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6层螺旋CT诊断动静脉瘘者8例,其中5例介入支架手术,3例手术治疗。结果: 8例患者均经CT明确诊断为肺动静脉瘘,与DSA血管造影和手术所见完全符合。结论:16层螺旋CT诊断肺动静脉瘘准确、可靠,可以作为肺动静脉瘘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螺旋CT;肺动静脉瘘;血管成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R5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2-087-02
1 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4年4月~2005年8月间经CT诊断为动静脉瘘患者8例,5例确诊后DSA下行动脉介入治疗,3例行手术治疗。
1.2 扫描方法
扫描设备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机。用非离子造影剂欧乃派克剂量为100m,注射速率为3ml/s,延迟15~20秒。
1.3 图像处理
所有病例图像均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urved mode)等方法行三维重建。
1.4 结果
8例患者均经CT明确诊断为肺动静脉瘘,其中5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共发现15处病灶,其中9处病灶为单支供血单支引流,3处病灶为单支供血多支引流,2处病灶为多支供血单支引流,1处病灶为多支供血多支引流。采用曲面重建追踪及容积再现能区分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2 讨论
2.1 临床和病理
肺动静脉瘘是指肺动脉和肺静脉直接相通引起的血流短路。基本病理是扩张的动脉经菲薄的动脉瘤囊壁和扩张的静脉直接相通,肺动脉的压力作用和发育不良的肺毛细血管壁一起导致了肺动静脉瘘形成[1]。本病症状轻度者(单瘘小于2CM)可无症状,大多表现为紫绀、杵状指、呼吸困难、心悸、咯血和胸痛。胸部听诊于相应区可闻及连续性杂音,吸气时明显[2]。
2.2 CT表现
可见明显强化动脉瘤体及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在CT图象上,肺动静脉瘘的大小形态不一,可以表现为结节状、条状和椭圆形,与扫描时的方向有关。采用团注法快速动态扫描可以清楚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供血动脉一般较引流静脉细小,强化时间早于动脉瘤体本身,而引流静脉显示强化相对较迟。普通CT受呼吸影响,要准确无误地显示血管有一定的困难。而用团注增强扫描时,瘤体强化迅速,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右心室及肺动脉几乎一致,至左心室期强化程度开始下降,在快速动态扫描时可以显示得很清楚,具有特征性,很容易诊断。合并出血时病灶周围可见毛玻璃样模糊影。
2.3 鉴别诊断
多发者须与肺内多发结节性病变进行鉴别:前者有增粗的动静脉血管与病变相连,强化也较后者明显;后者的强化特征是CT值增高程度与左心室或主动脉的强化时间相一致。巨大复杂型单发者须与肺癌相鉴别:肺癌有不光整的边缘及毛刺,内部的不均匀坏死具有特征性,可资鉴别。
2.4 比较
与传统方法诊断肺动静脉瘘相比较,无论诊断方法还是诊断价值上,16层螺旋CTA都具有明显优势。
传统X线胸片:较大的可以显示,而小的单瘘或弥漫性的肺动静脉瘘可显示正常而漏诊。
肺血管造影:采用的是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技术。①它对人体有损伤性,并存在一定危险;②血管的重叠影响解剖结构的判断;③在诊断多发性肺动脉瘘时,大量的分流会使肺动脉造影显示效果不满意。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使非损伤性诊断肺动静脉瘘成为现实。它不但清楚显示了动脉瘤体,而且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也可以清晰显示。对微小、多发性的肺动脉瘘的显示程度,16层螺旋CT甚至优于非选择性血管造影。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无创伤、成像迅速,结合三维重建,能从不同角度更好地显示病变,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 结论
16层螺旋CT诊断肺动静脉瘘准确、可靠,可以作为肺动静脉瘘的首选检查方法,并可以作为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定期随访方式。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2] 徐仲英,戴汝平,蒋世良.肺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J].中华放射学,1994,28(5):303-306.
(责任编辑:杜 靖)
关键词:螺旋CT;肺动静脉瘘;血管成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R5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2-087-02
1 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4年4月~2005年8月间经CT诊断为动静脉瘘患者8例,5例确诊后DSA下行动脉介入治疗,3例行手术治疗。
1.2 扫描方法
扫描设备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机。用非离子造影剂欧乃派克剂量为100m,注射速率为3ml/s,延迟15~20秒。
1.3 图像处理
所有病例图像均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urved mode)等方法行三维重建。
1.4 结果
8例患者均经CT明确诊断为肺动静脉瘘,其中5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共发现15处病灶,其中9处病灶为单支供血单支引流,3处病灶为单支供血多支引流,2处病灶为多支供血单支引流,1处病灶为多支供血多支引流。采用曲面重建追踪及容积再现能区分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2 讨论
2.1 临床和病理
肺动静脉瘘是指肺动脉和肺静脉直接相通引起的血流短路。基本病理是扩张的动脉经菲薄的动脉瘤囊壁和扩张的静脉直接相通,肺动脉的压力作用和发育不良的肺毛细血管壁一起导致了肺动静脉瘘形成[1]。本病症状轻度者(单瘘小于2CM)可无症状,大多表现为紫绀、杵状指、呼吸困难、心悸、咯血和胸痛。胸部听诊于相应区可闻及连续性杂音,吸气时明显[2]。
2.2 CT表现
可见明显强化动脉瘤体及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在CT图象上,肺动静脉瘘的大小形态不一,可以表现为结节状、条状和椭圆形,与扫描时的方向有关。采用团注法快速动态扫描可以清楚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供血动脉一般较引流静脉细小,强化时间早于动脉瘤体本身,而引流静脉显示强化相对较迟。普通CT受呼吸影响,要准确无误地显示血管有一定的困难。而用团注增强扫描时,瘤体强化迅速,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右心室及肺动脉几乎一致,至左心室期强化程度开始下降,在快速动态扫描时可以显示得很清楚,具有特征性,很容易诊断。合并出血时病灶周围可见毛玻璃样模糊影。
2.3 鉴别诊断
多发者须与肺内多发结节性病变进行鉴别:前者有增粗的动静脉血管与病变相连,强化也较后者明显;后者的强化特征是CT值增高程度与左心室或主动脉的强化时间相一致。巨大复杂型单发者须与肺癌相鉴别:肺癌有不光整的边缘及毛刺,内部的不均匀坏死具有特征性,可资鉴别。
2.4 比较
与传统方法诊断肺动静脉瘘相比较,无论诊断方法还是诊断价值上,16层螺旋CTA都具有明显优势。
传统X线胸片:较大的可以显示,而小的单瘘或弥漫性的肺动静脉瘘可显示正常而漏诊。
肺血管造影:采用的是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技术。①它对人体有损伤性,并存在一定危险;②血管的重叠影响解剖结构的判断;③在诊断多发性肺动脉瘘时,大量的分流会使肺动脉造影显示效果不满意。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使非损伤性诊断肺动静脉瘘成为现实。它不但清楚显示了动脉瘤体,而且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也可以清晰显示。对微小、多发性的肺动脉瘘的显示程度,16层螺旋CT甚至优于非选择性血管造影。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无创伤、成像迅速,结合三维重建,能从不同角度更好地显示病变,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 结论
16层螺旋CT诊断肺动静脉瘘准确、可靠,可以作为肺动静脉瘘的首选检查方法,并可以作为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定期随访方式。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2] 徐仲英,戴汝平,蒋世良.肺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J].中华放射学,1994,28(5):303-306.
(责任编辑:杜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