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4月1日,北京市正式出台新的停车费政策。态度之坚决,上调幅度之大,社会反响之强烈,影响之深远,很难用简单的词语来形容,任何形容词都显得苍白无力。还是借用多棱镜的原理,多角度观察停车费新政折射出的众生相。
首先是决策者的表现。2010年12月23 日,注定是一个被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发展史书上一笔的日子,“最严格”的北京治堵新政出台了。中国是一个对创造之最情有独钟的国度和民族,城市治堵采用总量控制的办法,北京无疑拔了头筹。
对于北京治堵新政,笔者曾用五句话来形容:一是迟到的选择,至少在2008年奥运会后,就应该有所动作,但错过了最佳时机,最终不得不下一剂猛药;二是犹疑的选择,多年来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缓堵的最佳方式,但一直顾虑会引发连锁反应,直到养痈成患;三是无奈的选择,由于问题积累到不得不忍痛割肉的地步,最后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四是果断的选择,当别的方式已经如扬汤止沸,负薪救火之时,痛下决心、直奔主题才是必要之举,目标就是一切,手段微不足道;五是完善的选择,新政28条办法, 任何一条落实起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执政思路和效果都是一种考验。
非常遗憾的是,时过4个月,细读新政内容—建、管、限三大系统。其逻辑关系应该是,限是管的一种方式,管是贯彻治堵新政的手段,而建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者之中,限最简单易行,管则相对复杂, 而建更是艰巨任务,仅停车场建设一项就要困扰政府N年。但从结果来看:限是雷厉风行;管以停车费上涨为最亮点,其余措施鲜见闪光点;而建则未见常规之外的给力措施。如此治标不治本的思路和工作套路,北京治堵新政将会演变成虎头蛇尾的工程,越治越堵会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
其次来看消费者的反响。有人说,中国消费者最贤慧、逆来顺受、承受力强。但是再好对付的消费者,攥紧钱袋的本能还是有的。汽车行业的发展有刚性需求推动,这在中国是绝对的真理,但老百姓还不到不管不顾、哭着喊着非要买车的地步。停车费上涨,实际上撩动了消费者最敏感的神经。
据亚市调查和抽样分析结果显示,停车费上涨是截至目前比汽油费上涨及其他利空因素更具杀伤力的举措,尤其是对经济能力刚刚迈入购车门坎的新生代人群来说伤害尤甚。进一步分析,消费者对车价的涨落是认可的,买不买由已;对油价的涨落是任其自然的,毕竟汽油是自己开车消耗的;而对于停车费的上涨则是复杂的,车停着不动也要支付不菲的投入,失望、不解、质疑乃至愤懑成为社会反响的主流。留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人们心理上的影响,对汽车消费的未来走向具有一种难以把握的恐惧,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再次对进入汽车社会和建设汽车强国的影响。什么是汽车社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即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巨大,汽车的相关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社会与汽车强国是息息相关的,汽车强国不仅应该有制造汽车的技术指标,还应有汽车管理相关的配套服务及法律环境指标。停车费的标准、收取、使用应该是建立和谐汽车社会和迈向汽车强国的重要环节。现实情况是,停车费几乎沦为打击汽车社会发展的杀威棒或治堵的救命草。
除此之外,多棱镜下的停车费还折射出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副作用,对法律依据和体系的思考,对城市管理的合理思路,对价格体系的制定程序,对税收杠杆的作用,对社会收入的再分配等诸多方面的探讨和影响, 牵一发而动全身。停车费上涨了,可以预见的波及正在展开,争论也在继续,真理也必然通过实践的检验而展示其光辉。但愿决策者能高屋见瓴,谨慎决策。
首先是决策者的表现。2010年12月23 日,注定是一个被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发展史书上一笔的日子,“最严格”的北京治堵新政出台了。中国是一个对创造之最情有独钟的国度和民族,城市治堵采用总量控制的办法,北京无疑拔了头筹。
对于北京治堵新政,笔者曾用五句话来形容:一是迟到的选择,至少在2008年奥运会后,就应该有所动作,但错过了最佳时机,最终不得不下一剂猛药;二是犹疑的选择,多年来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缓堵的最佳方式,但一直顾虑会引发连锁反应,直到养痈成患;三是无奈的选择,由于问题积累到不得不忍痛割肉的地步,最后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四是果断的选择,当别的方式已经如扬汤止沸,负薪救火之时,痛下决心、直奔主题才是必要之举,目标就是一切,手段微不足道;五是完善的选择,新政28条办法, 任何一条落实起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执政思路和效果都是一种考验。
非常遗憾的是,时过4个月,细读新政内容—建、管、限三大系统。其逻辑关系应该是,限是管的一种方式,管是贯彻治堵新政的手段,而建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者之中,限最简单易行,管则相对复杂, 而建更是艰巨任务,仅停车场建设一项就要困扰政府N年。但从结果来看:限是雷厉风行;管以停车费上涨为最亮点,其余措施鲜见闪光点;而建则未见常规之外的给力措施。如此治标不治本的思路和工作套路,北京治堵新政将会演变成虎头蛇尾的工程,越治越堵会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
其次来看消费者的反响。有人说,中国消费者最贤慧、逆来顺受、承受力强。但是再好对付的消费者,攥紧钱袋的本能还是有的。汽车行业的发展有刚性需求推动,这在中国是绝对的真理,但老百姓还不到不管不顾、哭着喊着非要买车的地步。停车费上涨,实际上撩动了消费者最敏感的神经。
据亚市调查和抽样分析结果显示,停车费上涨是截至目前比汽油费上涨及其他利空因素更具杀伤力的举措,尤其是对经济能力刚刚迈入购车门坎的新生代人群来说伤害尤甚。进一步分析,消费者对车价的涨落是认可的,买不买由已;对油价的涨落是任其自然的,毕竟汽油是自己开车消耗的;而对于停车费的上涨则是复杂的,车停着不动也要支付不菲的投入,失望、不解、质疑乃至愤懑成为社会反响的主流。留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人们心理上的影响,对汽车消费的未来走向具有一种难以把握的恐惧,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再次对进入汽车社会和建设汽车强国的影响。什么是汽车社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即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巨大,汽车的相关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社会与汽车强国是息息相关的,汽车强国不仅应该有制造汽车的技术指标,还应有汽车管理相关的配套服务及法律环境指标。停车费的标准、收取、使用应该是建立和谐汽车社会和迈向汽车强国的重要环节。现实情况是,停车费几乎沦为打击汽车社会发展的杀威棒或治堵的救命草。
除此之外,多棱镜下的停车费还折射出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副作用,对法律依据和体系的思考,对城市管理的合理思路,对价格体系的制定程序,对税收杠杆的作用,对社会收入的再分配等诸多方面的探讨和影响, 牵一发而动全身。停车费上涨了,可以预见的波及正在展开,争论也在继续,真理也必然通过实践的检验而展示其光辉。但愿决策者能高屋见瓴,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