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步入世界舞台中心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0927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美国人而言,2008年是个重要的选举年。但是,对世界大多数地区而言,2008年是中国之年
  原文提要关于中国将成为全球大国的沸沸扬扬的预言已不再是一种预测,而是现实。现在,我们,还有他们,都必须处理好中国的成功。
  
  “脆弱的超级大国”
  
  对美国人而言,2008年是个重要的选举年。但是,对世界大多数地区而言,2008年很可能会目睹中国步入世界舞台中心,奥运会将成为中国期待已久的首次亮相机会。在一个又一个问题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个最重要的国家。想想一年来的事实吧。200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至少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中国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在五种基本食品中的四种食品,能源以及工业初级产品等消费领域均超过了美国。数月前,中国还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不论是贸易、全球变暖、达尔富尔问题或朝鲜问题,中国都已成为新的未知数,缺之,任何持久的解决办法都是不可能的。
  然而,中国人并不这样看自己。最近出版的《脆弱的超级大国》一书的作者苏珊·舍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在美国,不论她何时提到这本书的书名,人们总是对她说:“脆弱?中国似乎不脆弱呀。”但是,在中国人们会说:“超级大国?中国还不是超级大国。”
  事实上,中国二者兼是。而中国的脆弱直接与其非凡的崛起相关。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最近曾指出,工业革命期间,欧洲的平均生活标准在他的有生之年内(他当时大约40岁)提高了大约50%。他计算,在亚洲,主要是中国,人均生活标准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大约要上涨一百倍!中国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一直大得惊人,完全是史无前例,而且中国已经产生了同样惊人的变化。它用20年的时间经历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
  回想一下30年前中国是什么样子吧。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那时,它刚刚结束了摧毁大学、中小学和工厂的文化大革命。从那以来,中国有4亿人民脱离了贫困,大约占上个世纪全球减轻贫困成果的75%。这个国家建起了新的城市和城镇,修建了新的公路和港口,并且正在詳细规划引人注目的未来。
  
  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
  
  迄今,北京设法在一个局势高度不稳定的环境下平衡了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鉴于所面临的挑战,中国政治领导人突出表现了治国安邦的才能。现在中国仍然实行权力垄断,但是,它以约翰·洛克和托马斯·杰斐逊都会认可的方式扩大了个人自由度。中国人现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工作、旅游、持有财产,还有越来越大的信仰自由。这还不够充分,但并非无足轻重。
  然而,这种经济和政治上的前进势头是否将继续下去已成为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西方的疑问,也是中国的疑问,而且是有实际原因的。现在北京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正在失去对自己内部的控制。经济增长壮大了地方和地区的权力,以至于权力下放现在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明确事实。几乎在每一个问题上,比如放慢贷款速度,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北京的要求都在各地难以充分执行。随着中国提升价值链,贫富差距将急剧加大。大量经济和社会部门将完全游离于现有组织的控制之外。
  改革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部分出路,但这种改革会是什么样的,这仍然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但是,中国管理层正在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在本期《外交》双月刊中,前投资银行家、现中国问题专家约翰·桑顿追踪了中国是如何正在采取犹豫不决,但显然是朝着加大法治和责任制力度方向前进的措施的。
  中国的自我力量薄弱感给其对外政策笼罩上了一层阴影。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它是独一无二的,它是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富裕(总数意义上)与贫穷(人均意义上)并存的国家。它仍然自视为发展中国家,有数亿农民的生活需要担忧。它认为自己受到压力的很多问题(全球变暖、人权问题)是富裕国家的问题。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从朝鲜问题到达尔富尔问题乃至伊朗问题,中国在缓慢地表明它希望成为国际体系中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如何面对中国崛起
  
