筑变化进行分析;风貌建筑出现连续沉降接近预警值时,对照基坑体系监测数据,核对基坑变形轴力变化情况。轴力加强时,分析轴力是否接近设计轴力值,并对基坑内支撑体系进行加强,继续观测风貌建筑变形数据。
2.4.4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出现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值达到报警值时跟踪补偿注浆,通过在房屋沉降大的—侧进行跟踪补偿注浆,补偿地层损失,阻止沉降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做注浆试验,如浆液采用普通水泥入注性不好,可考虑采用超细水泥。
结语:
根据风貌建筑周边进行注浆加固、爆破施工过程中通过设置减震孔隔断减小振动波、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等技术措施对风貌建筑进行保护,效果良好,满足建筑物保护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