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如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如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是教师最大的挑战。
国家科技发展,主要在于教育的发展,但是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是主要环节,所以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准备阶段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做孩子的朋友,保护每个孩子抱着美好的愿望上学的积极性,关注每个孩子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和蔼、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小学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使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老师,更喜欢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启蒙阶段下一番苦功,教师巧妙地组织教学,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我为了调整学生的课间疲劳,教学课堂中间放音乐、学生做健美操,让学生在课间得以放松。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富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实验阶段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儿童的感性积累,发展儿童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特别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更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从儿童的生活角度出发,多安排儿童化的实践活动,即富有趣味性,又富有挑战性。如: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多样化,改变训练形式,由原来的一道题一道题地做,即浪费时间,学生又觉得枯燥无味,我改组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报题,一个听算并报答案,再改成教师报题全班对答案,这样即提高学生的听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在练习中充分利用练习纸,纸上全是得数,教师报题,学生听,然后在纸上找到答案并划上圈,即节省时间,又给学生一种美感,为了防止定式影响,我设计每次划出得数的图案都不同。为了加大训练密度,又增加引用竞争机制,比赛夺红旗,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情景丰富,方法也多样化,同时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首先教师要为人师表,从自己做起,做到课堂无废话,语言要风趣、幽默、简洁明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从一年级有简短语言表示完整含义,可以同桌互相说,还可以小组讨论后由一人中心发言,还可以让学生独自训练,让学生自言自语。教师在语言训练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即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字结论,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立良好的环境。所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反思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把教学当成一种事业来追求,把每一堂课都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才华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一个机会,把上好一节课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
收稿日期:2010-07-12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如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如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是教师最大的挑战。
国家科技发展,主要在于教育的发展,但是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是主要环节,所以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准备阶段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做孩子的朋友,保护每个孩子抱着美好的愿望上学的积极性,关注每个孩子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和蔼、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小学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使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老师,更喜欢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启蒙阶段下一番苦功,教师巧妙地组织教学,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我为了调整学生的课间疲劳,教学课堂中间放音乐、学生做健美操,让学生在课间得以放松。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富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实验阶段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儿童的感性积累,发展儿童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特别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更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从儿童的生活角度出发,多安排儿童化的实践活动,即富有趣味性,又富有挑战性。如: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多样化,改变训练形式,由原来的一道题一道题地做,即浪费时间,学生又觉得枯燥无味,我改组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报题,一个听算并报答案,再改成教师报题全班对答案,这样即提高学生的听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在练习中充分利用练习纸,纸上全是得数,教师报题,学生听,然后在纸上找到答案并划上圈,即节省时间,又给学生一种美感,为了防止定式影响,我设计每次划出得数的图案都不同。为了加大训练密度,又增加引用竞争机制,比赛夺红旗,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情景丰富,方法也多样化,同时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首先教师要为人师表,从自己做起,做到课堂无废话,语言要风趣、幽默、简洁明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从一年级有简短语言表示完整含义,可以同桌互相说,还可以小组讨论后由一人中心发言,还可以让学生独自训练,让学生自言自语。教师在语言训练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即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字结论,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立良好的环境。所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反思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把教学当成一种事业来追求,把每一堂课都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才华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一个机会,把上好一节课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
收稿日期:201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