  部分学者和政策空谈家(还有五角大楼的一些将军)审视了中国崛起这个问题,认为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大国冲突、甚至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他们说,看看历史就知道了。当一个新的大国崛起时,它不可避免地要打乱力量对比,扰乱国际秩序,从而获得公众瞩目的地位。这就使得它与当时(那就是我们)现存的强大力量产生利益冲撞。因此,中美冲突在所难免。
  但是,有些强国与纳粹德国一样,有些则与当今德国和日本一样。美国在全球等级排名中一路上升,并取代英国成了世界头号国家,而两国之间并没有爆发战争。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冲突和竞争,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冲突和竞争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种冲突和竞争是否会恶化,那就主要取决于华盛顿和北京未来十年的政策选择了。
  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翰·伊肯伯里在《外交》双月刊的另一篇文章中提出了极其重要的论点:现在的世界秩序有益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他认为,这个秩序是互相协调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基础。因此,中国在这个体制内予以合作具有广泛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核武器决定了冒大国战争的危险必然是自杀性的。伊肯伯里写道:“简言之,今天的西方秩序难以推翻,易于加入。”
  很多迹象证明中国人理解这些情况。他们创造了“和平崛起”这个词,用以描述北京试图加入这个现有秩序,而不是推翻这个秩序的努力。中国政府也想方设法在这些问题上对公众进行教育,2006年播放了共分12集的纪实片《大国崛起》。它的核心告诫就是:决定一个全球大国长期成功的因素是市场,而不是帝国。
  但是,虽然存在和平与合作的条件,可是依然存在很多相反的因素。随着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它的自豪感和民族感也与日俱增,这将在夏季奥运会上得到全面展示。很多中国官员笃信美国对中国居心不良。与此同时,位居单极秩序之巅的华盛顿还不习惯权力共享或容纳另一个大国利益的想法。诸如人权、台湾问题或一些不测事件这些可能一触即发的引爆点都有可能在不信任的氛围之下和双方急于表达强硬态度的国内选民的压力之下急剧恶化。2008年是中国之年。它也应当成为我们制定一套严肃的长期对华政策的一年。
其他文献
何怀宏 译    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温家宝    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  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他们染有这些品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是,我——作为知道善和恶的性质,知道前者是美后者是丑的人;作
期刊
陈仁海 编译    西藏问题升级背后是否可能有西方势力插手?德国联邦国防军中校于尔根·罗泽对此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他发表文章,从历史和地缘政治现实角度进行了分析。    “藏獨”阴谋大会制定行动计划    2007年5月,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达赖集团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五次“支援西藏组织国际大会”上制定了针对北京奥运的“路线图计划”,并将矛头明确指向奥运圣火传递。《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当时在布鲁塞尔采访
期刊
高宜新简介:  高宜新,男,汉族,1943年1月生,陕西省佳县人。1965年10月入党,大学本科学历,原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为省老年书画协会常务副会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顾问。  1963年9月考入西北农学院水利系学习,1968年7月毕业后到延安市柳林村插队锻炼。1970年5月分配到延安地区政法组工作,先后担任延安团地委常委、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富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1990年6月任省纪委常
期刊
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发生后,一个名为“藏青会”的激进“藏独”组织开始引起世人关注,正是这个组织,直接参与策划组织了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从今年1月起,该组织正式宣布实施“西藏人民大起义运动”,并连续举办包括游击战、爆破技术培训在内的各种培训班,招募人员、策划暴力袭击。事实证明,“藏青会”的所作所为与恐怖组织毫无二致,它的恐怖活动,已经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  “藏青会”
期刊
消失21年的华南虎再次现身意味着什么?对“发现者”周正龙来说。是一夜成为百万富翁的致富梦想——这同样适用他的乡亲;对镇坪县来说。是最好的名片,“闻华南虎啸”已经上了巨幅广告牌,对陕西省来说,是生态保护成就的最重要体现。而对国家来说,标志着这种仅产于中国的动物还未灭绝……    这个农民现在很有些懊恼。面对一拨拨找上门来的记者,他像祥林嫂一样重复着,“当初叫我去拍老虎,他们说了拍到就奖我100万,现
期刊
“胆子大,态度强硬,能办事,也能闯祸。”听闻陈良宇案开庭后,一位老干部这样对《财经》记者评价陈良宇。    大幕将要关阖之际,主角登场    启幕于2006年之夏的上海社保风暴,波及上海政要、国企高管、民营富豪近30人。经历了漫长的近两年的侦查和审理之后,终于在2008年3月25日迎来了最高潮——开庭审理陈良宇。  3月24日下午,61岁的陈良宇从北京秦城监狱被押往天津。自2006年9月24日因牵
期刊
【编者按】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上海对中国人的消费进行研究。实际上,他一开始是研究中国人的收入的。为什么他后来改为研究中国人的消费呢?他说,因为中国人的收入他怎么也搞不透。他举例说,一个中国人告诉他,一个月的收入是2000元人民币,可是这个人去买一件价值1000元的衣服,眼睛都不眨。  他的结论是,2000元不是中国人的真实收入。从
期刊
“3·14”骚乱以意料之外的速度发酵,成为中国在奥运之年必须要跨过去的一道坎。4月18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教授单光鼐、时事评论员蒋兆勇、新加坡联合早报研究员于泽远等就本次事件里部分西方媒体的表现、中西方社会的冲突与误解、西藏事件的应对之策等问题做了深入对谈。    如何与外国媒体打交道    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在延安会见西方记者,穿一身朴素的旧布衫,很会说话,感动了西方。  于泽远:有一部分西方
期刊
(一)1.5亿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义务教育“实至名归”    事件:2007年1月,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将免除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将普遍减轻。不仅如此,去年政府还启动了免费师范生教育计划,并增加财政拨款140多亿元完善国家助学体系。  点评:我国义务教育在经历多年“收费教育”后,终于彻底向全
期刊
《股神有道》,从巴菲特的身世、生平出发,以巴菲特的创业历程、事业发展为线索,以巴菲特的对外书信、媒体采访、公开演讲为素材,全面考察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和投资实践,提炼出这位大师的为人处世哲学、股票投资理念。    熊市何所惧哉    对于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者而言,熊市一点儿也不值得害怕。首先,300年的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已经证明,熊市不会持续到永远。其次,一旦选定并购买一只股票,他得到的不是一纸凭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