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化学实验的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越来越突出。
心理科学和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个体在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学习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的教学很少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及个性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导致尖子生“吃不饱”、中层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化学分层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谈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具体是“五个分层”。
1 确定学生的分层。
1.1 把握三个“原则”。
1.1.1可接受性原则: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原则要求学习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评价,促进各层次学生容易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1.1.2阶段性与反馈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要分阶段、分学生层次进行教学及辅导,并根据多种途径得来的反馈信息,及时改革教学策略,调整、完善实验方法与措施,以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循序渐进地增长与提高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的目标。
1.1.3开放性原则: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了化学分层实验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课内外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即要体现人员、时间、空间、信息、教学媒体等诸因素的开放性。
1.2 确定学生的分层以及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
1.2.1确定学生的分层。
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点学生也很清楚。所以,在高中实验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及时阐明实验的目的、意义,为学生的分层奠定了思想基础,消除了学生因分层带来的心理压力;然后在结合学生填表式选择志愿和个别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A层次(学生后进生)、B层次(学习中等生)、C层次(学习优良生)。随着实验教学的深入进行,还可以根据学生成绩及实验技能的动态变更,及时对各层次学生进行调整,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意识。
1.2.2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思维发展水平制订出适合该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充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所以,对凡是涉及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都可以在备课时按下表要求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授课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预习和学习时有的放矢。
学生层次 实验认知领域学习目标 实验操作领域学习目标
A层次 识记、理解、简单应用 见识、模仿、掌握
B层次 理解、掌握、综合应用 掌握、学会、熟练
C层次 掌握、综合应用、探索 技能、技巧、设计及创造
2 分层进行化学实验教学。
2.1 在课堂教学方面。
一是分层设计实验思考、练习及作业题。如在乙炔的制取这个实验的教学中,可以考虑设计思考题为:①装置连接顺序为怎样?②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反应容器除课本装置图中的大试管外,还可选用哪些仪器?④怎样除去反应生成的硫化氢等气体杂质?⑤能否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乙炔?⑥怎样验证产物中有氢氧化钙?其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要求A、B、C層次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创设的思维情境,学生普遍能“跳起来摘果子”,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前1~2天在实验室充分准备、尝试演示后,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代替教师分层进行演示实验。难度小、易操作的演示实验由A或B层次学生完成,难度大、较复杂的演示实验由C层次学生完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进行实验的时间与空间。
2.2在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方面。
当进行如乙炔的系列性质等难度小、易操作的实验时,C层次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以及在实验室演示解决,应要求C层次学生练习有一定难度、有关本实验的其它练习题。这样科学、统筹地分层安排教学时间,为C层次学生更为高效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奠定了基础。
2.3在分组实验教学方面。
打乱正常的班级座位次序,实行每张实验桌由A与C或B与C层次学生各1人进行搭配的方式。然后要求在分组实验时,先由C层次学生做,A或B层次学生观察与模仿后;再由A或B层次学生做,C层次学生进行辅导。通过这样进行分组实验教学,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交流与协作。
3分层进行辅导及师生情感交流。
辅导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是师生相互接触、增进了解的好机会。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师生情感交流。在分层进行辅导及师生情感交流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3. 1对于A、B层次学生,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学习方法传授为辅。
通过与他们进行经常性的个别谈心、个别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克服学习上的自卑心理,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并依据各人实际情况,及时传授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3.2对于C层次学生,以点拔为主、个别教育为辅。
通过开设提高班、个别辅导、提供要求较高的学习辅导资料等途径来点拔他们,提高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并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学习中有自傲心理,通过个别教育,帮助他们改正了缺点。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高中化学分层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是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知识掌握程度,并最终能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心理科学和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个体在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学习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的教学很少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及个性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导致尖子生“吃不饱”、中层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化学分层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谈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具体是“五个分层”。
1 确定学生的分层。
1.1 把握三个“原则”。
1.1.1可接受性原则: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原则要求学习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评价,促进各层次学生容易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1.1.2阶段性与反馈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要分阶段、分学生层次进行教学及辅导,并根据多种途径得来的反馈信息,及时改革教学策略,调整、完善实验方法与措施,以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循序渐进地增长与提高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的目标。
1.1.3开放性原则: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了化学分层实验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课内外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即要体现人员、时间、空间、信息、教学媒体等诸因素的开放性。
1.2 确定学生的分层以及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
1.2.1确定学生的分层。
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点学生也很清楚。所以,在高中实验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及时阐明实验的目的、意义,为学生的分层奠定了思想基础,消除了学生因分层带来的心理压力;然后在结合学生填表式选择志愿和个别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A层次(学生后进生)、B层次(学习中等生)、C层次(学习优良生)。随着实验教学的深入进行,还可以根据学生成绩及实验技能的动态变更,及时对各层次学生进行调整,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意识。
1.2.2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思维发展水平制订出适合该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充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所以,对凡是涉及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都可以在备课时按下表要求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授课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预习和学习时有的放矢。
学生层次 实验认知领域学习目标 实验操作领域学习目标
A层次 识记、理解、简单应用 见识、模仿、掌握
B层次 理解、掌握、综合应用 掌握、学会、熟练
C层次 掌握、综合应用、探索 技能、技巧、设计及创造
2 分层进行化学实验教学。
2.1 在课堂教学方面。
一是分层设计实验思考、练习及作业题。如在乙炔的制取这个实验的教学中,可以考虑设计思考题为:①装置连接顺序为怎样?②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反应容器除课本装置图中的大试管外,还可选用哪些仪器?④怎样除去反应生成的硫化氢等气体杂质?⑤能否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乙炔?⑥怎样验证产物中有氢氧化钙?其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要求A、B、C層次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创设的思维情境,学生普遍能“跳起来摘果子”,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前1~2天在实验室充分准备、尝试演示后,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代替教师分层进行演示实验。难度小、易操作的演示实验由A或B层次学生完成,难度大、较复杂的演示实验由C层次学生完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进行实验的时间与空间。
2.2在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方面。
当进行如乙炔的系列性质等难度小、易操作的实验时,C层次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以及在实验室演示解决,应要求C层次学生练习有一定难度、有关本实验的其它练习题。这样科学、统筹地分层安排教学时间,为C层次学生更为高效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奠定了基础。
2.3在分组实验教学方面。
打乱正常的班级座位次序,实行每张实验桌由A与C或B与C层次学生各1人进行搭配的方式。然后要求在分组实验时,先由C层次学生做,A或B层次学生观察与模仿后;再由A或B层次学生做,C层次学生进行辅导。通过这样进行分组实验教学,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交流与协作。
3分层进行辅导及师生情感交流。
辅导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是师生相互接触、增进了解的好机会。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师生情感交流。在分层进行辅导及师生情感交流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3. 1对于A、B层次学生,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学习方法传授为辅。
通过与他们进行经常性的个别谈心、个别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克服学习上的自卑心理,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并依据各人实际情况,及时传授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3.2对于C层次学生,以点拔为主、个别教育为辅。
通过开设提高班、个别辅导、提供要求较高的学习辅导资料等途径来点拔他们,提高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并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学习中有自傲心理,通过个别教育,帮助他们改正了缺点。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高中化学分层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是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知识掌握程度,并最终能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